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生活兴起青年社区打造城市中第二个家居住者公共生活

私人卧室,共享客厅、自习室、图书馆——“共居”生活正在年轻人之间悄然兴起,全国多地推出了集生活居住、社交共享和创业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青年社区”。

打造“去孤岛化”的租住生态,让租住空间跳脱出单一物理空间居住功能。与传统合租不同,“共居”重新构筑了年轻人的社交关系。

与合租不同共居者更注重交流

休息日的早晨十点,客厅里,已经起床的人问道:“要不要一起吃饭?”陆陆续续地,人们从各自的卧室走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下午两点,“共居”的年轻人出门去,约朋友逛展、看电影。晚饭后,社区里各类文化活动登场,“同好”们聚在一起讨论一部文艺作品或者一起玩游戏。到了凌晨2点,还有没睡的“夜猫子”在露台相谈甚欢——在这里,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

近年来,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兴起了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共居”。由袤则咨询和国内某“共居”青年空间发布的2024《共居生活洞察报告》中认为,“共居”即共享居住,与传统的合租不同,共居更类似于美剧《老友记》里的居住模式:大家共同使用公共空间,彼此之间有交流、有共同的生活。“共居”因此也常常被住客们形容为“一个更像家的地方”。

对应英语语境中“合作居住的方式做非盈利住房”的理念,共居空间既包括卧室这样的私人空间,也包括客厅、餐厅等共享的公共空间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共居”是一种“由社群主导的居住方案”,它强调居住者共同设计和管理居住环境,通过一定的规则和自治机制来提高居住者在公共生活中的参与感,确保生活环境的和谐和高质量体验。

从居住到公共服务空间“青年社区”多地在实践

于2012年在北京创立的“706青年空间”十多年间在全国建立了多个青年空间,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十多个城市。经实践,“共居”主要有三种类型:常规型、流动客厅型和社群型。常规型共居空间中,居住者共同租住一个房子,共享公共区域;流动客厅型则对外开放客厅空间举办公共活动;社群型则是更大规模的共居,形成社区网络。

据媒体报道,四川成都的“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今年10月正式亮相。该社区就像一个“流动客厅”,重点规划了用以活动开展和文化交流的公益空间,集学习、交友、办公于一体的青年共享空间,以及涵盖餐饮、休闲、娱乐等日常需求的生活空间等。

成都图书馆在这里设立了分馆。居民凭有效证件就能免押金注册或成为有效读者,还能享受图书文献通借通还的服务。图书馆旁边有共享自习室、共享会议室以及多功能间。其中,共享自习室分为公共、单人部分,如果想求得一个更安静的环境,也可以选择一间单人自习室,每天都能迎来上自习的居民。成都蓉易就业武侯区就业服务总站也设在了社区里,为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支持,包括整合资源、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

该项目的策划、设计都是围绕年轻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社交等这些面向展开,各种功能空间的设定解决了他们的学习、办公、用餐问题。

“社群型”的“共居”在国内也有实践。如湖北省提出,结合青年人住房需求特点,推动集生活居住、社交共享和创业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青年社区”建设,满足新青年新市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让青年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在宜昌市的金家台青年社区,居室内的沙发、空调、冰箱、热水器配备齐全,可以拎包入住;自习室、瑜伽室、健身房、共享厨房、路演区等多场景共享服务空间应有尽有,供住户免费使用;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门锁、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保安楼栋巡逻,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再走进武汉市的新青年花山河社区,年轻人三五成群,或在休闲室画画陶冶情操,或在健身房舒展运动,或在共享自习室安静学习……动静之间,自成天地。这些青年社区还通过社群活动的营造发展友邻文化,打造“去孤岛化”的租住生态,让租住空间跳脱出单一物理空间居住功能,让青年社区成为新青年、新市民的“第二个家”。

住客多为城市新移民随着人生阶段推移而退出

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在积极“共居”?报告显示,“共居”参与者大多是22至35岁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来到新的城市工作生活,需要重新构筑自己的社交关系。“共居”以其“家”的氛围,成为一种很具吸引力的选择。居住者不是连打照面都尴尬的合租邻居,而是可以深入交流、共享生活的伙伴。从日常琐碎的闲聊到深邃的精神对话,共居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场景,他们之间也由此结成了更深层连接,即使日后离开这个空间彼此之间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大多数年轻的“共居”参与者,还正处于人生的探索和发现阶段,与人的连接是他们探索多样人生路径的重要途径。虽然随着个人人生阶段的逐渐推移,许多成员会选择离开“共居”,步入更为稳定的生活轨道。而与此同时,新的一批年轻人又会带着同样的热情与憧憬,加入到“共居”大家庭中。

还有一部分的共居者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这使得他们在文化融合与生活方式选择上展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更习惯于主动构建并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同时也乐于接受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室友,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划与建设。

