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纸本书与电子书的优缺点同样适用于报纸与数字新闻,但JackShafer以他敏锐的新闻嗅觉,说出了重点,报纸有偶然性(Serendipity),数字新闻却没有。报纸经常带给人惊喜,不是头版的标题,而是藏在内页的瑰宝,不是因为那是大新闻,而是因为有趣。报纸能不断地出现令人感到惊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数字新闻却无法得知。读报纸好像森林狩猎,沿路有新发现,数字新闻虽然也很宝贵,但感觉上缺乏连贯。
阅读报纸可以让人进入沉思状态,这是数字阅读无法比拟的,一些学者都同意读后的记忆,而数字阅读无法给人太多的沉思体验。拿起一份报纸可以衡量今天有多少新闻,数字新闻却做不到,无论阅读多少,都感觉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数字的优势人尽皆知,实时报道、实时响应、快速传播、有很多链接,印刷报纸无法比拟,但真正遇到需要深思的内容,阅读网站新闻与阅读报纸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数字新闻可以快读,但通常只能了解皮毛;报纸却让人减速慢行,用人的感觉来吸收,建立更明确的体验。JackShafter比喻消化新闻如同小口品尝威士忌,而不是大口喝啤酒。
JackShafter说自己虽然对报纸情有独钟,但不是固执的浪漫,他深知印刷会被数字取代,所以对网站的设计员、编辑、发行人提出了建言,呼吁不要放弃报纸的设计语言,因为这是多年与读者亲密沟通的基础,所以要找回设计层次,不要把内容随意丢在网上,令读者陷于迷阵。报纸多年的设计,能引导读者阅读重要新闻,也能让读者进入到休闲与娱乐的状态。
关键词:MAPGIS,制图,误差
Abstract:theMAPGIShasrichgraphicseditingtoolsandpowerfulgraphicsprocessingpower,includinggraphic,graphicseditor,graphicsoutput,andotherbasicdrawingprocess.ThispaperintroducestheMAPGISsoftwaredrawingprocessandskills,analyzestheMAPGISsoftwareinmappingapplicationof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
Keywords:MAPGIS,drawings,theerror
0引言
制图是测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多学科、多途径的测绘科研研究中,自始至终都要运用测绘地图来表现研究成果。MAPGIS作为一种GIS基础平台软件系统,是一个图数并重的GIS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能满足图形编辑、输出的各种严格要求,在制图及数据矢量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MAPGIS制图过程
MAPGIS制图大致分为图形输入、编辑处理、输出等阶段[1]。
(1)图形输入
原始图件进行数字化工作,首先要进行数字输入,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数字化输入;二是扫描输入。
数据输入计算机后,按工作顺序,依次进行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廓整饰、误差消除、邻图接边等工作。上述工作分别有MAPGIS图形编辑子系统、拓扑结构编辑子系统、错误检查子系统、数据校正子系统和接边等完成。图形编辑子系统用来编辑修改矢量结构的点、线、面三种图元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数据,增加或删除点、线、面域边界;拓扑结构编辑子系统主要是对图形中的空间结构建立拓扑关系,使搜区检查选区更加快速、方便、简捷,大大提高了制图录入编辑的工作效率;错误检查子系统用来帮助检查数据错误,指出错误类型及出错的图元,从而提高数据的质量;数据校正子系统是在图形输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变形的因素很多,有机械的、人为的等造成整幅或者局部图元发生位置偏差,与实际精度不相符,经数据校正,消除输入图形的变形,达到实际图形的最佳位置;对于邻图接边,图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较强的接边功能,可对图幅进行分幅、合幅,并进行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接边操作,在接边过程中,系统自动清除接合误差,既准确、快速、又方便、自然。
(3)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是MAPGIS系统中最后一道程序,把显示所需的图形数据,经过分析、处理、编辑、用色、自检、误差消除等,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用绘图仪输出彩色样图,对彩色样图进行校对和系统质量检查。
2MAPGIS制图技巧
Label点属性的应用[2]
Label功能,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被应用,它可以方便的在区属性和属性点文件之间进行交换。
(2)属性库数据的输入与导出
在这里主要讲述如何对属性库数据进行输入表格和导出属性,从而与其他的通用数据库文件进行交流。
(3)转换格式输出
制图过程中有时需要将两个系统库不同的地图放在同一张图上,而MAPGIS输出时只能有一个库,需要将其中一个图中的所有要素重新赋参数,整饰,工作量极大,这时可以将两个图分别制作完成后转换成EPS格式,利用AdobeIllustrator制图软件将两图组合在一起,这样避免了系统库不用的弊端,节省了工作量。
3MAPGIS在制图应用中的优缺点
MAPGIS软件优点分析
(2)MAPGIS的缺点分析
其次是误差问题,主要包括纸质介质变形扫描产生的误差,图像校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综合取舍产生的人为误差,以及子图库,线型库定位点(定位线)不精确形成的误差等。
4结论
本文介绍了MAPGIS软件及其制图过程,对其在制图过程中的技巧及优缺点做了详细的分析,MAPGIS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制图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发挥不用制图软件的优势,并努力实现不同格式之间的良好转换,降低误差,推动制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优缺点
Abstract:Thispaper,startingfromtheapplicationofMappingmappingintheGeographicInformationMappingSystem(ApplicationofMAPGIS),introducedtheuseoftopographiccadastralmappingin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analyzed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hopetohelpthedevelopmentofsurveyingandmappingindustry.Keywords:mapping;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application;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
一、GIS简介和使用
近几年来,MAPGIS广泛应用于测绘遥感、环境治理、灾害预测、地质填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矿产资源评价和地学制图等各个领域,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能够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工作流程为:
