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若以下内容与学校对论文的写作要求不一致,请以学校要求为准。
(1)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不能选与本专业无关的题目。
会计学专业选题的大致范围包括(可参考所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
①会计方向
②财务和财务管理方向
③资产评估研究方向
④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方向
⑤电算化会计研究方向
⑥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方向
(2)理论性不能太强,应选择能联系实际的主题来写(如不能写“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研究”;如果选题符合要求但无法或不易联系实际来写,也应重新选题;对不易获得实例或数据的选题也应重新确定题目)。
(3)选题不能太大,主题必须明确(如“论企业财务管理”就没有一个明确主题,太大太空)。
(4)只能有一个主题(如“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就包含两个完全不同的主题)。
(5)题目必须清楚完整地表达论文主题(如“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但作为论文题目则不合适,合适的题目例如“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
二、论文选题与写作步骤
第三步,收集资料。
(1)应根据确定的主题有针对性地收集所需资料;
(3)注意收集的资料应尽可能全面,应涉及到论文主题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后续的论文写作有足够的参考资料;
(4)应收集最近年份的文献资料,不要收集过于老旧的资料(经典文献
资料除外);
这一步很重要,应在分析整理所收集资料的同时,对资料进行分类,这个分类也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初步框架(即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请重视!
第五步,列提纲。根据所收集资料及其分类确定论文写作提纲,相当于目录但比目录更详细,应在前一步分析整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
第六步,修改提纲,完善论文结构。
应按基本逻辑关系修改论文结构:理论概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步属于理性分析的过程,应在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尚有应补充的文献资料,则应及时重新收集。资料的重新收集工作应根据需要贯穿于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第九步,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注意:不能长篇引用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应对所引用资料进行必要修改加工,并加入自己的观点,对直接引用未经删改的文献资料应注明出处。
三、正文的逻辑关系
论文各章节内部也应注意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能混乱。
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⑵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具体撰写论文时,应在符合一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再根据本人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和调整。
四、关于正文写作
独一章)。
五、关于标题规范
⑴标题含义应清晰完整,不应太省略;
⑵论文总标题应反映论文主题;
⑶各章节标题应高度概括所属章节的内容,即标题应与内容一致;⑷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5;
⑸标题中不能出现标点符号。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写作;提高实效
在多年的语文学习和文学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学生们对叙写人物故事、表达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当丰富的语言基础和写作表达能力。教师们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和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作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如此,教师在说明类文体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上并没有全然忽视,不论是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还是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也进行了多方探索并有所收获。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导语提示:介绍事物要抓住特征,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该单元收录的说明文基本上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有效地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准确认知,还能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合理预设,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仿写、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阅读与写作二者整合,也很有教学实效。
俗话说: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网络上关于苏州各个园林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繁多,制作成短篇播放给学生欣赏,往往能引来他们对美的惊叹和对祖国的自豪感。眼前所见的“图画美”在叶圣陶《苏州园林》中一一得到印证,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怎样体现图画之美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就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所了解,并有效地提高审美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要让学生培养能力,应让其掌握些规律性的东西,而它是在实践中体会到,不是靠知识积累所能得到的。”在这一单元中进行阅读与写作二者整合,让学生在积累说明文的知识、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语言的实践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可有效体现课堂的价值。《课标》对说明文写作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阅读教学是可以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兴趣的,把握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试着对以上三篇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改写、缩写、仿写,写作目标不大,难度低,学生会兴致盎然。
[内容]
(江苏孙仁超)
一
二
作文方式还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轮换采用,但必然以材料作文为主要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是恢复全国高考统一命题以来,在教改中创造出来,经过实践的检验,为语文界所普遍承认的一种好方式。它的限制性和灵活性统一的特点,使其具有命题作文无法具备的优越性。《考试说明》中对选择、填充、简答等基本题型均有试题示例,唯独对“作文题”以一个“略”字暂付阙如,其实,材料作文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肯定下来,并举出典型的试题来示例,使《考试说明》中这一模糊部分明朗化起来。至于材料作文的限制则不会过多、过严,限制性和灵活性将趋于和谐的辩证的统一。
三
写作格局继续保持大小作文搭配的样式,而一大一小将作为主要格局被固定下来。笔者认为每年考一大一小两篇作文是科学的、合适的。全国卷1990年出现过一题三做,但其中填描述性文字(字数限定在5—15字之间),只能算是造句类的练习,这种练习完全可以归入Ⅱ卷的主观题中进行,就像1993年新高考第22题那样处理。还有1992年全国卷考过两大作文,记叙和议论平分秋色,这也不够恰当。因为350字的作文,非驴非马,亦大亦小,区别度不大,水平高的考生难以发挥,水平低的却易于藏拙。
四
文体考查仍为四体并重,交替使用,但与全卷的配合将更趋协调;近几年,议论文的主角地位又将恢复。高考试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阅读测试中选用了议论文和说明文作阅读材料,那么作文中就可考查记叙文和应用文。这样对考生四种文体的读写能力的考查就全面合理,且全卷更显得协调,只要两年轮换一次即可。至于推测议论文在未来的二三年内又将唱主角,并不是笔者对议论文有什么偏爱,而是根据大纲精神和教学实际才作如是说。记叙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初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维,作文理应以记叙文为主;而高中则不同,高一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高二要求“阅读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写一般的议论文”,高中生偏重于逻辑思维,故应以议论文为主。再从作文评分来说,记叙文的评分误差也大于议论文。至于全国卷1993、1994连续两年考记叙文,是因为命题者要打破高考作文复习迎考重议论轻记叙的思维定势,避免高考作文命题模式的僵化,才采取的临时措施。
一般而言,作文复习备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依据:一是自2004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二是语文考试大纲,三是上一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前两者是理论性的政策依据,后一个是现实性的实践依据。有了这三个依据,才会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和可悲。
(一)《课程标准》是新世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评价方式等的纲要性文件,其中虽未正面涉及高考,但有关写作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其实已对近两年的高考产生了潜在而又现实的影响。梳理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打开学生眼界,提高其认识水平,增强认识能力,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学生应该“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要求,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