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显得尤为特别: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指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致敬女性榜样: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生而自由!
#01
小镇姑娘影响世界的传奇经历。
了不起的儿童图书馆打造指南,
献给每一位辛勤的儿童图书馆馆员。
《摩尔小姐:儿童图书馆的推动者》
[美]简·宾波洛夫/著
[美]黛比·阿特韦尔/绘
王志庚/译
魔法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传记图画书,梳理了儿童图书馆的推动者——安妮·卡罗尔·摩尔的一生。许多年前,美国图书馆不能自由进出,美国小朋友不能把图书馆的书带回家,甚至连图书馆的大门都进不了。在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图书馆不应该向孩子开放,只有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摩尔小姐不这么想,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女图书馆馆员,一同打造了专属于儿童的阅览室和图书馆。没多久,世界各地也都开始效仿这样的做法,儿童阅读的风气和环境也因此被打开了。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然而最初的图书馆却并非天堂,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摩尔小姐的努力之下,孩子们才能安心享受天堂般的图书馆。
荐读人
王志庚(中国版本图书馆副馆长):
“摩尔小姐是美国20世纪图书馆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被尊称为‘儿童图书馆的贵妇人’。美国天主教图书馆协会授予她‘女王奖’,以表彰其对儿童图书馆的杰出贡献。美国图书馆界公认其为20世纪100个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02
荣获2009年美国克里斯托弗奖,
取材美国真人真事。
用阅读习惯改变偏远山区孩子的未来。
《马背上的女图书馆员》
〔美〕希瑟亨森/著
〔美〕戴维斯莫尔/绘
这是一本根据美国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图画书。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广阅读,曾经采用骑马送书的方式解决对偏远地区的阅读支持问题。女图书馆员坚持送书,每两周一次,不取分文。哪怕山路崎岖,哪怕寒风暴雪,她依旧如期而至,步履不停。住在高山上的小男孩卡尔原本对书不感兴趣,却被女图书馆员的坚忍意志所打动,在她的影响下开始阅读,爱上读书,看到了大山外面的广阔世界。
因为有了书,才有了幸福的种子,也才有了照亮未来的光。
高华丽(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
“作为一名有20年工作经验的少儿馆女图书馆员,这本书让我有深刻的体会和极大的共鸣。图书馆员给孩子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书,更是阅读习惯。阅读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格局。现在的图书馆员依然肩负着这个使命——让全世界更多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对阅读没有概念或很少有机会接触图书的孩子爱上阅读,将阅读推广这项工作一直延续下去。”
#03
献给世界上所有无法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女孩。
不屈服于重男轻女的传统环境,
女孩也拥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灵感来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的真实经历。
《鸟儿在唱歌》
〔西班牙〕马尔帕冯/著
〔西班牙〕玛利亚希龙/绘
赵博/译
娜米塔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她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妈妈告诉她,她应该待在卧室帮大家整理床铺;奶奶告诉她,她应该待在厨房为家人准备午餐;爸爸令她待在弟弟和妹妹身边,看着他们;姑姑则指使她上街去采购日用品……她的生活被家人安排得满满的,却又好像缺了点儿什么。有一天,爷爷告诉她,她应该去学校打扫卫生。正是在学校,娜米塔开始了阅读。像鸟儿一样翱翔在精神的世界里。她不再迷茫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因为她深知“我的位置就是双脚能带我去的地方”。
书籍给了娜米塔飞翔的翅膀,她开始走上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徐静静(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教师):
“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女孩在阅读与学习中不断丰盈自己的精神,成长为经济独立且精神自由的女性,进而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更丰富的可能。”
#04
荣获2015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奖。
中国传统故事的世界表达,
心系家国天下的女性榜样花木兰的千古传奇。
《花木兰》
独立女性、性别权力
叶俊良/著
〔法〕克莱曼斯·波莱/绘
本书改编自自家喻户晓的北朝民歌《木兰诗》,法文版出版人叶俊良以充满韵律的现代中文,为大小读者,在时空中搭起一座桥梁,桥的另一端不是课本中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木兰这个人物的生命故事。加上获奖连连的法国艺术家克莱曼斯波莱精彩的版画演绎,东西方文化在绘本中相遇,交迸出令人惊艳的艺术火花。
孙莉莉(“百班千人”幼儿阅读研究院院长):
“我们始终会爱着那个心系家国的民女木兰,也会记得这个独特的在织布机上看到万里河山的木兰。有的故事会被千百遍地讲述,每次讲述都有自己的风采,都会在我们心中升起不同时代的英雄面貌。”
放下女性焦虑:
美得与众不同,我们生而自信!
