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去看了一下我的凤仙花和吊兰,它们好像有些变化。
我发现那株红色凤仙花叶子本来要干枯的,经过我的浇灌没想到它的叶子变绿了,原来要变黄的叶子吸收了水分正生机勃勃地向上生长。突然我发现有一条小虫子,趴在枝叶上,不知道它在干嘛,是不是被那些嫩绿的颜色所吸引来“偷食”?我赶紧喊来妈妈把它活捉了。凤仙花又结了几个花骨朵,那些回老家前开的花已经结出了“种子包”,等那些种子包熟了,轻轻一碰就会爆炸。现在还有些花正在盛开,也有些花凋谢了,那些还没开的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显示出强大的力量。那株紫色的凤仙花,生长得不那么茂盛,花稀稀落落的,叶子也显得不那么健壮,但他还是在努力第向上,刚刚谢的花也结了种子包,有几片新长的叶子也泛绿了,相信经过我的劳动它也会开得更茂盛。
怎么样我养的好吧!凤仙花很漂亮,吊兰也很漂亮。你也养养看看吧!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还知道了那么多东西。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科技查新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动因
2科技查新的内涵与发展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务,萌生、发展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科技部(原为国家科委)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科研成果的新颖性,以及为了对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而开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工作。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专利法”实施。当年,为配合“专利法”的实施,我国一些科技情报机构开始检索各国专利,从此开展了具体实际的专利查新工作。全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查新服务始于1992年,教育部于1992年和1995年在直属高校共设立15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高等学校因此而有了自己的查新工作站,教育部正规的科技查新工作从此开展了起来。2003年教育部对查新站进行重新认定,当时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设立了29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截至2012年12月,教育部先后六次评审、认定了84个教育部部级查新工作站。
3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
3.1对学校教学科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和科研是我国高等学校目前最为重要的两项任务,高校各项工作都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开展。图书馆所开展的科技查新工作,首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学人员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更新,科技查新可以有效地获取新的理论知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教学人员借鉴、利用。科研方面,科技查新可使科研人员了解科研选题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等信息,克服科研课题立项盲目性,提高课题立项成功率。同时,查新工作可为专家提供准确评价科研成果水平必要的文献信息依据,减少鉴定、评奖的失准现象,保证成果鉴定、评审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2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馆的自身发展
申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信息资源、人才队伍和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硬性”指标要求,为此,开展查新工作和进行查新站申报,图书馆会加快馆藏信息资源及网络自动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查新馆员素质与水平,科技查新的开展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使用,能拓宽图书馆的业务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深层次信息服务水平,颠覆图书馆“借借还还”的服务形象,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因此查新工作必将有效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3.3为地方企业、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除可以为自己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诸如科研课题与评奖申报、科研项目结题和博、硕士论文开题等提供查新服务以外,也能为学校所在地区甚至周边城市学校、企业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博士论文开题,以及企业的产品研发,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查新服务,对区域内学校实现创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型社会提供服务,对于提高图书馆和学校的外界影响力和社会形象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长期较为低下,与长期简单从事借借还还等服务不无关系。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同时,要承担学校教学与科研创新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查新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也才能受到师生欢迎。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图书馆读者群在流失拉回读者需革新[N].中国文化报,2012-7-23.
其一,小学生写自然界中的景色,就是去观察使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正所谓:“阅尽人间春色,风景这边独好”。
其三,写一种动物,观察动物也要从它的繁殖方式开始,了解动物是胎生,还是卵生。动物小时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重点是它的作用,对人类的益处等。了解和掌握了动物的这些信息,就能把动物写的生动、具体、活灵活现。使人们知道怎样对待动物,从而去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同时也感悟到动物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四,写人。要懂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对人的了解主要去了解各类人群爱岗敬业的精神,歌颂人们热爱职业,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就是报效祖国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接受人类活动的各种信息,才能尊重所有人的劳动,才能去观察接受各种人的活动信息,弘扬民族精神,让高尚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催人奋进。
其五,记事。让小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接受生活。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让学生多了解弘扬时代精神的事,掌握时展主旋律,歌颂具有时代精神的事迹。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
(1)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里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首先要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培养
低年级的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从这点可以看出,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个好机会,从一年级开始,也就是在教学读拼音,认字形的同时,就要引导他们口头作文。让他们在说话的过程里得到作文的启示。如果作文的起步早的话,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难度的坡度就会相对减小了。不过刚入学的小孩子,他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不懂得说完整的一句话。例如:你问他,树上有什么?他就会脱口而出“小鸟”,而他不会说“树上有小鸟”。所以在教他们作文之前,首先要教会他们说完整的一句话。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
一、形式多样,激发学生乐于口头作文
二、引导观察,展开想象,丰富口头作文的材料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较少,所以阅读量也不多,口头作文材料都得观察而得。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观察插图、图画,观察周围的人、事或物,并走出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例如: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发生了变化,趁着《春天的色彩》一课,提醒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到田野中去看看,然后再说一说,结果他们都绘声绘色地说出“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花草树木的变化,这说话开展得很顺利,孩子们都争着说,唯恐自己落后。
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还富于幻想。小学生的想象总是由直观性向现实性、抽象性发展,常把事实加以夸大或缩小,或是将事物神话化。低年级的作文大多是看图说话、写话,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还得透过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新课标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题目是《有趣的动物、植物》,题目是这样要求的:你喜欢动物、植物吗?把你看到或了解到的动物、植物,讲给同学听,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交流。再评一评谁讲的内容有趣,谁说得好。这样就能好好地训练学生的给出了、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就有话说。新课标教材第二册口语交际的题目为,《未来的桥》,题目要求,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分组展示图画,互相讲讲自己的画。这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桥,说说它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三、训练表达,口述要有中心,较具体
口头表达是作文的基本,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造句的同时,就应该抓紧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即学生能按一定顺序,有中心,较具体的口述,就应该开辟活动的渠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例如:以上所举的《春天的色彩》一课,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读书,在读懂了课文内容后,将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看看春天的色彩是怎样的,人们在春天里植树、播种、插秧的场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草地上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展开想象,看看桃花是什么颜色?柳枝是什么颜色?并要求他们用“春天多美啊!”作口头练习说话,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个个的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了。回到课堂后纷纷举手,把刚刚看到的画面说出来,课堂的气氛活跃热烈,说话的效果不错,都较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