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线下交流”不再重要了吗?

本文研究发现,考虑了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之后,“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虽然“线上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数量,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只有把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线上交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线下交流”相结合,才能综合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升区域创新成果质量。因此,当前既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从而提升中国整体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第三部分介绍模型、变量和数据;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探讨作用机制;第七部分为异质性探讨;第八部分总结全文。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一)知识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发展

假说1:邻近地区的创新知识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创新发展,即创新知识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二)互联网信息化水平、“显性知识”与区域创新发展

假说2:互联网时代“线上交流”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交流”,特别是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替代效应更小。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隐性知识”与区域创新发展

假说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增进“隐性知识”跨区域共享,并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对创新的促进效应。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二)变量说明

2.核心解释变量:互联网信息化水平(lnINT)。本文采用电信业务总量作为互联网信息化水平的代理变量。“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单纯用数量刻画地区互联网信息化水平,而“电信业务总量”通过价格衡量电信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各类电信服务的总数量,这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区实际建设和应用的互联网信息化水平。

其中$E$表示$i$地区$j$产业第$t$年的就业人数。

(三)数据说明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其次,在地理距离约束强度较大情况下,互联网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数量创造,但对创新成果质量没有明显影响。以${W}_{T\left(pre\right)}$的回归结果为例,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本地区互联网发展对自身创新成果数量的影响效应为0.0448,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为0.3646,并且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然而,其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质量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本地区同周边地区产业间通常保持着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而且在数量导向下的创新成果对“隐性知识”的依赖度并不高,即使跨区域“线下交流”的便捷性受限,也可借助互联网传播“显性知识”使得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创新成果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在地理距离约束强度较大阶段,由于研发人员跨区域流动成本较高,导致“线下交流”并不频繁,从而不利于“隐性知识”传播。并且,随着“显性知识”积累到一定规模,新的“显性知识”对区域创新的边际贡献十分微弱,最终导致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互联网时代并不能仅仅依靠“线上交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特别是对创新成果质量并不存在显著提升作用,这证实了理论假说2的合理性。

最后,在地理距离约束弱化的现实情况下,无论在统计意义还是经济意义上,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对邻近地区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具体而言,在地理距离约束弱化后,互联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创新成果数量,特别是对邻近地区具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作用。此外,尽管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对本地区创新成果质量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邻近地区呈现出正向溢出特征。上述研究发现意味着“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并非完全替代关系,并且“线下交流”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将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理论假说3得证。

五、内生性探讨与稳健性检验

(一)采用外生的反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内生性探讨

鉴于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如北京和上海等创新水平越高的地方对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大。因此,为确保主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地区间外生的反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W}_{D}$)进行参数估计和对照。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式为:

其中,${d}_{ij}$为两地质心距离。

(二)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

考虑到创新产出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建立如下双向固定效应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two-wayFESDPDM):

(三)替换加权嵌套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

六、互联网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知识特性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互联网信息化水平、“显性知识”存量与创新

其中,${\beta}_{1}\delta$和${\beta}_{1}\widetilde{\delta}$依次为邻近地区和本地区的中介效应大小,其他参数含义同式(1)。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线下“隐性知识”交流传播

七、进一步讨论:区域层面异质性作用效果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用东、中、西、东北地区进行异质性讨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文的核心思想为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有效增强人员在周边地区的跨区域流动,从而能够综合“线上外部性”和“线下外部性”实现创新知识的空间溢出。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这种知识溢出效应的确存在,那么其将在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的创新知识交流中得到充分体现,故分地区进行异质性检验。

研究表明,第一,在地理距离约束弱化前,东部和西部地区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质量提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地理距离约束弱化后,均呈现出了显著正向溢出效应。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东部地区较高频率和密度的高铁建设为该地区人员跨区域流动形成了天然的驱动力。并且,东部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此外,由于“西部大开发”等政策,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而西部地区前期高铁修建数量和覆盖面积较少,在该地区进行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

可见,中国各地区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既要加快西部地区的高铁修建进程,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又要采取适当的政策,重视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

八、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二,“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对创新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完全替代关系,特别是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替代效应更小。在互联网时代,仅依靠线上“显性知识”传播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创新成果数量创造,但对创新成果质量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只有把“线下交流”和“线上交流”相结合,才能提升区域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

第三,中国各地区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特别是在地理距离约束弱化后,东部和西部地区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质量提升,而中部和东北地区的负向溢出效应更为明显。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创新发展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发展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等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战略。在后续互联网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前瞻性思考在“互联网+”背景下未来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切实高效的“线上交流”学习与合作模式。

第二,突破地区间地理距离约束对创新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束缚,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创新知识“线下交流”传播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过程中,有必要从全局来考虑中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切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物流运输服务网、信息网以及能源网建设。

第三,重视区域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创新资源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方面,既要加快西部地区的高铁修建进程,释放西部创新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又需重视培育和引导创新资源向中部和东北部地区聚集。整体推进地区间创新资源协调发展,最终提升中国创新成果的数量与质量。

