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精选5篇)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关键词]阅读指数图书馆学风馆藏建设

[分类号]G250

1阅读指数

阅读指数是反映读者阅读情况和变化的数值,涉及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特点、阅读取向等多项内容。

这些研究虽然从一定侧面反映了阅读的状况,但基本都是单角度地反映阅读状况,没有把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研究阅读指数,例如,如果将阅读量与阅读时长综合起来考量可能会更全面地反映读者的阅读情况;而且以上研究的方式只能得到一次研究结果,无法得出一个连续、动态的阅读指数,而连续性、动态性更能全面地反映阅读情况。另外,在公开的文献中,也没有看到从读者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来分析阅读指数,而这对拥有固定读者群的图书馆来说,融合了读者群专业背景的阅读取向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极大地指导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2高校阅读指数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更是课堂教学的充实和拓展。高校图书馆有大量连续的读者阅读记录,并且又有着社会图书馆所不具有的群聚的阅读特色,有详细地反映读者专业特色的数据,因此仔细研究、分析这些阅读记录,通过建立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图书分类等基础上的各项阅读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整个大学的阅读状况和趋势、直观地反映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状况,这也很直观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学风情况,可以以此作为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参数;同时,这个阅读指数也是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力求综合、全面和动态、连续地研究图书馆的阅读指数,编制一套能连续性、动态性更全面的指数体系,并使之成为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和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指标参数。

3高校阅读指数指标的选取

阅读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专业学习、文化修养的培养、兴趣爱好等等都需要广泛的阅读。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特点、阅读取向等多项内容,科学、合理地选购图书,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由于各院系学生数量差异很大、不同学科专业对图书馆的依赖度有所不同等因素,单纯的指标如总借阅量、人均借阅量、进馆人次和到阅览室人次等不能客观反映阅读的情况。因此本文综合不同专业(人群)的阅读时长、阅读的内容分布、阅读取向、阅读次数以及方式等,全面评估、反映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

为了动态、连续、客观、直观地反映高校阅读现象的变化和趋势,笔者参考了多种指数(包括股票指数、CPI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百度指数等)。这些加权综合指数是通过同度量因素(权数Wi),把因计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各种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过渡到能够加总综合对比计算的价值量,从而形成两个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值,作为分子分母对比,而计算出来的比值即为加权综合指数。

参考加权综合指数的定义,根据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特色,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高校阅读指数:

RPI={RP11,RP12}(其中,RPI为高校阅读指数,RPll为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l2图书大类综合指数),其中RPll:∑Wi*(∑Mi)(Mi为学科领域大类指标),RP12=∑Ni(Ni为图书大类指标)。

4高校阅读指数模型

4.1学科领域综合指数(RP11)

学科领域的总体综合阅读指数RPll=∑Wi*(∑Mi),由阅读取向和阅读量两个大类指标(Mi)迭加而成,Wi为其相应的权数,由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Mi为阅读指数考察项分大类综合指数,定义为Mi=∑Pi,Pi为大类细分的小类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定义为:Pi=100*(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反映学生阅读的情况和趋势。其中基期数值参考百度指数基期数值的取值方法,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学科领域综合阅读指数体系框架如图示1所示:

生均借阅册数指标。

通过分析学科领域生均册数,考察当期生均册数

借阅人数比指标。

衡量阅读能力的关键指标是阅读率,考虑借书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学科领域的阅读率。例如某学科领域历年(借书人数/总人数)=80%,报告期为82%,则指数为(82/80)*100=102.5。

4.1.3总体综合指数总体指数由各学科领域综合指数加权求和合成,考虑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分布比例来决定权数。

4.2图书大类综合指数(RPl2)

根据指数模型,学科领域总体指数RPll=∑Wi*(∑Mi)i,学科领域指数Mi=∑Pi,数据如表3所示:

4.2.1读者分布指数分别统计各学科领域当期和基期该类图书借阅人数占该类图书借阅人数的比例,两者求比值得到各学科领域的该项指数。根据各学科领域学生人数比例确定权数,将各学科领域的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出读者分布指数。

4.3阅读指数模型

以上根据高校阅读指数模型算出2009年的各项阅读指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对比不同学科领域各项指数,还可以对比同一学科不同分类指数以及对比不同图书大类的不同分类指数。根据这些具体的数据,我们可以制定和修正采购图书的计划,以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高采购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很强的导读服务工作,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帮助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另外还可以根据模型算出不同年度的各项指数值,横向和纵向综合评估、反映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动态、连续、客观、直观地反映高校阅读现象的变化和趋势,为学风评价和测度提供重要参数。5结论

