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实现及构建应用分析

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实现及构建应用分析

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下,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突破式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实际应用,发展出很多新型信息化技术行业,推动各行业的发展进步。公共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书籍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储备的重要场所,有义务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以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探索新兴技术赋能的服务模式,应用于知识服务和平台建设,革新服务形态是公共图书馆的未来转型方向[1]。关于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与构建的理论研究已较为丰富,而如何进行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及应用路径的构建,就成为当下图书馆成功转型的关键一步。

1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与服务

1.1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界定

1.2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1.3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特征

2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应用需求分析

2.1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应用需求

2.2智慧图书馆服务读者需求分析

伴随“智慧”文化的不断发展,读者对资源需求的广度在不断拓展,对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读者而言,公共图书馆是信息共享的空间,是学习、研究、交流的空间,同时也是文化休闲的空间,是多种空间的统一整体[21]。图书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如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图书预约、归还以及找书难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在线借书、在线阅读等。读者的需求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显著,读者身份和喜好的不同决定了读者阅读需求呈现出个性化[22]。不同读者的需求并不相同,在对图书馆的使用方式偏好和不满因素方面也存在差异,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根本,丰富服务平台中的服务项目,优化服务资源[23]。智慧图书馆在用户对信息查阅的需求升级中产生,其发展方向由社会需求决定,因此对用户需求的正确分析对于确定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3智慧图书馆服务路径的实现手段

3.1强化技术支持,积极构建服务平台

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一般以图书管理、智能通道、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为主要应用,具有异构性、开放性、移动性、协同性、融合性等特点[24]。平台搭建通常包括3个方面:一是搭建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云计算机、云存储、大数据等。二是优化数字化资源。数字资源是智慧文库的核心内容,通过购买数字化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利用云存储进一步细化资源分类,整合资源框架,建立起丰富有内涵的数据库。三是开发智慧服务系统。形成以用户为核心,开发搜索引擎,实现平台内一站式搜索。优化移动OPAC,实现移动图书馆与OPAC的系统集成。进一步提升短信定制、虚拟参考咨询、沟通互动、服务协同等个性化服务[25],让读者便捷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信息找人,按需服务”[26]。

3.2科学培训指导,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3.3加快技术融合,建立无接触服务体系

4智慧图书馆服务路径的多元应用

4.1实现跨时域、地域、领域服务

4.2融合智慧服务和智能管理

4.3打造具备文化休闲功能的“第三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图书馆文化休闲作用的需求越发强烈,图书馆需要拓展具有阅读休闲功能的“第三空间”已成为共识,未来将由传统的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34]。“第三空间”所代表的休闲理念正好准确地表达了近年来人们对理想图书馆的设想,因此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需要重视读者这一需求。需要从“人性化设计”“多元化业态”和“定制型服务”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功能。一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众细化,对学前儿童、学生、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人性化服务;二是跨业态复合经营,通过拓展文具礼品、轻餐、旅游用品等商品售卖服务,创新智能图书馆的多元化业态;三是通过挖掘服务对象需求,利用智慧图书馆文献资料集成和信息技术系统优势,为其提供诸如教育服务、信息加工等自助一站式全天候服务[35]。

THE END
1.服务项目服务项目1、图书借阅服务 由流通部图书借阅室提供所有流通馆藏图书的管理和借阅服务。 2、报刊阅览服务 由第一阅览室、第二阅览室、过刊借阅室等提供馆藏新到现刊(报)及合订过刊(报)的管理和借阅服务。 3、馆藏书目信息查询服务 读者可在图书馆检索机、电子阅览室通过图书馆局域网,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网站“书目公https://tsg.jxcia.com/dzfw/fwxm.htm
2.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精选十篇)所以书评不仅仅局限于馆藏图书, 还有许多网络热销书, 社会热点事件相关图书, 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阅读点, 阅读节奏紧扣时代步伐。 4 图书馆如何开展好书评工作 4.1 打造图书馆自身书评队伍 书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部分, 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划分相对应的书评范围, 要求对专业信息内容能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rwvplf.html
3.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及应用服务其次,数字化服务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如针对特殊群体(视障人士、老年人等)推出语音阅读、大字体显示等功能,充分展现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再者,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可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咨询、虚拟现实等多元渠道开展多元化、互动性的阅读推广活动,促使图书馆服务由静态、被动向动态、主动转变,真正实现https://www.zzqklm.com/w/hxlw/33971.html
4.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互联网+图书馆+书店,助力推进全民阅读 中国“最美”图书馆走红日本,被日本网友称赞:太漂亮!中国有品味! 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5.网络中心本次修订力求适应新形势、落实新政策、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原《建设规范》共计7章内容扩展为11章,其中将原“应用服务”分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两章,加强了职业教育教学中信息化对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将原“基础设施”改为“支撑条件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6.“共抗疫情法治先行”主题论文及建言获奖名单20、“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渠道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8级研究生 马德超 21、疫情期间政府征收、征用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北大法宝 高琛宏 22、突发疫情与全面”禁野”的思考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 石永亮 23、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 https://sfj.beijing.gov.cn/sfj/bjzffzyjh/xxtz9/10807440/index.html
7.问卷调查报告15篇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发放,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面向馆内广大读者但不针对特定对象。图书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邀请图书馆信息服务部老师做指导,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如下调查结果。 样本特征: 一、在第一部分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图书馆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930203.html
8.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726131126_5344960.html
9.大学图书馆发展12篇(全文)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 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所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层次和加强图书馆建设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对当前大学图书馆的现状进行分析, 以及探索它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avckgwd.html
10.盘点:如何读懂“互联网+”必备的145个名词解释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 https://www.jianshu.com/p/be3397f3d38b
11.在互动中阅读:“互联网+”视域下面向读者需求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调查馆际互借(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在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共享图书等资源) 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捐赠 学科导航服务(围绕某学科专业或专题,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筛选、优化) 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利用分析评估工具开展分析、评估) 个性化的定题知识服务 知识挖掘服务(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知识) 其他https://www.wjx.cn/jq/3387124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