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高级论文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称高级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1加强聘后管理,完善学术研究考评体系

2.2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拓展学术空间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馆员自我价值的实现[1]。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即是让学科馆员走出工作台,走出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院系的教学团队中去,加强与专业院系的强强联合,参与院系的学术科研活动。如此,既有利于解决图书馆工作单一、重复和挑战性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级馆员的学术热情[2],进一步拓展其学术空间。

2.3加强人性化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

凭心而论,每个高级职称馆员原本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否则,也不会从众多馆员中脱颖而出。图书馆在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多一些人性化管理。特别是多与处在“职业高原”期的年富力强的高级职称馆员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甩掉包袱、恢复活力[3]。同时,充分利用聘任制的有利时机,加大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吸引校内外高素质人才到图书馆工作,为现代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2.4整合科研力量,加强梯队建设

为调动职工全员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图书馆应选拔学科带头人,吸收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馆员参加,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搞好团队的梯队建设。改变过去学术科研活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高质量成果少的现象。团队成员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形成图书馆组织、高级职称馆员、中青年馆员共赢的和谐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学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创新,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高级职称馆员自身学术研究心态调适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事情就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工作就会其乐无穷;世界上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心态。

3.1换一种心态看研究,淡化功利和实用主义

3.2换一种注意力审视研究客体,感受研究之“美”

研究工作若停留于图书馆活动的客体表面现象,就只能是非审美的注意。审美的注意要以一定的心理距离来探求图书馆活动客体的本质、深层次上的内涵。为此,研究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从新的角度审视图书馆活动,摆脱一般的“正常视象”,用逆向思维去思考,用“反常视象”去发现问题,用新颖的构思去解决问题。注意在学科前沿领域选题,在争论的焦点、难点范畴选题,在知识的边缘区、交叉或空白点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主题、紧扣论点,从多个层面、各个角度去论证,用大量的资料、数据、事实来巩固自己的论点。这样的过程在“正常视象”中是劳累,若以“反常视象”的心态对待,这个过程就是“美”的创造过程[5]。研究者学会感受这种研究之“美”,就能跳出,不断追求,不断努力,领略更大的学术美境。

3.3正确处理研究和日常工作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高级馆员,并非专职研究人员,既要从事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又要兼顾学术研究活动,必须做到科研与工作两不误,相互促进,才能两全其美。(1)以工作为基础,科研为主导。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拓宽工作范围,增加工作挑战性,促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确立研究课题多考虑实践应用,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2)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在工作和科研中不断反思升华,为全面提升自我、谋求后续发展做好准备。(3)高级馆员要增强危机意识,走出个人心理舒适区。随着聘任制度的不断完善,岗位竞争将日趋激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及时发现并走出这种舒适区,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工作和科研的主动性和前进动力。

2013年我校共有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体检,年龄31~60岁,其中男104名,女98名。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62名(31~40岁);Ⅱ组108名(41~50岁);Ⅲ组32名(51~60岁)。

1.2体检项目

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心电图,胸正位片,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肿瘤标志物测定;B超检查包括肝、胆、脾、肾,男性加做前列腺、膀胱,女性加做子宫、附件及乳腺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疾病检出情况

本次体检检出疾病或指标异常60余种,发现异常者197人,总检出率97.5%。其中检出疾病或指标异常的男性101人,占男性人数97.1%;女性为96人,占女性人数98.0%。检出率居前12位的疾病。男性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差异有显著性。从疾病或指标异常的顺位看,男性疾病检出前6位的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肾功能异常和前列腺增生。女性疾病检出前6位的依次为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糖尿病。

2.2不同年龄段6种常见疾病检出率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常见疾病检出率进行总体方差分析,除心电图异常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5种疾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对有差异的5种疾病进行两两方差分析发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在不同组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这3种疾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肝囊肿检出率中,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检出率中,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糖尿病也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3讨论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积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充分睡眠,保持身心愉悦。

(3)建立合理膳食结构,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教师的职称论文

教师教育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教师教育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和现状思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所谓的“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教育逐渐取代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决定的,也是适应终身教育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就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处于这个转型时期,提高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形成,给音乐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现代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在原先的基础上,寻求适应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还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尽管我国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尚待调整和完善的问题。

1忽视对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行业特有的软科学研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自身的学历起点偏低,加上步入工作岗位后,音乐课作为小科教学在学校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音乐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氛围和环境不理想、音乐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3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其缺乏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近些年,由于行政领导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影响,导致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提升和深造,音乐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他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教师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改进和创新,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业务的提高。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区分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是对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化。

