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由戊午级(1918年)学生集资购置图书建立,1922年正式建馆,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
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馆,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两个全国中心馆之一。设有教育部面向全国和华东地区的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文科外文图书引进中心书库、欧盟图书专架、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综合类)、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计算机与生物)、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馆、中国索引学会秘书处,承担《中国索引》和《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依托于复旦大学图书馆雄厚的办学基础,2004年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成立并开始招收图书馆学科学硕士研究生。现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27人。每年招收图书情报专业硕士30名,学制3年。
复旦图情信息、资料交流备考群:1057357710
(01)古籍保护与修复
(02)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
(03)现代图书馆管理
(04)数据管理与应用
(05)地方文献保护与地方志编撰
(06)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01)学习形式:全日制
(02)学制:3年
(03)学费:2.6万/年
(04)奖助学金:有
【注】从19届开始复旦大学不再提供住宿,但是提供社会化的公寓,校方可能会有补贴,具体请参考学校官网信息。
(1)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初步掌握情报信息分析和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检验考生是否了解信息分析的程序,是否能够通过信息分析及用户研究方法来解诀实际问题,并提供用户服务。
二、考试要求
信息分析部分:
(1)掌握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主要的信息分析方法;
(3)初步了解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流程和方法。
信息服务部分:
(1)掌握信息服务和用户研究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服务和用户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信息分析
1信息分析基本概念
1.1信息分析的概念
1.2信息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3信息分析的基本类型
1.4信息分析的思维方式
2信息分析规划制定与课题选择
2.1信息分析规划的内涵
2.2信息分析规划制定的程序与方法
2.3信息分析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2.4信息分析课题选择的程序与方法
3信息分析方法体系
3.1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3.2信息分析的哲学方法
3.3信息分析的基础方法
3.3.1分析法
3.3.2综合法
3.3.3比较法
3.3.4推理法
3.4信息分析的一般方法
3.4.1SPSS统计分析法
3.4.2弓|文分析法
3.4.3知识地图分析法
3.5信息分析的特殊方法
3.5.1PEST宏观环境分析
3.5.2五力模型竞争分析
3.5.3BCG投资组合分析
3.5.4SWOT战略分析
4信息分析成果可视化
4.1信息分析成果可视化内涵
4.2信息分析成果可视化过程
4.3信息分析成果可视化主要方法
4.3.1空间信息分析可视化
4.3.2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
4.3.3复杂网络分析可视化
4.3.4层次信息分析可视化
4.3.5专利信息分析可视化
5信息分析成果评价
5.1信息分析成果评价的内涵
5.2信息分析成果评价工作流程
5.3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5.4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方法
第二部分: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
1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概念
1.1信息、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
1.2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
1.3信息服务与用户理论的进展
1.4现代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问题
2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2.1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方法及其应用
2.2统计测量分析及其应用
2.3抽样方法及其应用
2.4比较分析法及其应用
2.6回归分析法及其应用
2.7特尔斐法及其应用
2.8马尔科夫分析法及其应用
3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3.1人类的总体需求与信息需求
3.2用户与信息需求分类
3.3用户信息需求的职业特征及其差异分析
3.4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3.5用户信息需求规律
4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
4.1社会信息流通与用户信息交流
4.2用户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分析
4.3用户信息利用中的信息价值与价值转化
4.4用户的信息利用及其效果分析
四、参考教材
1.信息分析理论与实践.卢小宾,郭亚军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信息服务与用户.胡昌平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数据管理与应用
本科目考试要求达到:
(2)初步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管理科学基础、技术基础等,
(3)了解并掌握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信息交流和采集的含义和内容;
(4)了解并初步掌握信息服务、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
(5)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式的范式等,
(6)掌握并能运用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查询语句。
(7)初步了解科学数据管理、数据监护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第一章信息管理基本概念
1、信息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功能
2、知识、情报的含义以及与信息的关联
3、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方法,
4、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
5、信息技术的概论和信息处理技术
第二章信息行为和信息交流
1、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
2、用户的信息行为
3、信息交流模式、社会信息流
第三章信息产品、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
1、信息采集、信息整序和信息分析
2、信息服务原则和主要类型
第四章信息系统和信息产业管理
1、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开发
2、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信息产业的结构与测度
4、信息化的内涵、水平测度
第五章数据库技术基本概念
1、数据描述
2、数据模型
3、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库系统
6、关系模型
7、关系模式的范式
第六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的体系结构
2、SQL的数据定义
3、SQL的数据查询
第七章科学数据管理
1、科学数据(ResearchData)、科学数据管理基本概念
2、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基本概念
3、数据监护(DataCuration)基本概念和主要组成步骤
1.数据库系统教程.施伯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信息管理基础.岳剑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现代图书馆管理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初步掌握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否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制度、流程、特点和规律,检验考生是否初步具备运用该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弄清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基本概念、主要原理;
(2)初步掌握图书馆战略规划、图书馆组织、图书馆领导、图书馆控制、图书馆评价的内容;
(3)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如图书馆伦理、图书馆政策、图书馆法、图书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量化管理;
(4)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具体应用,如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财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
第一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
了解管理思想的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管理理论的丛林以及当代最新管理思潮
第二章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图书馆管理的范畴、图书馆管理的职能
第三章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原理
掌握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理、图书馆管理的能级原理、图书馆管理的动力原理、图书馆管理的效益原理
第四章图书馆战略规划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內涵与意义、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框架与流程、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典型案例
第五章图书馆组织
何谓|图书馆组织、图书馆组织设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图书馆非正式群体
第六章图书馆领导
图书馆领导环境、图书馆领导者素质、图书馆领导范式
第七章图书馆控制
何谓图书馆控制、图书馆控制模式
第八章图书馆评价
何谓图书馆评价、图书馆岗位评价、图书馆馆藏评价、图书馆服务评价、图书馆效益评价
第九章图书馆伦理
何谓图书馆伦理、图书馆伦理的内容、图书馆伦理的管理功能、图书馆伦理建设
第十章图书馆政策
图书馆政策的内涵、图书馆政策的类型与结构、图书馆政策系统的构成与运行、国內外图书馆政策举要、图书馆政策的定位
第十一章图书馆法
图书馆法的概念、图书馆法的属性与作用、图书馆法的立法原则、图书馆法的核心主题、国内外图书馆法的立法概况
第十二章图书馆目标管理
图书馆目标管理的理论渊源、图书馆目标管理的內涵、图书馆目标管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目标管理的运行
第十三章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素、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和实践、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十四章图书馆量化管理
何谓图书馆量化管理、图书馆量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图书馆统计、图书馆管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第十五章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何谓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图书馆员的甄选与聘用、图书馆员的考核与激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
第十六章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的理财环境、图书馆经费、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原則、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的內容、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十七章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內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评价、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运行机制
第十八章图书馆创新管理
图书馆创新管理概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图书馆宏观创新管理、图书馆微观创新管理
付立宏、袁琳主编.图书馆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古籍保护与修复
(2)初步了解古籍保护与修复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研究内容;
(3)初步了解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基本意义与作用。
1、古籍的基本概念
四、参考书目
1、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中华书局,1963年
2、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
3、中国印刷史,张秀民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4、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古书版本鉴定,李致忠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6、古籍修复与装祯,潘美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7、古籍修复技艺,朱赛虹,文物出版社,2001年
8、文献保护与修复,林明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
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各按50%的权重相加得出招生考试总成绩。
各研究方向按照总成绩的排序择优录取。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