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图表作文是四级考试各类作文中难点,也是整套四级试卷命题人的重点之一。其命题模式为全英文形式,符合命题人“既考写作又考理解”的考查初衷。图表作文的隐含信息量更多,对于表达的要求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出现偏题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取得四级考试好成绩的目标,对于作为首道题目的作文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认知文体学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跨语言学、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的新的文体学流派,是从语言选择和语言模式的认知效果为起点,探讨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力图为语篇及其解读的关系提供更系统、更科学的阐述。主要理论包括语篇世界理论、前景化理论、概念隐喻和整合理论、图形-背景理论等。新生的认知文体学主要以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随着发展的成熟其研究领域也扩大到了小说和戏剧以外的各种非文学语体乃至非印刷媒介的文体。本文试图从认知文体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来解读四级图表作文偏题的认知理据,以帮助考生顺利完成审题这一步骤,从而优质完成写作任务。
一、图形―背景理论
赵艳芳(2001)认为认知语言学在研究语言时主要采取三种观点:经验观(experientialview)、注意观(attentionalview)、突显观(prominenceview)。其中突显观认为,信息的突显程度决定语言结构中信息的取舍与安排。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salience,prominence)原则为基础的认知观。例如: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通常会把这个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把环境作为认知背景。
二、案例分析
图表作文是将非汉字信息(通常用图表表示的数字或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的一种作文,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来描述非文字性的图表或对图表显示的关系作解释说明。这种作文主要测试考生从非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正确审题尤为重要。笔者以2013年6月四级考试的作文之一――父子谈论倒垃圾的题目为例来阐释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正确审题的指导作用。
图形-背景理论认为:要对图表中反应的问题进行评述或者得出相应的结论,首先要看懂图表所含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确立谁是图形、什么是背景。当然这一过程常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
注意力(attention)是在谈及图形与背景理论的时候必须被提及的概念。作为动态经历的阅读,是一种不断地根据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来改变注意力,并能由注意力的变换而重新确定图形与背景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注意力是具有选择性和转移性的。首先,考生在拿到试卷之后,注意力可能会被作文题目中的漫画所吸引,从而使漫画作为认知图形得以突显,而英文的解题指示则弱化为背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鲜明的、具有移动性的”物体更容易成为图形。而这一做法可能导致对主题的遗漏甚至误判。由于漫画的简洁抽象和对话的全英文形式造成考生的失落和恐慌心理,从而给解题带来麻烦。在图表作文的辅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正确的审题认知顺序,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图形表格,都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认知顺序来完成审题,这种注意力的控制是完成正确审题的第一步。
最后,把父亲的话凸显为图形,把整个社会当做映衬背景。如果考生把父与子之间的对话仅仅看作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而把主题定位为教育问题或是有效的儿童教育的方式,这种做法是把“社会教育问题”视为背景关系,把父亲对话的语义“从小事做起”升级为“如何教育孩子”。这种立意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首先它完全抛弃了解题指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漫画上。其次对漫画中父子的对话也理解错误,主观拔高了漫画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把“倒垃圾――从小事做起――背景关系”任意的更改为“父子谈话――儿童教育问题――社会教育问题”。不考虑解题指导,把漫画的主旨定义为仅仅是父亲对儿子的劝告和期望,以此为作文的主题也是片面的。正确的做法是把这一劝告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也就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使得“倒垃圾――从小事做起――背景关系”得到升华,变为“从小事做起――全社会”,这才是本篇作文题目的命题人的测试意图。
总之,在大学英语四级图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对此类作文形式的陌生感。最重要的是认真审题,正确理解解题指导和图表,理解命题人的测试目的。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图表――背景理论的视角对于正确审题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系统的严谨的方法,希望对于四级作文的应试以及教学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WerthP.Textworlds:representingconceptualspacein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99.
[2]StockwellP.CognitivePoetics:AnIntroduction[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2.
[3]HallidayMAK.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M].London:EdwardAmold,1973.
[4]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5]Tamly,L.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Vol.1.[M].Cambridge,Mass:TheMITPress,2000.
[6]俞东明,曲政.中国国外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J].当代外语研究,2012(10).
[7]徐有志.现代文体学研究的90年[J].外国语,2000(4).
[8]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1.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用文书信写作特点技巧
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写作部分(Writing)占15%。大学英语考试四级作文的体裁有五类: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和描写文。但在实际考试中,一般只考议论文和应用文两种体裁,而书信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用文中经常考的一种形式。
1.英文书信的组成
1.1信头(Heading)
信头是指发信人的地址和日期,通常写在第一页的右上角。行首可以齐头写,也可以逐行缩进写。地址的书写顺序由小到大:门牌号、街道、城市、省(州)、邮编、国名,最后写发信日期。私人信件一般只写寄信日期即可。例如:
289HepingRoad
NanshanDistrict
Nanjing210000
JiangsuProvince
P.R.C.