2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加强音乐师范教育的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合理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要加强和改革音乐师范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取向和专业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强化实践环节,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培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实现音乐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保持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体化、终身化。要推进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多元化。要创新音乐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他们专业训练与发展的水平。

3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的认定制度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音乐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仅掌握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专业训练,获得音乐教师的从业资格,遵循音乐教育的职业规范。

三、教师教育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教师培养专业化。要推进音乐教师教育内容创新,改革师范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及岗位的特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和改造音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音乐教师能把专业知识技能迅速转化到音乐教学实际中,加强知识技能与实用领域的沟通,形成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

2实施校本课程,音乐专业应体现多元化。当代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校本课程能从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注重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多元化音乐专业体系。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扩大音乐教师的服务范围、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亦有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合理定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担负对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传授、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熏陶的任务。这就要求音乐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对一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师教育转化到“大学+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培养高层次的音乐教师。

4提高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看了“高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高级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出现教学难点的原因

三、解决平行结转分步法教学难点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区分“广义在产品”,书中给了长长的定义。而用我们自己的话,就是除了彻底完工的产品,其余生产状态的产品都是广义在产品。

其次,让学生明白生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水线。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表格内容,理解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书中表格里的数字仅仅是某个时刻生产线的一个状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PPT,将产品流转的整个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可以在PPT上画出四个矩形框,前三个框代表每个生产步骤,第四个框代表彻底完工的产品。分别在每个步骤上写上生产产品的状态,即在产品多少?完工产品多少?投入多少?然后再利用PPT特有的功能,将每一步骤的完工产品数字慢慢的移动到下一个步骤中去,代表前面步骤的完工半产品连续不断的投入到下一个步骤中继续加工。随着生产的开始,每一步的生产也都开始了。新的投产A陆续进入第一步,与原有的在产品300一起接受加工,同时陆续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进入第二步,第一步新完工的半成品B与第二步原有的在产品200一起接受加工,同时陆续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进入第三步,第二步新完工的半成品C与第三步原有的在产品100一起接受加工,同时陆续的有彻底完工的产品D进入产品仓库。而这个A、B、C、D的最终数量为600、500、400、300.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

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

1.2分层教学需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针对性的原则。针对性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于教学内容,另外一个方面是针对于学生所处的年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的分层教学设计,应该紧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无论是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还是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较难的学习任务,都应该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不能够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②另外,针对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也不同,在大学一年级,教师分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在理论性知识和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而大学二年级,教师分层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还是应该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大学三年级,教师分层教学的任务就应该放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通过在分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把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3教学中应该把握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分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握客观公正的原则,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并且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使学生个体差异的劣势转化成为优势,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学习效果。③

2、分层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2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将问题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不会太吃力,也不会太容易,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针对于优等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发散性,能够锻炼优等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优等生的思维能力。针对于中等生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像优等生的问题那么难,也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把握适度的原则。⑤针对于后进生教师需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2.3进行个别指导

2.4实践进行分层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将学习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专业技能。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策略,才能够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针对于优等生的实践教学策略主要是在一些能力上的提高方面,并且实践的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优等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的内容,让优等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而针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实践内容应该把握难度适宜的原则,实践的内容应该紧贴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最基本的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分层,为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实践任务,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教学模式

在课程中,要尽可能的凸显出教师和学生两方在课堂中的积极互动,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去认识到有计划的去规划职业的最大意义,全面的认识职业的规划意见发展的过程。课程的开展要注意与实际结合。

(三)从各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学情况看

课程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的课程因其本身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多变性等特点,就不能让这门课程像普通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帮助学生学习。

二、各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在就业指导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二)课程能让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相对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很多高职高专的教师都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或者向外校应聘一些教师,他们即使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业指导上还是缺乏经验,这样会导致对学生的舞蹈的课程设置的不全面,课程的覆盖面狭窄,内容不够新颖。

三、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对以后的职业教育,也可以说是就业教育。其独有的性质就决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学校那样一学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国要重视就业的指导。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学习和企业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半学半工模式。

按照社会的需求,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方式进行开展,最大的优势是半工半学,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能力不断的提升,能更好的与实际结合。

(3)结合地域经济特点重点培养的模式。

将地方的经济和模式相结合,在专业的培养中更加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重心放在培养地方人才。

