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控温与传音:故宫生活设施的几个考量因素光明日报

太阳光在宫殿灰色金砖地面产生的反射资料图片

畅音阁大戏台资料图片

故宫(紫禁城)是明清皇帝的居所,内设有多种服务于帝后宫廷生活的建筑措施或设施。本次讲座,我们将基于史料与科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解读古代宫廷生活设(措)施的科技、文化和历史内涵。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设施在追求设计科学、造型精美、使用方便的同时,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艺,堪称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

光影:倦勤斋的通景画

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倦勤斋位于今故宫珍宝馆的北端,为乾隆帝退位后的休闲场所。倦勤斋内部装饰的最重要特点,就是通景画在西四间的运用。

通景画属于大型贴落画,是清乾隆时期宫廷内盛行的一种室内装饰绘画。通景画的主要工艺特点为宫廷画师首先在尺寸很大的纸、绢上作画,然后将其贴满整个室内的墙面或顶棚,且整个墙面(顶棚)表现出同一主题。倦勤斋内的通景画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与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由20多张画拼接而成,铺贴面积达170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通景画。

倦勤斋室内的通景画由西墙、北墙、顶棚的通景画共同组成。其中,西墙绘制的是斑竹(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点的竹子)搭设的院墙,院墙后还有葱郁的树林和高耸的远山;北墙绘制的是斑竹搭设的透空篱笆墙,墙中开设月亮门,墙后有宫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宫殿前还有形态优雅的丹顶鹤和翩翩起舞的喜鹊;顶棚绘制的是斑竹架搭设的藤萝,似乎铺满在庭院中,片片绿色的藤萝叶之间,下垂着一串串紫色的藤萝,且当观者站在藤萝架下时,会注意到串串紫藤萝向自己倾斜,呈现出摇摇欲坠的状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以上不同的绘画内容均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如竹子寓意生命常青,喜鹊寓意喜临门,紫藤萝寓意子孙绵绵等。

倦勤斋的通景画源于西方的全景画。全景画是18世纪时期英国出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主要特点即通过四周的墙面或整个顶棚来展示连续性的场景。当全景画用于顶棚时,又被称为天顶画。全景画的绘制方法为焦点透视法,其画法特点为:画面上的所有平行线按一定规律“消失”在画面上或画面外的某个特殊位置。在历史上,西方全景画于清中期由传教士引入中国,与清廷内的贴落画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通景画,并在乾隆时期得到了繁荣,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当时也具有立体性和震撼性。

另一方面,西方的全景画与东方的通景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全景画的绘画主题多与宗教活动有关,而通景画以中国山水、花鸟风景为主题;全景画采用阴影投射及明暗对比方法进行绘画,画面明暗反差比较强烈,而通景画的画面多以明亮色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初乾隆帝认为阴暗的光线会污损画面;全景画由画师采用西方颜料直接在墙面或顶棚作画,而通景画则是由画师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首先在绢、纸上画好,然后裱糊到墙面或顶棚上。

故宫倦勤斋内的通景画装饰借助于透视理论,将西方透视绘画方法掺入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并巧妙地运用于宫廷室内装饰,产生了一种视像错觉的艺术效果,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采光:布局、反宇与材料选择

建筑采光是紫禁城帝王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紫禁城古建筑有多个引入室外光源的采光方法,主要表现为建筑坐北朝南的布局、屋檐反宇做法、建筑材料的反光及透光等。

紫禁城内重要的宫殿均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形式,这是非常有利于采光的。所谓“坐北朝南”,即建筑的门窗均设在建筑的南立面,建筑北立面仅仅设出入通道,大部分区域为墙体。古人认为南方代表光明,古代帝王的宝座坐北朝南,《周易·说卦》亦载有“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的说法,说明面南的重要性。从地理学角度而言,我国位于北半球区域,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的南部地区。相应的,我国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该区域的日照特点为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起,而又从西边方向落下。“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因而有利于建筑采光。

屋檐反宇的做法,非常有利于室内采光。紫禁城古建筑屋顶做法一般为挑檐形式,即由屋檐向外挑出柱高的1/3的尺寸。不仅如此,屋檐出挑时,其端部略带上翘的弧度,在外观上产生优美弧度的视觉效果。这种挑檐做法称为“反宇”。挑檐的“反宇”做法不仅有着“天人合一”的建筑意境,而且有利于建筑内部采光。若挑檐不做成“反宇”形式(现代建筑挑檐多为这种做法),则外部光线直接进入室内,容易产生眩目之感,且在夏季容易造成室内温度过高;而紫禁城古建筑采用“反宇”的挑檐形式,使得部分照射到屋檐的光受到了阻挡,另有部分直射入室内的光,由地面漫反射作用,再使得建筑内部获得采光。这种被过滤后的光线自然、柔和,给人以舒适之感。不仅如此,“反宇”还有利于紫禁城古建筑的室内夏天不过于热、冬天不过于冷,体现了古人营建智慧。

