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图书馆舍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服务人口超过10万的,馆舍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30个。图书馆藏书量不少于1万册,馆藏图书50%以上应是近5年内出版的,且人均占有藏书应不少于1.0册,人均年增藏书应不少于0.04册,报刊总量应不少于120种……今天上午,在慈溪周巷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宁波市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记者了解到,该《规范》为全国首个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地方标准规范,共有6个章节,主要分为资源保障、运营管理、服务提供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将于明天正式实施。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吕勇告诉甬派记者,“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全市148个乡镇(街道)、2455个行政村都进行了全覆盖。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来讲,宁波的一些工作都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短板,比如各个县市区之间、尤其是各个乡镇的图书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不少进步空间。”
(周巷图书馆成人阅览室)
2016年5月,市质监局会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组织对《规范》的专家审评会,顺利通过审评并得到高度评价。2016年8月22日市质监局发布公告,该标准规范将于9月22日以宁波市地方标准开始正式实施。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说,在《规范》中,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即引入了“5年以内出版的新书要占总藏量的50%”这条规定。“一般老百姓阅读都是新进来的图书,很少有人会读十年前的藏书。把5年以内出版的新书总量引入规范,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体现了图书馆的藏书以用为主。”
(周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甬派记者了解到,该《规范》的出台,从资源保障、运营管理、服务提供、绩效评价四方面对乡镇(街道)图书馆提出统一的建设规范和绩效评估尺度,这些标准若能一一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区域范围内全体公民公共阅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乡镇(街道)图书馆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也有利于乡镇(街道)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