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老师和同学们本应该回到校园,在课堂、图书馆、咖啡厅、运动场享受美好的开学时光,但现在只能宅在家里默默等待。这里,小编找到整理的中英语言文学类系列公开课资源,供老师和同学们挑选使用。宅家教学和学习,是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大家点点看吧!
【使用方法】
(1)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一、文学类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
1、四川大学【中国现代文学】
2、四川大学【现代巴蜀文豪】
3、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史】
4、北京大学【文学是弱者的伟业】
5、北京大学【细读张爱玲】
6、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7、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中的几个问题】
8、北京大学【当代文学史:研究者与其对象的关系】
9、北京大学【大陆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形态】
10、北京大学【张爱玲:世纪末的华丽与污秽】
11、南京大学【向生而在:鲁迅与胡适的自由观】
12、南京大学【启蒙与诗——谈《蒋公的面子》】
13、武汉大学【鲁迅全集版本漫谈】
14、武汉大学【鲁迅:在流言伤害中挺立不屈】
15、武汉大学【周作人平议】
16、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取向】
17、北京师范大学【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
18、北京师范大学【莫言的硕士论文与他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19、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20、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精品】
2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2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与解读】
2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再思】
2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的地域性和创新性】
25、北京师范大学【一方水土一方人:文化的个性与地域性】
26、北京师范大学【艾青诗作与解放区文学】
27、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导论】
(二)中国古代文学
1、四川大学【中国诗歌艺术】
2、四川大学【走近苏东坡】
3、北京大学【古典与唯美】
4、北京大学【中国美学】
5、北京大学【董仲舒与儒家哲学】
6、北京大学【论语研读】
7、北京大学【儒学中的普世价值】
8、清华大学【如何读原典—以《论语》数则为例】
9、清华大学【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10、清华大学【元朝青花与时代文化】
11、清华大学【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12、南京大学【积累与机遇——以《文选集注》、《册府元龟》为中心】
13、南京大学【诗意人生五典型】
14、南京大学【唐宋文学专题】
15、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经典】
16、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以《九歌》和李白为研究中心】
17、南京大学【汉赋漫谈】
18、南京大学【魏晋风流的经典】
19、南京大学【题目之诗——谢混《诫族子诗》新解】
20、南京大学【南宋江湖诗派的晚唐学风】
21、南京大学【清词的传承与开拓】
22、武汉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23、武汉大学【中国文论前沿问题系列讲座】
24、武汉大学【中国文论经典的诗性魅力】
25、武汉大学【文心雕龙导读】
26、武汉大学【唐诗艺术】
27、武汉大学【唐代文人的生活与创作】
28、武汉大学【明清小说名著导读】
29、武汉大学【如何读唐诗】
30、武汉大学【古典诗词中的人生智慧】
31、武汉大学【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32、武汉大学【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33、武汉大学【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34、武汉大学【现当代新儒家】
35、武汉大学【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回应:略谈中国哲学史与新儒家】
36、武汉大学【宗教与巫蛊】
37、武汉大学【禅境与诗境】
38、武汉大学【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梦的人生哲学】
39、武汉大学【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40、武汉大学【中华诗词之特美】
41、武汉大学【人间词话七讲】
42、武汉大学【古典诗歌吟诵九讲】
43、武汉大学【西方文论与传统词学】
44、武汉大学【怎样赏读古诗词】
45、武汉大学【六大名著导读】
46、武汉大学【解读李娃传】
47、武汉大学【佛教文化】
48、武汉大学【敦煌吐鲁番文书与晋唐历史研究】
49、武汉大学【中华元典精神研究】
50、武汉大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极评断】
51、武汉大学【诸子的智慧】
52、北京师范大学【史记解读】
53、北京师范大学【史记人物形象】
54、北京师范大学【汉唐时期的“吏民”】
55、北京师范大学【隋唐五代史:笔记小说与城市社会】
56、北京师范大学【南宋经济的势力、活力与潜力】
57、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录】
5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王道理念及现代转换】
59、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儒学概论】
60、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儒学专题】
6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①先秦至南北朝
②唐代部分
③宋代部分
④元明清部分
62、北京师范大学【唐宋八大家的人生与艺术】
6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鉴赏】
64、大东文化大学【《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和数字化研究】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北京师范大学【宗教民俗学】
(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四川大学【比较文学】
2、耶鲁大学【美国现代主义文学选读】
3、耶鲁大学【现代诗歌】
4、耶鲁大学【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
8、纽约大学【美国文学】
9、纽约大学【从殖民到南北战争的经典】
10、牛津大学【犯罪小说】
11、休斯顿浸会大学【西方文论史】
12、北京大学【儒学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
13、北京大学【西方音乐与西方文化】
14、北京大学【西方文化史】
15、北京大学【欧洲文艺复兴】
16、北京大学【比较文学】
17、清华大学【中西文化关系史】
18、北京大学【印度语言与佛典文献】
19、清华大学【西方近现代思想史】
20、清华大学【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21、清华大学【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22、清华大学【郢书燕说:启蒙时代西方的中国观】
23、清华大学【人类学是什么】
24、南京大学【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
