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图书分类方法

为了便于乡镇、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上架图书的分类,我们简单记录整理了下列方法供大家参考.

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品种不多,主要是针对农村读者,所以农家书屋管理员在进行图书分类时,要以实用为原则,尽量将一类图书合并在一起,便于查找,便于村民借阅,所以分类要力求简洁、实用。

1、图书分类的标准:按图书的学科内容和语种、装订形式、地域、时代、读者对象进行分类。

2、图书归类:按图书分类结果,将其归入最恰当的类。由于农家书屋图书数量不多、种类有限,并且内容相对集中,本着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将农家书屋的图书按学科内容分为六大类。即:政经类、文化类、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综合类。

6、图书贴书标的方法:书标的基本格式是分类名称+图书序号,并贴在书脊下处。如:文化类,应在书标上空格处写文化类,下面写图书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1、2、3......,如果一种书有5本,如文化类,应分别在书标上空格处写文化类,下面空格处写1、2、3、4、5,其它以此类推.

7、登记本登记的方法:按照分出的六类进行登记,一本书一个财产序号。如文化类共计120本,应分别登记:文化类:1---120,其它以此类推。

8、图书排架办法:农家书屋分类方法沿用2009年的分类方法分为五大类。依次为:综合、科技、生活、文化、少儿。2010年新的书屋分类依据文化市场办公室发送的图书目录分类,仅把“政经”类和“其他”类合并为“综合”类。其它四类依照目录。不分“豫内”“豫外”,统一归于一类。

注:图书管理小窍门。图书排架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同一类书归在一架上,不分先后次序;二是在前一种排架的基础上,排出先后次序,并在书脊最下方贴上标签。如:一本书是“生活类”的,第12本,那么就在标签上方填写“生活”,下方填上“12”,并以此排架。为了书报刊及光盘的财产清晰可加盖本村的藏书章,也可在图书书脊处贴标签时,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将政经类、科技类、文化类等图书分开,便于排架管理。

农家书屋图书管理

在农家书屋正式开放之前,农家书屋管理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做好对图书及其他出版物的管理工作。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农家书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书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要做好图书接收工作,清点、核对图书、报刊及光盘的总数,建立图书接收登记册;二要做好图书分类工作,把图书分成几个大的类型,了解每类图书的数量;三要做好图书编号工作,给每本图书编号,建立图书分类登记本;四要做好图书上架工作,根据类型及编号排列好图书;五要做好图书保管工作,掌握图书及其他出版物的保管要求。

一、图书接收

1.清点和登记

管理员要亲自清点图书、期刊和报纸以及光盘,并将准确数据登记下来。为方便工作,可以准备一本图书接收登记册,登记下列事项:接收日期、赠送单位、图书或音像的数量、图书接收人员姓名等。接收登记册也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

在清点、登记之后,还应对接收的图书逐一加盖书屋的藏书章或标记章,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借阅。

2.制作和保存图书清单

二、农家书屋图书分类法

1.六大类型

在了解图书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管理员应对全部图书进行分类。由于农家书屋图书数量不多、种类有限,并且内容相对集中,本着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建议分为六大类: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综合类。

政经类主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类图书。科技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等图书。生活类主要包括医药卫生以及生活常识类图书。文化类主要包括文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类图书。少儿类主要包括各类型图书中少儿读物类图书。综合类主要包括丛书、百科全书、词典、年鉴等图书,或无法确定类别的其他内容的图书。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编辑的《农家书屋工程推荐书目专刊》中,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类图书对所推荐图书进行分类的。为便于管理员使用,现将农家书屋分类法的六大类与中图法的22类对照如下表:

2.按类分拣

判断了图书的类型,就可以将同一类型的书放在一起。接收的全部图书通过逐一判断类型、分拣放置,为下一步的整理做好准备。归类时可以在书脊处贴上标签,注明图书的类型、编号等,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如果接收时没有来得及加盖藏书章,应在按类分拣时给图书加盖藏书章。

