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时代技术赋能海外“出圈”中国网络文学海内外受关注读书频道

《陶三圆的春夏秋冬》网络连载封面。

《网文中国》纪录片截图。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供图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于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学者、平台负责人、文化产业代表、部分省市作协负责人等1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AI技术赋能、海外传播影响力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积极书写时代

不久前,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名单公布,首次把网络文艺作为独立艺术门类进行评选表彰,其中3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奖。这从侧面反映出网络文学正步入有序发展新阶段,朝主流化、精品化方向加速迈进。

推动精品化创作,承担时代责任,是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与会者的共识。截至2023年底,CNNIC发布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数据显示,作品总量超3000万部,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面对庞大的读者群体,网络文学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承担文化使命。在此背景下,中国作协发布2024年网络文学选题指南暨重点作品扶持计划,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文化、科技科幻、人民美好生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6大主题,引导网络作家把握时代脉搏、深耕现实题材创作。

网络作家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聚焦河南嵩山脚下桃源村的七年巨变,以三代村民接力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中原第一村”的创业历程,此次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的特点,能够直接触及读者心灵。”麦苏说。近年来,她聚焦现实题材,完成创作转型,致力于书写家乡与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文字是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也定格下我们的共同记忆。”麦苏说。

“不必刻意去深入生活,因为我们就身处火热的生活中。”在网络作家卓牧闲看来,网络作家应利用好身处各行各业的优势,创作更多能引发广大网友思考与共鸣的作品。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卓牧闲通过转业进入公安系统的战友,与基层民警建立了密切联系,在此后的写作中,他充分积累素材,开创了“警务小说”派别。卓牧闲的《滨江警事》通过基层水警的成长,呈现当代警务工作者的鲜活形象,并以小人物视角折射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的发展变迁,此次与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同时获奖。

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将书写时代、记录时代作为创作的自觉追求。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指出,这些创作以普通人的故事映射社会变迁与时代风貌,体现了较高的文学理想和人文情怀。

AI赋能业态升级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具活力的文学形态之一,网络文学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凸显。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刻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和产业生态。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推动网络文学创新发展,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

论及AI对传统写作方式的冲击,多位与会嘉宾表示,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性。“AI越强大,原创越珍贵。”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认为,AI写作或许能“平替”相对平庸的文学作品,但真正冒热气、有灵魂的好作品难以取代。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也指出:“AI擅长从1到100,但从0到1的原创是人的特长。”他强调技术与艺术相融合,以人机交互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与IP转化。

不少网络作家也表示,创作者不能无视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不妨探索用新技术丰富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在技术赋能下,网络文学正不断突破传统边界,向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升级迈进。

“读懂中国”新窗口

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之后,今年11月,《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余年》等1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再次入藏该馆。与此同时,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动漫、电影、游戏等也风靡海外,网文“出海”打开了“读懂中国”新窗口。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正呈现出强劲态势,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网络作家麦苏对此深有感触。“今年我到澳大利亚进行了3个月的交流,看到越来越多海外读者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走近中国,感受近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麦苏表示,网络文学传递的人类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够跨越国界,引发中外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提升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能力这一时代要求下,网络作家纷纷意识到国际视野对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要让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得更远,作品需要融合多元文化,创造能引发全球共鸣的故事。”网络作家蒋离子说。其新作《飞越巴别塔》便是这一创作理念的尝试。作品聚焦海外华人青年群体的成长,通过国际化的空间设置与悬疑元素的运用,与全球读者建立起情感连接。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IP衍生作品的助力。在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第二期)如期发布。去年,中国作协发布首期项目,遴选《雪中悍刀行》等4部作品,使用英语、缅甸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4个语种,通过在线阅读、广播剧(有声剧)、短视频、推广片4种方式向全球进行推介,海外反响热烈。在总结去年传播经验的基础上,项目二期在全球招募海外读者,对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紫金陈等6位知名网络作家进行深度访谈,录制6期《网文中国》纪录片,使用中、英双语向海外精准传播。

