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出版:保护利用古籍的最佳选择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1日上午,“《清文海》暨清史资料出版座谈会”在古朴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影印历史文献享誉学界和藏书单位,是清史工程十家出版单位之一,近年来在清史资料影印出版上致力尤多,目前已陆续整理、出版了清代史料200余部,包含子目8000余种。其中,档案文献所占比重最大,已出版的《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合编》、“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等,均属难得一见的珍罕史料,其影印出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原始资料。清代传记谱牒类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史资料出版的另一个重头,其内容涵盖清人家谱、年谱、生卒录、人物传记、日记、尺牍信札等各类体裁。此外,国图出版社还影印出版了大量清代专题类的资料汇编,涉及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等传统史学各个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政书资料,对于研究清代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政治、法制、经济等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文献参考价值。

总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视清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出版的文献涉及档案、方志、传记、文集、笔记、文学、书目版本等方方面面,涵盖了清代各类典籍,为清史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蔚为大观的清史资料出版,可以折射出国图出版社对历史文献影印出版的专注和执着。他们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服务学术”为宗旨,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为己任,三十年一以贯之,在人们对它从起初的误解,到逐渐理解,到今天的广泛赞赏与支持下,逐渐成长壮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出版特色和极为独到的古籍出版理念。其成功经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古籍保存保护,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和特殊的范式。

专题文献资料影印学术研究不可或缺

专题丛书的多年探索,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曾专门赞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专题丛书,“根据出版特色将古籍影印图书分为八大系统,这样的整理非常有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抓住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始延伸发展。根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生前的提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在大规模、成系列的整理影印民国文献,这势必为挖掘民国原始史料提供了一座丰富的宝库。由于民国图书相较于古籍,纸张更为脆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做法具有长远的眼光,承担了巨大的历史责任。

追求完美的“拿来就印”

古籍影印发轫于覆刻,也叫影刻,出现颇早,最有影响者当属清末黎庶昌编刻的《古逸丛书》。在铅印出现之前,石印最为风行,这种印刷工艺除了极少数是重写付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摄影之后付印,与影印相类。随着后来铅印的流行,石印开始慢慢退出了印刷的舞台。然而,稍晚于石印出现的照相影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兴起。实际上,影印就是用摄影制版的方法来继承前人覆刻旧本书籍的事业。影印分原大影印和缩小影印。一些特别珍贵的孤本秘笈比较适合原大影印,因为影印这类书不但为了使其广为流传,而且还要为它们做出一些精美的复制品,使人们见到影印本可以窥见原书风貌,收虎贲中郎之效。

对于一般实用型古籍的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也十分讲究。首先,在不影响一个选题的完整性的情况下,他们尽量不重复影印已经出版过的古籍;其次,认真选择底本,重新编订目录,便于今人使用;第三,对印刷环节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书的信息。这与近年来充斥坊间、粗制滥造的所谓“礼品书”相对照,不啻天壤之别。追求完美,才能造就精品,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拿过来就印”,既尊重了原书,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

影印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最佳手段

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典籍,便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目前在古籍的保护上分别采取了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所谓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原件的保存与养护,主要是针对古籍的文物属性而言的。但这种保护,客观上会限制古籍的利用,使古籍的文献价值发挥不出来。因此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具备再生性的;然而古籍图书的文献价值,即书的内容,可以通过翻印的方式得到再生,使其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这就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严格地说,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原生性保护,这是由图书所具有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现存宋元本古籍虽已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的文字遗存更是难得一见,但唐宋以前古籍的精华,却通过历朝历代经久不息的传抄与翻印,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服务于后世,为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再生性保护的措施,统一对古籍进行缩微复制的方式可谓其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部先在国家图书馆组织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随后,各地古籍收藏馆普遍开设了缩微胶片阅览室,基本上取代了古籍善本原书的对外借阅。这一做法事实上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阅读器看胶片,是一种既费事又易使人疲劳的阅览方式。另一方面,古籍缩微胶片的收藏馆,仍局限于参加了缩微复制工作的古籍收藏馆,古籍收藏与使用的范围依旧没有扩大。

综合比较,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古籍影印技术,将古籍影印出版,以满足学术界对古籍的需求。影印本古籍是最接近古籍原貌的载体,而且阅读起来较原书更为便利,完全可以取代古籍原书的阅读使用功能。这对古籍原书的保护当然也非常有利。

这种以抢救古籍,加快古籍的开发利用为宗旨的古籍影印活动,与清末以后零星进行,且以商业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古籍影印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从一开始就从大局着眼,有着十分严密和科学的规划,系统性较强。在指导思想上,公益性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例,其宗旨在《序言》中表述得非常清楚,就是“将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出版”,“以使珍稀的孤本、善本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确保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扩大流通,促进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这段话,就是对当今古籍影印意义的精辟概括。中华再造善本的第一期工程2007年已完成。续编于2009年9月启动,至今已经出版147种,741册。全部出齐后,将有1200多种10000多册珍贵的宋元明清善本影印古籍面市,并分藏于100多家高校及省市图书馆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宏伟事业。当然,面对存世的数十万种、2750万册之巨的古籍,仅仅依靠一期或几期再造善本工程,二三家出版社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配合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普查和珍贵古籍名录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用于三次珍贵古籍展的图录选编本和完整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为古籍保护工作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工具性指导。

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先生对影印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功能有很高的评价,“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推广——影印是保存和抢救古籍的最佳选择,影印能为文史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书籍只有印出来,学者才好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古籍影印出版、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社长郭又陵表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目标恒定,坚持既有特色,在古籍影印出版上作更多工作。

