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读者玩的是手机,失控的是人生羯瑞

2010年,苹果公司的第一台iPad上市。

在发布会上,斯蒂芬·乔布斯这样描述他的新产品:“iPad拥有你不曾拥有过的最佳浏览体验。”

当年,ipad在全球大卖。

几个月后,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了乔布斯。

当被问道“您的孩子肯定很喜欢iPad吧”这个问题时,乔布斯却意外地回答道:

“他们还没用过iPad呢。我们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电子产品。”

不仅仅是乔布斯,在美国硅谷,很多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几乎都谈到过类似的话题。

对此,无人飞行器公司3DRobotics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安德森说道:

“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对电子产品痴迷的这个过程,我不想让孩子们在他们的童年走弯路。”

在普通人都沉迷于ipad、手机、电脑,并且也让自己的孩子沉迷其中时候。

这些科技界大佬们却在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这些东西,因为他们深知电子产品的好,也明确地知道它们所带来的坏。

我见过太多家长,为了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能省点力气,常常随意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让他们跟一款游戏或某部动画片度过一下午,为此患上手机依赖症和眼部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

“西安一名两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不停眨眼,晚上连睁眼都变得很困难。

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原来孩子因玩电子游戏过多患上了干眼症。”

3岁的童童,对爸爸新买的平板电脑爱不释手,猛玩游戏。

结果半年后,童童双眼已经看不清楚电视画面。检查后发现孩子近视已550度。

诊断结果显示:孩子视网膜变薄、退化、变性,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甚至失明。”

上网搜索“两岁孩子喜欢看手机怎么办”的问题,会蹦出来一大堆相似的提问,如今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已经呈现出越来越低龄的现象。

若干年后,当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或许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抱着手机度过的一个又一个下午。

这实在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物质生活已经大幅度提升的当下,现代人为何如此不开心?

原因与你的手机脱不了关系。

你的日常生活或许是这样的: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是查看手机;

上班途中,在地铁里刷上一阵子微博或者朋友圈;

工作的8个小时里,电脑和手机一直与你形影不离;

周末懒得出门,玩上一天游戏,或者刷上一天的剧,轻轻松松打发无聊时光。

渐渐地,越来越干涩的眼睛和越发僵硬的身体不停地发出抗议。

最糟糕的是,你的心情很坏。

年初信誓旦旦立下了几个目标,却因为整日沉迷于手机的世界不可自拔,导致没有任何一个目标有起色;

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健身,有人在学习,嘴上说着“有什么好晒的”,心里却不自觉升腾起一股焦虑;

睡前总是带着悔意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做出改变,可是第二天照旧抱着手机玩到睡前。

……

但另一方面又不肯放弃手机带来的欢愉,仍然让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如此一来,生活仿佛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玩手机变得不开心,因为不开心,所以要玩手机。

谁都知道总玩手机有各种各样的坏处,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明明很累很困,却放不下手机,麻木地点击着屏幕,打开一个又一个app,就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宁愿漫无目地玩一晚上手机,也不想看5分钟的书。

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一方面,手机上各类消息的推送以及新鲜事物的刺激,会使得人们产生“我正在做事情”、“我增长了见识”等错觉,由此形成对手机、对互联网越来越严重的依赖;

另一方面,错失恐惧症。

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家AdamAlter指出,正是由于手机缺乏“停止提示”,才导致我们陷入根本停不下来的状态。

一本书有终结篇章,一份报纸有结束段落,电视里播放的连续剧每天有固定的播放集数……

这些带有“停止提示”的事物强迫我们必须停下啦,回到真实的世界中。

但手机却是无止尽的,它拥有源源不断的信息:社交、综艺、新闻、购物……

如果我们不主动停止,便能够一直无休无止地刷下去,直到让人精疲力竭,情绪抑郁。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往事,发现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寥寥无几,这让人难过。

我大学期间有一位叫做杨博的同学,一直以来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

杨博的特立独行在于,他虽然也上网,也玩游戏,但他从来不沉迷。

从大一起,他就有很清晰的目标:做学术研究。

每天除了正常课业之外,就是泡图书馆,上自习,或者参加社团活动。

总之,我们很少在网上碰到他。大学四年来,他的成绩总是第一。

毕业好几年了,他偶尔会在班级群里说说话,有人问起才知道,他现在真的已经是博士了,并且还在给本科生代课。

没有人会质疑他的学术水平,在所有同学眼里,他一直都是优秀的化身。

我记得大学期间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你们寝室的男生都爱玩Dota,你怎么就不爱玩呢?”