25、南京大学【哲学启蒙与批判的思考】
26、武汉大学【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鉴赏】
27、武汉大学【中西自由意志观比较】
28、武汉大学【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和美国】
29、武汉大学【精神现象学句读】
30、武汉大学【古希腊哲学】
31、武汉大学【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32、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
33、武汉大学【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34、武汉大学【西方美学史】
35、武汉大学【古希腊文明的兴衰】
36、武汉大学【从西方意识批评文论谈辛弃疾词一本万殊的成就】
37、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现当代史】
38、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39、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概论】
40、北京师范大学【西方文学经典鉴赏】
二、文献、理论类
(五)文艺学
1、耶鲁大学【文学理论导论】
2、牛津大学【文学与形式】
from=search&seid=9952963858646673538
3、北京大学【美的回归】
4、北京大学【艺术学概论】
5、北京大学【瓦格纳和乐剧】
6、北京大学【悖论:思维的魔方】
7、北京大学【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8、北京大学【艺术史】
9、北京大学【现代艺术及其理论】
10、北京大学【文艺美学】
11、北京大学【美学研究】
12、北京大学【美学原理】
13、南京大学【西方思想经典】
14、南京大学【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
15、南京大学【形式美学与文艺学研究】
16、南京大学【文学与图像】
17、南京大学【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
18、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19、武汉大学【哲学史方法论】
20、武汉大学【德国古典哲学史】
21、武汉大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22、武汉大学【康德哲学专题研究】
23、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
24、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
2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与历史语境】
26、北京师范大学【“美在关系”说新探】
27、北京师范大学【大众文化的两重性】
(六)中国古典文献学
1、北京大学【书法与东方文化】
2、北京大学【中国图书出版史】
3、清华大学【资治通鉴导读】
4、南京大学【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
5、南京大学【占卜的性质与术数的起源】
6、南京大学【考古视野下的六朝文化】
7、南京大学【公共考古与文化遗产:以曹操墓为例】
8、南京大学【汉唐文物资料研究】
9、南京大学【明清史史料与明清史研究】
10、南京大学【国学中的风水学】
11、北京大学【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12、清华大学【戏曲选】
13、清华大学【清华简《系年》所记西周史事考】
14、北京师范大学【新出简帛的学术史意义】
15、北京师范大学【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
16、北京师范大学【新出简帛的学术史意义】
17、北京师范大学【“二重证据法”再思考:在出土文书类简牍中发现历史】
18、武汉大学【文献遗产保护】
19、武汉大学【目录学概论】
20、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
21、山东大学【文献学】
22、苏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23、南京大学【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
24、上海古籍出版社【古籍文献整理的实践与意义】
25、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版本鉴定】
26、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版本鉴定系列】
27、华东师范大学【校勘学】
28、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十二讲】
29、华中师范大学【先秦出土文献语言的话题特点与语料类型】
三、语言、文字类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四川大学【汉语史的学习与研究】
2、四川大学【研究汉语史的一些思考】
3、四川大学【汉语史】
4、四川大学【训诂学】
5、北京大学【语言接触】
6、北京大学【词组·现代汉语续】
7、北京大学【现代汉语】
8、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
9、北京大学【古代汉语】
10、南京大学【古代汉语】
11、南京大学【艰难的历程——中国人认识自己语音的历史】
12、北京大学【汉语历史语法研究述评】
13、清华大学【脑与语言认知】
14、清华大学【语言哲学与语言逻辑】
15、武汉大学【音韵学】
16、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词义的类聚与分析】
17、南京大学【词里有乾坤——汉语词汇与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8、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复合词的意义分析】
19、山东大学【汉语知识十讲】
20、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同源词的声音关系】
21、复旦大学【我与《中国语言学史》】
22、南京大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侵入”】
23、北京语言大学【文献学方法与《方言》研究】
24、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25、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形成史蠡测】
26、厦门大学【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7、厦门大学【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28、武汉大学【汉语方言的现状及历史形成】
29、中国社会科学院【音系学】
30、南开大学【实验语音学十题】
31、上海师范大学【汉语历史音韵学】
32、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统音韵学】
33、北京大学【汉语言修辞】
34、南开大学【语言在哪里】
35、北京大学【对语言学发展趋向的认识】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教程】
37、北京大学【辽史中的契丹人名字解读——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契丹父子连名制】
(八)汉语言文字学
1、北京大学【楔形文字的起源】
2、清华大学【楚文字研究的意义】
3、武汉大学【古文字学】
4、武汉大学【说文解字研读】
5、武汉大学【说文解字】
6、武汉大学【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讲析】
7、武汉大学【说文宫室居住类字集讲】
8、武汉大学【中西日互动间的汉字文化】
9、武汉大学【漫谈“甲骨四堂”】
10、武汉大学【王力先生关于中国文字学的卓识与贡献】
11、北京师范大学【汉字学】
12、北京师范大学【书法汉字学】
13、中国人民大学【汉字发展史的几个核心问题】
14、北京师范大学【关于汉字的思考——兼谈《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本理念】
15、上海博物馆【《说文解字》】
16、历史语言研究所【段氏《说文注》成书的另一侧面——《说文解字读》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