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科技论文赏析八篇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在对科技园区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分别对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做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定义、意义、影响因素等,如刘雯雯等(2009)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科技园管理创新、企业入园的战略动机以及园内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常玉等(2006)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杜海东(2012)构建了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这一复杂动态系统,用动态系统模型工具分别对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如何发展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路。梳理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有很多学者对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很少有关于科技园区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内容没有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尤其是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里具体哪种环境对创新绩效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影响的程度多大等内容的研究对农业创新绩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本文聚焦于探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对于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为了保障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先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1.问卷的信度。运用SPSS软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如果a系数大于0.7,则信度是接受的,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的a系数都大于0.7,总体为0.798,说明信度是可以接受的。2.问卷的效度.运用AMOS软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极大似然法检验,效度越高则真实度越高,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问卷的效度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农业

1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

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的。就农业传播而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农业活动,也就有了农业信息的传播,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思考、发现和创造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内容。千百年来,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都仰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农业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积累,实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促进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

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

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各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能微不足道,有的可能引人注目甚至轰动一时,更有经久不衰的,也有潜移默化的,这些都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效果的实质所在。

任何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都可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构成受众的变化

如受众因获得信息而增长了知识、智能(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价值认知、关切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2.2农业信息的特征影响

如农业信息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内隐性、积累性和恒常性,而且具有层次性和多面性,这些特征性质决定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

2.3效果形成过程

农业科技信息的扩散和效果的形成过程可大体分五个阶段,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技术、媒介的传达、主要受众接受、次要受众接受及受众全体的接受程度。

2.4影响农业信息效果的形成因素

(1)人的因素:包括传播者(编、导、播)、中介者(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受众(信息接受者的立场、经历、智能、心理、兴趣、个性特点等);

(2)信息因素:所传达的信息的真实性、新颖性、适用性及信息的可接受度等;

(3)媒介因素:各种媒介的成功应用,如书、刊、报、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及受众的范围与接受程度。

3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有影响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专著,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但是,专门研究传播效果分析方法的著作却很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传播学认知度的提高,很有必要在深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把传播效果分析研究提到议事日程,这既是传播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传播效果的需要。

3.1定盘分析法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性质,首要就是把握事物的量,因为,只有把握一定的量,才能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性质及各因素的关系,进而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分析法。

3.2定性分析法

在信息传播效果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传播效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

目前,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在传播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在有些传播学的著作中已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定性分析方法,比如实地观察法、小组座谈会法、深层访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一些中性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在定性分析中也可以使用,包括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法在定性分析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在实践中,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使用的,所不同的是对于获取结果(材料)的分析上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更精确化,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尽管这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能等同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就其分析方法来讲,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调查分析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法。

4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科学抽象分析法。根据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传播效果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专题论证法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碰到许多专题,可以针对某一个专题采取无结构的、面对面的、直接的论证。这种论证既包括“正面”的论证,也包括“反面”的论证,这两个方面的论证对于研究传播效果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反面”的论证,有时比“正面”论证对研究传播效果更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一个时期很难确定传播效果的性质,有时“反对”者的观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由于采用专题论证法所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正反面两种观点所借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有代表性,便于深化研究传播效果。

4.2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既是研究传播效果常用的定性分析法,也是其他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个案分析法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否则,即使个案分析如何深刻,也不可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事物所要解决的问题。个案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个案。选择适当的个案,如农业实用图书,现在的图书传播体系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通过新华书店渠道销售,存在着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此体系可作为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基础。

(2)选择个案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的研究,可得出媒介具有二重性的结论,并为媒介的产业功能及宣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济方面的准备。目前,理论界对媒介二重性理论和媒介产业化经营理论不仅已形成共识,而且是定性分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依据。

(4)归纳性研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个案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点的分析,寻找到一种理论的基本架构,并确定选择的个案在宏观的理论架构中的位置。归纳性研究不是指对个案研究本身的归纳,而是把延伸性的研究成果用归纳的方法把已形成的宏观理论系统化,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3集成研究法

集成研究法是定性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其系统化、理论化。目前,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已有许多传播学研究者或传播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现在可以运用集成研究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进而指导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为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4.4抽象研究法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传播内容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具有复杂性。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受众群体必须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否则,所谓的传播效果就难以实现;受众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同样的传播内容对受传者影响度的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传播者的决策行为。抽象研究法可以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来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为传播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4.5科学预见法

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运用科学预见法来研究传播效果,对研究者有很高很具体的要求。第一,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传播学和应用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或创立具有传播学前沿的理论性问题和新理论。第二,占有翔实的材料,并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是非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在正确认识现有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传播效果作出科学的预见,才能很好地把握人类传播活动的方向。

5结论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研究传播效果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目前传播学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理论传播学,还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各分支学科,都应该重视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都应该注意对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运用,这是传播学发展面临的一种新课题。这两种方法运用得好,传播学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新的应用传播学及其分支学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否则,只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一)归档率低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档案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类,为后期的档案查阅提供便利,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功能。然而,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不够完善,学识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薄弱,对各种研究成果档案定性不明确,出现分类混乱的现象,迟滞了规范化管理的步伐。