本文综合高校不同专业(人群)的阅读时长、阅读的内容分布、阅读取向、阅读次数以及方式等,建立在不同学院、不同图书分类等基础上的各项阅读指数,综合反映整个大学的阅读状况和趋势、较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特定读者群体的学风情况,以此作为高校学风评价和测度的重要指标参数。同时通过阅读指数,了解高校读者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有效地进行馆藏建设,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1]周国忠,欧健清,给阅读指数变化“会诊”,[2010-07-01]

[2]乔菊典,李蕊平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8-11

[3]王世伟,近年来市民阅读率是下降还是上升,图书情报工作,2010,54(5):5-6.93

[4]郝振省,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第1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278

[5]张品媛“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2010-09-27]

[6]余皓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0-07-01],

[7]韩玺,顾萍,医学生阅读状况与行为特点的现状调查,图书馆沦坛,2010,35(1):151-154

通过“便利店”萌生了构建“便利图书馆”的设想,希望利用“便利图书馆”推广传统阅读。并对便利图书馆的理念、特点,及如何构建便利图书馆,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阅读;便利;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志码]A

1现代社会普遍阅读特点为“碎片化”阅读

2“便利图书馆”的萌生、理念、特点及实践基础

2.1“便利图书馆”的萌生来自“便利店”

“便利店”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3]它是位于居民区附近,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商品零售店。其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使得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少量或即时购买需求的小超市——便利店随之产生,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公共图书馆作为普及社会阅读的重要场所,如果能像便利店一样遍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把书籍送到每个有阅读需求的地方,打造立体的、覆盖面广的阅读服务网络,方便市民借阅图书,一定会在促进社会阅读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05年底,香港公共图书馆在“团体借阅服务”基础上推出了“便利图书馆站——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Libraries@neighbourhood——CommunityLibrariesPartnershipScheme),[4]务求在加强与社区团体的合作关系上,建立起一个特别的阅读社区,就是一种类似“便利图书馆”的模式,也是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的有效途径。

2.2“便利图书馆”的理念为“用阅读填补空闲”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发展模式,然后从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和馆藏这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比较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各自的特征,最后得出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这个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摘要】当今互联网的普及所导致的信息的电子数字化逐步影响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传统纸质书籍不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首选,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能否平衡发展进步,是值得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视角;数字阅读;传统阅读;竞争

1.前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已成为人类谋取幸福生活的主要资源和力量,而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得到了人们空前的重视。相对于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阅读而言,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

基于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阅读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线。数字化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所以,数字化阅读日益受到各国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

2.数字化阅读给传统阅读带来的挑战

2.1数字化阅读持续迅猛发展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继续迅猛发展,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2.2价格优势、购买便利等因素使读者转向数字化阅读

2.3内容更新快,读者与作者之间可以互动

传统媒体的生产和传播速度较慢,信息的传播往往滞后,而且内容更新困难。而在互联网平台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地获取某些重要信息,而且作者可以随时修改其的内容,在与读者沟通后还能够随时将更加新颖的内容呈送给读者。

3.传统阅读不可替代的地位

3.1传统阅读方式为主导

所谓传统阅读,即是以印刷型为主要载体的阅读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阅读纸质文献无需专用设备,且具有权威性、保存成本低、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势,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和必然的。传统阅读之所以受到读者青睐,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能让人进行深入的研读,在深厚而广阔的文字世界中,品味细节、严谨思维从中获得自己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去唤醒世界、改造世界。这是此种阅读所持有的特殊优势,也正是那么多读者仍然坚守这块阵地的真谛所在。这一优势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有的、无法取代的。

3.2数字阅读内容难以保证

虽然数字化阅读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和速度在发展,调查数据同时显示,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中国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表示,“虽然数字阅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传统纸质读物阅读在目前来看仍将是我国国民阅读的主流形式。”

比较而言,数字化阅读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明显,特别是在阅读纸质图书方面,多数读者还是保持着很深的感情和非常凝固的习惯。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数字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将共同发展,而这种局面无疑扩大了人们的阅读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国民阅读率的提升。