紫禁城古建筑的室内建筑材料有助于采光,其方式主要包括透光和反射光。从透光角度讲,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隔扇、槛窗在早期采用高丽纸封护,这种纸经油浸泡,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潮功能,且纸张由绵茧或桑皮制作而成,因而透光性很好。清雍正元年,养心殿后寝宫窗户上安装了玻璃,此后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门窗逐渐安装了玻璃,其有着更好的耐久性和透光性,更有利于室内采光。而从反射光角度而言,浅色的墙体有利于室内反光。室内红色立柱和灰色金砖地面在施工中有涂刷桐油的工序,因而表面均有光泽,可产生良好的反光效果。不仅如此,由于外部光线是由上至下照入室内的,因而建筑内部的下方会显示出清晰的、良好视觉效果的光影,这种光影提供的光照效果柔美,且提供了充足的光照,以利于皇帝或宫廷其他人员开展各种活动。

纳凉:冰的储存

北京的夏天炎热,冰块为紫禁城内帝后消暑纳凉的重要物品。相应的,紫禁城内有专门藏冰的冰窖5座。每座冰窖均为半地下式建筑做法,而地下较厚的泥土层有利于保持冰窖内温度的恒定;冰窖的墙壁厚达2米,有利于产生隔热效果;冰窖的顶棚做成起拱的砖券形式,顶棚上的屋顶则做成硬山形式,屋顶与顶棚之间的架空层有利于阻断外部的热量通过屋顶向室内传递。上述建筑特点使得置入冰窖内的冰块始终保持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此外,冰窖的条石地面考虑了排水坡度,坡度最低点位于冰窖墙角,该位置设有排水口,使得冰块融化后的水通过排水口流入暗沟,再汇入附近的集水井。

紫禁城内每座冰窖藏冰5000块,每块冰的尺寸为0.5米见方。冰块的采取一般由专人负责。他们会在冬至时,在紫禁城护城河、北海、金水河、中南海河湖附近划定一块区域,倒入干净的水,待水结冰后,在夜间将冰剔凿成块,运送至冰窖。选在夜间采冰,是因为可以避开日晒,减小冰块融化的可能性。第二年的五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皇帝会下令将冰块从冰窖运出,分别赏赐给后宫及大臣、太监等人,用于制冷或作为冰镇饮品的原料。由于冰窖内部的温度有十几度,因此不可避免有部分冰块在五月一日前融化,但古人早已有所准备。如《周礼》载有“令斩冰,三其凌”,其中“三其凌”就是储藏三倍所需要的冰块的意思。紫禁城的冰窖建筑及藏冰方法,满足了帝王在炎热夏天避暑纳凉的要求,其建筑技艺亦是古代工匠勤劳和智慧的体现。

冬暖:无烟囱的“火地”供暖

实际上,紫禁城的供暖系统位于地面之下,称为“火地”。这种地下供暖系统与现代社会的水地暖、电地暖或暖气片供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供暖原理为:在槛窗(矮墙上的窗户)外侧有操作口,槛窗的里侧有火炉,二者深度均为地面以下1米左右。宫廷服务人员站在操作口内烧火,火炉产生的热量蔓延至地下预设的四通八达的通道,加热地面砖,再由地面砖把热量散发到室内,使得室内温度升高,达到了供暖的需求。

操作口位于室外,不仅不影响室内人员的生活,而且服务人员还可隔着玻璃观察室内的供暖效果,以便及时增减炭火。室外操作口在冬天以外的季节不使用时,通常盖上一个盖板,以防止小动物钻入。对于火炉产生的热量(夹杂少量烟雾),其在地下扩散后,仍从地下的专门小口中排出,该出烟口位于室外台明阶条石的下部。出烟口也用了铜钱纹的镂空砖雕堵塞,即美观,又实用,还能防止小动物钻入。这种做法,成为“紫禁城的冬天烧炭取暖,但不见一个烟囱”的原因,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里也是有烟囱的,坤宁宫西北角就有一个烟囱,不过这是清代故宫进行萨满教祭祀活动时煮猪肉排烟的通道,无关冬季取暖。

