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例2(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
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错答列举
例1典型错答:
(1)“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一句运用拟人描写了岷江的古老;“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艰难。
(3)通过对都江堰修建过程和作用的记叙,歌颂了在历史上为人民造福的人。
(4)先写去参观都江堰看到的景物,再写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最后歌颂了修建和保护都江堰的人。
(5)运用对比衬托、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的多种表现手法。
例2典型错答:
(1)①写了邮差先生送信的故事;②写了一个老太太和他的口舌;③写一个小子和他开玩笑。
(2)表现小城的贫穷落后,百姓生活艰难和愚昧。
(3)本文以阳光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阳光的变化表现邮差先生的艰辛和心情的舒畅。
(4)有利于刻画邮差先生的形象,突出小城生活的特点。
错因分析
例1:
(1)看题不清,匆忙作答。题干提示“不以描写见长”,该同学只看到“描写”二字就匆匆作答,也许有心理紧张的因素,在考场上不能冷静看题。
(2)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将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混为一谈,对写作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清。
(5)只贴标签,不作分析。提干要求具体分析,该同学答题时只是贴标签,概念化,缺少具体内容。
例2:
(1)审题不清,能力错位。题干问“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该同学答为哪些故事情节。
(4)要点遗漏,表述不全。未能概括出邮差先生怎样的形象和小城怎样的特点,遗漏了对文本风格的阐述。
正确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例题分析
例1当年全省均分只有027分,得分率为45%,实在低得令人寒心,都是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失分严重。命题者已提示“不以描写见长”,描写属于表达方式,意思就是暗示同学们要从与“描写”同一维度的表达方式角度答题,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题干已排除“描写”,而赏读全文,记叙性的文字很少,没有说明,那必然是“议论抒情相结合”了。另,本文是以都江堰为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其目的是讽喻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实写都江堰的修建,主旨是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手段,应掌握类文化散文这些常用表达手段。
例2全省均分为179分,得分率298%,也属于低分。此题命题者提示本文没有太强的故事情节,叙述舒缓,对表达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审读题干,首先明确答题的指向——小说的内容;其次,调动头脑中的知识架构,考虑小说的内容包含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最后思考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如果能从这些角度思考答题,也就减少了失分的风险。矫正方案
一、精思题干信息,明确答题角度。
二、整合归纳要点,规范答题训练。
三、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答题技巧。
写一写你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是你自己了解到的或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写作斑马线】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要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比如,这种现象或这件事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悟。)
【审题小橘灯】
本次习作内容广泛,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资料,也可以另选角度来写;要学会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也就是——由一件事情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方式来写,把自己选择的人或物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或一种生命现象写下来。如:
(1)要突出残疾人热爱生命,我们可以选取主人公如何刻苦练习书法的事情,然后加上自己对这件事的思考和认识。
(2)要突出辛勤的农民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选取烈日下农民不畏一切艰辛劳作,以及看到秧苗茁壮成长的欣喜情景来写,并加上自己从中得到的认识。
【下笔闯迷宫】
要想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在写作视角上:你可以写出使你感到生命可贵的有哪些事;可以写出你是如何珍爱自己(或他人他物)的生命的;可以写你对生命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可以写“生命”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历程;可以写生活中某些人是如何不爱生活的,然后提醒读者要热爱生活……既可以选以上方面之一,写深写透,也可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写,只要最终能表达出“要热爱生命”这个中心就可以。
(2)在写作内容上:既可以详细地记叙一件你所经历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写几件事。不论写一件事还是多件事,都要围绕一个中心,说明一个与热爱生命有关的道理,这是最关键的。
(3)在写作对象上:既可以写人的生命,也可以写动植物的生命,还可以写宇宙中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体的“生命”。选后者写,可能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要想写好比较难。
【写作禁行区】
“生命”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谈生命的感悟,可以有感而发,但要基于某种现象或事实。若脱离事实谈对生命的感悟,只能是空谈,这样感悟也就失去了意义。
【素材集装箱】
九死一生亘古不灭好生之德命中注定命世之才生不逢时
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
——左拉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游鱼沉默于水中,野兽喧闹于大寺,飞鸟在空中歌唱。可是人啊,它具有海洋的沉默,大地的喧吵,与天空的乐章。
——泰戈尔
唐宋家之一的王安石乘船路过瓜洲,船靠码头做短暂停留。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景象的变化,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后又改为“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他伫立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隐见青草摇舞,叶浪起伏,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精神为之一爽。忽见春草碧绿,心想,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所有的动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或不同的感情状态下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想”就有许多“孪生兄弟”:推敲,琢磨,思考,斟酌,考虑,思虑,悟,品等。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练习推敲动作运用的准确性。
练习1:厚积薄发――想一想,下面所列的动作还有哪些不同的表达方式?