3.3数字阅读的发展以传统阅读为基础

现阶段各种新媒体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传统出版提供的内容支持。即使在日本这样数字化阅读已非常普遍的国家,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仍必须互动,才能赢得利益最大化。相比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永远不可能给人带来的是阅读上的美感。一种纸张随手翻阅的惬意,正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渐渐丧失,而这种阅读的是任何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

4.图书馆的应对

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共存的今天,读者既离不开信息化和数字化带来的方便,又不能离开纸质文献信息,特别是相当一大部分的中老年读者群尤其如此。这样的局面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压力,既要考虑馆藏纸质资源的利用,又要考虑馆藏数字资源的利用;既要满足读者的数字信息需求,又要满足读者的传统文献需求。

5.结束语

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性情,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而这些也同样是我们人生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通过现代的数字阅读,只要是能获取能让自身受益的思想、知识或者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道路能添加哪怕是一小块砖瓦,那就尽情的去阅读,享受文字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刘莉.阅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

THE END
1.图书馆管理系统迁移通知图书馆将在2024年12月13-14日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迁移。在此期间,借阅服务安排如下: 1、2024年12月13日22:00-12月14日22:00馆藏目录查询服务暂停。 2、2024年12月14日8:00-22:00图书借阅、归还服务暂停,阅览服务照常。 3、归还日期在2024年12月14日的外借图书,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M4ODk1OQ==&mid=2247521253&idx=1&sn=dbe8b9748fa0e008d4af5dbf168bad98&chksm=ea44f1a92e39a475cde2a59d311fe4d8125ed92118de365f5a285b949515e558de22ba3c6339&scene=27
2.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看书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看书 2022-12-14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因为国家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提供书目信息查询,馆藏地查询的,也有一些自建特色数据库可以用.要看书的话可以去当地市县一级的图书馆网站. 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276207162267005028.html
3.为什么国家图书馆app网络不可用爱问知识人5、其他因素: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国家图书馆App无法访问网络,如设备配置问题、区域限制等。全部 https://iask.sina.com.cn/b/new1yXPgFhKwVuN.html
4.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看书?国家数字图书馆是免费的吗?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怎么使用?为什么注册不了?想必这些问题都是近段时间下载国家数字图书馆app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那这款国家数字图书馆是免费的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家数字图书馆注册使用教程。 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看书? 近日有小伙伴称在下载了注册并登陆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十分之一都不到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22651_1.html
5.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2018——2025年发展纲要 意大利政府助推全民阅读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6.国家数字图书馆app如何借书国家数字图书馆app看书的步骤国家数字图书馆app如何借书 国家数字图书馆app看书的步骤 点击图书 在国家数字图书馆app中,找到图书选项,点击它进入新界面。 点击书籍 在新界面中,按照分类或者推荐,找到喜欢的书,点击它。 点击开始阅读 在书籍详情界面里,点击左下角的开始阅读,即可阅读书籍。https://www.liqucn.com/article/223379.shtml
7.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什么不能在线阅读?怎么样才能阅读?如果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没有与著作权人签署版权协议的话,是无法在网上阅读的。 而这类协议一 国家数字图书馆网页如何免费阅读图书 图书,弹出一网页后选方正电子图书http://ebook-apabi.nlc.gov.cn/dlib/Default2.asp?lang=gb 3.输入读者卡号登陆,然后就可以看书了,但要先下载阅读器 在网上的国家图书馆https://wenda.so.com/q/1651349271213886
8.为什么zlibrary不能在中国用了?网易云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在线阅读平,它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新闻、资讯、图书、小说和漫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558806/answer/3494856354
9.读书日活动策划方案(通用20篇)使用移动图书馆读者将可以不受校园网 IP 的限制,移动图书馆已解决校园外无法阅读校内资源的问题,所以现在读者不论是在家、在路上、在车上都可以轻松访问校内资源。移动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软件平台,它是对性能优良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ILASS 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搜索系统、文献传递系统等应用系统服https://www.yjbys.com/cehuashu/2859388.html
10.国家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移动阅读平台作者:王晓磊 文学 6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专题推荐 文学里的新疆 发布时间:2024-07-10 致敬最闪耀的星 发布时间:2024-05-24 春日畅读历届文津图书奖好书 发布时间:2024-04-23首页 书架 分类 我的京ICP备05014420号· 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http://m.ndlib.cn/