(二)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为根据调整或设置专业。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内容单一,进行文理分科,高等学校也通过分科的方法,将各学科分成不同的专业。这种分科的教育,影响到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阻碍。所以,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模式,及时的调整专业的结构,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中制定新的方针,更好的适应产业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要重视强调基础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让课程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社会,具有现代化、理论化、多样化、综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层面,包括课程开发设计的层面、课程结构的设计层面、课程内容的设计层面和课程教学目的的设计层面等四大层面,更好的融入课堂。

(四)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的内容要和教学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学的方式应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要从事的岗位、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技能,将教学中的实验、实训、实习相连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除了让课程更加丰富,还可以让学生采取边上班边学习。为上岗提前做好准备。

(五)改革教学评估标准。

高等学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为就业做准备,所以,重点要放在社会或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要必备的条件是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根据职业的适应能力为基础,整合其他的素质,具体的考核标准应该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心里素质、人文底蕴。除了这些标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二)CSCL的特点

1.交互互过程中传输的信息是丰富的;交互人数可以变化,可以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者多对多的方式;交互的控制权经过设计可以均衡分配;在交互过程中,同步交互或异步交互均可;并且交互过程的信息都是可以记录保存下来。2.协作性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集体讨论、发言实现活动的共享;学习者可以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等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协作学习;支持学习者的创造行为;能够实现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管理。

(三)CSCL的模式

二、设计原则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并将黄荣怀教授的CSCL的系统过程作为理论指导,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分组,学习过程和总结评价,明确教学目的,设计CSCL平台的基本结构。

(一)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CSCL平台的设计要以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平台的各个模块,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用和适用,在平台开发前,根据调查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开发平台,并根据调查平台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

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符合大学生心理年龄与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习欲望,在平台中积极主动的思考,与他人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完成学习任务。

(三)简单易用,能够修改

三、系统结构

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三层体系结构,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协作学习平台,包括客户浏览器、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服务器。无需安装专用的客户端,维护及扩展容易,数据保存在MYSQLServer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访问速度,如图1。

四、功能模块

五、系统特色

(一)简单易用

平台是在调查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情况下设计的,所以在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只要将一些重要的操作通过演示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掌握使用过程,操作简单,实用,对于计算机教师,也不用特别的培训,就能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建构

教师可通过对课程文档的上传,建构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专题知识页面的编辑,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学生通过学习,筛选、整理资源,进行自己本节课的知识建构。

(三)可开发

平台的各个模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修改每个板块或变量,并且根据需求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板块,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实,高职院校的在老师的录取上就不是很严格,其师资的学历以及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有很多老师都是浑水摸鱼,根本无法胜任这一职业。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都是兼职教学的,有的老师兼任教学科或者后勤科等行政职位,这些职位大多工作繁杂负担重,使得老师根本无心去研究机械专业计算机的制造课程的提升。更有甚者,有的老师甚至外出经商,只是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兼职来做,根本无心深入研究。试问,这样的师资团队怎么能够胜任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的改革工作,这样的师资团队,怎么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的课程质量。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新课标的教学方案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题,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老师还是一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讲课方式,一味的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他们根本无心去理解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提升老师的主导地位,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在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上的理解毫无帮助。或许有些老师会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课程,但是他们的课件也只是简单的图文结合,虽然看似脱离了对板书的死搬硬照,但实际上还是脱离不开对书本的依赖,而且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毫无帮助。

(三)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虽然在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上做了很多功夫和努力,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对机械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制造的实践课程中去,即使他们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但是由于实践能力的缺乏,所以,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制造的优秀的学生。

(四)教材内容落后

现在,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教科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发到时展的要求,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科书都是直接从本科或者专科院校中照搬过来的,他们不能够切实根据本校学生的真正需求编写一套时代特色的教科书,而且他们的教材也不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内容非常陈旧落后,根本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教学,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制造教学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院校师资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想高效进行机械专业计算机制造课程的改革,首先最重要的加强其师资团队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高薪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进行任教,严格杜绝没有能力的老师鱼龙混珠,影响院校的教学工作。其次,对于在校的高职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其的进修发展,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并让有资历的老师出国进修,有效提升自身的资历能力,然后以个体带动整体来发展计算机制造的课程改革。

(二)改革教学方式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

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也是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在教学方案中,一定要大量的增多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从基础课程实施看,绝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主。这些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之于教师,学时安排过长、教学内容繁冗;之于学生,内容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低。缺乏兴趣培养和脱离实践的教学,既不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不能使学生毕业之后尽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知识点散而多,缺乏科学整合。

