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
相信你一定听说了前不久“中国国家版本馆(NationalArchivesofPublicationsandCulture)落成”的新闻。何谓“版本”?如果将“版本”比作一个大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中不仅包含图书,还包含古今中外一切载有中华文明(Chinesecivilization)印记的资源。所以,与图书馆相比,版本馆更像是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archives)、博物馆等多种场馆的集合。
中华民族是尊重文化与知识的民族,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历朝历代都有版本的专藏机构(organization),如:周朝有藏室、汉代有天禄阁,再到后来唐宋的弘文馆、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绵亘千年而从未断绝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建设国家版本馆,就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inherit)、永葆生机,让后世能继续拥有这座文化宝库。
古人很早就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古代典籍(ancientclassics)大多以竹、木、丝、纸等为原材料(rawmaterial),怕虫怕火,如果不留“备份”(backup)的话,一旦遭到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为了保障这些“宝贝”的安全,古人不但在保存环境上费尽心思,还会给它们多建几个“家”。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国家版本馆按照“一总三分”的模式,在中央总馆之外另设三馆作为异地灾备馆,四地四馆,不分高低,均为国家级工程(national-levelproject),都承担着版本保藏的重任。
四座场馆选址十分“讲究”,东南西北四方各设一座,所在城市都是本方位(orientation)内的文化名城。场馆傍山而建,分别坐落于北京燕山、西安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力求山水交融(integrationoflandscapes)。
场馆的命名上可以说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分别代表了不同气质的地域文化:北京文瀚阁的庄重的(dignified)大国风范、西安文济阁的浑厚的汉唐雄风、杭州文润阁的江南园林神韵、广州文沁阁的岭南山水特色,在无形中穿起了史册(historicalrecords)间流淌的文化江河。四馆保存的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culturaltreasure),虽然各有侧重,但同时也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太平盛世,才能修典兴藏;修典兴藏,可彰显盛世(periodofprosperity)风华。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是在这样国力强盛的时代,我们打造国家版本馆这样一个新时代中国的文化标识,将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汇聚到一起,薪火相传。这个工程注定泽被后世,万代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