#05
接纳不完美,
直面身材焦虑。
美是多元包容。
《妈妈是个大胖子》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著
〔日〕高畠那生/绘
彭懿/译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长得很胖,吃得也很多。她坐公车要占两个人的座位,开家长会吃掉了九块蛋糕……小男孩觉得很丢人,他想换一个妈妈。一天,隔壁邻居搬来一位漂亮、苗条的女士,小男孩决定去做这位漂亮阿姨的儿子。在和新妈妈的相处过程中,小男孩渐渐领悟到胖妈妈的重要:虽然妈妈有很多缺点,但永远是自己最亲的妈妈。
小勋妈妈(书评人):
“这是一本读起来有趣又温情却完全没有说教意味的绘本。孩子看完后知道了‘我的妈妈虽然不完美,但她依然在笨拙地爱着我’。我们不止要学会接纳不完美,更要善于发现美好。”
#06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阿尔贝蒂娜的时尚哲思绘本。
一堂物质欲望管理启蒙课,
一场美轮美奂的时尚盛宴,
一则理智清醒的消费寓言。
《拉斐尔时装店》
〔瑞士〕吉尔马诺祖罗/著
〔瑞士〕阿尔贝蒂娜/绘
梅思繁/译
《拉斐尔时装店》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奢侈品店购物的寓言故事。
一个绿衣红包、发型过时、土味十足的小姑娘路过了有名的拉斐尔时装店,立即被里面的奢华包包吸引。于是,小姑娘不知不觉走进店中,如痴如醉地欣赏着那个包包。见有利可图,精明的导购员趁机给小姑娘全身上下来了个大包装:从帽子到鞋子,从包包到围巾,从上衣到裙子。眼花缭乱、无孔不入的推销花招让小姑娘不知所措,仿佛坠入时尚旋涡……
幸运的是,她在结账前逃出了拉斐尔时装店。最后,瞥一眼路边的镜子,小姑娘意识到,最好的依然是自己那个朴素的红包包。时装店里买得到帽子、裙子、鞋子,但买不到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我。
向野(书评人):
“故事内核探讨的生活哲学很有意思,一个人怎样看待自身与物质,怎样做自己,怎样理解自己的欲望,怎样让服装表达自己?或许拥有更少更好的东西,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本书传递了一种朴素的消费观念,鼓励读者认识自己,不被外物左右,主动做真正的自己,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适合的,而不是因为受到外界影响被动接受。并非反对消费,而是反对盲目消费。”
#07
荣获1998年荷兰银铅笔奖。
家庭主妇的焦虑需要被看见。
《迈尔太太放轻松》
〔德〕沃尔夫·埃布鲁赫/著·绘
喻之晓/译
吉本巴啦啦(绘本策划编辑):
“重读才懂的绘本,第一次读觉得太压抑了。奉献型人格迈尔太太,丈夫什么都不用操心,被养得心宽快乐又轻盈,迈尔太太自己焦虑,沉重得不行。这还不算完,她操心他人可能会遭受的灾难,担心太阳不会再升起来。啊,好真实的人物啊。结尾太有意思了,迈尔太太早上就出门飞行,有很多爱好心里不存事儿的丈夫开始操心中午吃什么了。”
关怀老年女性:
为爱守望互助,我们生而温暖!
#08
作家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真实故事。
女孩日日夜夜的朗读,
让独居的外婆学会了认字。
《为爱朗读》
〔韩〕金仁子/著
〔韩〕李真希/绘
薛舟/译
一则为爱朗读的真实故事,呈现无比动人的祖孙情。朗朗书声联结三代人,让老人在爱的朗读中再次启程,让孩子在爱的朗读中真正长大。
徐榕(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作家):
“故事单纯,却简洁有力,字里行间,渗透出一个孩子的细致、善良、乐观和看待世界的抒情。女孩、妈妈和外婆,三代人的情感,在书里,在书外,在爱的朗读中联结。”
#09
一棵老树下的爱情故事。
尊重女性对情感的理想追求与坚守。
《姑姑的树》
余丽琼/著
〔法〕扎宇/绘
因家乡遭遇天灾,“我”六岁时来到姑姑家暂住。姑姑其实是爸爸的姑姑,她年纪很大,没结过婚。每次看见姑姑摆弄她的假牙,祖孙间都会发生有趣的对话。姑姑对街心花园的一棵老树异常珍视,因为这棵树藏着她心中的秘密——那是一段姑姑错失的爱情回忆。后来,病中的姑姑意外看到老树被砍倒和街心花园改建的场景,也因此深受打击……
这本书表现了祖孙之间的陪伴与理解。创作者展示了往日时光的一角,以及老一辈人的传统生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各种冲突。通过姑姑的故事,小读者们可以体会到个体生命与时代变迁间微妙动人的联系。
书页车工(法国书评网站):
“围绕一老一小两个女性,两个作者勾勒了一段关于内心和亲密感情的叙事。街心大树象征了姑姑的形象,既体现了她的往昔生活的亮点,也体现了在商业扩张下日益异化的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页,但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哀乐,一个社会的变迁。”
#10
老年女性也要去海边度假!
