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收看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宝藏》栏目
2022年8月14日节目回顾:
杭州国家版本馆——“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
2019年,中央决定以国家版本馆为主体打造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中央总馆建在北京,三个分馆分别建在杭州、广州和西安。
历经三年,杭州国家版本馆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东侧,正式华丽亮相。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在仿佛宋人山水画的建筑意境中,呈现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版本和中华文物。
杭州国家版本馆设置了四个主题展览,以及一个数字展厅,其中“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为杭州国家版本馆唯一基本陈列。2021年6月底,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凭借优秀的策划方案,成功中标该展馆项目,并开始初步设计,从设计到深化、施工,历时13个月。展馆设计围绕江南与版本的主题,从宋画中汲取设计灵感与元素,力求让观众在宋韵绵延中走进江南,认识版本。
“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主设计师、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设计总监蒋函华接受记者采访
蒋函华:我们从接到这个项目就感到很荣幸。首先它是一个以展品为主的展览,因此我们没有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和复杂的展陈手段,我们以比较对称的手法进行空间设计,局部点缀了重要展项的多媒体。同时为了体现雅致和宋韵的感觉,中间包括两侧,主要是通过独立柜和通柜,把实物展品进行展示。
“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基本陈列以江南版本文化为主题,这一主题展关乎杭州国家版本馆的立馆宗旨和专业定位,承担着解释何为版本、何为版本馆的问题。为了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展览中所呈现的“版本”,早已突破了学科意义,更好地诠释了“梳理江南版本文化发展的脉络,普及当代版本文化的理念”。“版本”除了赓续文明,还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系,与人有关、与文化有关、与当下有关,甚至与未来有关。
这四个单元的展览,分别向观众介绍江南版本文化的故事,从良渚玉琮的纹饰、战国青铜剑的铭文,到宋代的刻本、民国的年画……文明就是这些刻印在五千年光阴上的印记,在眼前流淌成河。
虽说从五代到晚清,江南无疑是中华版本文化的核心之一,但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版本的历史应该从有先民印记的石器时代开始。器具上面的刻符、纹饰等,是早期文明的印记,是史前的版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器形、纹路中也隐藏着版本信息,此后又有了甲骨文、金文、刻石、简帛、纸等的出现。清代之后,随着近代西方印刷技术引进,机器时代带来了大规模印刷,也带来了新的版本内涵。
这些展出的,还只是版本馆的沧海一粟,目前杭州馆征集到的版本数量已经达到一百万册(件),远超预期,其中不乏个人的捐赠。这件在摆放在立式展柜中,用一束灯光柔和打亮着的展品,是从海外回归的明《永乐大典》,一旁墙上的音视频导览,讲述着金亮让这两册珍贵古籍回家的传奇历程。
浙江企业家金亮接受记者采访
中华版本资源承载的家国故事、凝聚的文化血脉、寄托的民族理想,此刻无比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在展厅的二楼还布置了一个书房,匾额上有行书“文润阁”,三个字笔法丰腴肥润,极有韵味,集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书法。书法代表的“宋韵”是这个展览的一大重点,也是整个杭州国家版本馆内容上的一大特点。
此外,展厅中还有多媒体互动装置。在古籍《百家姓》旁边,观众可以扫码输入自己的姓氏,在手机上查看自己姓氏的起源。在文澜阁《四库全书》旁边,观众通过看展学习后,可以把《论语》等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在展览的最后,还有年画、粮票、布票、纸币、邮票、出生证、股票认购证、结婚证,这些展品展现了版本与当代生活的关系。“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希望让大众看到版本流传背后的历史,版本文化背后的人,同时也能通过版本文献的收藏、展示和研究,从一种新的视角来述说历史、传播文明,更好地助益当下、启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