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同样是图书馆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高明区图书馆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图书馆各项业务,完善总分馆阅读服务体系,创新拓展公共阅读空间,优化公共阅读资源配置,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与话语权,全面推动公共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点燃发展新引擎。
一是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明区图书馆党支部委员按照《广东省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区直单位基层党支部达标创优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召开支委会3次,传达了达标创优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细化任务清单、对应标准逐一进行自评、查缺补漏,推进党支部在政治建设、工作机组、组织生活、作用发挥四方面的提升,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高明区图书馆党支部按照党建标准化要求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等专题学习,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当担作为。2020年组织各类学习共42次,其中支委学习12次、支部党员大会4次、党课集中学习4次,党日主题活动20次,参加部局党委集中培训2次;向党员派发学习资料、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图书,党员撰写个人心得70余篇。
(二)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一是严格部署、领导率先。高明区图书馆认真落实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细化防控措施,加大人员投入和防控力度,积极开展联防联控,筑牢疫情防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值岗,严格遵守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要严密防守门岗、卡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是认真谋划、防控到位。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要求,认真研析、谋划、实践疫情防控工作举措,经多次商讨后制定《高明区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从人员、技术、物资等三方面强化保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在门口测温登记所有进馆人员信息,并要求读者出示粤康码。要求窗口部门每日加强清洁消毒工作,认真排查疫情管控隐患。
(三)创新阅读服务空间,完善阅读服务阵地体系。
一是首家高明乡村自助图书馆开放启用。高明首家乡村自助图书馆大布村自助图书馆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启用,成为2020年我区阅读服务阵地体系建设的年度收官之作。该馆位于高明杨和镇大布村党群服务站二楼,由高明区文广旅体局扶持资金配置设备设施,由高明区图书馆承担室内布置主体任务,同时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该馆面积约150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配置自助借还机1台、读者座席20个。作为高明区首家乡村自助图书馆,大布村自助图书馆纳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是高明区图书馆的物理分馆,是本年度高明区“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举措之一。
二是两家省级文旅融合试点建设成效明显。推进盈香生态园“真趣书屋”粤书吧、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两家省级文旅融合试点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真趣书屋”原有图书进行编目,完成近2000册图书的采访、编目、加工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为书屋补充配备智能图书1800余册,同时为粤书吧配置电子借书机一台以补充电子阅读服务;向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文旅中心融合试点配置流通图书共1000册。此外,还敲定对川问茶、拾野川等作为第二批文旅融合试点建设。
三是三个公共阅读区域(完成升级改造)恢复开放。高明区图书馆内的儿童阅览室、公共活动室(绘本主题馆)、户外阅读区三个阅读区域完成改造提升、布局优化工作,并于2020年国庆节前全面恢复对外开放,为市民朋友阅读活动、休闲学习提供更为舒适更加完善的阅读场所。
四是四十家邻里图书馆特色凸显。高明区图书馆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明本土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力的邻里图书馆,推动教师、律师、医师、技师、基层阅读爱好者等各领域的社会家庭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和提供者,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米”,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提升注入新的增长点。截至12月底,邻里图书馆已发展至40家(较2019年底15家增幅为166%),组织开展各类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13场,服务读者人数约350人次,转借图书给邻里达750多本。
五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面拓展完善。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以高明区图书馆为总馆,4个镇街图书馆为二级行政分馆,7个自助馆(文昌自助馆、明城自助馆、杨和自助馆、西江新城自助馆、更合自助馆在建中、东洲书院自助馆、大布村自助馆)和5个共享书吧(秀丽河共享书吧、行政服务中心共享书吧、汽车总站共享书吧、银海艺术共享书吧、润心书吧)、6个主题馆(农业主题馆、法治主题馆、艺术主题馆、党建主题馆、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馆、绘本主题馆)、40个邻里图书馆、98家基层服务点等为区域联合图书馆体系。
(四)持续加强资源建设,夯实阅读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图书文献资源建设。2020年,高明区图书馆(总馆单馆)馆藏量(图书期刊音像总数)新增28206册(件),累计289018册(件);电子图书累计23万种。
二是加强数据库资源建设。2020年数据库新增1个,累计2个,资源容量达8TB。其中,自建“高明区地方资源(老照片)数据库”,2020年内完成1000余张高明老照片、3000多份地方文献资料、近二十年的地方年鉴、700余份高明名人录、高明地方戏种视频、民俗风俗等乡村文化资料以及一部分非物质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
(五)狠抓业务服务不松懈,提升公共阅读效能。