截至今年6月,起点国际上线约5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培养约43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65万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海外作者开始以中国元素为创作灵感,进一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如今,网文出海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璀璨名片,架起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桥梁。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中国网络文学已在海外形成产业生态,传播方式超越了文本层面,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THE END
1.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www.linyoer.com/post/2052.html
2.图书馆创新升级电子图书墙引领阅读新时代近日,我校凤凰山校区图书馆迎来了一场创新性的变革,南北两馆分别增设了充满科技感与现代气息的电子图书墙,这一创新举措无疑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码上悦读”电子图书墙以中文在线微信云阅读为平台支撑,集成超过10万册电子书、3万集有声书以及1000余种期刊,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库。通过微信扫http://lib.sdjtzyxy.com/info/1083/1435.htm
3.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互联网+图书馆+书店,助力推进全民阅读 中国“最美”图书馆走红日本,被日本网友称赞:太漂亮!中国有品味! 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4.上半年山东文化工作“亮点”频出政务头条省文化厅注重发挥全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现代公共图书馆和传统书院有机结合,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着力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省图书馆率先建成“尼山书院”,到年底全省17市图书馆和部https://www.dzwww.com/2014wzsd/zwtt/201408/t20140808_10801712.htm
5.图书馆座位预约平台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助手。在高校的日常运营中,各类管理系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培育人才、传授知识与技术的高等学府,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是趋于成熟。鉴于图书馆座位管理一直缺乏系统化手段,学生们难以实时掌握座位的使用情况,因此,开https://blog.51cto.com/u_15745565/11829317
6.图书整合营销论文范文6篇(全文)《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研究》一书的第二篇为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理论,内容包括传统营销理论及其发展、微营销理论基础、微营销与传统营销、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等,为读者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一个营销理论体系。此外,该书还将微营销与微信营销、互联网营销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的定义、特点和形式,https://www.99xueshu.com/a/jnolkgolyte4.html
7.python+vue基于django/flask的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java+nodejs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助手。在高校的日常运营中,各类管理系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培育人才、传授知识与技术的高等学府,高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是趋于成熟。鉴于图书馆座位管理一直缺乏系统化手段,学生们难以实时掌握座位的使用情况,因此,开https://blog.csdn.net/QQ511008285/article/details/143065937
8.图书馆活动总结13篇4、5月30日上午,吉利区图书馆联合区科协、科工委开展“服务宣传周”和“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活动在图书馆楼前康乐路上举行,通过设立咨询台、展板展示、现场咨询等形式,同时向过往行人发放图书馆宣传资料、健康生活、实用健康小常识、用科学终结网络“流言”、科技热点关键词、读懂“互联网+”、应急手册等方面的科https://www.jy135.com/huodongzongjie/1158386.html
9.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范文(通用11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装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如图1所示),将科技工作、图书馆工作、信息化装备纳入学校的当中。每学期还制定专项的工作目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智慧校园装备工作规划,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https://www.ruiwen.com/huibaocailiao/8196741.html
10.2022年C刊重点选题最新汇总教育资讯《图书馆论坛》是我国知名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之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3年版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SSCIhttp://m.teacher-edu.cn/nd.jsp?id=1519
11.江西教育江西教育杂志社创刊时间:1950 国际刊号:1006-270X 出版周期:旬刊 邮政编码:330038 国内刊号:36-1048/G4 邮发代号:44-1 全年订价:¥ 220.00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期刊荣誉: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https://www.ifabiao.com/jiangxijiaoyu/201706/
12.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功能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8位老专家的回信在全国图书馆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专家、馆员,以及学界从不同视角阐发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理解和感受,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https://theory.dahe.cn/2019/12-16/568384.html
13.江苏文旅头条杨志纯:立足新阶段,江苏文旅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指标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要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完善公共文化云,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让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https://www.meipian.cn/3eh967os
14.成都文理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升级“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配以各流通窗口的人工咨询,准确、温馨的服务塑造了图书馆的人本形象。 3. 信息资源 学校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校园网主干网带宽10240M,出口带宽31500M,公共教室区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教学质量,学校加大对实践教学的信息化http://www.scnucas.com/info/1261/15829.htm
1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通过“互联网+培训”的模式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中国盲文出版社与北京市盲协推出“国家通用盲文问答微课堂20讲”,通过公众号和网站等进行推广,为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普及提供重要线上平台。华夏出版社、中国聋协等开设“通用手语”公众号,为听力残疾人、手语工作者、教师等学习手语、科普常识及传递信息搭建平台,https://www.cdpf.org.cn/ywpd/jyjy/jy2/zczljy/1af6d6062d0e49d48773e81c944d2645.htm
16.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微博四川大学图书馆 11月6日 11:42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四川大学图书馆一荐三连# 新生老生看过来! 新书到馆,读者选书、图书馆买书、当场借阅!选、买、借一气呵成!精选文理工医全学科图书,豆瓣高评、新质出版、书店热销一网打尽!江安、华西反响热烈,望江校区工学图书馆“一荐三连”火热进行中!展https://www.weibo.com/u/193023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