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罗阳材料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赶上歼-8Ⅱ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0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20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2012年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辽宁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舰载机降落,外人看到的是雄健的身影,航母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不是。他总想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11月25日,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连续工作7日的罗阳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病逝,终年51岁。

(摘编自白天亮、何勇、辛阳《中国梦报国魂——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材料二:

今年是罗阳去世的十周年,罗阳去世的时候,女儿罗靓只有21岁,10年后罗靓接过了父亲罗阳的接力棒,成为一名航空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份职业选择,她曾说:“我觉得能为航空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就是和父亲站在统一战线上。”

在罗靓的印象里,父亲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忙工作。罗靓晚上放学回家了,父亲还没有回来。虽然她当时年纪还小,对父亲的事业并不是很了解,但她一直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歼-15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这样的庄严场景开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暗含着对罗阳的卓越功绩的赞许。

B.材料一在塑造罗阳形象时注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有对主人公的言行描写,又有他人评价、与他人对比等多处侧面描写。

C.材料一内容丰富,材料选取真实,表达上具有文学性,根据新闻体裁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判断,应该属于新闻特写。

D.“近10年”“流失了2/3还多”“早上8时许”,数字的使用既增加了真实性,又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材料二讲述罗阳女儿接过了父亲接力棒,突出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主题。

C.两则材料新闻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是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敬。

D.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材料一关于舰载机任务的记述正是这一评价的缩影。

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请根据材料分析,《感动中国》给罗阳的颁奖词是()

A.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B.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C.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D.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4.很多英雄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而来自我们的家乡辽宁的罗阳就是这样的英雄。在社会主义时期,“革命英雄主义”往往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罗阳身上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革命英雄主义”。

5.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这样感人的事迹,材料一是怎样做到“抓住事迹的本质、凸显人物的精神”的?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出关(节选)

鲁迅

①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地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②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③“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④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⑤“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

⑥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地说,“我记性坏……”

⑦“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⑧“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⑨“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⑩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地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教的一样。

于是老子被送到厢房里休息。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A.老子想爬墙出城,一改往日老子哲学大家的形象,凸显了老子的顽皮可爱,也体现了老子怕被留下和想离开的决心。

B.没能顺利爬墙出城反而被巡警当作小偷,“一动不动”写出了老子作为一代哲学大师折了风骨之后的从容和淡定。

C.老子的讲学,听讲的人并无心听,讲学的人也无心讲,双方都只是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只需要一个讲学的结果。

D.“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明明是自己没有听,却说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没有记录,表现了众人的虚伪。

A.“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青牛无法自己爬墙出城,由此联想到起重机,远古背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B.“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所用动词非常精炼,一个“扛”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巡警的粗鲁和对知识分子的蔑视。

C.大家因为讲学结束而表现出的欣喜与前面想听讲学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将众人的惺惺作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强烈的幽默效果传达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D.鲁迅借用春秋笔法,通过描写老子及其学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使帮闲文人鼓吹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论调不攻自破,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

8.小说取材于“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对其进行“新编”,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筠乘其怨密/与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

B.筠乘其怨/密与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

C.筠乘其怨密/与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

D.筠乘其怨/密与王尧/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

A.骑射,即骑马射箭,相当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的“御”和“射”。

B.爪牙,这里的意思是“亲信,党羽”,不同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爪牙”。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我国古代常以“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D.牙门,古时可指“衙门、官府”,“牙”通“衙”;也可指将帅营房树有牙旗的军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筠擅长骑射,骁勇善战。能开百斤硬弓,连发连中。后唐应募自荐从军,隶属于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

B.李筠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后晋出帝开运末年,李筠成为燕王赵延寿的部将,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部队。

C.李筠性情暴烈,孝顺恭敬。每当李筠发怒要杀人的时候,若李筠的母亲呼唤李筠,希望宽恕那人为母亲积德,李筠就会马上听从。

D.李筠略通诗书,爱开玩笑。李筠原名李荣,后为避讳改名,他还用“李筠”与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的谐音打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荣难作,筠骑从至天津桥,射杀十数人,知事不济,弃马遁去。

(2)及契丹去,百姓死者二千余人。诸将互伐其功,筠诣故相冯道请权领节度事。

14.李筠率众人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部队,可谓“有勇有谋”,请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沈园①二首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

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④不吹绵:柳絮不飞。⑤行:即将。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犹记多情,。,人不见,水空流。

,恨悠悠,几时休?,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7.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句相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18.请将下列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入这首词的空格内。

①韶华不为少年留②碧野朱桥当日事③飞絮落花时候④泪难收⑤曾为系归舟

19.有人认为,“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受到了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名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此翻新的。请分析其“新”在哪里。

