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开展以来,以体验“精致”、设备“精良”、环境“精美”、服务“精心”、运营“精细”为抓手,基础设施的提升、线上线下的服务等等微改造工程无不为路桥图书馆增添了一分亮色。
近阶段,随着设备选购工作的开展,区图书馆正在改造的电子阅览室2.0版已初见雏形。“预计年底,广大读者就能走进700多平方米的全新视听馆,窝在柔软的沙发里‘点单’听书。”从设计方案到正式动工,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这项“大工程”上花费了许多精力,只为给读者送去一缕不一样的书香。
线上线下发力打造多彩阅读空间
午饭后带着孩子到达图书馆,随后分头阅读学习,傍晚十分回家做饭……这个暑假,全职妈妈许茜茜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每次将读小学的儿子安顿在色调温馨、明亮的少儿馆后,她便会前往女子馆休息、阅读。
位于图书馆三楼的女子馆在台州属于首创开设,女性读者可以在这里轻松找到符合喜好的各类书籍。并且,在传统藏书、外借、阅览等空间功能之外,该馆还设有音乐E书房、读者沙龙间、休闲区等功能区,兼具学习、交流、休闲、展示等功能,各项主题活动亦围绕女性展开,满足了女性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近年来,聚焦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总建筑面积244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不断完善主场馆服务功能,除了报告厅、展览厅、报刊杂志阅览区等基本功能室外,还设置少儿馆、女子馆、E书房、大书房等特色功能室,实现“让一家人在图书馆待一天”的服务愿景。
“我们将和合书吧的建设和当地的文化元素或区域特色巧妙结合,比如峰江街道的书吧契合了花木城主题、螺洋街道和横街镇则专门设计集装箱书吧,‘内涵’和‘颜值’都具备了。”区图书馆馆长罗玲君表示,作为建在群众“家门口”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合书吧集借、阅、藏等功能于一体,书籍不定期更新,收获了不少好评。
“我们已实现数据资源查找搜索智能化、电子图书期刊品类多样化,只要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享受馆内全部数据资源。”罗玲君说,着眼公共图书服务现实痛点,我区还以打造社区新型文化空间为切入点,实施了路桥区社区“智慧书架”共享阅读应用服务这一数据化改革项目。
据悉,“智慧书架”项目依托线下设在社区内的实体智能书柜,搭配村(居、社区)的图书共享漂流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免费借阅、图书共享、特殊人群公益配送等图书服务。2021年6月份,该项目还被列入省文旅厅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是当年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图书馆承建的项目,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丰富活动载体引领全民阅读风尚
热闹开展的读者文化节里,年轻人期待的话剧演出、老年人喜爱的老照片展、小朋友期盼的系列讲座等活动同步开展,丰盛的“文化大餐”让读者们直呼过瘾。一直以来,图书馆致力于以涵盖终生的阅读推广体系服务市民,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促使不同年龄的群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交流。
“活动一开始,不到2分钟就被抢光,2021年共推出图书713本,快递给读者359人次。”区图书馆副馆长江婧说,针对少儿图书挑选困难的问题,馆内还有“少儿绘本小书包”借阅活动,根据年龄段分类,为少儿读者提供优秀绘本书包以供借阅。
图书馆“重拾旧时光”服务品牌在2021年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三届优秀图书馆服务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影响奖;16年来现场参加人数超25万人,至今已举办600多期的“南官人文大讲堂”曾获评“浙江省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荣誉……从广大读者的喜好入手,图书馆以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读者参与感与体验度。
每月一期的“艺术之门”,也是图书馆阅读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江婧介绍,“艺术之门”是图书馆于2019年利用馆内三楼的E书房举办的以艺术鉴赏、体验为特色的沙龙式阅读推广活动。“我们精心设计每月主题,古典音乐欣赏、插花剪纸等主题不断更换,不仅为本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艺术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文艺品牌。”截至目前,“艺术之门”已举办80期,吸引了一批“铁粉”每月固定参与。
升级阅读服务书香传递温暖
从无障碍通道进入,按照语音提示,盲人朋友可触摸电梯按钮的盲文数字找到对应楼层,选择盲文读本进行阅读……去年,聚焦特殊人群公益关怀,区图书馆进行了新一轮的无障碍设施升级,还与区民政局、区残联对接,将区域内残障人员信息接入系统。
“如遇残障读者点单选书,我们会免费将其所借图书配送上门,减少他们往来不便的问题。”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特殊人群还书时也可预约快递上门取件,费用由图书馆承担。
在图书馆各个角落,读者们可以找到不少暖心细节。服务台配备了为老年人准备的老花镜、桌面放大镜和急救药品,馆内还有开水间和配备无线网络、空调的自修室。据悉,正在打造中的试听馆将通过增添有声产品、VR互动设备、儿童智能设备等,为广大青少年儿童,中老年人尤其是视障人士,提供全方位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与应用。
“服务永无止境,阅读点亮人生,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发挥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路桥引领者的应有作用,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服务。”罗玲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