October1,2010
1.2信内地址(InsideAddress)
信内地址要写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在公务信件中要写明这一项,在私人信件中,这一项常常省略。该项写在写信日期下一行的左上角,格式与寄信人地址一样。
1.3称呼(Salutation)
称呼是对收信人的称谓,应与左边线对齐,写在收信人姓名、地址下面1-2行处。在称呼后,英国人常用逗号,美国人则常用冒号。在私人信件中可直呼收信人的名字,但在公务信件中一定要写收信人的姓。大部分信件在称呼前加“Dear”。如:
DearDr.Green:
DearDr.Smith:
对不相识的人可按性别称呼:
DearSir:
DearMadam:
DearLadies:
如果不知收信人的性别则可用DearSirorMadam。
1.4正文(BodyofLetter)
正文是书信的主体。英文书信的正文的开头直接说明写信人的身份及写信的目的,然后提出写信人的情况、想法或要求,并加以必要的解释或说明。英文书信陈述目的时,应该直截了当,意思明确,层次清楚,言简意赅。
1.5结尾礼词(ComplimentaryClose)
公务信件的结尾礼词包含两部分:发信人的结尾套语与署名。结尾套语写在签名上面一行,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套语结尾后面要加逗号。在公务信件中,发信人常用的结尾套语如下:
Yourstruly,Yourssincerely,Respectfullyyours,Cordiallyyours,Yourscordially等。
在私人信件中,发信人常用的结尾套语如下:
Sincerelyyours,Lovelyyours,Yourlovely,Yourlovingson/daughter等。
1.6签名(Signature)
写信人的签名常位于结尾礼词正下方一二行。除非是给很熟悉的人写信,签名一般须写出全名。签名常常较潦草,不易辨认,因此在签名的正下方须打印出全名。
2.写作步骤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提纲写一封英文书信,如2005年1月四级作文、2004年6月四级作文、2004年1月四级作文。对这类题型,通常分为5个步骤来写:
第二段,寒暄语句,引出写信的目的。
寒暄句+主题句(注:寒暄句和主题句可以是同一个句子)。
第三段,根据提纲扩展主体段落,主题句+扩展句1+扩展句2+扩展句3。
第四段,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束书信主体段落,在最后要他谈自己的看法。
第五段,寒暄句+落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封投诉信(LetterofComplaint),一般而言,投诉信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要求和理由;解释详细的情况;把请求具体化,以及希望收信人采取行动的日期等。例如:
Aug.1,2010
DearSirorMadam:
I’mwritingtocomplainaboutatypewriterIboughtsevenmonthsago.
InJanuaryof2010IboughtaJonesTypewriter,PortableSpecialModel,atABCStore,Ihaduseditonlyafewdayswhenthespacebarbroke.
Itookittoalocalshop,theytoldmeitwasfactorydefectandsuggestedItakeitbacktoABC.ABCacceptedthemachineandsentthepartin.Iwaitedtwomonths,andsinceyourcompanydidnotsendareplacement,theyletmehavethespacebarfromanothertypewriter.
Now,fivemonthslater,ithasbrokenagain.ItookitbacktoABC.Theyarenolongercarryingyourtypewriter,buttheyassuredmethattheguaranteeisstillgoodandsuggestedthatIwriteyouforfurtherinstructionsastowhatstepstotake.
Iwillappreciateanythingyoucandotohelpusonthismatter.