(1)资料分析:在熟悉测区地形的基础上,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进行测量技术的选择。鉴于第二次国土调查涉及到的土地区域广泛、地形地貌复杂,要求的精度准确,所以,采用地理信息测绘系统对于完成本次测绘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是最佳技术手段之一;(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资料分析,直接利用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已有的资料;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符合数据库要求的数据,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3)数据编辑、地图绘制。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进行图形编辑数据的校正、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这些工作都由各子系统模块来独立完成。经过以上处理的数据,就可以实现测绘图件的数字化,同时建立图形和属性数据有机联系的图形数据库,用来储存测绘信息数据,数据库可以实现将具有同一特性的图形要素放在同一层中,即分幅录入,分幅录入的模式便于进行管理和查询,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变动灵活地对图幅进行检索、添加、修复、删除等操作。
二、MAPGIS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一)GIS的优点
(二)GIS运用的缺点
(1)转换标准不统一
(2)由于载体和操作问题会出现误差
GIS的测量常见的主要有三种误差:一是测绘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不同产生的误差;二是人为导致的误差;三是子图库、线型库定位点(定位线)不精确形成的误差。在原始图件数据信息载体纸介质,透明薄膜介质及刻图薄膜3种介质中,纸介质和薄膜介质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容易因为产生褶皱和受到温度影响等,导致图形数字化输入方式的不同,进而产生误差。
另外,在图形数字化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人为的误差。在数字化过程中如果手扶游标左右摆动、数字化板晃动就会造成采集点位不准确。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幅图未完成,关闭数字化仪又重启后造成定位系统坐标与上次不同而形成误差。除此之外,图形扫描矢量化也有以下几个容易形成误差的因素:一:由于扫描仪精度不高,图像变形产生的误差;二:矢量化图形没有经过配准,导致形成的误差;三:由于图形放大倍数小形成的误差。
GIS制图系统库包括子图库、线型库、色库、图案库。这些图库是记录地图符号的语言,它既是地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存储仓库,也是地理信息得以传输的媒体存储中心。符号库中容易出现误差的是子图库和线形库,形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没有在规定的位置。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制图人员进行数字化制图时,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将符号点拖到原图的位置,而实际上,如果坐标点可见,符号的定位点(定位线)和符号的坐标可见点的位移误差在0.1-0.5mm之间,一般来说在绘制过程中,绘制的地图比例尺要求越精确,造成的误差也就越明显。
三、结束语
GIS在土地测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调查成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精准的、省时省力的方法来进行测绘,GIS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我们在作业中要认清他的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误差降到最小。
[1]谯章明.地质图绘制[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2]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3]胡鹏,黄杏元,华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交换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网络数据交换技术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种类较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常用的交换技术一直在进行完善着,其具有暂时不可替代的特性。目前,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产生以后,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就随之而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多种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形成了,目前常用的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交换技术。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报文交换技术
(二)电路交换技术
(三)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网络发展的方向,其集中了报文和电路交换技术,充分的显现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同时实现了对信息的系统统计,和信息的重复利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升了网络宽带的使用效率。分组网络对信息进行传输,其分为数据面、控制面、管理面,目前,该分组交换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X25、ATM、以太网、MPLS、CP网络,同时可实现有线无线的传输,对于有线网络的传输,与电路交换技术相似,都是交换机连接和资源的分配,然后逻辑标号标识资源。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技术
二、各项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是兼容性强,对线路的利用率也较高,将电路虚拟成多条虚拟的线路,然后就可以满足多用户的使用需求。其同时具有延时长等缺点,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收发数据的两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很难实现实时性高的数据传输。
三、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展望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这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目前信息发展的趋势是容量大、速度快,所以网络数据交换技术也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以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从目前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着:其一,量变发展,不断的提升速度,由千兆过渡至万兆;其二,质变发展,网络的第七层应用层的交换技术已经研发了出来。有效的使用宽带资源,并不断的加强网络应用,同时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以实现智能化网络,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点。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将极大程度上的推动计算机的发展。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显现了出来。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将发生量和质双方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吕汇.浅谈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交换技术[J].科技风,上海:同济大学,2012,(07).