这里提供一个便于分类管理的小窍门供管理员参考:管理员在图书书脊处贴标签时,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例如政经类图书侧面贴红色标签、科技类图书贴黄色标签。

三、图书编号

图书分类之后,还需要对各类图书中的每本图书进行编号,并把图书编号记录在图书书脊的标签上。这样做一是为了掌握每类书的数量,二是便于图书的上架排列。

1.编号

编号的基本格式是:类型名称+图书序号。如某书屋有100种科技图书,管理员可以将这100种图书编为:科技类1,科技类2,科技类3……科技类100。在编号时,内容相近的图书应尽量集中编在一起。例如,科技类中,作物种植、栽培等图书的编号应集中在一起,家禽、家畜等养殖类图书的编号应集中在一起。

2.登记

图书分类登记本应按图书的六大类型分为几个部分。管理员在填写图书分类登记本时,应将图书按类型分别记录在图书分类登记本的各个部分。登记的图书信息应包括:图书的书名、图书编号、出版社、出版日期、价格和册数。备注栏目可以用来记录图书的损坏或丢失等情况。管理员在准备登记本时,要注意在本上给各类图书登记预留空间,为以后增添的图书预留空间。

四、图书上架

分类并贴完标识后,要及时将图书上架。农家书屋图书陈列与摆放很重要。为便于查找,按照图书分类,应将书架分为六个区域。在每一区域或书架上方要清楚地标明类型名称。在同一区域的书架上,将图书按编号顺序依次摆放。同一书架上按编号顺序由高到低;同一格层里按照编号顺序从左至右。摆放既要方便查找,也要整齐美观。

管理员可根据书屋面积、格局等实际情况,精心安排书架位置、图书摆放顺序,使上架的图书达到最便于查找的效果。

五、图书保管

保证图书存放完好,是管理员应尽的职责。图书保管工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火。书屋内一定要禁止吸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电路、电源开关,发现损坏及时报修。下班时要关闭电源。书屋内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要放在便于拿到的位置,同时一定要学会使用。

防潮。书屋内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防止图书受潮。对受潮的图书,要一页一页地晾开、吹干,防止发霉。要注意受潮图书只能阴干,不能曝晒。

防虫。管理员应在每层书架空处适时摆放一点除虫粉、樟脑丸,防止书页生虫蛀坏图书。要充分提高书刊利用率。

防尘。管理员要注意保持书架、报刊柜架的整洁。还要注意打扫书屋,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洁桌、凳、书架的灰尘和污渍。

此外,管理员还要及时把图书归类上架,定期清点图书,防止散乱、丢失;要维护好书屋内的基本设施;离开时要注意锁好门窗,做好书屋安全工作。

农家书屋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照表

农家书屋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政经类A、B、C、D、E、F

科技类N、O、P、Q、R、S、T、U、V、W、X

生活类各类别中内容以家庭、生活为主的读物

文化类G、H、I、J、K

少儿类各类别中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读物

综合类Z

规范管理可以发挥农家书屋应有的作用。

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问题解答

书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接收图书

1.清点和登记

管理员要亲自清点有多少本图书、多少种期刊和报纸、多少张光盘,并将准确数据登记下来。为方便工作,可以准备一本图书接收登记册,登记下列事项:接收日期(图书是哪天到达本村书屋的),赠送单位(是由哪个单位或个人赠送给本村书屋的),图书或音像的数量(赠送了多少本书或多少盘音像),图书接收人员姓名(这些图书是由谁来接收并清点的,至少2人)等。接收登记册也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

2.制作和保存图书清单

农家书屋图书如何分类

在了解图书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管理员应对全部图书进行分类。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员管理,便于村民借阅,所以分类要力求简洁、实用。

在本书第二章中曾经介绍了图书分类的有关知识。由于农家书屋图书数量不多、种类有限,并且内容相对集中,本着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我们建议将农家书屋的图书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综合类。每一类包括的内容如下。

政经类:主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类图书。例如《毛泽东选集》、《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农户小额贷款知识问答》、《土地转让和房屋买卖》、《结婚、离婚与家庭财产》、《维权诉讼官司怎么打》等等。