(四)保密工作不够深化

虽然现代网络化技术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对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是,网络化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渠道,的载体在管理上也没有强有力、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化,容易使研究成果外泄,另外,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高,对于查阅的程序检查不够严格,这也是导致档案信息外泄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针对于不同的档案特点,要有合理的收集方案,对档案进行统一式管理。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把研究工作与档案归档工作协调起来,对每一研究项目进行实时档案跟踪,严防因为周期长的原因,造成档案的遗失,可以有专门的人员分工进行细化管理,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归档观念的强化,灌输正确的归档意识,以确保档案的整体连续性。规避断档现象发生。

(二)完善制度建设

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更是日常管理的行为准则。管理人员要按照科学的归档程序对各种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操作,不能主观的对档案进行随意安放,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对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法规准则进行学习深化,进一步促进各种的标准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强化下更加有序。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和经验,对各种农业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认知,在档案归类上可以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不同档案的属性进行分区、分层放置,不断的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与时展形势相接轨。

(四)强化保密措施

英文名称:JournalofShihez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主管单位:石河子大学

主办单位:石河子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383

国内刊号:65-1174/N

邮发代号:58-1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关键词:化工;科技查新;数据库;网络资源

1.1综合数据库

上述综合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由于收藏的文献范围有所不同,化工课题查新中需要对这3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以免漏检。

1.3标准文献数据库

检索国内标准数据库也是化工查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比较化工物质的物性参数时候,国内标准提供的参数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1.4科技成果数据库

科技成果库主要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是化工新产品查新中的必检数据库。

1.5化工专业数据库

在查新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比较快,能反映化工行业的新动态,化工专业数据库是通用数据库的有力补充。

对于国外的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而言,查新过程主要侧重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通过对其中不同的数据库的选择,就可以基本实现国外有关文献的全搜索,STN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图形检索的系统,能够实现化学物质的结构检索,一般化工课题推荐使用STN系统。

2.1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虽然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涵盖的数据库很全,但由于联机检索的费用较高,因此网络上的免费数据库是索取原文,节约查新成本的新途径。下面主要介绍专利数据库和国外几个常用的化工专业数据库。

2.2国外专利数据库

目前的因特网上的国外专利数据库很多。其中专利容量大、检索功能强的有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专利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都可以免费下载专利说明书,也是查新过程中需要检索的主要专利数据库。

(3)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hpatentsl.ic.gc.ca/introe.html)。可获取1920年至今的专利影像文件,而1978年8月15日以后的专利可提供PDF文本形式。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有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界面,提供基本查询(Basic)、专利号检索(Number)、布尔查询(Boolean)和高级查询(Advanced)四种形式。

2.3专业数据库

在具体的查新过程中,需要根据查新课题的具体需要和查新选择上述的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不需要全部检索。

3网络搜索引擎

目前国内外许多搜索引擎网站可提供中英文网站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为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新产品的查新检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补充。企业上网越来越多,在网络上介绍其产品,在查新检索中,通过特定的检索方式,其信息对查新工作很有帮助。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三农”问题

一、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为解决“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知识服务

1.可为“三农”服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农业领域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作物品种资源、栽培管理、农作物生态环境、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理论和成果,而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保存,从而成为农业文献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聚居地。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加强了与国内外图书馆及农村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和功能,从而可为农村提供优质的科技信息和服务项目,促进了农村科技信息的利用,提高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以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特色文献资源,馆藏文献总量已达近2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2.05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版)3.5万余种,农业及生物类优秀博、硕士论文6.0万余篇,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形成了以农业、生物科学为主,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建成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和信息检索网络系统,并建设完成了“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鸡研究特色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资源等。

2.人力资源优势的特点,提高了服务“三农”的品味。为了加强图书馆的建设,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检索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信息化检索方面的人才,从而为检索针对“三农”需要的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根据“三农”的需要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将会为“三农”更好地服务。

二、服务“三农”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1.通过“三农”服务,促进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发展。早期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着眼于收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仅服务于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但是在信息化社会的潮流下,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服务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服务理念、方式、功能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逐步建成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馆藏资源、符合本馆的特色服务、开展自动化和网络化服务的服务创新工作。但是,农业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农业院校最主要的职责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需要把馆内收集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农业科学技术转化农业生产力,服务“三农”,才能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需改变传统服务思想,打破传统的服务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服务的创新点,把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广大的农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1]。