[2]赵慧媛,齐兴剑.浅析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在历数了iPhone4、iPad、Android等的优缺点之后,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呈现出一个基本蓝图:触摸大屏是它们的共有优点,并已成为主流手机的标准配置。这种宽大的手机屏幕能够提供精美的画面,满足数字动漫最基本的画面要求;同时,不断优化的人机互动体验也诠释了数字动漫的内涵――动漫作品消费者与内容创造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实现了数字媒体“内容为王”的最终目的。特别是平板电脑iPad,因其屏幕尺寸较大、色彩丰富以及便捷性,为数字动漫注入了新的活力。苹果官方应用程序商店的上线,成为全球首批iPad中文应用软件之一,通过与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漫游公司编著的漫画作品《魔术笔记》完成了同中国动漫作品的首次华丽接轨。
对于数字动漫而言,国内各界一直对其寄予厚望。国家文化部把数字动漫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门类,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逐渐克服技术限制,为数字动漫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当iPhone4、iPad、Android等终端改写了数字媒体的硬件配置之后,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所呈现的热情与专注,近一步促进了数字动漫的发展。在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对接的过程中,动漫作品也纷纷嫁接电子书等数字出版平台,使得数字动漫呈现无限前景。
数字动漫经过最初的网络动漫阶段,目前随着技术变革,逐渐发展到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崭新阶段,动漫内容展现形式更加丰富,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化。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之间,数字动漫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随着3G商用的推广,通过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体系,一个手机网的体系,而这一切,直接产生用户体验的根本性变化。在一个封闭的网络体系内,人机之间的双向交互被无限扩大,具有强大娱乐功能的动漫作品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中轮番上演着速度与激情,在不同的终端之间游动、发展。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胡韬
贵州师范学院王平瑞
贵州师范学院任翠娟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重点课改项目“高师理科专业教学论课程引入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内容研究”(编号:021811)的阶段性成果。
一、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NoumenalKnowledge)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的知识基础,为教师所拥有的某一具体学科的知识。根据数字化实验的基本内容,它的本体性知识包括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传感器基本知识两大类。
1.学科本体性知识。具体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必定有特定的内容和教学目的,因此,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传播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必备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学科专业知识也就是学科本体性知识,是每个教师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所特指的学科性知识体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性思想方法、学科史等,是教师开展教学传播过程的知识性基础。
实验教师必须对从事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全面的理解,熟悉学科原有实验方法和原理,全面地总结其优缺点,发现其不足之处和可改进之处,针对这些缺点探索解决之道,判断是否需要采用数字化实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效果等。
2.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在数字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感器基本原理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否则无法顺利进行后续实验步骤。这里的传感器基本原理是指数字化实验中使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数字化实验中传感器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主要有转换方式、响应时效、精度、量程四个基本属性。转换方式是指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对测量物理量进行信号转换的方式,它决定了其他三个属性;响应时效是指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传感器输出信号随之变化的快慢,变化越快,时效越低,性能越好;精度又叫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量最小变化的能力;量程是指传感器所能感受的测量量变化范围。比如,测量温度是依靠测温物质的测温属性随温度的变化来实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是依靠在特定电压下,通过测温电阻的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因此,要使用电阻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就必须让测温电阻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才能实现,同时热传递的时效性决定了传感器的响应时效。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传感器的四个基本属性和目标测量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定合适的参数,否则就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二、计算机多媒体知识
由于数字化实验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呈现和存储,因此计算机的操作就成为了数字化实验的必备技能之一。
三、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涵盖了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林崇德认为,条件类知识是目前教师最为缺乏,却极为重要的一类知识。
[1]薛耀锋,祝智庭等.上海市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88-93
[2]朱淑华,唐泽静.教师知识结构的学理分析——基于对西方教师知识研究的回溯[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39):118-126.