吵:
拿:
说:
死:
吃:
喝:
打:
叫:
练习2:只取一瓢饮――填空,注意每道题目所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不能重复。
1.风()过草原,()过大海,()过树梢,()过麦田,()过沙漠,()过花海,()过山巅,()小河。(参考:卷、漫、吹、扫、掠、走、踏、踩等)
2.妈妈()出一个鸡蛋,先在碗沿轻轻一(),蛋壳()开,让蛋黄、蛋清()到碗里。然后哗哗地()着碗里的鸡蛋。
接着,妈妈()液化气炉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出蓝色的火焰,妈妈()起油瓶,往锅里()了一些油。不一会儿锅里()起了油烟,妈妈哗的一下把黄澄澄的鸡蛋()进锅里。
一、写作技法的重要性
如果说,“好人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那么我会说,好的记叙文就一定体现在写作技法上。写作方法犹如刀上的刃、刃上的钢一样,直接决定着记叙文质量的高低。
写作技法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写作技法到底有哪些呢?
二、写作技法有哪些
下面仅就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常见并常用的一些写作技法做一总结。更多的写作技法,还需要靠同学们自己在阅读中探寻、积累。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反复、顶真、双关、反语、借代、对偶、对比、仿词、移用等。
2.表达方式
(1)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景物(环境)、场面、间接(侧面)、直接(正面)、特写、动作(行为)、语言、心理、外貌(肖像)、神情等;(3)说明;(4)议论;(5)抒情。
3.选择句式
有陈述句、肯定句、判断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选择句,还有排比句、对偶(对仗)句、顶真句、回环句、连动句、整散句、长短句、独词句等。
4.篇章结构
5.灵活运用各种词语
推敲运用新颖、灵动、精准的动词,恰当使用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6.其他写作技法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点面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古讽今、以小见大等。
三、怎样使用技法
掌握了基础的写作技法,只算完成了一步;如何巧妙地使用这些写作技法,则是我们要走好的另一步。走好这一步尤其迫切而关键。
1.不能无目的地滥用
2.要用得自然,少一些刻意雕琢之痕
俗话说:万法皆归自然;历尽沧桑而归淡泊;大智若愚。这里面包含着一个至理:返璞归真。也就是说,道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写作方法的运用也应如此。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看似平易实则内涵其法,千山万壑皆敛于平淡自然之中。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原因之一即: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对仗工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所以脍炙人口,也是因为这两句语言浅易,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象阔大,内涵至丰。
写作方法要用得巧、用得妙、用得自然、用得浑然天成,而应尽量避免刻意的斧刻雕琢之痕,尽量避免牵强附会,以免产生忸怩作态的令人生厌的不好印象。
3.要善于综合混用,而不必非此即彼,孤立使用
优美的语句文段,通常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技法的。这就像做菜一样:几种菜杂烩在一起,再辅以油、盐等各种调料做出来,就要远比单一的味道好得多。写作技法不必单一、孤立地使用,而要综合运用,道理就在于此了。
4.不要墨守成规,囿于定式,提倡有新意
5.再好,终究是别人的;最好,就要有自己的风格
一、审题不严,回答不全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比较多而散。为了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命题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有时会在题干中附加不少修饰限制的语句,在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字数的多少、答题的方式等方面提出极为苛刻而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审清楚,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果粗心大意,审题不严,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二、定位不准,筛选不全
三、考点不明,张冠李戴
在现代文阅读中,会涉及一些必要的问题常识和表达技巧,而有的学生平时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对科技作品和议论文的阅读中一些专用术语分辨不清,将比喻论证误写成打比方,科技作品中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误写成举例论证。又如,结构作用类,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何谓结构,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还有的学生虽知道“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不会分析是承接上文什么内容,领起下文什么内容,抑或是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分辨不清,张冠李戴,造成很可惜的丢分。
四、脱离文本,天马行空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分阶段
随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和目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1激发学生阅读教学课堂的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做好阅读方式组合的指导,如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的组合,精细、粗放的组合等,这将有助于课内的阅读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要把情感和情境的设置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丰富而多彩的感性知识,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3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4构筑全新的阅读教学观
5培养学生阅读的赏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质量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鼓励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料
三、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并重。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讲授《火烧云》时。天空中刚好出现了晚霞。我马上将课文搬到了课外让学生靠着窗外进行观察,教师一边看着晚霞,一边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事后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又如在讲授《鸟的天堂》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的大榕树。让它与课本中的《鸟的天堂》进行比较。学习作者是怎样进行仔细观察的,也可让学生即兴说说自己村里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让同学们指点、交流。事后,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写景的作文。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在不知不觉间进行的既减轻学生的压力,又让学生们情动而发,学以致用、语言生动、富有个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激发写作兴趣,自主开放作文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例如:让学生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带着相机并带他们到公园去捕捉春天的影子,并让他们拍下来,回来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照的照片,并让学生谈春天来了,自然界发生了那些变化;通过讨论后,再写作文,学生们非常兴奋,而且习作效果非常好。
