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现存最完整的明《道藏》,就在青岛!

市博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现存最完整的明《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纂而成。其内容主要由道家书、方书、道经和传记四大部分组成,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也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

▲明《道藏》封面。

观宝:“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明代正统十年刻本,经折装,不分栏,10行17字,上下雙邊,开本35.5×13cm……第一卷卷首印有三清圣像,后接一面御制龙牌,上有‘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景运隆长,本支万世’等88字,落款‘正统十年十一月十一日’。”以上文字记载的是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明《道藏》的基本信息。这部明《道藏》中除传统的汇编内容外,还收入了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

故事: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之所以明版《道藏》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因为元代统治者崇奉喇嘛教,忽必烈下令焚毁《道藏》经版和除《道德经》以外的所有道书。因此,元代以前的《道藏》没能留下完整的藏本。现存最早的就是明代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的版本,称《正统道藏》。青岛市博物馆的《道藏》是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刊印的正统版本的纂辑本,在崂山宗教史中有名的“佛道之争”以崂山太清宫告御状胜诉之后,由万历皇帝于明万历27年钦赐崂山太清宫,万历28年十月初三,由太监何堂颁至崂山。

《道藏》在“文革”前一直藏于崂山太清宫,在三清殿正殿神像两侧设有6个乌木大柜,《道藏》即放在大柜内的乌木抽屉里,十册一函,黄帛函套,共120箱480函,每箱以千字文编号,天地玄黄部,简称“天”。1966年,《道藏》险遭焚毁,青岛市文化局将其抢运至青岛市博物馆,使《道藏》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现存4524册,4499卷。明代修订的《道藏》,目前已知全国只有两部是较为完整的,除了青岛市博物馆的这套,另一部原藏于北京白云观,现藏国家图书馆。

THE END
1.国家典籍博物馆里的巡典之旅中国政库澎湃新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抢救,《赵城金藏》才有机会与《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国家典籍博物馆里的巡典之旅,让年轻人深刻感受到,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化在典籍长河中传承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2103
2.文博山西丨山西墨宝,确实非同一般!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在《赵城金藏》的故乡 临汾市博物馆馆藏并常设陈展一卷经书 这部佛教全书既是佛书 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领域的古籍 被佛教界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 《赵城金藏》印刷清晰 字体劲拔 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说法图 https://k.sina.cn/article_5812119316_15a6de714020014nr8.html
3.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要闻资讯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现藏于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的《四库全书》,无疑是“镇馆之宝”。 凉州区图书馆馆藏《四库全书》,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1987版缩印影印本。由原县级武威市(现凉州区)人民政府于1988年拨专款人民币4.5万元购得,共计1500册,后相继又购进《宛委别藏》120册。该《四库全书》如果竖立排列,书脊https://wtgl.gswuwei.gov.cn/art/2021/3/29/art_596_303891.html
4.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https://baike.sogou.com/v4597761.htm
5.典籍宝库巡礼:探秘国家典籍博物馆睿鸿在线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抢救,《赵城金藏》才得以与《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这次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巡礼之旅,让我们领略了中华典籍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工典”卜骨到《赵城金藏》,每一部典籍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勾勒出中华文明的浩瀚画卷。了解典籍,就是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0/24645.shtml
6.探秘五所高校图书馆,家家都有“镇馆之宝”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孙晓丹老师介绍,馆内部分古籍上都标有“满洲医科大学图书”字样的红色印章,这是因为当时在奉天(现沈阳)日本建立了满洲医科大学,收藏了有中、日、韩三国刻板的中国医药古籍,据记载满洲医科大学所藏中医药古籍已达8060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科大学接收了部分古籍图书。目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收入了https://lib.cusx.edu.cn/info/1040/1649.htm
7.嘉业堂藏书楼——镇馆之宝科教台关 键 字:嘉业堂藏书楼镇馆之宝浙江省图书馆古籍库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951年11月,一条新闻引起了海内外图书界的轰动,这就是浙江南浔藏书家刘承干,将其名下嘉业堂藏书楼以及所藏的10万册古籍和3万片雕版,全部捐献给国家。从此,这座私人藏书楼,成为浙江省图书馆古籍库的一部分。浙江南浔嘉业堂藏书楼,是近代中http://kejiao.cntv.cn/history/guobaodangan/classpage/video/20100803/100869.shtml
8.“镇馆之宝”为何倾囊而出?上海图书馆年度重磅大展“读书人必看”“镇馆之宝”为何倾囊而出?上海图书馆年度重磅大展“读书人必看” 图书的等第越高,装潢的档次也越高,这就决定了展品规格之高。 “中国古代图书装潢让书籍从日用品,晋升为艺术品、收藏品。”2005年起,上海图书馆持续以专题形式的年度文献大展揭示馆藏精品,今年主题为“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集中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13184
9.国家图书馆为镇馆之宝《赵城金藏》“寻根”修复前后的《赵城金藏》对比。(国家图书馆供图)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 王志艳)日前,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对馆藏《赵城金藏》历史资料的抢救性摄录工作。《赵城金藏》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06/c_129648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