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3月23日恢复开放以来,不少市民重返图书馆借阅书籍(摄于3月26日)。记者魏中元摄
重庆日报讯(记者王丽黄琪奥)建设“书香重庆”,打造书香之城。重庆市3月26日启动“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每月面向广大市民推荐10本好书,以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等形式供读者免费阅读,推广全民阅读理念。
2020年是中宣部等11个部委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第14个年头。重庆“百本好书送你读”首期推荐送读的10本图书分别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三体》《月亮和六便士》《美国陷阱》《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孩子们的诗》《傅雷家书》《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免疫系统漫游指南》。
重庆市内各公共图书馆配齐配全送读图书,供广大市民免费借阅,市民单次最长借阅30天,到期后可续借30天。市内各实体书店、新华书店门店等设置送读图书销售专区,并给予读者8.5折的购书优惠。主办方还在咪咕阅读、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设置了“送读专区”,读者可以免费在线阅读和听书。
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将长期持续开展。
重庆日报每周五将推出“共赏百本好书”专版,重点推荐“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中的送读图书,与读者共享荐书人的推荐语,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之旅。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也将在专版中向广大市民发布联盟专家推荐的10本送读图书名单。
此外,主办方还将举办“年度阅读嘉年华”,在每年底集中开展年度十大好书、十佳书评、优秀荐书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书香校园等评选活动,开展阅读达人、阅读之星、红岩少年等竞赛,展现书香重庆的新成效、新形象,让全民阅读活动进入千家万户。
追捧经典名著拥抱数字阅读
——重庆市民阅读状况变迁调查
本报记者黄琪奥
3月12日,渝中区解放碑新华书店,市民在选购书籍。记者齐岚森摄
3月22日,市民在南岸区南滨路精典书店读书购书。特约摄影郭旭
“早就听说这本书很好看,现在又有专家推荐,立刻就来打卡了。”3月26日上午,在重庆图书馆南门大厅“百本好书送你读”展示区,市民刘聪用手机扫码,免费下载了《人类简史》电子版。在他的身后,还有不少市民排队等候。
随着我市“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的启动,也拉开了2020书香重庆系列活动的序幕。作为一项已经进行了14年的活动,书香重庆让市民的阅读方式,阅读品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阅读目的更加明确
“准备把这些书带回家,给孩子们讲讲当年发生的事。”3月24日,记者在重庆书城看到,市民黄强拿着《红星照耀中国》(青少年版),他说,这次还购买了《基督山伯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图书。
“自从3月中旬复工以来,经典书籍一直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重庆书城经理朱建安表示,像《红星照耀中国》(青少年版)等书籍很热销。
无独有偶,在3月23日下午重庆图书馆公布的闭馆期间市民借阅电子书的书目及访问数量排名显示,《三体》《明朝那些事儿》《红楼梦》等经典图书很受追捧。而在今年1月公布的2019年重庆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中,包括《平凡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跻身前十。
如果把时光拨回到数年之前,则是另一番情景。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市民最为青睐的是《藏地密码》等,而在2014、2015年,网络小说《宝鉴》等则是市民的最爱。如今,以《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等为代表的经典人文社科类书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年度榜单之中,而一度热销的网络小说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经典图书取代快餐式网络小说,是一种必然趋势。”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表示,随着书香重庆建设的持续推进,市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猎奇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小说,而是更有目的性地阅读一些名家经典,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强势崛起的渝版图书
今年1月,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重庆之眼》等4种出版物获奖。
“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重庆出版人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担当。”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发生后,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因势利导,相继推出了《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免疫系统漫游指南》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出版物,有效地缓解了市民的焦虑情绪的同时,也获得樊登等读书平台的重点推介。
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网络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快哉!”3月22日下午,在西西弗书店度过一个下午后,市民曾继对记者说。
“要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品质,就需要打造面向基层、功能完备的文化服务阵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提供更加便利条件。”重庆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庆在全民阅读网络的打造上下了不少功夫,市民都能感觉得到。
记者了解到,重庆近年来引进了钟书阁、新山书屋、言又几等特色书店,受到重庆市民的追捧,几家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此外,重庆还通过对重庆书城、九龙坡书城、沙坪坝书城的提档升级,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空间。
在提升阅读空间的同时,重庆也没有忽略对公共阅读阵地的打造。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重庆共建成有43个公共图书馆、1014个文化站、10201个村(社区)文化室(含农家书屋)、3000余个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中心户)、3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城区16个)、1147个图书馆分馆。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如今重庆已基本形成以新华书店及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实体书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民阅读网络。”一位从事城市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一个个阅读平台在为市民读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凭借美轮美奂的设计、高雅精致的布局和时尚惬意的环境,造就“文化地标”,构建出一个个有品位、有格调、有个性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游客乐在其中。
初步建成的数字阅读网络
去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重庆出版集团的“阅读重庆”全民阅读平台成功入选“2018年度十大数字阅读项目”。
“‘阅读重庆’受到市民追捧,不仅体现出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市民阅读的主体,更体现出市民的阅读习惯已由传统的视觉阅读向以听书、电子书为代表的体验式阅读、沉浸式阅读转变。”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表示。
“书香重庆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不仅让山城的书香氛围日益浓厚,也让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蔡敏说,相信随着阅读品牌的不断成长、阅读阵地的逐渐完善、阅读队伍的不断壮大,阅读之光一定会真正普照山城,让紧张忙碌的人们,用阅读找回那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