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资源、服务、技术等方面分析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有利经验和不利经验,并基于此提出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借鉴与协同策略,分为技术协同、资源协同和服务协同三个方面,以期实现两者之间的经验互鉴,促进图书与档案事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档案馆;档案馆建设
1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1.1智慧图书馆建设优点
智慧图书馆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为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成果具有以下三个显着优点:
1.1.1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换,使得读者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源。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不仅包括数量上的增长,更体现在多样性和广度上的提升。传统图书馆受空间和实体储存限制,可供收藏和展示的图书资料数量有限,而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处理,突破了这一限制,使读者可以便捷获取来自各地的资料,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同时,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也推动了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从纸质图书到电子书、数字期刊、在线数据库等形式的资源集合,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1.1.2网络化服务便捷高效
1.1.3智能化系统支持个性化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智慧图书馆能够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借阅行为等信息,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和服务项目[2],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对图书馆的自动化运营和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更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智慧图书馆建设缺点
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取得显着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1数字鸿沟问题
1.2.2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2.3技术更新与系统升级
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为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智慧图书馆技术和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然而,系统升级和技术更新所需的成本往往较高,且更新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给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用户服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智慧图书馆亟须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图书馆能够及时适应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变化。
2智慧档案馆建设现状
2.1智慧档案馆建设优点
智慧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全新变革形式,其建设成果具有以下三个显着特点:
2.1.1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放共享
智慧档案馆建设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放共享为宗旨,致力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图书馆侧重于书籍、期刊等文字性资源,而档案馆的特点在于其收藏的对象是具有高度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原始文献和档案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智慧档案馆对珍贵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起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历史文献、档案影像、官方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源。同时,智慧档案馆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些数字化档案资源,倡导开放共享理念,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1.2信息挖掘与数字人文研究
智慧档案馆建设强调信息挖掘和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与图书馆主要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不同,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原始文本和影像资料,需要借助文本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智慧档案馆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检索和分析系统,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内容提取、关联分析等功能,为学术研究和数字人文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工具支持。
2.1.3数字化管理与长期保存
2.2智慧档案馆建设缺点
智慧档案馆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2.2.1数字化转型与资源保护
2.2.2信息管理与标准化
鉴于档案馆所收藏档案资料的高价值,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分类整理和信息管理。然而,档案管理工作因档案资料的海量和多样性,往往面临着信息混乱、分类困难等问题。因此,智慧档案馆需要建立起标准化的档案分类规范和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以提高档案资料的检索准确性和管理效率,保障用户能够即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档案内容。
2.2.3数字化服务与用户体验
3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互鉴与协同
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是图书馆和档案馆建设的重要趋势,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应当相互借鉴,共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实现协同发展。
3.1技术协同
现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石,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应用与创新的巨大挑战,这是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都早于智慧档案馆,在方兴未艾的智慧图书馆发展浪潮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能够为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在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管理方面,智慧图书馆能够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模态转换[4],从而进行云端保存,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内容的保存,这对于智慧档案馆中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具有借鉴意义。智慧图书馆致力于定位图书存放位置并标记,从而建立立体化图书馆,便于即时定位图书位置,这对于档案库房的管理也具有参考价值。
在信息检索与推送方面,依托现代大数据技术,智慧图书馆在检全率和检准率上都得到了显着提高,检索速度大大提高,检索功能也逐渐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检索服务。同时,结合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智慧图书馆得以从海量文本数据中发掘高频词汇、总结主题、形成内容摘要,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同时作为检索的重要依据,提高检索质量。
3.2资源协同
智慧档案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人文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智慧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启示。档案界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在智慧档案馆中保存着珍贵的历史档案。相较于以图书和文献为主的智慧图书馆,智慧档案馆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面向社会普遍开放、全民共享方面,智慧档案馆要稍逊一筹。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动和社会对档案资源利用需求的召唤之下,未来的智慧档案馆也应积极转变思路,突破传统档案馆的资源管理模式,从“重藏轻用”向“资源共享”[5]转变,积极搭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馆室、跨区域、跨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保障文化数字化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6]。
3.3服务协同
参考文献
[1]胡安琪.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4(3):68-77.
[2]柯平,王洁,刘倩雯.生成式AI视域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路径[J].现代情报,2024(1):4-10.
[3]王珏,李涵霄.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智慧服务能力建设:“第二届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23(10):148-151.
[4]周林兴,张笑玮.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档博(LAM)协同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4(1):146-154.
[5]任越,问宇鹏.智慧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构成要素及服务层次探析[J].山西档案,2021(3):15-23.
[6]孔高敏,吕彦池,陈雅.我国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以江苏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3(12):44-52.
[7]常大伟,刘菁菁.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协同服务的“碎片化”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山西档案,2022(1):21-26,39.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医院管理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CYG2020-09);2021年泸州市社科联项目“泸州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69)。
【作者简介】何雯(1984—),女,汉族,四川泸州人,西南医科大学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医学情报、图书馆学、医学图书馆教育及计算机信息;通讯作者:王琼(1984—),女,汉族,贵州兴义人,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及医院领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