[3]张福瑞.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6,10(1):14-15.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整体平移;项目经验;有线数字电视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为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丰富职工、家属业余文化生活,按照国家电视系统数字化工作的部署,经中煤集团公司批准,大屯公司决定在徐州地区率先进行有线数字电视改造,该工作于2008年初立项,由大屯公司信息中心与新闻中心共同承担。截止2009年11月14日下午,随着姚桥工人新村机顶盒发放工作结束,历时近两年的公司小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宣告圆满结束。共平移公司居民家庭用户17000余户。目前大屯公司数字电视系统已平稳运行3年,共有数字电视用户2万余户。
我们的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方学习,认真调研
以前端系统为例,经过多方对比,我们总结出了选型的主要方向:(1)各种前端设备指标要符合标准,系统各设备之间的接口应具开放性;(2)关键设备如加扰器与复用器应支持同密;(3)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播出的安全性,并应有合理的备份;(4)系统主要设备的故障可实现自动切换;(5)播出的可靠性与维护的方便性;(6)选择不同厂商的设备时,应综合考虑网管系统。正是基于充分的考虑,采用多次公开招标、工程分段招标策略,不仅保证设备质量、工程质量、更为系统地正常运行、方便维护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省了大量工程资金。目前系统运行正常,且满足业务未来需求。
2利用媒体,做好宣传
3高瞻远瞩,立足长远
随着近些年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兴了“三网合一”的技术。公司领导高瞻远瞩,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入了三网合一的技术,利用我们公司现存有线宽带网的优势,将电信、有线闭路电视,互联网宽带这三网进行了大胆而又果断的整合,使三种网络在技术上互相渗透,在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在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且实现各自独立的运行与管理。工程施工上利用光纤组建多媒体宽带干线传输网具有提供高带宽、极低的衰减度、保密性强且不受电磁干扰影响的特点,我们公司在改造传输部分采用与计算机网络同缆不同芯、共用光纤到楼的方案,以满足将来双向数据通信需求,且避免重复建设,浪费人力财力,节约了资金,共享了资源,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网络改造费用300万元。与此同时在三网合一的技术层面上可以保证30年不落后,为公司网络改造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我们公司有线电视系统已有30年的历史,绝大多数传输线路均需要改造后方能满足数字信号的传输。在线路改造过程中,除中心区12村、新东一村及各矿新建家属楼将线路布置到门外分支器,仍采用原有户内铺设的闭录线外,全部居民住宅楼均重新布线入户。为防止线路在外受日光、雨淋等自然环境的腐蚀,缩短线路使用寿命,每条用户线路均从各自楼内的光接收机中引出,在楼道墙面整齐布线到户。全部线路均套有与墙面颜色一致的白色防护套,并采用马鞍铁制管卡固定线路,在确保布线质量的同时,也保证楼道内施工的整齐
美观。
在网络改造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信息中心、新闻中心的领导班子从项目立项的初始,即拟定了几个大的方针:(1)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资源的配置,资金的利用等方面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认真论证,充分借鉴已有的成功技术,兄弟单位已有成果,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网络改造和数字电视平移方案;(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重视于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推广,档案工作产生了由纸质到光电介质载体的飞跃,从而给档案的纸质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电子档案是一个新概念,全新的档案形式,是一种新形式、新内容、新载体的档案。如果说档案电子化、多媒体档案只是档案物理载体的量变,而电子档案管理则是从内容、形式到手段的质变。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或多媒体而言,电子档案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是:
1.实体的虚拟化。电子档案是存储在计算机或者网络中的,看不见摸不着。电子档案海量信息,使得未来的数字档案存储只能是分布式存储的。
3.易于编辑、管理、传输等。所需要投入的大量编辑、邮寄、通讯、复印、打字、装订等费用都节省下来,直接降低了成本。
4.交互性强、投资成本低。电子档案的形式是在线的、实时的、网络化的,使得用户之间可以十分便利地沟通。
基于电子档案管理的上述优点,随着经济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已逐渐成为档案管理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机构甚至个人都可能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属于档案学领域,涉及到一定的信息安全,目前还没有一个强制性的电子档案管理行业标准,并且电子档案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不断深入研究和解决。
二、现有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案
电子档案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载体管理、硬拷贝管理、电子拷贝管理和“双套制”管理等多种措施,各种措施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并存,具体分析如下。
1.载体管理。载体管理是指从电子档案载体制作材料的质量和载体物理性安全两个途径实现安全保护的。制作材料包括磁盘、光盘、输入输出设备等,都极大的影响档案获取人对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修改、调取等活动。因此载体保护就是电子档案最底层的保护措施。
2.硬拷贝管理。硬拷贝管理是指在纸质保管时,将电子档案材料进行删除。这种保护措施利大于弊,不复合档案管理学发展的趋势。
3.电子拷贝管理。电子拷贝管理是指脱机媒体措施包括载体保护、硬拷贝保护、电子拷贝保护和“双套制”保护等多种措施,各种措施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并存。
4.载体管理。载体管理主要是指从电子档案载体制作材料的质量和载体物理性安全两个途径实现安全保护的。制作材料包括磁盘、光档案资料,制作磁带、光盘、磁盘等载体的档案备份并存在档案库中的一种保护机制。此方法具有较多优越性,但是对备份载体存放环境要求较高,管理风险较大。
三、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面介绍了现有的多种电子档案管理措施,都能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并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但我国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在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风格上,存在着非系统性、盲目性、被动性、缺乏制度性和低效率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视频监控;流媒体;施工工程
