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中国网络文学海内外受关注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于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学者、平台负责人、文化产业代表、部分省市作协负责人等1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AI技术赋能、海外传播影响力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积极书写时代

不久前,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名单公布,首次把网络文艺作为独立艺术门类进行评选表彰,其中3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奖。这从侧面反映出网络文学正步入有序发展新阶段,朝主流化、精品化方向加速迈进。

推动精品化创作,承担时代责任,是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与会者的共识。截至2023年底,CNNIC发布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数据显示,作品总量超3000万部,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面对庞大的读者群体,网络文学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承担文化使命。在此背景下,中国作协发布2024年网络文学选题指南暨重点作品扶持计划,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文化、科技科幻、人民美好生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6大主题,引导网络作家把握时代脉搏、深耕现实题材创作。

网络作家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聚焦河南嵩山脚下桃源村的七年巨变,以三代村民接力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中原第一村”的创业历程,此次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的特点,能够直接触及读者心灵。”麦苏说。近年来,她聚焦现实题材,完成创作转型,致力于书写家乡与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文字是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也定格下我们的共同记忆。”麦苏说。

“不必刻意去深入生活,因为我们就身处火热的生活中。”在网络作家卓牧闲看来,网络作家应利用好身处各行各业的优势,创作更多能引发广大网友思考与共鸣的作品。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卓牧闲通过转业进入公安系统的战友,与基层民警建立了密切联系,在此后的写作中,他充分积累素材,开创了“警务小说”派别。卓牧闲的《滨江警事》通过基层水警的成长,呈现当代警务工作者的鲜活形象,并以小人物视角折射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的发展变迁,此次与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同时获奖。

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将书写时代、记录时代作为创作的自觉追求。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指出,这些创作以普通人的故事映射社会变迁与时代风貌,体现了较高的文学理想和人文情怀。

AI赋能业态升级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具活力的文学形态之一,网络文学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凸显。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刻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和产业生态。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推动网络文学创新发展,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

论及AI对传统写作方式的冲击,多位与会嘉宾表示,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性。“AI越强大,原创越珍贵。”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认为,AI写作或许能“平替”相对平庸的文学作品,但真正冒热气、有灵魂的好作品难以取代。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也指出:“AI擅长从1到100,但从0到1的原创是人的特长。”他强调技术与艺术相融合,以人机交互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与IP转化。

不少网络作家也表示,创作者不能无视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不妨探索用新技术丰富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在技术赋能下,网络文学正不断突破传统边界,向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升级迈进。

“读懂中国”新窗口

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之后,今年11月,《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余年》等1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再次入藏该馆。与此同时,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动漫、电影、游戏等也风靡海外,网文“出海”打开了“读懂中国”新窗口。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正呈现出强劲态势,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网络作家麦苏对此深有感触。“今年我到澳大利亚进行了3个月的交流,看到越来越多海外读者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走近中国,感受近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麦苏表示,网络文学传递的人类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够跨越国界,引发中外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提升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能力这一时代要求下,网络作家纷纷意识到国际视野对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要让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得更远,作品需要融合多元文化,创造能引发全球共鸣的故事。”网络作家蒋离子说。其新作《飞越巴别塔》便是这一创作理念的尝试。作品聚焦海外华人青年群体的成长,通过国际化的空间设置与悬疑元素的运用,与全球读者建立起情感连接。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IP衍生作品的助力。在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第二期)如期发布。去年,中国作协发布首期项目,遴选《雪中悍刀行》等4部作品,使用英语、缅甸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4个语种,通过在线阅读、广播剧(有声剧)、短视频、推广片4种方式向全球进行推介,海外反响热烈。在总结去年传播经验的基础上,项目二期在全球招募海外读者,对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紫金陈等6位知名网络作家进行深度访谈,录制6期《网文中国》纪录片,使用中、英双语向海外精准传播。

截至今年6月,起点国际上线约5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培养约43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65万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海外作者开始以中国元素为创作灵感,进一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如今,网文出海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璀璨名片,架起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桥梁。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中国网络文学已在海外形成产业生态,传播方式超越了文本层面,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魏小雯)

THE END
1.中国网络文学海内外受关注小说作家艺术中国作协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之后,今年11月,《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余年》等1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再次入藏该馆。与此同时,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动漫、电影、游戏等也风靡海外,网文“出海”打开了“读懂中国”新窗口。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正呈现出强劲态势,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PI9OL60530QRMB.html
2.中青报: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名著被“碰瓷”了吗舆论场澎湃新闻男频鼻祖请看《红与黑》、复仇爽文请看《基督山伯爵》、浪子圣经请看《刀锋》、真追妻“火葬场”请看《简·爱》……一段时间以来,“当我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词。在这一话题下,诸多中外文学名著被纳入网络文学的范式,不乏网友兴致勃勃地以这种方式“重读”名著。比如,有人给《了不起的盖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5534
3.玄幻小说哪些被收入国家图书馆在近期,有100部网文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典藏,可以看出网文小说并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种不入流的小说作品。在近些年来的话有特别多的网络小说都通过了影视化,比如猫腻的《庆余年》就翻拍成电视剧,他的电视剧同样拍摄的非常好,成为了当年的爆款,这种商业价值是非常高的。并且并不能说网络作品就没有深度,而是网络作品http://www.zzzyq.net/rank_1578543
4.#牧神记#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100本网文(来自情侣要懂的那点#牧神记# 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100本网文(一)一、玄幻类 17部1、《诡秘之主》,作者:爱潜水的乌贼2、《武道宗师》,作者:爱潜水的乌贼3、《斗破苍穹》,作者:天蚕土豆4、《斗罗大陆》,作者:唐家三少5、《大道朝天》,作者:猫腻6、《武极天下》,作者:蚕茧里的牛7、《圣墟》,作者:辰东8、《天域苍穹》,作者:https://weibo.com/3216764205/KzmNEiNAM
5.国家图书馆携手阅文集团共建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百部网文入馆同时,来自阅文平台的100部网络文学作品也被典藏入馆。其中包括《庆余年》、《琅琊榜》、《大国重工》、《中国铁路人》、《朝阳警事》、《玉堂留故》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 “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揭牌仪式。从左到右分别是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911366.html
6.这100部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网络小说,你看过其中的哪些?今天在起点看小说的时候,发现起点推送了一个“百部网文荣获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的消息。就很好奇是哪百部作品,能收获这样的殊荣。 点进页面,一百部小说都在,男女频都有,我简单按照分类给做了一下整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作品。 男频:68本 一、玄幻17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18/21/2005632_962639534.shtml
7.100本被永久典藏的网文神作,一口气浓缩成100句话!前段时间一百部网络文学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 所长作为一个老书虫,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作品和它们的价值。 于是,所长废寝忘食数日,一口气将这100本神作浓缩成了100句精华话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属于网络文学的独特精彩。 here we go! https://www.jianshu.com/p/8464c0c62751
8.首次!大英图书馆收藏了16部中国网文,网友:果然有这部,我看过!听闻自己的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录,《画春光》作者意千重(网络笔名)感叹:“没想到网络文学竟然也能够被外国图书馆收录。在这之前,我的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永久典藏,那时觉得它对个人来说是里程碑,我很珍惜那份荣誉。我也为网络文学开心,有一种道路越走越宽感觉。” https://m.i21st.cn/article/2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