2.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从而限制了“三农”的发展,而推动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全社会需要下大力气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THE END
1.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21年11月2日,肯尼亚农业科技初创公司Twiga Foods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至此资金总规模达到1.1亿美元。本轮融资由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readev领投,跟投方包括帮助用户在一个页面快速、及时、高效获取高质量信息,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与知识组织技术,全网首推国家农业数字报告,实现文献+数字+资讯的国家专题综合信息服务。https://www.facisp.cn/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已取消100万吨美玉米订单 查新服务 科技文献 文件下载 12-12 四川区域创新团队肉牛的繁育与生产技术研究岗位赴宣汉县开展技术培训 ?四川区域创新团队肉牛的繁育与生产技术研究岗位 赴宣汉县开展技术培训 ? 2014年12月9—10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区域创新团队肉牛的繁育与生产技术研究http://scnycxtd.com/cdfmzj_nky/f/main/index?id=9710df80-953e-4911-95ae-eb1d9bec2be4
3.文献AI服务平台文献AI服务平台(Literature AI Service Platform)是首个面向图书馆界的文献AI服务体系。通过AI深度解析赋能馆藏文献资源。平台融合了5大主流AI模型技术与新华网权威内容资源,围绕“找文献、读文献、用文献”的核心场景,提供智能搜索推荐、深度解读问答、前沿追踪、引文分析等99 +专业服务功能。有效支持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从https://lib.hebau.edu.cn/info/1044/2082.htm
4.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2024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12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农业总体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和发文量持续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报告,中国有29家机构进入农业总体全球机构科技论文竞争力排名前100。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在数量持续领先的同时,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2019—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在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2/t20241213_8698526.htm
5.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相继展开家养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整合和保存理论及技术方法的研究、遗传资源评价、功能 https://www.cdad-is.org.cn/
6.邮件订阅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CNKI)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Email Alert(以下简称EA)是目前流行的电子期刊派发方式,可根据EA订阅用户的需求自动地发送信息(如杂志的当前期目录、摘要等)。 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订阅的用户http://www.nyxxb.cn/email_alert
7.学术科研植保所邀请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来所交流2024-11-28 信息所所长任妮受邀参加江苏省研究生“互联网+”与智能电气化农业装备学术创新论坛并作主旨报告2024-11-28 农经所农业产业经济创新团队徐雪高研究员荣获“2024年度中国知网最具影响力学者”称号2024-11-27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新型植物免疫http://home.jaas.ac.cn/xww/xsky/index.html
8.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举办文献获取与文献传递服务培训班为了助力广大职工解决文献资源使用中的困难,更加顺畅、熟练的使用数据库,提升使用能力,农经所于12月10日下午线上举办“文献获取与文献传递服务培训班”。培训邀请中国知网、超星集团、省情报所和北京盈科千信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的讲师为科技人员讲解数据库检索的功能https://www.gsagr.cn/info/1034/19972.htm
9.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平台放眼园艺“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平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国家农业图书馆作为国家唯一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农业图书馆,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现有馆藏文献210余万册。https://www.gardeningeye.com/9613/
10.我国首个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开通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 姚润丰)从6日起,农业科研工作者只需轻点鼠标,登录http://www.nais.net.cn,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浏览、检索和获取最新的中外文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古籍数据库、特藏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集成服务平台(NAIS)”6https://www.cas.cn/xw/kjsm/gndt/200509/t20050908_1001650.s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告2011年第1号7.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 发文单位:科学技术部 发文时间:2003年1月29日 8. 关于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 发文单位:科学技术部 66.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章程 发文单位:科学技术部 发文时间:2000年8月4日 文号:国科发财字[2000]https://kjt.hunan.gov.cn/xxgk/tzgg/kjbtzgg/201102/t20110209_2229038.html
12.国家农业图书馆服务平台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家农业图书馆服务平台内容管理系统(CMS-NAIS)是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nais.net.cn,NAIS)的补充,在NAIS平台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从前台用户访问控制、数字化资源管理以及灵活发布等方面进行了功能增强和扩展,旨在充分利用国家农业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保证NAIS平台向广大农业工作者提供持续、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156475.nh.html
13.科学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4个中国科学院院级文献情报机构整合成立,总馆设在北京,另设兰州、成都、武汉法人分馆,并依托若干研究所(校)建立特色分馆。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负责全院文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服务,协调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参加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的建设。为满足工作需要https://talent.sciencenet.cn/index.php?s=/Info/index/id/5100
14.农业论文“金农工程”的骨干工程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已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现已能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良好联接;以农业部为中心,连接31个省、市(区)农业厅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全国所有的乡镇都能上网,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宽带上网,农民网民规模不断增加,已经超过整个网民的四分之一;https://www.yjbys.com/file/nongyelunwen.html
15.农业推广论文通用15篇农业推广论文通用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推广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业推广论文1 一、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https://www.ruiwen.com/lunwen/6585913.html
16.《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全文热点新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为助推数字https://sobai.aqzwsy.cn/post/1919.html
17.重磅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澎湃号·政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着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99401
18.文献检索3.利用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粮食生产情况数据库,查出2007年陕西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种植面积1731万亩总产量493.9万吨 4.利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三、利用图书馆主页的中文电子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完成下列作业 1.通过“学科分类”检索2007年“作物栽培”方面的相关文献(注:逐级查阅或点击:工业技https://m.360docs.net/doc/39f6a81a6edb6f1aff001fc9.html
19.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院所三农之家资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科学研究和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农业信息分析预警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