他的回答让我惊讶了很久:“我也喜欢玩啊,因为太喜欢了,所以卸载了。

我对一切会诱惑我的东西都抱有怀疑和警惕。

他并没有因为少玩了一点游戏或者少追了一部剧而错过任何东西,相反,因为他的克己自律,他活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其实你并没有通过手机学习到什么新鲜有趣的知识,你很清楚,多看几本书才是学习知识的正确姿势。

在你的朋友圈里面,你并没有那么重要,多点的那几个赞,别人只会觉得你很闲。

你没有那么多要联系的人,工作之外,知心好友二三人足矣,常约出来谈谈心。

你不是真的停不下来,你只是不能克服惰性,不想从舒适区中走出来而已。

如果一个成年人在对待手机这件事情上是失控的,那么很有可能,TA的整个人生都是失控的。

试着不要带手机上餐桌,不要带手机上床,工作之外,把手机远远地抛在脑后。

一开始或许会有些痛苦,但要想做出改变,就必须抱着克服毒品一样的心情,克服对手机的依赖。

强迫自己停下来,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感受当下,专心于食物的味道,认真倾听家人的说话。

THE END
1.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作文(通用27篇)我扭头看向黑小妹,只见黑小妹一本正经的说:“法官,我们健康家族都认为网络家族虽然类,却也害了人类啊!比如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网络,成绩也直线下滑。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都近视,大部分都是因为太沉迷于一些电子产品……”黑小妹还没说完就被白大哥抢了去,“难道,网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吗?有了我们网络家族,即使是https://mip.ruiwen.com/zuowen/wangluo/1053437.html
2.网络的利与弊作文(精选29篇)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种种担心,从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色情,颓废等。好处与坏处只是一线之隔。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限便是弊。 作为学生,我是赞成自己上网的。我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粮食。不可否认,我们https://www.yuwenmi.com/zw/287559.html
3.50条读书的好处,20条不读书的坏处,以及如何养成读书的习惯。4. 多渠道获取书籍:通过市场、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5. 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比如电子书、纸质书、听书等。 6. 与他人分享所读内容:找到能够相互交流的伙伴,分享所读内容,增强阅读的乐趣和学习效果。 https://www.jianshu.com/p/2b3f7c14f869
4.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八十九)建立你自己的熊猫(喜欢)图书馆 原文: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build-your-own-pandas-like-library-7aac66c1f3d7?source=collection_archive---25--- 我主要通过泰德·彼得鲁的烹饪书了解熊猫。而现在,Ted 又想出了另一个有趣的项目:建造我们自己的熊猫像库。它包含一系列需要完成的步骤,以便构建一个类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646368
5.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A.图书馆的书真全,什么小说啊、诗歌啊、散文啊,全有!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https://www.meipian.cn/4z3f8j87
6.ABAQUS多版本共存——共用License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如果一台电脑需要安装多个版本的abaqus,实现多版本兼容,可以采用共用License的做法实现。比如已经安装了ABAQUS2017,希望安装一个低版本的6.14。 具体方法如下,其他版本与此类似: 所有安装都按照网络上现有的教程进行,只需要在这一步选择product即可。 需要注意每个版本的文件夹不要弄乱了,最好分清楚。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05218
7.废墟图书馆开荒攻略卡组构筑思路分享第一幕尽可能打出最多攻击骰(五十连坐的反击骰用的好就是三骰书页),第二幕积攒了弹药用密集火网拼点,用一费卡补刀眩晕的敌人,第三幕p用枪卡偷刀不够正派,我们图书馆应该顶着对面攻击骰把子弹射到对面脸上( 攻其不备比起寻常的枪卡有一个坏处是不能针对抗性出牌,好处是不需要针对抗性出牌(好吧其实真正的https://www.doyo.cn/article/453180?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