ApplicationofVideo-monitoringTechniqueBasedonStreamingMediatoEngineeringProjects
LIWan-hong
(No.2EngineeringConstructionCo.Ltd.ChinaRailwayEngineeringBureau5,Hengyang421002,China)
Abstract:Video-monitoringtechnique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engineeringprojects.Itcanmonitortheimportanttargetsintheengineeringsite,maketheadministratorknowthesituationonspot,andmakesurethattheengineeringsafelyandefficiently.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wirelessstreamingmediatechniquehasbecomeanimportantwaytovideotransmission.Theapplicationofvideo-monitoringtechniquebasedonstreamingmediatoengineeringprojectsisstudied.Thedevelopmentofvideo-monitoringtechniqueissummarized,asystemofvideo-monitoringbasedonstreamingmediaisproposed,anditsnetworklayeredmodelandfunctioncomponentsarediscussed.Theresultshavesomevaluein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video-monitoringtechniqueinengineeringprojects.
Keywords:video-monitoring;streamingmedia;engineeringproject
1引言
施工现场采用视频监控技术,目的是通过远距离实时监控,结合先进的行为自动分析和报警机制软件,对施工工地的重要区段、重点隧道大桥等目标进行集中监控,使管理指挥部门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监控可以让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尽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杜绝工程质量的恶性事件发生,降低项目职工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同时在事故灾害发生时可作为应急救援的辅助手段,为决策提供依据[2-3]。本文对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技术在施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概述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其网络分层模型和系统功能组成进行了阐述。本文的研究对施工工程中视频监控技术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视频监控技术发展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基于PC机数字化数据存储视频监控系统;基于快速网络之上建造网络专业视频服务器的监控系统。
3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系统
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音频和视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后,放到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流媒体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它涉及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传输以及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在涉及流媒体的多项技术中,同步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图1所示的是流媒体同步的四层参考模型[1]。
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工业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的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7]。图2为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分层模型,其中网络层和传输曾主要负责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会话层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主要负责两个互相通信的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数据传输;表示层主要负责视频流的解码和播放;应用层出于整个系统的最外层,直接面向具体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操作,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其主要功能包括[8]:1)实时视频监控:在监控终端上,接收来自前端的实时图像;选择不同的摄像机;遥控云台的转动等;2)智能视频分析:自动发现、识别和跟踪画面中的人、设备等目标;自动监测入侵、逗留、盗窃等异常行为;用户自定义规则,实时分析处理,多种软硬件报警输出机制;3)集中式数字视频录像:支持各种形式的数字视频录像,如计划录像等;4)报警联动:实现设定报警联动关系,在发生报警时启动相应设备;5)可视校验:与常规四遥系统相配合,实现对某些必要的设备进行可视化校验,其图像还可方便地存入图像数据库中,作为历史资料保存。
4施工工程视频监控的优点
5结论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普及,施工工程中的视频监控技术应支持流媒体的功能。目前该网络的建设正在快速开展。一方面,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Internet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极大地提供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使施工工程的数字化信心和直观形象化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为施工企业下一步的施工项目在信息技术管理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监控技术必将在今后的施工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俊辉.无线流媒体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2]冯伟达.青藏铁路线路视频监控系统简介[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4(4):48-50.