Respectfully,
TomSmith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书信作文不仅给出正文部分的内容的提纲,而且还给出书信各部分的结构的框架。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考虑如何表达提纲部分的内容,而不用考虑书信的结构。在写书信作文时,首先要把书信正文的提纲内容细化,扩展成更细的英文提纲,然后用简洁、明了、礼貌、正确和得体的语言表达出细化了的提纲内容。掌握了以上书信写作特点及技巧后,考生在考试时如果遇到此类作文就能从容应对,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显性及隐性反拨作用
“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尤其是指决定学生升学毕业就业的重要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现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于在很多普通高等学校仍与学位证的取得挂钩,并且在社会上广受用人单位的认可与青睐,毋庸置疑的成为高等学校测试面最广的重要考试之一。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影响一直都是外语界颇有争议的重点,且近些年有日益白热化的趋势。
关于“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Alderson&Wall提出了“反拨效应假设”,Hughes和Bailey提出了反拨效应的基本模式即“PPP模式”,而Prodromou有别于前二者,他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与考察测试的反拨效应,他把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分为显性(overt)和隐性(covert)两种。显性反拨效应是指直接的、明显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或学习,如做该测试的全真试题,模拟试题,等等。而隐性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学的较深层次的、不易被察觉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其结果就是教材的编写越来越像考试题,教学过程的设计越来越像考试。其表现如,教学课本总是一种模式:课文加问题,也就是练习,并且教材的改版更新以考试为标杆,致使其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与考试中的阅读材料接近,练习材料越来越像考试模拟题;课堂里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就像考试答题一样;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就像纪律严明的考场等等。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显性反拨效应
据实证调查表明,独立学院中多数学生和老师对开设大学英语四级备考课持赞成态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开设四级备考课是帮助学生在四级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生也更依赖老师的指导,他们中的有些坦言,也许四级应试辅导对提高英语水平用处不大,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反拨效应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口语测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影响不大
由此也有例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口语测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影响不大。实证调查表明,大学英语四级口语测试并不是现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必考项目。它仅仅有考试卷面分数在550及以上的考生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口语测试。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了解什么是大学英语四级口语测试,且大部分的教师承认,由于没有硬性的口语考试压力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学生的其他语言技能上而非口语技能;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少人会在英语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口语训练,只有极少部分人会有意识的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的训练口语并且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Prodromou的“显性-隐性反拨效应”概念,从总体上来说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是负面的,而这种负面影响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相对特殊性而显得尤为的凸显。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这种反拨效应的存在,并最大程度上的跳出测试的所囿,做到教学教材内容选择的丰富多样及文化内涵的并举,教学手段的多样及教学过程的轻松愉快,引导学生释放不当的测试压力,唤醒学生最本真的英语学习兴趣。
[1]Alderson,J.C.&Wall,D.DoesWashbackExist[J]AppliedLinguistic14(12),1993:115-129.
[2]Prodromou,L.Thebackwasheffect:fromtestingtoteaching[J].ELTJournal,49,1995:13-25.
[3]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5卷第5期,2003.
关键词:四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反拨作用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
二、大学英语四级应试教学现状分析
(一)视听说材料的选择方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陈旧单一的教材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需求。虽然教材内容已经涉及政治、商业文化、地理等各个方面,但是课本知识很有限,缺少对相应的背景文化的渗透。虽然有些学校补充了相应的背景材料,但一般都作为补充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堂上很少系统地学习。这样的现状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材料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和眼界。同时,随着四级考试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的阅读、听力材料出现在学生的试卷中,但是在学生的平日教学中,所能汲取的材料却与考试严重脱节,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学中的问题之一。
(二)大班授课,师生交流会话机会少
(三)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教学现状的反拨作用分析
(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
随着四级考试中听力测试比重的增加,极大地凸显了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必将有力地推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高校纷纷增加了听力课的次数,部分高校将听力课与读写课的上课比例调整为1: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偏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四级改革后,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测试,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个教学评价系统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我们完全相信,它必定会引起教学行政部门,教师及学生们的高度重视,同时,教材编写者,课程设计者以及教学研究人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他们对各自的工作作出相应的、更为合理的调整,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质量,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
听力内容可以涉及更多的新闻报告、娱乐新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尝试将热点新闻引入课堂。虽然热点新闻可能会脱离课本主体,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新闻类的阅读材料也曾一度出现在四级考试的卷面上。美剧的风行,给当代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体验英文学习的机会,比如绯闻女孩、尼基塔、越狱等热播的电视剧,就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并且语言新潮,难度适宜。笔者发现,经典影片老友记也是受高校学生欢迎的学习题材之一。不同的听力材料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语感。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四级考试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对口语能力的考核却迟迟没有出台,口语一直不是必考科目,一直不影响学生四级总成绩。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口语教学起到了负面反拨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让口语成为四级考试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口语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多数学生张口说英语时,心里总在考虑一些固定的搭配和句型。学生过分重视语法因素,固然可以在应试中脱颖而出,但是不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长远看,阻止了学生的口语发展。作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监督者,引导学生抛开语法语言规则,去思考社会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写作教学的反拨作用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反拨作用。写作的过程,需要学生集中调动英语思维和语言。四级考试要求考生在短暂的30分钟内写出120个单词的短文,且采用总体评分的方法,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分数,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量扣分。他们一般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虽然大纲要求作文思想表达正确,意义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但是短短10余句很难表达真正的思想。四级考试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教师的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训练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国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后的原因跟四级写作词数要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结论