火地在地下的热量扩散通道称为“蜈蚣道”。之所以用该名称,是因为整个火地的排烟系统犹如一只多足“蜈蚣”:炉腔产生的热量,沿着由外向内的主烟道传递;主烟道两侧又伸出很多分支,称为“支烟道”,使得热量又沿着支烟道向两侧传递;最终由支烟道端部的通道(与主烟道平行)排出至出烟口。为保证热量充分向室内传递,各个烟道做成坡道形状,其中近槛窗处的坡道地面标高最低,越往里则标高逐渐增高,以符合热量向上传递的原理。当热量经过在地下的全面扩散后,出烟口时已经非常少了,整个过程就是对地面的加热过程。火地热源所需的炭为“红箩炭”,产于河北易县等地,由硬木烧制而成,其特点为“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见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明宫史》卷二),且炭灰可用于皇帝恭桶的污秽衬垫用。

传音:地井与藻井的运用

赏戏为明清帝王主要娱乐休闲活动之一。紫禁城内共有十余个戏台,而位于宁寿宫花园内的畅音阁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戏台。畅音阁共有三层,从下往上分别称为寿台、禄台和福台,每层戏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三层戏台共可纳千名演员同时表演。

戏剧演员表演时,大臣及后妃们坐在畅音阁东西两侧的长廊内,皇帝则坐在畅音阁对面的阅视楼内观看。由于阅视楼与畅音阁之间有数十米长的间隔,那么演员表演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乐器伴奏的声音如何清晰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呢?这主要依赖于畅音阁的古代“音响”系统。该系统由畅音阁地下室的地井、一层顶棚正中的藻井,以及闭合的庭院空间组成。

畅音阁一层寿台的地板之下设有地下室,内有空井4个和水井1个。它们布置在这里,可产生共鸣效果。共鸣的物理学原理在于,任何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可形成强度很大的激励作用,使得物体产生幅度很大的振动。对于畅音阁而言,当台上的演员或乐器发出声音时,若声音的频率与空井振动的频率“合拍”,则声音就会被放大传出去。4个空井有4个固有频率,与演员或乐器产生“合拍”的概率很大,从而产生扩音效果,犹如戏台的“音响”。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利用地下空井产生扩音的方法就在军事上得到了运用。如《墨子·备穴》载:“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说的是命令工匠制作容量为四十斗以上的陶罐,罐顶蒙皮,然后放入井内;当敌人挖隧道时,传过来的声音可在罐顶放大,因而能被侦探到。

畅音阁一层顶棚正中有藻井。藻井向上凹进,外观犹如一个大喇叭。站在舞台上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传到藻井位置,会形成汇聚,再集中反射出去。反射的声音一方面得到了放大,犹如喇叭的扩音功能一样;另一方面反射的声音与演员的源声进行混合,同样能产生混响效果。这也是位于阅视楼内的皇帝能清晰听到戏曲声的重要原因。

此外,畅音阁与两侧长廊、阅视楼形成几乎封闭的围合空间,使得戏台上的声音始终在围合区域内传播与反射,而磨砖对缝的墙体和光亮的琉璃瓦又减少了声音的吸收,以上有利于皇帝获得清晰的声音效果。

浴德:故宫保存的元代建筑

紫禁城里的古建筑一般以木结构为主,其建筑造型极具东方韵味。然而,在武英殿的西侧,有一座奇特的建筑,其由砖砌筑而成,且无论是内饰还是外观,均表现出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圆拱形四面相交的室内墙体,圆拱形的屋顶,上带圆拱形的玻璃罩。这是紫禁城里极为少见的元代建筑,且表现出阿拉伯建筑风格。该建筑的名称为“浴德堂”。那紫禁城里面为什么会有一座元代的西方建筑呢?据史料记载,波斯建筑师亦黑迭儿丁曾与光禄大夫刘秉忠等负责建造元大都,并参与元朝宫殿的建设,建造了诸多的阿拉伯风格建筑。紫禁城建立在元皇宫的基础上,而明成祖朱棣由南京迁都至北京前,下令萧洵拆除元代皇宫,并安排专人在元代皇宫遗址上建造紫禁城。而萧洵在拆除元代皇宫时,将浴德堂保留下来了。

萧洵所著《元故宫遗录》载有“台东百步有观星台,……台西为内浴室,有小殿在前”,可说明浴德堂是一座浴室。浴室内平面为正方形形状,边长约为4米,墙上贴有白色瓷砖,方砖铺墁地面。建筑内部造型的主要特点为四面墙壁在3.1米高度时开始往上起拱,使得屋顶内部呈穹隆状。由于建筑内部没有使用一根梁,因而浴德堂又俗称为“无梁殿”。整个浴室的重量完全由四面墙体承担,使得室内的空间自由得以充分发挥。另外穹顶的上方,有高约1米的带天窗玻璃圆顶,以利于采光。