葆有童心和想象力,
任何年纪都可以拥有夏天旺盛的活力。
《奶奶的夏天》
〔韩〕安宁达/著·绘
徐丽红/译
这是一本夏日之书,不仅描绘了夏天的颜色、夏天的声音,还有像夏天一样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情感和精神内核。韩国新锐图画书作家安宁达对夏天情有独钟,在这本书中,她巧妙融合现实与想象,娓娓道来一个清凉又温馨的故事。暑假里,小男孩从海边度假回来,跟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奶奶一个人生活,有一只小狗陪伴她。临走前,男孩送给奶奶一枚小海螺。奶奶从海螺里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感受到了大海的气息。奶奶和小狗走进海螺里,来到海边,尽情享受专属于夏天的精彩。她和小狗回到现实世界后,也带回了海风的清凉。
麦左(绘本馆阅读推广人):
“对于书中的老奶奶来说,当她拿出年轻时的泳衣那一刻,相信会有无数家长感到动容。其实谁年轻时还不是一个爱美的女生呢?尽管现在老奶奶不一定有精力去往沙滩,但却阻止不了她内心对这份场景的渴望。”
关爱特殊女性:
打破社会偏见,我们生而勇敢!
#11
每个孩子都是百变精灵,
更是母亲生命中无比珍贵的礼物!
献给特殊儿童的布艺刺绣绘本。
《亲爱的女儿》
〔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绘
女儿喜欢躲起来,就像一只藏进壳里的蜗牛。而且,很难找到她。有时像欢快的小鸟,有时又像悲伤的水獭。温柔起来像兔子,野蛮起来像鳄鱼……一正一反的画面中,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图案,也象征着女儿百变的形象。然而不管女儿的形象如何变化,慵懒或谨慎、强壮或柔弱,她始终是母亲心中无比珍贵的礼物。
每个孩子都是百变精灵,孩子的每一面都闪闪发光,值得父母带着微笑欣赏,带着爱意收藏。
李雪梅(儿童美育工作者):
“这本书的视角太有趣,材料太有趣,创意太有趣。这会是全球每一个爱图画书的人必收藏之书吧。因为这一份爱,和这一份尽心。”
#12
入选2014年IBBY最佳童书。
创作灵感来自于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她的姐姐。
姐妹互助,直面抑郁症的困扰。
《我的妹妹是只狼》
〔英〕京·麦克莱尔/著
〔加〕伊莎贝拉·阿瑟罗/绘
柳漾/译
这是一个关于两姐妹的故事,一个郁郁寡欢,一个喜气洋洋,两人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图书从姐姐温内莎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妹妹弗吉尼亚最近的反常——她像一只暴躁的狼,不停地咆哮、嚎叫,怪模怪样的,闹得全家人都心慌慌。温内莎用尽办法帮妹妹打起精神,但毫无用处,直到弗吉尼亚告诉温内莎一个秘密,一个她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温内莎受这个想法的启发,开始在卧室的墙上画妹妹心中美丽的桃源,还添上了秋千和梯子直通窗子。花园在她们的想象中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弗吉尼亚看到这些,终于从“狼”变回了自己,和姐姐一起开开心心地到室外玩耍了。
山猫猫(资深童书编辑、译者):
“文字作者对瓦妮莎·贝尔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两姐妹的童年时光,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展现了小瓦内莎如何帮助妹妹摆脱‘狼一样的情绪’。‘狼一样的情绪’其实暗指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人终身受抑郁症困扰的事实。现实中的瓦妮莎·贝尔是一名天赋非凡的艺术家。故事里的瓦妮莎,也是通过画画,创造了梦幻乐土‘布鲁姆斯伯里’,成功让妹妹摆脱了‘狼一样的情绪’。这本书的读者不应该只是孩子,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大人。它不仅是探讨负面情绪,还为年龄较大的读者们开启了探讨心理疾病这样严肃话题的空间。它还探讨了艺术的力量,爱的力量和共情的力量。”
#13
取材于作者波拉蔻真实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致敬为特殊儿童点亮生命之光的老师。
《丘老师的艺术课》
〔美〕派翠西亚·波拉蔻/著·绘
周英/译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生命成长故事,一本关于爱心教育的暖心图画书。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图画书,也是她向自己的生命中贵人的致敬书。非常高兴的是,按照作者的介绍,书中的这位丘老师,操着中国口音的英语,经常把派翠西亚念成派翠细亚,应该是在美国任教的华人优秀教师。”
近期热读
最新公布!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出炉!
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丨一步步爱上这位有温度的艺术大师
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6人短名单插画家苏西李|做个永远与孩子对话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