11.AppStore上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以服务和资源为主线,不断引入新技术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到馆服务、在线业务办理及在线资源阅读功能。 一、智能化服务 实现阅览室的扫码入馆、扫码借书;实现文津搜索系统、云门户、公开课系统的扫码授权登录。探索发现全国公共图书馆,提供实体馆藏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统一检索、展示及导航https://itunes.apple.com/cn/app/beat-100.9-f.m.-mexico/id411870595
12.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最新版本下载安装官网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最新版本下载安装官网是一款提供阅读数字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的软件,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式,使用户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国家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同时拥有大量数字化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包括历史文献、经典著作、科技论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用户可以轻松的进行体验图书的魅力,感受图书带来的精https://www.wfdown.com/soft/15.htm
13.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注册免费读!综合交流大区综合交流大区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注册免费读!,喜欢看书的朋友可以看下,国家数字图书馆, 只需要用手机或者邮箱注册然后通过实名认证即可。既然免费,何不试试。 这个福利有一段时间了,推荐给需要看书的朋友,移动 https://www.znds.com/tv-76635-1-1.html
14.只要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就可以免费使用国开数字图书馆的所有网站导航:综合>正文 题目题型:选择题 难度:★★★15.8万热度 只要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就可以免费使用国开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和服务。()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来搜一搜,12题库网有您需要的试题答案,免费的哦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41460217.html
15.国家图书馆攻略(个人不完全版)《国家图书馆攻略(个人不完全版)》写作于2022年上半年(下文简称为“22年版攻略”),随后分享到豆瓣;2023年之后,阅览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习和查访书籍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22年版攻略存在不少需要修正之处。 由于两年间主要寻访南区善本古籍阅览室,本次更新着重于古籍阅览,对其它区域则略作删改。不足之处,敬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483967
16.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精选30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632500.html
17.图书馆读书的活动总结(通用20篇)在现场借阅区,家长孩子流连忘返,图书车上成了小小读书角。在今天的活动现场,现场阅览图书2000人次,咨询办证200人次,现场办证31人,借还流通图书200余册。 数字图书馆高效体验,轻松阅读带回家。州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投入150万余元建成“数字图书馆”并正式运行。现数字图书馆可提供中文图书140万种,中文期刊https://www.jy135.com/huodongzongjie/1097348.html
18.国开数字图书馆有哪些数字资源(2021版)2021年,国开数字图书馆提供包括中国知网、超星、Web of Science、EBSCO、北大法宝等9个国内外主流数据库,国家开放大学师生均可以访问图书馆主页使用上述数据库资源。 如果你想查阅学术文献,通过本馆主页入口,你可以在“国开学术搜索”进行一站式检索,也可以便捷地访问图书馆采购的商业数据库,并免费下载其收录的学术期刊http://elib.cqdd.cq.cn/info/1049/2056.htm
19.获取贵州数字图书馆读者卡有哪些方式?()A. 到各地公共图书馆领取 B. 在数字图书馆首页点击“在线免费领取读者卡”获取 C. 到贵州省图书馆领取 D. 包括ABChttps://m.shangxueba.com/ask/18094700.html
20.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 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2013年推出的新的服务形式,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借助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面向全国范围的认证读者推出的手机公益阅读服务。与市场上已有的移动阅读最大的区别是,平台的图书都是公益阅读,免费向全国读者开放。移动阅读平台定位于公益阅读,集合海量正式版权的电子https://baike.sogou.com/v75770784.htm
21.分享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历程图书馆案例csdn分享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历程 1、背景介绍 起初为了方便获取书籍资源和方便的云同步,笔者选择了在用户体验和出版物数量上首屈一指的微信读书 APP,微信读书本人也贡献了至少5年的年费。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微信读书内的书籍逐渐无法满足我的阅读需要(尤其是外文图书,计算机图书的缺失),更致命的是,微信读书会在部分https://blog.csdn.net/flye/article/details/133436534
22.古籍数字化,为古籍保护赋予了新活力文旅科技此外,近年来,国家图书馆还携手全国21家古籍收藏机构举办了3次联合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资源超过1.7万部,赢得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古籍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实现海外古籍回归,国图还开启了海外古籍数字化合作项目。2009年,国图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达成协议,对该馆所藏中文善本和齐如山专藏进行数字化。https://www.cacta.cn/DSJ/HTML/20191107094841.html
23.朱永新:深化全民阅读工作的若干思考要闻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借阅图书,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2.2亿余件,日均访问量800余万次,对促进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比如湖南省长沙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xwzx/ywxx/202411/t20241111_873192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