运营者转变为“服务者”创造并丰富公共生活

共居空间的运营者对于推动这一居住形式的发展功不可没。报告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人文社科艺术的背景,或者对此具有强烈的兴趣。秉持“以社群为方法”的理念,致力于通过社群的力量,创造独特的在地化体验,重新激活并丰富公共生活的内涵。

空间运营者不仅是公共生活的拥趸,更是其创造者与践行者。他们极具能动性,执行力拉满。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到制订并维护公共生活规则,他们乐于与不同背景的租客交流,也欢迎外来者的加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和谐的共居环境。

在共居社区中,运营者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他们不再是家长式的“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小管家”式的服务者。这种转变体现了共居自治的核心精神——平等、参与与共享。居住者成为社区的真正主人,享有对房子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运营者则化身为默默无闻的服务者,为居住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种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不仅增强了居住者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也促进了社区内部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共居期待公共生活短租制低租金也是吸引力

“我希望在上海再造大理,以社区作为方法,从重建生活秩序做起,形成家庭、社区、地方的差序格局,慢慢去影响上海的生活感。”706上海2.0生活实验室运营成员Lee表示。人们选择“共居”的理由并不限于经营生活,还有对参与公共生活的期待。共居空间的重要设施是开放的“客厅”“天台”,在周末摇身一变成公共活动的场地,其间不仅有愉悦的酒会、电影放映和社交活动,还有严肃社会话题的沙龙和实践活动,也吸引同城青年的参与。

短租制、低租金也是“共居”吸引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一大原因。“定价天花板就是市区的一室户。”有经营者提出,“共居”是一个低成本的生活解决方案,用租房差不多的价格可以获得好的室友以及一个公共空间。“共居”的短租制、合宜的租金等硬性条件也支持了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共居空间大多租在靠近市中心的区位,由于合租的方式降低了个人租金,并且提供一个月的短租制,满足了数字游民、沙发客、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立身”的需要。

如今,社交平台上,共居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一方面是青年组织的持续深耕与努力;另一方面,许多曾经的共居参与者,也将这种生活理念带到更多的地方,在新的城市开设运营自己的共居空间,像“蒲公英”一样飞往各地播散“共居”这种新生活方式。