兴趣,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趣味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
例如: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我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参考文献】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人的思维总是与摆在主体面前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问题紧密联系的。思维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最终目的。经过思维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又促进认识发展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独立思维能力较低,知识经验有限的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独自解决问题。所以只能依赖老师的提问来促使学生思维。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那么,课堂提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认识兴趣。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心理倾向相吻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讲《滥竽充数》时,设置“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要跑?”这一问题,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稳定其有意注意。如果教师的提问巧妙、新奇,或者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当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如果教师不继续提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任务完成,无所事事,也就容易分心。这一点对于低段的学生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不断提出新要求,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稳定保持。
3.具有思维定向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思考问题,具有控制学生思路的功能。教师若不为学生的思维设置“路标”,学生就很容易会被教学内容无关的新奇事物干扰,出现思维脱离教学内容的现象。
4.它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手段。教师提的问题,深浅是否得当,是否环环相扣能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只要看看学生的整体反应和答问学生的状况就知道了。
5.能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直接的思维操作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凡经过人脑思考过的东西,都会留下痕迹,教师问题一提出,学生就把有关问题内容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进行直接的思维操作,这样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根据题目设问
2.抓住重点词句设问
3.根据中心句设问
4.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能力。
三、教师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明确,有的放矢
所谓“问题明确”,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明确学生究竟有哪些问题。因为只有问题抓得准、摸得透,提问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二是问题的措词要确切,回答知识的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至于产生歧义。
2.难易适度,启迪思维
提问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教师应把问题设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3.精简数量,直入重点
课堂教学既要力求透彻,又要讲究效率,能提一个问题解决的就决不提两个问题,能直奔主题的就不要绕弯子。这样既精简了问题的数量,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制造矛盾,引起思索
制造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矛盾主要的两类:一类是阅读材料本身的“矛盾”,这种“矛盾”大多数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警之笔。另一类是阅读材料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矛盾。
5.由浅入深,浅文深问
课文中有的内容,文字比较浅显,学生从字面上容易理解。但是,深入理解这浅显文字中蕴含的较深的意思,学生也就不易做到。
6.运用变式,交换角度
课堂提问不是只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方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问题提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7.架“桥”引“渡”,化难为易
那天,尼古拉斯去叔父弗朗西斯家。弗朗西斯正邀请了电影界的一些名人做客,弗朗西斯的儿子卡拉一见他,就拦在门口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想借助我父亲,在电影界混出点名声来?尼古拉斯说,我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叔父。卡拉不相信,不停地挖苦尼
古拉斯。尼古拉斯气不
过,便和卡拉吵闹起来。客人们都走了出来,弗朗西斯说,既然你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那就比试一下,让前辈们看看,谁更有表演才华。卡拉素来爱出风头,他马上答应了。弗朗西斯让他们表演一个偷窃的片段,卡拉的表情相当丰富,而尼古拉斯的表情很生硬,动作也不自然,引得大家不时哄笑。卡拉向尼古拉斯一撇嘴,像你这样子也想进入电
影界?
尼古拉斯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他虽然知道自己的特长是音乐,但也毅然决定进入影坛。从此,尼古拉斯经常去影院观看演出,并用心揣摩怎样快速地融入角色。
一天,尼古拉斯听说导演艾米海克林正在筹拍《开放的美国学府》,于是前去报名。当时,影坛无人不知道弗朗西斯的名字,然而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那是他的叔父。虽然,尼古拉斯只在这部片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但他总算走上了影坛。那年,尼古拉斯18岁,随后又出演了《村姑》《斗鱼》等影片,表演水平迅速上升,终于被著名导演艾伦帕克看中,选为《鸟人》的男主角。
尼古拉斯苦苦思索,究竟怎么才能克服恐高症?当他路过一家工地时,突然有了主意。他对负责人讲了自己的事情,然后说,让我随着塔吊上去好吗?请帮助我吧。负责人想了想说,好吧,我帮你。
尼古拉斯坐上了塔吊。塔吊渐渐上升,由于是坐姿,尼古拉斯逐渐对高空有了适应感,他试着站起来,张开双臂尽情地向四处望着,第一次感觉到高处之美。
5天的期限到了,尼古拉斯如愿以偿地主演了《鸟人》,此片后来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5年,尼古拉斯又凭借《逃离拉斯维加斯》一片,夺得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国际巨星。
往往,我们只擅长发挥自己的优点,
对于弱点却躲躲藏藏。其实,当优点不再是你炫耀的资本时,只要克服了弱点,你也会成功。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1年第19期)
【练一练】
2.尼古拉斯从小就显示出了音乐天赋,为什么却走上表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