从满足帝王后妃日常生活角度来看,紫禁城宫殿建筑的上述各种生活设施集科学性、简洁性、高效性等多种优点于一体,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反映。

THE END
1.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信息提示首都之窗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同样位于古籍文献馆内,向读者开放已三个多月。在安静又雅致的空间内,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刘晓羽正在修复晚清时期的《国语发正》。他先向破损的书页喷水,然后将补纸贴在书页背面,并用镊子小心翼翼撕掉多余的纸边,他说正在修复的这叶古籍有四处破损,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修复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sy/jrts/202412/t20241209_3960423.html
2.古籍新生修复时光守护历史的艺术而非遗忘首都图书馆诊病、拆解、配纸、修补、装订……当这一道道工序成为一种艺术,成为一项国家非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怎么样的画面?当工匠与文明对话,与时空对话,他们又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而非遗忘》 修复时光,守护历史的艺术,跟随首都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感受这藏在古籍里的魅力。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5H8IM70512D3VJ.html
3.超级间隔条—工程案例卡塔尔国家图书馆玻璃制造商CRICURSA长期以来一直采用Super Spacer?超级间隔条生产超大板面的弯弧中空玻璃,其呈现出独特精致的外观。出于节能方面的考虑,超级间隔条作为暖边产品也被应用在多哈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项目上,该项目于2018年建造,拥有5.5米高的玻璃幕墙。 02波浪外形使它更稳定 http://www.chinaglassnet.com/info_main/202168/39891.html
4.以色列国家图书馆每日环球展览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墙上的历史年表时间线图书馆共有3层,入口层是主阅览室的所在楼层,墙上饰有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时间线,介绍了图书馆从1892年创立至今的历史。参观者沿楼梯走上一层,正前方为以色列画家 Mordecai Ardon(1896-1992)设计的彩绘玻璃窗。玻璃窗的图案设计取材自《圣经·以赛亚书》第2章,描绘了犹太先知https://art.icity.ly/museums/tbgmw2m
5.图书扫描2023年,公司承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958-1994年天文学玻璃拓片高精度扫描。 图书扫描典型项目 1、“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扫描”项目 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公司承担“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扫描”项目,共计扫描图书25000册,800余万幅图像,同时制作图书基本信息表24540条,图书目录信息表273万余条7000余万汉字。 2、北京方http://www.ztxykj.com/tushusaomiao/
6.在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以“文化研究”作为题名在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以“文化研究”作为题名检索词并且词邻近选择“是”的检索结果,会出现的检索结果是()。A、中日文化交流研究B、鲁迅文学研究C、中印文学比较研究D、中国文化研究https://www.educity.cn/souti/58996497.html
7.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2018——2025年发展纲要 意大利政府助推全民阅读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8.国家图书馆小白一天攻略国家图书馆小白游览攻略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1、 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区域用玻璃进行分割,各类书柜集中在图书馆中间。 2、 凭身份证可以在一层服务台办理临时https://m.dianping.com/review/629234899
9.国家建材技术图书馆图书more 金属陶瓷的制备与应用 刘开琪 冶金工业出版社 新型陶瓷 邱关明 兵器工业出版社 陶瓷(硅酸盐)指南’96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陶瓷材料概论上册 W.D.金格里 晓园出版社 改性水泥与现代水泥混凝土 申爱琴 人民交通出版社 水泥厂计量手册 岳庆寅/孙秉礼/张丽娟/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镁水泥改性http://wap.chinabmi.com/
10.前南三国之旅(十五)波黑之萨拉热窝下篇2014年,波黑国家图书馆在遭战火损毁22年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建筑,重新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大门墙上多了一块大理石碑:“谨记,不可忘记!” 1994年1月1日在被烧毁的萨拉热窝图书馆(市政厅)前, 一名男子扛着一袋柴火走过一座遭严重损毁的桥。 https://www.meipian.cn/1y9c9ffv
11.www.jxmzxx.com/appnews据《安徽日报》报道,4月18日上午,安徽省领导集体赴省党风廉政教育馆开展主题警示教育。陈树隆以反面典型的形象,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周海栋在管的其他基金同样业绩不俗,5只基金中有4只基金平均年化回报在15%以上,最低的一只年化回报也有12.74%._——。 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241117/48038511
12.江川图书馆新建工程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公示上海永道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受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街道办事处委托开展江川图书馆新建工程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https://muchong.com/t-14839172-1-pid-1