根据对数据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反拨作用,这个作用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新题型的研究分析,探讨如何使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产生正面的影响,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并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促进广大师生更好的认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堂任务以及教学法的影响。
[1]崔俊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阅读测试的反拨作用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张桂春.建构主义与教学(一)——在普通教学论中会出现一种新思想吗[J].外国教育资料,2010,(03).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反拨效应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
一、引言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拨效应(backwashorwashback),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是强大的。后来,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把这一概念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在进行深入研究中,人们发现由于语言测试的复杂性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可分性,测试的反拨效应原比预见的要复杂得多,这使得反拨效应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迅速发展,及近两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交际教学法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法,旨在:1)把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2)发展语言的四种能力,承认语言与交际的互相依赖关系。它的综合性使得交际法在范围和地位上比以前的任何教学法和方法更加出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交际法被引入中国,开始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和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测试注重语言知识点有很大关系。现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无论在听力和笔试部分都做了一些变动,这对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效应不言而喻,涉及了教与学的各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交际教学法目前在我国被认为能提高学生全面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尽管如此,以语法和翻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反拨效应。采取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三种研究方法16名大学英语教师大学一、二年级的四个班级参与了本次研究。
二、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分析
原大学英语四级的题型和分值是:听力理解(20),阅读理解(40),词汇结构(15),完型填空(10),作文(15)。现在改革后的新四级题型则主要有四大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技能和写作。具体内容见表格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听力理解部分的比例从以前的20%提高到35%,其中听力对话占15%,听力短文占20%。听力对话部分包括长对话和短对话,听力短文包括短文听写和选择题型的短文听写,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
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下降到35%,这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不重要,相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细阅读部分除测试篇章阅读理解外,还包括对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的测试;快速阅读部分测试各种快速阅读技能;原四级中的单句词汇理解和语法结构改为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测试,作为仔细阅读的一部分。
综合测试比例为15%,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完型填空或改错,第二部分为短句问答或翻译。
四级新题型强化了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弱化了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点部分,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变和调整。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为了很好地证明新大学英语四级对教学方法的反拨作用,本研究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非结构访谈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三种研究方法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16份教师问卷调查收回15份,所有参与问卷的教师对现在的新四级题型都非常熟悉。从收集到的数据表明:由于大部分教师意识到大学英语新题型的重要性,除了1位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提及四级外,其他教师会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新题型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平时多进行听力和阅读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会因为实行了新四级题型而有所提高。与原四级比较,教师普遍认为改革后的新四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因为新四级在听力理解和主观题型所占的比例有了显著提升。多数教师认为新四级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备考新四级,他们必须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交际能力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要求学生在听力和写作方面做更多的练习,而不是和过去一样只讲解词汇和语法。但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新四级对其教学实践和方法没有大的影响,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还不高,词汇和语法仍然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重点,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还不能一下改变。
总之,随着新四级的实施,它对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反拨效应。但是从传统教学手段到交际教学法的转变程度还不甚令人满意,仍需要长远的规划。
从学生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无论大一还是大二学生,大部分对新四级题型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了解的渠道主要是教师和互联网。新四级的实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的是动力和压力并存。学生对四级考试的态度也因人而异,但半数以上的学生级都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他们的英语能力会在备考新四级的动力下而有一定的提高。并且,由于新四级的评分标准,学生们不必再担心学位证书会和四级证书挂钩,从而减少了很多客观顾虑,主观上能更加积极地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和以前比较,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注意平时的听力和口语训练,但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由于水平或性格的关系仍然羞于表达,这一点应引起教师的注意,要对他们有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鼓励。新四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反拨效应,他们已经开始注重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从中进行积极的开发和引导。
在对2名教师的课堂观察中,教师都注重对学生的提问,并且在讲解词汇和课文的时候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在对大一课堂的观察中,学生会被要求在课堂开始时做简单的英语陈述,教师会根据他的表现打分,分数会作为平时成绩加入期末总分。在大二的课堂上,学生会被要求提前准备,在上课时做“临时老师”对课文分析,翻译和做课后练习。除此之外,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也在课堂上展开,但由于班里人数较多,有时不太好控制。
课间在与一些学生的随性访谈中,有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新四级的积极态度:“现在的四级很好,很注重实际能力!”“毕业时不必非需要四级证书了,现在我们能很好地练习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了!”但也有几位学生表达了他们的苦恼:“新四级的听力太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关于教学方法,学生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一方面,他们对教师所进行的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很反感;另一方面,对交际教学法也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并且班级里人数都较多,有的学生不容易有练习的机会。
四、总结
总之,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给英语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有了积极的反拨效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师生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共同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步由交际教学法来取代,提高我国大学学生的全面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外语界,2000,(4).
[2]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外语教学,2002,(5).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6]唐雄英.语言测试的后效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
[8]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回顾与展望.外语界,1998,(3).
[9]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外语界,1999,(1).
[10]杨惠中.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正确评价综合治理.中国高等教育界,1999,(10).
[11]杨惠中.迎接21世纪挑战,力争我国大学英语上一个新台阶.外语界,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