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月3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南开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中心馆举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志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王红蕾,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刘铁,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主任叶卿,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南开大学传习所导师万群,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陈絜,南开大学图书馆负责人等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召颖主持,共吸引天津市各区图书馆、南开大学及天津市高校师生200余人参与。
活动伊始,天津图书馆副馆长刘铁对“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作了介绍。他表示,该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天津地区古籍事业发展的活力,期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梁琪向张志清致送“丽泽讲堂主讲人”证书
讲座开始前,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对张志清副馆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张志清副馆长作客南开丽泽讲堂致送了主讲人证书。
致聘仪式结束后,张志清带来了题为“古籍保护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专题讲座。讲座通过敦煌遗书、《李太白文集》、北宋国子监刻本《荀子》、《永乐大典》、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国宝地图等珍贵古籍和背后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传达了古籍之美。讲座第二部分为古籍保护之要,介绍了古籍保护的定义、类型、学科建设、损坏古籍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新中国古籍事业的发展历程等,在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方面,多次强调典藏学的意义。随后介绍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展望。讲座的第三部分为智慧图书馆建设,重点讲述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要点和今年古籍智慧化平台、资源建设的重点以及标准化工作,旨在以古籍智慧化服务为突破口,构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