THE END
1.看书这种传统阅读方式会被淘汰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9.3%,而电子书的阅读率为29.3%。尽管电子书的阅读率在逐年上升,但纸质图书的阅读率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数据表明,看书这种传统的方式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https://www.jianshu.com/p/874c5fa6bea3
2.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于2024 年 10 月 23 日-25 日举办“AI 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年会。参会同行给我分享了几张报告PPT(详见延伸阅读部分)。北京大学原副馆长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提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5/6690723_1141550696.shtml
3.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互联网+图书馆+书店,助力推进全民阅读 中国“最美”图书馆走红日本,被日本网友称赞:太漂亮!中国有品味! 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4.专题10现代文阅读我国每年推出40万余种新书,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面对数字化阅读潮流,图书馆也需要变革。(节选自《民生周刊》2023年5月1日,有改动)徐州图书馆邀请你做志愿讲解员,向读者介绍浮雕壁画里八个典故,你准备采用哪种顺序?请结合说明文相关知识简述理由。https://www.0516ds.com/69295.html
5.数字化图书馆用户数量破纪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4、技术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用户体验。 面临的挑战 1、版权问题:数字化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优势明显,但版权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挑战,如何保障作者的权益,避免侵权纠纷,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https://www.ghuyu.com/post/9365.html
6.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精选十篇)互联网时代的阅读 篇1 从2012年将“开展全民阅读”写进党的报告, 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倡导全民阅读”, 再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 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由此, 全民阅读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浪潮, 备受瞩目。2015年两会期间, 李克强总理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iqq7mm.html
7.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地狱?翻书党澎湃新闻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地狱? 眼下,共享单车、airbnb和Uber们如火如荼,而共享图书馆——一种通过互联网整合闲散图书资源、并到达新用户的新型图书馆,也正在被一些致力于推广阅读和思考的创业者们实践。 但共享图书馆会像共享单车那样风靡吗?有人说,共享图书馆算得上共享,但谈不上共享经济,因为共享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0630
8.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精选18篇)互联网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观察一个时代。下面请继续阅读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时代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篇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https://mip.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412572.html
9.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铁路春运的变化,除了旅客出行更加从容有序,还表现在铁路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互联网和铁路网正在实现深度融合,铁路服务迈进“互联网+”时代。支付宝支付、微信“扫码支付”购票、APP自主选座等多种便捷购票方式,改变了人工买票难的窘境,为旅客带来了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使旅客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https://news.cctv.com/2018/03/03/ARTIOuPJ0SyCniP2XYUhXKoe180303.shtml
10.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3、开放性,网络使得获得作品的时间和空间都大大减少了,借助于因特网的搜索引擎,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作品,而无需原来那样走出家门逛书店,泡图书馆,这也就决定了侵权变得更加的容易。 4、作品的形态,网络环境下作品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如果说印刷业的进步导致著作权法的重大变革,那么数字技术的出现引领了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12/id/142598.shtml
11.马平:高考是古典时代通才的葬礼?呵呵在高考填志愿之前,本来并没有人规定你们将来属于哪个行业,国家也不知道你们想学什么样的专业。所以,无论是高考科目,还是中小学教学内容,都引导你们每个人成为一个通才。中小学不止是教你会读、会写、会做加减法,还要给你讲数理化学英语,教你了解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动物植物,最后再用高考来验收教育的成果。可以说https://www.guancha.cn/MaPing/2016_05_14_360247_s.shtml
12.2017年半月谈第5期半月谈2017第5期文章汇总张震字:要与时俱进,探索出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融合宣传科学家的新途径。在当年“一纸风行”的时代,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家喻户晓。在互联网传播时代,要改变以往“高、大、上”的宣传视角,克服“生活坎坷”“严肃刻板”“甘于清贫”“抱病工作”等标签化宣传模式,用丰富多彩的采编播手段,在新媒体上推出视频直播、专http://www.chinagwy.org/html/slzl/qt/201708/92_210678.html
13.(必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篇计算机云存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技术模型,它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保持高效的信息传输,互联网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何仅采用物理储存技术,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和成本,而且信息转移十分不方便。因此,所以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在传统存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最高效率和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240702184527_3899710.html
1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等;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广告标牌等。 应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促进学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5.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1篇(全文)(2) 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 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 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 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 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 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 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kugrzvp.html
16.有关互联网心得体会(精选20篇)互联网心得体会5 进入大三学年,我们开了一系列专业限选课程,我选修了网络营销这门课,因为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逐渐发展并且占据了市场营销较大的比重,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学习市场营销,这是很必要的一门课程。 网络营销主要是以现在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Internet营销代替了传统的报刊、邮件https://www.unjs.com/fanwenku/190987.html
17.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这一规定已经把复制权的范围推到极限,所有的复制都可以被囊括在内。因此,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著作权人最基本的权利复制权的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这显然是著作权专有权领地的扩张,其必然的结果是广大公众的合理使用领地的缩小,给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page] (四) 数字图书馆对合理使用制度https://china.findlaw.cn/chanquan/zhuzuoquanfa/zzqzs/bq/31193.html
18.网络新时代作文(精选51篇)网络新时代作文 篇9 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在这里,信息量如此巨大,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每个人的未来都前所未有地充满了各种可能。在这里,你只要动动鼠标,就能神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里,你只要问问“度娘”,便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有人戏称:“为什么地球适宜人居住?因为有WiFi”。https://www.cnfla.com/zuowen/201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