THE END
1.写字楼的社区共享阅读角如何为租户提供精神放松的空间共享阅读角作为写字楼的一部分,不仅是一个图书借阅的空间,更是一个能够为员工提供精神放松和思想交流的场所。在现代写字楼中,尤其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办公环境下,员工往往长时间专注于工作,缺乏放松的时间和空间。这时,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角,不仅能够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员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在https://www.shimaozhongxin.cn/20241211.html
2.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www.linyoer.com/post/2052.html
3.写字楼的社区共享阅读区如何改善租户的精神文化氛围社区共享阅读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公设施,逐渐在写字楼中得到推广。这些区域不仅能够改善租户的精神文化氛围,还为员工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提升自我、激发创意的环境。以保利克洛维为例,这一写字楼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将社区共享阅读区融入办公空间,成功地改善了租户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与企业的凝聚力。https://www.baolikeluowei.cn/20241211.html
4.“共享”风潮刮进图书业:你会为它买单吗?除了这个消息外,与“共享图书”相关的报道并不少见。比如,“智能共享图书馆亮相西安街头”、“共享书店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共享图书悄悄出现自己身边。 资料图:一位女读者在翻看书籍。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摄 此外,银行也“杀入”共享图书市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7月末起,光大银行海淀区万柳支行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hkj.rmzxb.com.cn/c/2017-11-23/1878949.shtml
5.《东方早报》:北京试水“公众共享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前可能还停留在概念或小规模实践中,但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让这个概念变成现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首都图书馆联盟副主席朱强向早报记者表示。 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宣告正式成立,意味着北京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有了一个共建共享的新平台。朱强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大会上宣布,联盟成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10478.htm
6.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方法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方法 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方法 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知识管理的构成是当今市场经济的主要尾随衍生物,图书馆所具备的知识管理包含了隐性和显性两个知识点。显性知识的主要特点就是容易被了解易于被传开,因此https://m.renrendoc.com/paper/153619697.html
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将推动国家资源共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CAVAL和Index Data之间的合作将为澳大利亚独特的环境量身定制服务。这一服务将增加特罗夫的馆藏,同时为澳大利亚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持续支持。这将保持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共享数据库的传统,可通过Trove公开访问。 从2025年中期开始,Trove Partners将能够使用一个新的国家资源共享服务,该服务具有所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acf6051a22e17232110568da5d7adfd8
8.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及需求调查研究适当调整图书外借的归还时间,并设置还书提醒 制定明确统一的图书管理条例,并广泛宣传 其他 *11. 您觉得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好处有:【多选题】 提高获取资源的容易性 缓解图书馆压力 加强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卫生环保 其他 *12. 如果去其他高校借阅书籍,您会考虑的因素是:【多选题】 https://www.wjx.cn/jq/6800795.aspx
9.公共品书香,过长假!东莞图书馆让市民共享阅读时光东莞图书馆让市民共享阅读时光 金秋十月,品味书香。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国庆长假期间,广东东莞图书馆及各分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策划了120多场活动,包括展览、讲座、知识竞答、故事会、好书推荐等,累计接待到馆读者10余万人次。 其中,东莞图书馆举办了《积极心理与美好生活》《“全科”阅读 “三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b9a63047-04d1-4815-a89b-7ba740bd0a6e&categoryname=%E6%9C%80%E6%96%B0%E8%B5%84%E8%AE%AF
10.闽台两地图书馆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存大有可为闽台两地图书馆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存大有可为 【摘要】:台湾自元代就纳入中国的版图,明清以来福建人特别是漳泉两府人民大量移居台湾,致使台湾与福建两地人民血缘相融、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世世代代往来非常密切。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投资,福建又是台湾同胞首选之地,两地经济文化往来又进入新的繁荣时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525083907_36569.html
11.关于图书馆工作计划(通用20篇)20xx年,xx省科技厅开展了“xx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xxxx大学图书馆、xxxx师大图书馆作为建设点,承担共享资源的建设。共享资源由省科技厅拨付一部份经费,贵大和师大图书馆设置了镜像站点,提供了硬件支撑,所建设的科技文献数字资源供省内高校共享,极大地丰富了各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减少了各馆数字资源的购买成本和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612133336_5177487.html
12.WorldCat:世界上最全面的图书馆馆藏数据库OCLC通过WorldShare 馆藏评估,WorldCat 帮助图书馆员对比各自的馆藏并收集他们所需的数据,以分析他们的馆藏发展决策。图书馆员可通过WorldShare 报表设计器来对比他们对各自使用情况和流通统计数据的分析,从而确定图书馆的优先事宜。此外,GreenGlass也使用 WorldCat 中的数据来帮助图书馆管理共享印刷馆藏。https://www.oclc.org/zh-Hans/worldcat.html
13.成功故事分享图书馆教师经验分享,连接图书馆资源为教学添助力!从物理空间上说,图书馆可以给学生阅读、交流、共享提供空间,加强彼此间的联系;教师也可以在图书馆进行学科授课;部门、学部、甚至校级会议也会利用这片空间召开;家长交流活动会等也喜欢选择在校内图书馆展开。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包含人力资源及学习资源。整个图书馆团队包含了图书管理员、图书馆助理、图书馆技术助理、图https://cn.renaissance.com/success-stories/jingxi/
14.场馆预订⑵通过省市各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来宣传图书馆。 6.志愿者服务 现有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1支,制定志愿者工作制度,制订《怀化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大力开展在校学生到馆参加职业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从2012年起http://www.hnggwhy.wentiyun.cn/venue-3446.html
15.《自然》杂志教你如何用软件管理参考文献—新闻—科学网明尼苏达大学组织心理学博士生Brenton Wiernik利用Zotero的共享图书馆完成涉及该领域中文献系统性回顾和元分析的合作项目。他介绍说,此类工作可能牵涉到15~20人:一些人把文章下载到共享图书馆中;其他人阅读它们;当然,更多人负责添加注释和标签,并且记录关键数据。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1/332587.shtm
16.同学间书籍共享,好处多多。由于兴奋过度,快12点还睡不着,就索性上网查相关资料,查找的结果太出乎意料。竟然找到一款图书互相App,两年前没有的现在唾手可得,立即下载体验。这个App简单易懂,非常好用。 我把这个《**班级图书馆》App分享到班级群里,没人回应,一看表已是凌晨1:20。只好怀着满满的期待去睡觉。 https://www.jianshu.com/p/f5f01bc377d4
17.盐城市图书馆地址盐城市图书馆怎么样→MAIGOO百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盐城市图书馆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正以大开放的空间、智能化的楼宇、数字化的服务以及先进的设施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盐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盐城市图书馆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推广全民阅读,创新办馆理念,扩大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将图书馆打造成市民书房和读者家园。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1706.html
18.远村诗集《画地为天》分享会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6月12日,由陕西省作协、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举办,终南七子诗群、文化艺术报社协办的诗人远村《画地为天》新书分享会在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地方文献收藏中心举行。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阎安,陕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周云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省作协副主席方英文,https://www.sxlib.org.cn/difang/fwdt/202407/t20240702_1141486.html
19.[经典]读书会活动方案我们将在图书馆一层大厅筹建“红色书屋”。立足红色文献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广x、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点出版物,引导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传承奋斗精神,凝聚时代力量。 (四)开展“共享共建,服务社会”活动 https://www.wenshubang.com/huodongfangan/30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