二、课程整合教学的设想

1.整合目标。

整合不等于摒弃“夯实理论”的观念,也不等于完全保留式的“改装”,它必须充分地贴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要保留部分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践操作运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整合:(1)教学标准整合:对两门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新标准,满足后续课程的能力要求。(2)教学内容整合:不仅要注意力学与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的合理衔接,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3)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根据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内容,设置适应整合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评价。

2.整合方法。

结合力学与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采用任务驱动整合法进行整合。以某一类型结构设计任务为驱动,探索两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点,按照课程设计完成的需要,将这些知识按照自身的独立性划分模块,通过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来学习,做到“教、学、做合一”。达到任务典型、内容精简、课程结构性好的整合效果。

三、课程整合的基本流程

现以力学与结构设计原理两门课程的整合为例,阐述课程整合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确定课程定位,建立新标准。

2.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知识考核为主,它最大的缺点,一是教师很难避免出题范围跑偏的情况;二是学生可能会因为应试,而忽略动手能力的锻炼,只看书不操作;三是不能多角度综合地评价教学效果、学习效果。通过课程整合后,对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情况,可以采取多角度综合评价法:(1)从力学、设计原理等知识考核角度去评价;(2)从设计成果角度评价;(3)从通过现场习作,从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去评价等。

THE END
1.学校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终稿(参考)经管文库学校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终稿(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61495-1-1.html
2.ssm毕设图书管理程序+论文ssm毕设图书管理程序+论文 本系统(程序+源码)带文档lw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一份本项目的java源码和数据库参考。 系统程序文件列表 开题报告内容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广泛传播,图书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无论是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还是各类机构的图书收藏,都面临着https://blog.csdn.net/wuzhou201/article/details/144363503
3.科研教研职教研究论文标题讨论职教动态在职教研究领域,论文的标题不仅是文章的门面,更是吸引读者深入了解内容的“敲门砖”。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其阅读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因此,如何撰写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职教研究论文标题,成为每位职教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论文标题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五https://www.gxgy.edu.cn/kjxq/zjdt/content_62719
4.最优秀的图书馆论文题目选择参考最优秀的图书馆论文题目选择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如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每一个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图书馆论文的题目,给大家做个参考。 1.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https://www.sibikeedu.com/wp/30412/
5.图书馆论文题目精选集锦图书馆论文图书馆论文题目精选集锦 本文精选图书馆方面常见题目,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好的题目能给审稿人带来初步的印象,所以论文选题对一篇文章来说是首先要考虑的文章,以下题目是收录于图书馆方面专业期刊上的的优秀题目,供参考。 1、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的阅读推广实践探索https://www.91xueshu.com/l-tsglw/33745.html
6.关于图书馆论文的题目1.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 2.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 3.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 4.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 5.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https://www.jianshu.com/p/6150787ae01c
7.高校图书馆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国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发现和高校图书馆和应用现状方面的高校图书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http://bbs.5ywl.com/benkelunwen/37.html
8.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1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zhicheng/612998.html
9.题名字段中查找图书馆方面的综述性论文但要排除高校图书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题名字段中查找图书馆方面的综述性论文但要排除高校图书馆方面的,检全率最高的是( )。 A. "TI=图书馆*(综述+述评+评述+概况+概述+评论)-高校 B. "TI=图书馆*(综述+述评+评述+概况+概述+评论+现状+趋势+发展)-高校 C. "TI=图书馆*(综述+述评+评述)-高校 D. "Thttps://www.shuashuati.com/ti/208d7241ccf74826b467357a096051d3.html?fm=bd9469e4a96065d6326cf63fa877a88355
10.科学网—圕人堂周讯(总第418期20220513)(3)国外高校图书馆有没有数字化社区服务比较成功的案例 (4)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在校内放置自助借还书柜设备? (5)中文论文的通讯作者如何判定? (6)生均100册,你的图书馆达标了吗? (7)各位公共馆有建密集书库的吗? (8)杂谈使用RFID后图书的盘点与倒架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338391
11.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硕士论文范文和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以[摘要]编目业务外包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如何控制编目外包质量,规避编目外包风险,是图书馆界极为关注的课题.以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在总结编目外包业务优点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选择优秀的外包书商,加强书目数据质量审校,签订服务质量法律文书,以期提高编目质量,提高图书馆的工作https://51elaw.com/shuoshilunwen/284.html
12.大学生毕业论文精选五篇该阶段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 ,内容以信息资源服务为主 ,在形式上多为讲座培训等 ,该阶段应用实践的主要特征为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且缺乏互动性 。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变革 ,高校图书馆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2013年 ,艾春燕等人发表的《打开服务的另一扇窗:高校图书馆毕业季系列活动》一文 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81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