科技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等图书。例如《常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安全优质蔬菜生产与采后处理技术》、《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鸡病诊治彩色图谱》等。

生活类:主要包括医药卫生,以及生活常识类图书。例如《常见假冒伪劣商品识别手册》、《常见病家庭中医防治》等等。

文化类:主要包括文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类图书。例如《中国当代电影》、《诗歌体中国历史》、《儒林外史》、《西游记》等等。

少儿类:主要包括各类型图书中少儿读物类图书。例如《儿童快乐剪贴游戏》、《儿童色彩画入门》、《木偶奇遇记》、《开心女孩》等等。

综合类:主要包括丛书、百科全书、词典、年鉴等图书,或无法确定类别的其他内容的图书,都可列入综合类。例如《百科知识》、《统计年鉴》等。

如何按类分拣

管理员在熟悉了农家书屋图书分类法的六大类型后,就可以对接收的图书进行分类了。

判断了图书的类型,就可以将同一类型的书放在一起。接收的全部图书通过逐一判断类型、分拣放置,可以分为六堆,为下一步的整理做好准备。

归类时可以在书脊处贴上标签,注明图书的类型、编号等,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如果接收时没有来得及加盖藏书章,应在按类分拣时给图书加盖藏书章。

这里提供一个便于分类管理的小窍门供管理员参考使用:管理员在图书书脊处贴标签时,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例如政经类图书侧面贴红色标签、科技类图书贴黄色标签、生活类图书贴蓝色标签、文化类图书贴绿色标签、少儿类图书贴橙色标签、综合类图书贴紫色标签。这样就可以直接从颜色上加以区别。

图书如何编号和登记

1.编号

编号的基本格式是:类型名称+图书序号。如某书屋有100种科技图书,管理员可以将这100种图书编为:科技类1,科技类2,科技类3,科技类4,……科技类100。在编号时,对内容相近的图书应尽量集中编在一起,以方便管理。例如,科技类中,作物种植、栽培等图书的编号应集中在一起,家禽、家畜等养殖类图书的编号应集中在一起。文化类中,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图书的编号应集中在一起,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历史类图书应集中在一起。

2.登记

图书如何上架

在分类并贴完标识后,要及时将图书上架。农家书屋图书陈列与摆放很重要。为便于查找,按照图书分类,应将书架分为六个区域。在每一区域或书架上方要清楚地标明类型名称。在同一区域的书架上,将图书按编号顺序依次摆放。同一书架上按编号顺序由高到低;同一格层里按照编号顺序从左至右。摆放既要方便查找,也要整齐美观。

怎样保管图书

防火书屋内一定要禁止吸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电路、电源开关,发现损坏及时报修。下班时要关闭电源。书屋内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要放在便于拿到的位置,同时管理员一定要学会使用。

防潮书屋内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防止图书受潮。对受潮的图书,要一页一页地晾开、吹干,防止发霉。要注意受潮图书只能阴干,不能曝晒。

防虫管理员应在每层书架空处适时摆放一点除虫粉、樟脑丸,防止书页中生虫而蛀坏图书。要充分提高书刊利用率,书在读者手中看,是不会生虫的。

防尘管理员要注意保持书架、报刊柜架的整洁,每天都应该用鸡毛掸掸去排列的图书上的灰尘。还要注意打扫书屋,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洁桌、凳、书架的灰尘和污渍。整齐、干净的室内环境,有助于防止灰尘污染图书。

此外,管理员还要及时把图书归类上架,定期清点图书,防止散乱、丢失;要维护好书屋内的基本设施;离开时还要注意锁好门窗,做好书屋安全工作。

新农村书屋分类排架办法

新农村书屋分类方法沿用2009年的分类方法分为五大类。依次为:综合、科技、生活、文化、少儿。2010年新办的书屋分类依据文化市场办公室发送的图书目录分类,仅把“政经”类和“其他”类合并为“综合”类。其他四类依照目录。不分“豫内”“豫外”,统一归于一类。