[3]冯伟达.青藏铁路格拉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07,43(9):50-51.
[4]张勤常.视频监控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4(4):46-48.
[5]王辉麟,蒋秋华,史天运,等.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16(9):26-28.
2、特点
3、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外音视频数字水印算法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2)嵌入位置:研究音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特性,研究水印嵌入在原始音视频信号的时域还是频域及位置,如频域的高频系数还是低频系数,将脆弱水印嵌入到感知不重要的高频分量中。研究在视频MPEG-4压缩编码中进行可逆半脆弱水印的嵌入方法,在I帧、P帧、B帧嵌入能够篡改定位的可逆脆弱水印;研究运动矢量对视频嵌入水印的作用。
(3)内嵌强度:研究水印的鲁棒性和透明性(不可觉察性),综合考虑并恰当选取内嵌强度,增强水印抵抗攻击的能力,同时保证原音视频信号的质量。研究低频混合域系数两级矢量量化的多重水印方案;避免鲁棒水印和脆弱水印间的相互干扰。
(4)水印的提取与检测:研究混沌映射与小波域变换理论,研究混沌相变检测微弱有用信号的方法、应用混沌振子相变检测技术的快速检测算法,研究利用最大相似序列向量检测水印的方法盲提取过程。
(5)研究相应的数字水印攻击方法,改进水印算法抵抗仿射变换、滤波、重采样、色彩抖动和有损压缩的鲁棒性。
(6)水印算法的透明性和鲁棒性评估:研究各种不同的评估标准和评估软件,对设计的水印算法进行评估。
4.关键技术
(1)音视频线性预测系数矢量量化;图像宏块与边缘检测问题;
(2)保持小的峰值信噪比损失PSNR值<40dB,获得较好的视听效果和透明性;
(3)音视频水印的多重嵌入,对于删帧攻击和篡改定位的鲁棒性保持问题;
(4)音频与视频水印盲检测的重同步问题;
(5)含水印音频或视频的差错掩盖补偿算法。
5.研究具体措施
(1)分析音视频文件格式与压缩编码标准、分析人类听觉与视觉掩蔽特性;
(3)以水印透明性和鲁棒性为目标,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压缩特性以及高阶累积量的高斯噪声抑制特性,设计并实现音视频数字水印的多重嵌入与盲检测算法,在隐藏水印信息的同时,嵌入一个同步信号,使水印具有自同步能力。
(4)设计并实现针对含水印音视频流的差错掩盖补偿算法。利用编码器中解码的数据进行边缘检测确定边缘块与非边缘块,选择P帧中具有最大运动矢量幅值的宏块嵌入水印,给出编解码器严格的补偿方案。
(5)构建实验平台,将嵌入算法、差错掩盖算法和盲检测算法集成起来进行综合测试试验。
(6)研究音视频水印的攻击算法和评估标准,对实现的算法和系统进行攻击测试和评估。用水印测试标准软件用来测试水印方案的鲁棒性,如unzing、Certimark等,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水印算法的性能和安全影响。
6.结语
目前数字水印技术研究有了比较健全的理论体系,但音频和视频水印技术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存在着很多困难,对音视频水印的评估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特别是水印的安全性研究还有待提高;音视频水印技术在档案数字化上的应用更少。因此,开展针对音视频的水印技术研究对档案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