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1.Yearofpublishedliteraturedistributioncurve
3.2.发表期刊分布
Table1.Distributionofpublishedjournals
Table2.Distributionofpublishedauthors
Figure2.Hotclusteringknowledgemap
Figure3.Researchhotspotclusteringknowledgemapsequencemap
Table3.Keywordcentralityanalysis
Figure4.Keywordmutation
本的“言外之意”,对整个文本有一个全局观[4]。MichaelHoey语义单位理论被学者认为是为提高阅读技能开辟了新视野(陈运香,2005)[5]。张艺宁在2010年提出将文学交感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重视阅读的“审美”能力,调动学生“内驱力”,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6]。
2)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
3)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及学生个体差异和背景知识研究
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除了强调教师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重要性,学生自身策略使用以及个体差异和背景知识的差异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也尤为重要。有学者提出快速阅读能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避免在阅读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郭克杰,2002)[12];而后,许多学者也认为大学生阅读过程应该从整体出发,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廖维娜、吴永强,2003)[13]。另外,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大学生在阅读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钱建成,2011)[14];同时,学者们认为背景知识是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障碍是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恰当地导入适当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处于恰当的语境之中尤为重要。
5.研究展望及结语
在2018年6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实施。《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它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其中针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已不再是仅仅理解主题思想,分析语言特点,而要求更高级的学习者们能够在读懂复杂材料的同时,学会鉴赏其艺术及社会价值,进行批判性评价。
鉴于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与阅读教学理论的探讨不够全面,将理论的论证与英语阅读实际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仍比较少,因此,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利用资源深入探讨理论基础,使之成为整个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导向。同时,学者们也应更注重实际课堂,而不只是对于国外理论“依葫芦画瓢”;旨在不断创新,不断将实际情况反馈到理论体系,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达到良性循环,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不断地寻找适合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方法。
第三,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如今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正经历着改革,大量学者开始将阅读教学与网络信息化环境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处于真实训练环境,方便学生查单词、进行翻译等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网络化学习有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往往被分散,作业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缺乏跟同学们的面对面讨论和跟老师的面对面交流,因此,理智对待网络化时代的改革非常必要。鉴于此,未来的研究会更注重于探讨如何更理智更全面地运用网络化平台,尽可能消除在使用网络平台时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够综合使用各种资源,已达到能力的提升。
第四,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一个单独的领域,学者们应将其与当今的一些科学相结合,如:认知科学,多模态教学法等;并且,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英语的学习也同时强调输出,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将输入研究与输出研究相结合,将英语研究看成一个整体,比如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相结合,探究如何“以读促写”(文秋芳,2017)以及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广大的学者们对该领域给予足够重视以及进一步的研究[15]。
学者们应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其更有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