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
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网传邮件截图
4月19日,中国知网发布《说明》,回应称将继续向中科院提供正常服务。
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2021年度协议期满后,为满足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文献获取需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知网商定延长订购服务至3月31日。在4月1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各项服务,未出现服务停止或中断的情况。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2022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4月14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发布了一则试用开通2022年万方数据库的通知,称已开通了万方数据库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权限,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
多家高校质疑知网价格
此前,曾有多所高校对知网服务价格过高及不断涨价问题,提出疑问。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表示,学校将暂停知网的使用,原因是续订价格太过高昂,且每年报价都在上涨,2010—2016年之间,知网的使用费共上涨高达约132%,年均涨幅约19%,“学校已无力承担”。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称,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据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在与高校的拉锯战中,知网上调价格,高校和师生承担的直接、间接成本越来越高昂。
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显示,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以79.8万元的价格采购“中国知网”系列电子资源;北京语言大学以65.46万元的价格续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南大学图书馆以150万元的价格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采购知网数据库的价格为127.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