五、情景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极度的痛苦。

(2)《将进酒》中举古人事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下列(a)(b)(c)(d)四处标点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a)B.(b)C.(c)D.(d)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十二章》)

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③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④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四章》)

⑤今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五石之瓠》)

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2.C3.D4.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②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③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

④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5.①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③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

④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B.“又有他人评价”分析错误。原文无“他人评价”。

C.“应该属于新闻特写”说法错误,材料一应该属于“通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敬”表述不够全面,还有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继承和发扬的倡议。

故选C。

A.从颁奖词“诵君子清芬”可知,这是给顾诵芬的。

B.从“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可知,该颁奖词应是颁给科学家的。这是给杨振宁的。

C.从“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可知,该颁奖词是给“航天追梦人”的。

D.从“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可以看出,这写出了人物去世的突然,而且他的工作与战机有关,这符合罗阳的事迹。

故选D。

从材料一第二段“‘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材料二第二段“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可以看出,无论是当初对自己大学学校的选择,还是后来对设计制造飞机工作的认真,都体现出罗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从材料一第七段“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材料二第二段“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等内容可以看出,罗阳夜以继日的工作,将身心全部铺在工作上,体现出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

从材料一第三段“赶上歼-8II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第五段“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第七段“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等内容可以看出,罗阳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从“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等内容可以看出,罗阳没有在艰苦的工作条件面前低头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这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人物行为方面,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航空工业低谷期,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舰载机降落,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却总是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罗阳的这些行为,体现出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

最后,采用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穿插了抒情,如“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还有议论,如“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从容和淡定”错,应是“尴尬与局促”。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对知识分子的蔑视”言过其实,只能看出对老子不够尊重。

8.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作品的出处和题目中的提示语“典故”一词推知,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他们根本听不懂老子在讲什么,因此讽刺了关尹喜等一大帮假充文化人,喜欢所谓的虚无的“国粹”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懂的媚俗从众风尚,指出玄学清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一个“扛”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巡警的粗鲁和对老子不够尊重;没能顺利爬墙出城反而被巡警当作小偷,“一动不动”写出了老子作为一代哲学大师折了风骨之后的尴尬与局促。借此批评了上层社会对于学问的冷漠轻视。

据此,再联系当时的人们崇尚空谈的社会风气加以分析得出:作者用“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是为了讽刺当时已病入膏盲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崇尚空谈的社会现象。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情’”,此处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漫画法,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

“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哲学的脑袋”本为褒义词,此处说老子想爬城,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他用尽脑筋,也没有想出办法。此处褒词贬用,表达作者对老子的讽刺和挖苦。这是反说法。

10.D11.A12.C13.(1)李从荣有难,李筠骑马跟从他到天津桥,射杀了十多个人,明白事情不能够成功了,放弃马匹逃走了。

(2)等到契丹人离去,死去的百姓有两千余人。各将领互相夸耀自己的功劳,李筠拜访前丞相冯道请求他临时兼管节度使的事务。14.①闰七月二十九日等待契丹守门人早上吃饭的时机,将撞击寺钟作为约定,相随进入占据兵库,依次焚烧牙门。大声呼喊百姓,合力出击。②起初,李筠建议谋划约各位将领合力攻打,控鹤左厢校白再荣开始在室内藏匿不敢回应,李筠拔出佩刀刺破帷幕拉着他的胳膊强迫他参战。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筠趁着他们怨恨耶律解里,秘密与王莞、石公霸、何福进等人谋划,在闰七月二十九日等待契丹守门人早上吃饭的时机,将撞击寺钟作为约定,相随进入占据兵库,

“密”意为“秘密地”,修饰后文,因此与“怨”断开;“相率”意为“一个接一个地”,修饰后文,因此“相率入据兵库”应该放在一起。排除AC。

“伺契丹守阍者旦食”中,“契丹守阍者旦食”作“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相当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的‘御’和‘射’”错误,《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书。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爪牙”是“爪子和牙齿”的意思。两句中的“爪牙”含义不同。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

C.解说正确。

D.解说正确。

C.“为母亲积德”错,原文是“为吾曹增福尔”,应该是“为我们这些人积德”。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难作”,有难;“济”,成功;“遁”,逃走。

(2)“伐”,夸耀;“故”,从前的;“权领”,临时兼管。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闰七月二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次焚牙门,大呼市人,并力击焉”可知,闰七月二十九日等待契丹守门人早上吃饭的时机,将撞击寺钟作为约定,相随进入占据兵库,依次焚烧牙门。大声呼喊百姓,合力出击。

结合“初,筠建谋约诸将同力,控鹤左厢都校白再荣首匿于室不敢应,筠拔佩刀破幕引臂迫之,再荣不得已而行,诸将次第赴之”可知,起初,李筠建议谋划约各位将领合力攻打,控鹤左厢校白再荣开始在室内藏匿不敢回应,李筠拔出佩刀刺破帷幕拉着他的胳膊强迫他参战。

