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深圳迎来一场国际文化盛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等共同主办的2014全球图书会议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与国内专家、业内人士等共同聚焦“数字图书和未来科技”。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在深圳举办关于图书的国际会议。
深耕内容,改善数字图书阅读体验
针对数字内容的出版,杨斌指出,现在数字图书的销售额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数字图书内容的创作也仍处在初级阶段,呈现方式还有待多样化、多元化,与此同时,数字图书的出版也面临着“自出版”这一新兴趋势的挑战。
就数字图书的内容创作而言,杨斌认为,应当根据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及电子设备的不同特点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使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目前,方正电子已开发出一款针对性设计制作工具:即方正飞翔交互式创意设计工具,融音频、视频、全景、幻灯片等多种互动功能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且互动性更强,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
按需出版或将颠覆现有出版发行格局
图书发行遇到的第二个挑战来自纸书巨大的库存量。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的图书库存接近800亿人民币,而当年图书销售额不到800亿。面对这个问题,方正电子的解决方案是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即只有当图书需要发行的时候才开始印刷,而不是先印刷几千本、几万本再销售。按需印刷改变的不仅是库存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格局,甚至有可能完全颠覆现有的发行格局。目前,已有凤凰出版集团、河北出版集团等多家单位与方正电子展开合作,从实际运作来看,在降低库存量方面成效显著。
创新科技改变图书创作与出版
一起出席会议的还有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与教育业务部总经理刘长明,他所主持的第五研讨小组,主要围绕“现状:即将出现的科技(对于读者、作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刘长明谈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及大数据技术对读者,作者,消费者产生深刻影响。对读者,消费者而言,内容消费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PC向移动,从深度阅读向碎片化阅读,从实体店到电子商务转变;对作者,出版商而言,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技术对内容创作,传播以及出版模式带来变化,产生敏捷出版、众筹出版,按需出版,自助出版等新模式,读者,消费者参与内容创作,成为内容出版和内容营销核心力量;内容形态将更加多媒体化,新的交互技术如AR增强现实技术等将增强读者、消费者体验。
(原标题:创新科技改变数字图书未来——北大方正亮相2014全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