13.去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9篇(全文)去图书馆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 一、中国图书在西方主流国家的版权输出现状 版权输出与实体出口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其中, 图书实体出口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总体上看, 我国在世界图书市场上的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但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图书版权输出前进的步伐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kj725ia.html
14.进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http://opac.nlc进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http://opac.nlc.gov.cn/),查找段伟主编的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图书,这本图书的出版时间是2008年。()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数字图书馆主编图书馆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a3e36d78ead4019afea9875439f8c8d.html
15.全国最大单体图书馆预计年底在上海试运营:最美一面给读者,世纪上图东馆顶层“城市客厅”窗外景色 上图东馆俯瞰图 落入林中的“玉石” 从2017年开工时起,这项市重大工程一直受到市民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上海文化地标,外观造型也十分吸睛,成为许多人口中“最不像图书馆的图书馆”。它呈倒梯形向下收缩,外墙由透明和乳白色玻璃构成,周身有树林簇拥,如同一颗落入林间的“玉石”。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10831.html?wm=3049_0016
16.Splaiul的Unirii布加勒斯特国立图书馆图库摄影片.图片包括有照片 关于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3月31 :Splaiul的Unirii国立图书馆在一个晴天. 图片 包括有 蓝色, 巴尔干, 玻璃 - 52435237https://cn.dreamstime.com/%E5%9B%BE%E5%BA%93%E6%91%84%E5%BD%B1%E7%89%87-splaiul%E7%9A%84unirii%E5%B8%83%E5%8A%A0%E5%8B%92%E6%96%AF%E7%89%B9%E5%9B%BD%E7%AB%8B%E5%9B%BE%E4%B9%A6%E9%A6%86-image52435237
17.设计灵感丨粗野主义从来都不是一个关于过去,而是事关未来阿根廷国家图书馆 建筑的窗框很薄,而玻璃材质非常光滑,这是轻与重的对比,它使混凝土看起来更粗糙。玻璃和混凝土之间的外部对比,使建筑更具野兽派风格。 NATIONAL LIBRARY1961 建筑立面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结构设计采用直接基础和间接基础两种不同的基础结构。整个建筑由四个巨大的核心支撑,这些核心承载垂直循环,赋予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982567.html
18.宿迁宝藏避暑地,给你清凉一“夏”宿迁市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8万多种、40余万册,报刊1800多种,电子图书25万册,文献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类,拥有阅览室、文献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炎炎夏日,来这里寻觅书香,沉浸在悠然自在的精神世界里吧。 开放时间丨一层服务台、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视障人士阅览室,二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3085843.html
19.新加坡建筑地图(上)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地址:Victoria Street 设计:杨经文 标志性的绿色建筑,同时也是绿色建筑大师的代表作。从外观来看总觉得像是曲线版的迈耶作品。纯白的建筑外立面,大量的遮阳板与玻璃幕墙。同是每隔几层布置的花园也提供了不错的公共活动空间。 Heartbeat@Bedok https://www.douban.com/note/756894352/
20.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2018年第09期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关注动态视界规划科技材料绿色设计_专题策划论道建筑声学施工 投稿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期刊首页 分期目录 免费咨询 金玉其表与镶玉其中 关键词:室内装饰 装修材料 https://www.youfabiao.com/zgjzzszx/201809/
21.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总结随着院科研项目的开展,翻阅了有关太阳能电池用玻璃材料,收集了新型光功能玻璃、太阳能电池用低铁超白太阳能玻璃材料、超薄高强耐辐射太阳能电池用盖玻璃、耐划伤、耐水侵蚀太阳能电池基板玻璃等资料、图书、标准、编辑出版了太阳能电池专题资料,还调研了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市场需求,作为科技图书馆知识服务重点关注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jlcwu.html
22.最全最新《建筑术语标准》包括基础术语通用术语专用术语,还有III 图书馆建筑 IV 文化建筑 V 体育建筑 Ⅵ 宗教部分 VII 文旅建筑 VIII 园林建筑 4.7 交通类建筑 I 交通场站 II 交通管理建筑 4.8 医疗类建筑 4.9 社会民生类建筑 I 服务建筑 II 民政建筑 III 监管建筑 4.10 既有建筑与文物保护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和规范建筑领域工程建设中的专业用语,并有利于国内外http://www.zzdclm.com/news/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