参考译文:

15.C16.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城上斜阳画角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些景物引发作者孤独伤心寂寥的心境。②衬托(对比)。第一首诗最后两句,“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③虚实结合。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引起“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④比喻(以物喻人)。“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昔日之景”错,应该是故地重游“即目之景”。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城上斜阳画角哀”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非复旧观的景物引发作者寥落的心境;“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而如今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只剩下诗人的孤独寂寥。

②衬托(对比)。第一首诗最后两句,物是人非之对比,“春波绿”依旧,但是“惊鸿照影”却早已不在,写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绝望;第二首诗最后两句,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③虚实结合。第一首前两句以实为主,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后两句以虚为主。

④比喻(以物喻人)。“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这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

⑤直抒胸臆,“伤心桥下春波绿”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犹吊遗踪一泫然”,依然来此凭吊遗踪泪落潸然,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17.D18.④⑤②①③19.①手法新: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②内容新:秦词将上片泪流、水流和下片的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使情感逐渐蓄积,最后达到高潮,比之李词情感层次更丰富。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画线句“西城杨柳弄春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

A.使用了借代手法,“樯橹”借代曹军。

B.使用了夸张、比喻手法,“三万顷”是夸张;“一叶”是比喻,把小舟比作波涛中的一片树叶。

C.使用了夸张手法,“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

D.使用了拟人手法,“网”,是“网住、留住”的意思,丝丝小雨想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赋予小雨以人的情感,表现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情绪。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想要正确填入诗句,一是要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二是要把握“江城子”词牌的特点,即上下阕各有几句,每句几个字。

第一空,上句是“动离忧”,内容上此处应“忧”的情感有关;从词牌来看,此处应该是三个字,由此可知是④泪难收;

第二空,从内容上看,此处是说杨柳“多情”,要写“多情”的具体表现;从词牌看,此句应是五个字,由此可知是⑤曾为系归舟;

第三空,此处应写离别情景,后面有“水空流”,则此处应是离别的地点,与“水”有关;从词牌看,此处应是七个字,由此可知是②碧野朱桥当日事;

第四空,“恨悠悠,几时休”应是感叹,此处应为感叹的内容;从词牌看,此句应是七个字,由此可知是①韶华不为少年留;

第五空,由“登楼”“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可知是感叹春光流逝,从词牌看是六个字,由此可知是③飞絮落花时候。

故序号依次为④⑤②①③。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意思是即使这满江春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此句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用而来,却翻出新意。

手法新。手法上,“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运用的是暗喻,把内心的愁绪比作“流不尽”的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明喻,本体是“愁”,喻体是“一江春水”,比喻词是“似”。

内容新。“便作春江都是泪”,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20.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捣”“砧”“拂”“谑”“谑”。

21.①迥然相异②首当其冲③闻所未闻(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22.B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居民五方杂处”可知性格也各不相同,可以用“迥然相异”。“迥然相异”,指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

第二空:语境指中华大灾大难,天津最先蒙受灾难,可以用“首当其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

第三空:语境指奇人妙事很奇特罕见,废置了可惜,可以用“闻所未闻”。“闻所未闻”,原义是所听到的事从来未曾听过;多指道理、内容新鲜、奇特;也指罕见的人和事物。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可以去掉。为了避免各标点符号使用混乱,一般情况下书名号后面是不加顿号的。

2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取了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些名句,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大意,然后进行组合立意。

①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表达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②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强调了修养身心,彰明美德、完美人格的重要性。

③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表明人应该有羞耻心,有是非荣辱的正确观念。

④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这里更加注重自胜,表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是最难的。

⑤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有用无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转换思维看待问题。

⑥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学会爱人,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如选择②+⑥,可写,完善人格,从爱人做起。由古代君子追求“明德”写起,论述当今时代“明德”的含义有哪些变化,如新时代“明德”不仅仅是个人修养品行,更应该把自己放入整个社会中进行思考,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然后分析新时代“明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爱人”,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不仅仅出于本性的“恻隐之心”,更在于主动为他人考虑、帮助他人,共建和谐社会。注意行文中要恰当地引用这两个句子。