2020年,高明区图书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预约、限流等的背景下,始终坚持图书馆业务(服务)和疫情常态化防控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综合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一是基础业务成绩依然斐然。以建设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打造城乡文化客厅等为目标,扎实推进基础业务建设,2020年进馆读者11.0588万人次,年文献流12.5398万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18万多次,新增办证1283个,累计办证53646个(其中累计有效证数50676个)。
三是推动公共阅读服务均衡高质发展。高明区图书馆2020年向村居、园企、学校、军营等服务点以及各类主题图书馆(吧)等配送、流通图书近3万册;移动智能图书馆上门服务8次,图书流通1180册次。2020年11月上旬,高明区图书馆跨"阅"千里实施阅读帮扶行动,向木里图书馆捐赠价值12万元的图书2000册,佛山高明凉山木里携手共建图书馆。高明区图书馆并将以合作共建为基础,携手探索两地特色的文化帮扶模式;通过资源、人才、活动等多方位的合作共建,不断提升木里群众在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政策下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硕果累累再接再厉,影响广泛砥砺前行。
这几年来获得先进基层文化单位等各类奖项近10次。2020年11月我馆再次荣获市、区两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这是我馆继2017年彩虹故事会荣获佛山市“百姓喜爱终身学习品牌”以来,连续四年荣获此奖项。“春风习习”“景慧”等邻里图书馆的优良实践经验、图书荐读活动《咂摸佛山高明的“当年初心”》等被“学习强国”“佛山+”“高明发布”等各级媒体平台聚焦和推广;2019、2020连续两年举办“文化高明·喜迎新春”高明区全城灯谜会活动,活动覆镇街、社区等,活动累计吸引50多万人次参与,全城灯谜会成为高明区近五年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单项文化活动;等等。
二、存在问题及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区图书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图书馆各项业务,通过提升阅读环境、优化馆藏资源配置,丰富阅读服务供给,通过共建共享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切实增强群众对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离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的要求还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攻坚克难,与人民对文化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区域内的小型分馆(如共享书吧、主题馆等)的定位问题,这些小型分馆在服务模式、社会效益方面承担着区图书馆分馆的职能,但由于人手及设施设备等条件限制,未能纳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也就是“联合馆”与“总分馆”存在地域模式的差异化;二是总馆对分馆的管理不到位,如图书更新慢,服务情况及活动开展情况了解甚少;三是总分馆之间公共活动资源共建共享不够活跃,区图书馆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场馆,也没有参与到分馆属地开展的活动;四是镇、村分馆服务效益不理想,属地政府不重视,投入少,目前4个镇级图书馆均建成自助馆,镇政府不再考虑购书经费的投入,几乎全部依赖佛山市图书馆配送图书。
2021年,区图书馆将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工作主线,聚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动能,探索图书馆服务发展新方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不断完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市民群众对多元化公共服务、文化阅读的需求和期盼,继续推动全民阅读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是将新城区作为重点开拓阵地。结合高明区域实际和区域优势,密切与西江新城、三洲新区新建大型楼盘达成共建合作机制,利用好这些楼盘的“文化用房”,充分整合利用区内有关协会、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的力量和资源,依据各楼盘的特色或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打造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图书分馆,以填补目前馆舍不足、服务单一的不足。
二是结合“文旅融合”,继续发展有高明特色的粤书吧。认真总结提炼盈香生态园粤书吧优秀经验,打造一批风格各异、主题突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粤书吧,提升服务内涵,并全力将这些粤书吧宣传推广为网红打卡点,让图书馆服务与旅游经济互相促进,让文化成为生产力。
三是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发挥图书馆总馆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分馆建设,完善自助馆、镇街分馆的服务规范,加快推进地方资源数据库建设,推动地方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更好服务于广大读者。做好阵地基础服务工作,保证图书资源、读者到馆率和图书外借率稳步增长,推动图书馆服务效能整体提升。
四是实现真正的“大联合”。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推进菜单式、互动式、双向式阅读服务,把企业、学校、军营建成流动服务点,积极开展阅读配送工作,实现阅读精准服务,丰富广大群众的阅读资源,积极推动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效整合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资源,形成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联动,实现服务效益的更大化。
六是坚持活动社会化、数字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理念,撬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持续与有关社会机构合作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包库有声绘本点主读,开展贝贝国学、有声绘本点读活动,促进活动数字化科技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资源和服务下沉到乡村,区镇两级图书馆加强联动,服务乡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七是特色化馆藏建设。侧重于少儿绘本类、地方文献及古籍,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馆丰富配送图书,让主题馆服务主题更鲜明,成为真正意义的主题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