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小
中
大
联系人:
图书馆:蒋隽,(010)64047859
附:
1.南京大学出版社“问典——民国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内容简介
“问典——民国文献数据库”简介
一、缘起
中华民国是中国由近代向当代进程过渡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目前,民国史的研究日臻火热,但对文献的挖掘尚属欠阙,使得文献相对匮乏,此为学术研究带来了瓶颈。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版的高峰期,各类出版物林林总总。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不低于30万种,且保存状况堪忧。随着国家对这部分文献的愈加重视,整理、挖掘与抢救工作已全面展开,各主要民国文献收藏馆对民国文献的整理已初具成果,为民国文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市场推出的民国文献数据库,主要以影像版的文献库为主。南京大学出版社立项开发研制“问典——民国文献数据库”,在全文检索与图文混合展示有所创新。2014年,本项目获得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立项和资助。
二、文献收录原则
1.本数据库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中文图书。
2.收录图书为民国时期的原创著述作品。
3.收录图书内容,包括:哲学、心理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酌收,其他可做存目),农业科学(酌收,其他可做存目);交通运输(酌收,其他可做存目);综合性图书。
4.外文文法、外语读物,不收录。
5.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类图书,于科技史、工程经济有关联者,收;关联甚少,或纯理论、技术方面著述,不收录。
6.对于多印次的图书,取年代最早者;多个版次的图书,则视为不同的图书,全部收录。
7.民国时期出版的影印古籍,不收录;古籍,若无当时人的笺、注、训诂等著述行为,不收录。
8.中、小学课本,不收录;大学教材视同专著,收录。
9.儿童读物,不收录。
10.著述、编译者应为民国时期的人物,或主要生活于民国时期或于民国时期有重要活动者。
11.多卷集出版物,首册出版于清末,结束与民国时期者,实为民国时期出版物。
12.凡符合收录标准的民国时期图书,不管其装帧或印刷方式,如以线装、经折装等古籍装帧方式或雕版刷印、石印等,皆收录;
13.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机构印行的图书,且符合以上收录标准者。
三、架构与功能
“问典——民国文献数据库”包括两部分:民国文献全文检索主库和辅助工具库。
全文检索主库为双层PDF,即原始图像对比文本全文检索;辅助工具库由民国政府组织机构、民国行政区划和民国纪年对照表三部分组成。
四、检索
有基本检索与高级检索两部分组成
基本检索,即词语模糊检索。
高级检索,由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年、出版地、中图分类法、主题词、丛书8个检索点组成,可任意组配检索。
五、页面展示
(一)检索结果页
1.系统显示检索结果图书列表;
2.参与者可在此列表中点击具体值,做进一步检索。
(二)图书基本信息页
1.系统显示图书基本信息;
3.中图法(第4版)各类文献统计;
4.教育部各学科分类文献统计;
5.政府组织机构;
6.民国行政区划:
7.检索结果简介。
8.繁简转换
(三)图书阅读页面
1.系统显示图书内容;
2.参与者可点击进行翻页;
3.参与者可以在文字、图书、文字+图书三种显示模式间随意切换。
(四)图书中辅助工具库词条显示
3.点击该词条,可进入相对应的辅助工具库页面。
(五)图书引用功能
1.点击“引用”,系统弹出显示引用样例;
2.参与者选择所需相应的论文软件,导出对应的引用文件;
3.导出的引用文件数据格式,支持以下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NoteFirst、EndNote、BibTeX。
六、数据
本数据库收录的图书皆按照《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T3792.2-2006)著录。文献的书目记录字段,以及对应机读目录字段,包括:
1.题名(200$a);
2.责任者(200$f);
3.出版地(210$a);
4.出版社(210$c);
5.出版年(210$d);
6.页码(300$a);
7.图,肖像,表格(300$c);
8.高度(300$d);
9.丛书(225$a);
10.主题词(606$a);
11.中图法类号(690$a);
12.附注说明项(300$a);
13.内容附注(327$a)。
七、个性化
1.全库可根据各用户的专业需求,进行文献定制。
2.具备文献发现功能。
3.满足特定接口需求。
八、实施对象(目标人群)
1.近现代史学的学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2.文史、自然科学史研究者;
4.一般社会大众、个人爱好者。
九、实施区域
1、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
2、东南亚华文地区;
3、欧盟、北美地区的东亚学研究单位、东亚图书馆。
十、服务方式
1.网络云服务;
2.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接口服务,可以嵌入到第三方的服务中,如嵌入图书馆的本地Web服务、移动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