THE END
1.诶?听说很多人羡慕“现代”的图书馆!求真图书馆XianDai LibraryLIBRARY一片隔绝了喧嚣浮躁的净土一隅充满书香的静谧之地等待着每一位求知者的心灵归宁虽然无法走遍世界在一页页翻阅间也能窥察万物以沉默的姿态述说千年的智慧和文明拿上好奇心的钥匙欢迎来求真图书馆开启智慧大门踏入图书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UzMzMwMw==&mid=2678783959&idx=2&sn=1a42f2c0e4ee1bffd5b031fb4908eefa&chksm=8b7ac1fefa0ade218e15a88370a9f8ca3be49b5df1c368e865ff0b7a5ac1d1d63a3818d801da&scene=27
2.婆婆要我给小叔子买婚房,我拒绝后她翻脸要和我们断亲,我:随意图书馆的灯光映照在我的笔记本上,我正专注地学习。笔尖在纸面上快速移动,留下一连串紧凑的文字。那时,我总是独自坐在图书馆的一隅,直到夜深人静。大学时期的我,总是戴着眼镜,穿着简朴,却怀揣着梦想。课余,我会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在咖啡馆里当服务员,为他人辅导功课。后来我学会了炒股,目的是为了攒钱买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58300846562786&wfr=spider&for=pc
3.入迷的嘲情景描写作文.docx入迷的场景情景描写作文 1、他捧起手中的书,就像鲁迅小时候的“宝书”,细细品味,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进入书中的场景,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想起书中的内容,那么真切!真是入了迷了,如痴如醉般的阅读下去,废寝忘食般的贪婪,沉醉在书中那优美的语言中。 2.当我第一次接触书籍时,我发现它们越来越无聊。 但随着时间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4/8040031010004110.shtm
4.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5篇)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图书馆办借书证,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711814.html
5.我的图书馆作文(通用4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图书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的图书馆作文 篇1 我的乐园是一个比黄金屋子都值钱的地方,你猜它是哪里?猜对了,谜底就是:图书馆!https://www.cnfla.com/zuowen/2277134.html
6.我和图书馆的邂逅作文600字(通用22篇)倦了,就朝窗外望望,有时还可以远眺窗外美丽的景色,看到附近的孩子在嬉戏打闹的情景。这常常会牵动我的万千思绪,让我禁不住浮想联翩。 我和图书馆有个约会,我们相约在路桥,时间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和图书馆的邂逅作文600字 篇7 与图书馆相遇,是一种巧合;与图书馆相知,是一种缘分。图书馆用它博大的胸怀,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zuowenliubaizi/1238184.html
7.精选我的学校描写作文(通用23篇)精选我的学校描写作文(通用2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学校描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学校描写作文 篇1 https://mip.wenshubang.com/xiezuozuowen/2221361.html
8.描写景色的作文67篇描写景色的作文 描写景色的作文67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写景作文,写景作文要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优秀的写景作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景色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景色的作文 1https://m.yjbys.com/riji/zuowen/606407.html
9.描写一个人读书的作文(通用40篇)描写一个人读书的作文 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你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你就是快乐的。 我就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从一年级起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都是书的“发烧友”有一次,我照常来到图书馆。所有的书都是我的好朋友,跟我亲热地打着招呼!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夏洛的网》,开始津津有味地https://mip.ruiwen.com/zuowen/dushu/2929012.html
10.十里长街作文(集锦19篇)【导语】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十里长街作文(共1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 十里长街作文600字 十里长街作文600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的家乡――台州有许多名胜古迹,有云奇山异的括苍山,有波浪翻滚的珍珠滩,有危峰兀立的神仙居……对我而言,我们路桥的十里长街不仅古色古香,而且风韵十足。https://www.hrrsj.com/zuowen/zuowendaquan/669466.html
11.我书图书馆七年级作文14篇(全文)我书图书馆七年级作文 第2篇 我放学一回家,就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将妈妈催促的话语当作耳边风,左边进,右耳出,只是应付一下“嗯嗯”,然后又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晚上挑灯苦写—熬夜补作业喽。因此,我遭到了妈妈的多次责骂。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yz7vx7j.html
12.难忘的嘲作文500字精彩文章(精选12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难忘的第一次作文500字(精彩6篇),欢迎大家分享。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500字(精彩6篇)1 每当我自己做饭时,总会想起我第一次做饭时的情景,那场景令我十分难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58gq5g.html
13.描写图书馆作文(通用31篇)描写图书馆作文 9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今天要去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很多有趣的书,下午五点,去了图书馆,图书馆一开始如果办卡的话,可以借书,如果不办卡的话,那就不能接书,如果不办卡的话,华人区也有少儿区,我去的.是里面有很多很多,有四个框架漫画有文学,有物理,我拿的是一个草房子,看了一遍,又解了一个叫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879050.html
14.描写图书馆的作文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图书馆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https://www.oh100.com/a/202211/5629365.html
15.图书馆场面描写作文图书馆场面描写作文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带我去图书馆。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图书馆,一路上我想象着图书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穿过漪汾桥,沿滨河西路走不远,便看到了市图书馆。我望着这高大、庄严的建筑物,心中对它产生了敬畏感。一进门,我有些意外,虽然是双休日,但这里仍然有很多人,老的、少的、学生、成人https://www.docin.com/p-266072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