作为一家以历史文献为主要出版对象的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影印。之所以不投入过多精力在古籍点校出版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于中高层的学术研究。总编辑徐蜀认为,学术界中高层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不是经后人点校整理、释读注绎的排印出版物,而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著,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献资料。点校整理的出版物,则更适合于普通读者,起传统文化普及作用。一方面,中高层的研究人员学术底蕴深厚,古籍的阅读、使用没有障碍,往往更愿意经手原书。而与此同时,产生点校整理高水平出版物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已发生变化,很难产生绝少错误、释读到位、让人信服的点校整理本。这也使得中高层学者更青睞影印原著。徐总编认为,目前来看,影印出版是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历史文献的最佳手段。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影印出版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出版了大量不同规模的影印精品,不仅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销售码洋不断攀升,2010年达到近7000万元的新高度,出口码洋达1300万元。这对一家总人数不足60人的出版单位来说已属不易,更为可喜的是,在近年来编辑力量不断加强,出版品种、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出版品种屡屡售缺的现象。这反映了学者和藏书机构对影印图书的广泛认可,说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和出版思路是准确、合理的,可以在历史文献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THE END
1.文献AI服务平台平台融合了5大主流AI模型技术与新华网权威内容资源,围绕“找文献、读文献、用文献”的核心场景,提供智能搜索推荐、深度解读问答、前沿追踪、引文分析等99 +专业服务功能。有效支持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从单点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的模式升级,帮助用户轻松获取专业文献服务,打造文献AI服务新模式。https://lib.hebau.edu.cn/info/1044/2082.htm
2.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源丰富,所存文献数量与品质极高! 古籍特藏:该库可提供综合性数字化古籍特藏文献,包括本馆建设的古籍特藏、外馆文献资源,以及古籍全文检索分析系统。 当代图书:本栏目下有10万余册电子图书,多为近现代图书资源,内容包括文学小说、哲学历史,人物传记、古籍经典、科普科幻、亲子童书、人生励志、经济管https://www.jspoo.com/wz/4316.html
3.在家也能免费下载知网等文献的10种方法3.中国国家图书馆 网址:mylib.nlc.cn/web/guest 可以免费下载知网、万方、维普等多个数据库文献,但文献下载有点慢。 ①按要求注册并登录网站。 ②在搜索框中搜索关键词。 ③选择你需要的文献打开。 也可以通过左栏的限定条件进行筛选,比如选定来源数据库:知网。 http://ave.xyhkxy.com/ktyj/5072.htm
4.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设为主页 | 登录 | 注册 首页您现在的IP是:118.212.157.232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专利 标准 音视频 科技报告 高级检索使用帮助 全部字段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丛书名 目次 联系我们 | 网上客服| 用户反馈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2024 http://www.ucdrs.superlib.net/
5.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最新版本下载安装官网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最新版本下载安装官网是一款提供阅读数字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的软件,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式,使用户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国家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同时拥有大量数字化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包括历史文献、经典著作、科技论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用户可以轻松的进行体验图书的魅力,感受图书带来的精https://www.wfdown.com/soft/15.htm
6.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门户是国家图书馆推出的数字资源综合检索平台,旨在有机地整合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多文种、多学科、多载体、多类型,且分布式存在的印刷型和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该系统具有整合检索、数据库查找、期刊查找、原文查找、个人空间等功能。您可以一次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http://dportal.nlc.cn:8332/zylb/zylb_szzymh_faq.htm
7.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满足师生查阅外文文献的需求,图书馆于5月8日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用户服务中心,申请获得授权使用NSTL订购的网络数据库,并于7月8日开通使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0年成立的一个基于网络http://tsg.sdlvtc.cn/info/1017/1670.htm
8.推荐12个免费查找文献的学术网站,建议点赞收藏!booksc官网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官网网址:http://www.ncpssd.org 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 新上线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资源包括中文、外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还有外文图书、古籍等四类,上线文献数据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3038/article/details/125980244
9.公共图书馆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实践探析[2]国图还常年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九个专门委员会的年度立法计划,提供及时、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这与国图提供丰富充分的文献信息作为参考密切相关。[3]2008年,国图全力打造集先进技术、内容充足、反应快捷的“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https://gdxk.southcn.com/zh/llwzllzz/content/post_514025.html
10.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官方客户端其实对于国内的一些文学期刊、论文古籍文献这类的内容,选择国内的平台还是比较方便且更专业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正好满足,不仅提供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及在线阅读服务外,还涵盖古籍、图书、论文、期刊、音视频、少儿资源等内容。 国家数字图书馆都是一些正规书籍,所以并不是用来看小说的,主要用来学习文化,文学,https://www.yeyulingfeng.com/9690.html
11.国家图书馆:共享借阅惠及读者李晓明介绍,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专业人才、行业组织和品牌影响优势,以优质图书的阅读和分享为手段,与全国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文献借阅共享机制;整合其他图书馆和社会图书资源,共建全国图书馆公共数据平台;加强对地方图书馆的文献支援,充实可借阅的文献量,实现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地方馆落地,为倡导、组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tsg/202102/t20210205_921340.htm
12.国家图书馆攻略(个人不完全版)2.6 微缩文献阅览室:位于四楼。 请参考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野生使用说明书(感谢授权~) 2.7 年鉴 新方志阅览室:位于五楼。顾名思义,这里可以看建国以后修的地方志和年鉴。笔者本科时在这里看过方志,印象中没有特殊规则。 2.8 法律阅览室:在六楼。问了下学法且准备留学的小伙伴,法学专业对外文文献的需求可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48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