图书排架可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同一类书归在一架上,不分先后次序。另一种是在前一种排架的基础上,排出先后次序,并在书脊最下方贴上标签。如一本书是“生活”类的,第12本,那么就在标签上方填写“生活”,下方填上“12”。并以此排架。

THE END
1.图书分类与区分号使用细则我馆图书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图书分类工作要求做到:确认图书、查重归类、前后一致、位置固定。 一、图书分类基本原则 1.学科属性原则:图书分类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标准,不能仅凭书名单纯分类。 2.实用性原则:在类分图书时,将图书分入最切合本校专业特点和最大用途类。 https://lib.ahpu.edu.cn/2024/0418/c9754a216674/page.psp
2.分类知识图书文献的分类就是根据每种图书的内容,按学科的分类体系,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使同一学科门类的图书文献在目录中、在书架上都集中在一起。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图书的分类工作,图书馆就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成千上万册图书就很难发挥其作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图书分类不是凭空地进行的,而必须有一个依据,这个依https://library.hsfz.net.cn/tsglyf/tsyd16.htm
3.图书分类法的介绍具体地说,藏书排架的依据是图书分类法,图书馆根据图书分类法组织藏书排架,确定图书排架位置的是每一种图书的索书号。索书号是由分类号、种次号组成,分类号是图书分类法中代表某类目的号码,种次号是本馆同类图书的顺序号。 本馆使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基本大类为: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http://www.jlhs.net/DisplayInfo.jsp?pageID=5113&menuID=382
4.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80年代后,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独领风骚,近于“普及”了。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其原理是不变的,“致用性”是最高原则。然而,中图法多大程度上体现了https://baike.sogou.com/v6521002.htm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作者: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编,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9469.html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豆瓣)《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手册(第5版)》内容简介:在一般分类方法和各类文献分类方法的阐述上,保持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的连续性和基本一致性,重点增加了《中图法》第五版类目及其类目体系变化较大部分的说明,同时对四版使用手册中阐述过于简略或冗余地方以及错误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订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66799/
7.图书分类法图书馆分类法是一个知识组织系统,通过它,图书馆资源被系统地安排和排序。图书分类法是一个符号系统,它代表了分类法中的主题顺序,并允许项目按该顺序存储。 图书分类法系统将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通常以分层的树状结构排列。 一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称为面状分类系统,也被广泛使用,它允许为一个对象分配多个分类,使https://vibaike.com/190287/
8.浅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G25类修订特色及问题《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五版在原第四版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在 G25类。但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仅就此次修订,略谈 G25类的修订特色和一些不足之处。 1 修订特色 1.1 修订重点明确,针对性强[1] https://www.fx361.com/page/2011/0503/11330983.shtml
9.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do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16/63492429.shtm
1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电脑版下载最新《中图法第四版》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适用于任何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书店、电子网站的各种类型、各种载 体形式的文献、信息的分类。《中图法》电子版能够实现文献、信息的计算机辅助标引,同时为进一步 研究和实现文献、信息的自动标引创造了条件。 http://www.onlinedown.net/soft/77620.htm
1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读者指南我馆的索书号由中图法的分类号和著者号两部分构成。索书号是确定一本图书所在架位的依据。了解了索书号,就能准确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分类号是反映图书资料所属学科内容的分类标识符号,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部门推广使用的分类法。我校图书馆正在使用该分类法。https://www.gtxy.cn/tsg/dzzn/content_2100
1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49表示复分类,普及读物 4.《中图法》是工具书,用到的时候查阅即可。分享的两本pdf ,一本有可以检索的目录,一本有 复分类,使用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 5.《中图法》是中文书的分类方法,英文书的分类方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https://www.jianshu.com/p/7a10c93241a1
13.中国图书分类号自动化计算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 (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 类)。 https://blog.csdn.net/iteye_19871/article/details/81547163
14.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院图书馆目前正在使用的图书分类法。读者可以根据此分类简表,在我馆的OPAC书目检索系统中进行分类查询书目,即可检索出您需要类别的图书。基本大类: https://lib.wxstc.cn/info/1031/1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