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九江图书馆书香里的“时光简史”

说明: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长江周刊》2024年9月1日,总第999期。

图书馆亦称“圕”,即囗里面一个繁体的“书”,这是个合字,仍要读三个音:“图书馆”。1924年,近代图书馆学家杜定友(1898-1967年)创造了“圕”字来代替“图书馆”一词,该字在中日学术文化界流行一时,如今用得少了,知道它的人更少。然而,九江市图书馆新馆正中那个巨大的标志就是“圕”,这在国内的图书馆中也是少有,足见九江市图书馆的底蕴不一般。

图源:九江市图书馆官网

讲述图书馆,首先要明确图书馆的定义。图书馆(Library)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请注意其中的两个关键字:“读者”和“机构”,前者是哪些人能够使用它,后者是谁来创办并管理它。

现代史学界认为,最早的图书馆诞生于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至3000年),由皇室建立,并只为皇家、官员和学者服务。在中国,目前被确认的首个图书馆是公元前14-11世纪的殷墟甲骨坑,创办者是商朝的皇室,使用者当然是学者(巫师)。笔者以为,殷墟的甲骨坑更符合档案馆的定义。从殷墟的甲骨坑到唐代的集贤院,宋代的崇文院,元代的秘书监,以及明、清两代的文渊阁,这类皇家藏书机构的“读者”和“机构”范围基本未曾改变过。

古代另一种藏书、读书之处是书院、寺院等(在欧洲则是修道院),多被称为藏经阁,创建与管理者很明确,面向的对象则是特定的人群:师生、僧徒等。这种形式在现代被称为学术图书馆,典型的是大学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由本单位管理,不向所有大众开放。

图书馆是机构,个人、家庭藏书再多,如不提供对外的服务,也不能被称为图书馆,最多只能算个藏书阁、藏书楼。比如清末九江东乡谭家畈(今濂溪区莲花镇谭畈村,天花井森林公园附近)的李家,号称书香门第,代传藏书家风,他家的藏书楼名为木樨轩,号称拥书十万卷。但寻常百姓若找李家借书看,定会被赶出门去的。总有人说李盛铎是九江的文化名人,木樨轩是九江的荣耀,请问他何曾给九江留下过一本书?哪位外姓学子曾在木樨轩读过书?对于李盛铎为代表的这类藏书家来说,藏书是爱好,更是生意。

中国古代从未有过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建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杭州文澜阁,以藏有《四库全书》闻名遐迩,比起故宫文渊阁有更大的开放范围,因此有人称之为世界最早的公众图书馆,其实它也只是向士子开放,且能读能抄不能借出。

以前知识很昂贵,统治阶级将其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是为了排斥读书无用的下层百姓。服务于公众的图书馆诞生于西方,其特征是:

1.向所有居民开放。

2.或由政府出资主办,或由地方人士出资捐办。

3.非营利性的,创办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培养人才。

4.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一般认为,符合以上标准的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为LondonGuildhall,1425年成立于英格兰。1869年,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诞生于香港。进入20世纪,中国的图书事业开始由传统的藏书楼向图书馆演变。在内陆,最早使用“图书馆”称呼的是1904年建成的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南省图书馆。清末1907年在南京兴建的“江南图书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图书馆,待到它对公众开放时(1911年11月),大清就要完了。

九江与江西最早的图书馆

1909年,清政府学部颁发《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要求各省在1910年底建立省立图书馆,由此,江西图书馆事业跚跚起步。江西图书馆事业的初创期,私立图书馆率先崛起。图书馆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设有英租界和牯岭外国人租借地的九江当然会先于江西各地而设立。1910年前后,庐山诞生了的江西省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名为牯岭图书馆(KulingLibrary),图书馆由教会捐助,馆藏的图书及报刊大多为传教士私人赠送,早期全部为西文,仅向居住生活在牯岭的外国人开放。1932年开始增加中文书刊,方允许中国人入内阅览。

有人认为牯岭图书馆不能认为是完全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因为它不会无差别地向公众开放,是为了服务于特定人群或者阶层。笔者认为它算是公众图书馆,它由牯岭租界地的管理机构设置,面向的也是租界地里的全体居民。毕竟没有什么图书馆可以完全向所有人借阅、开放,总要有一些限制。

江西第一所由政府拨款的公立图书馆也诞生于九江。1912年8月,公立白鹿洞书馆成立,馆址设白鹿洞书院,藏书670部。第一所面向特定对象服务的学术图书馆都创立于庐山,1915年,庐山的美籍教徒集资创办牯岭美国学校图书馆,藏有各种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达八千册。

公立的公共图书馆完全依靠于行政拨款或公众捐助,是非营利的公益性事业,民国期间以江西有限的财力,除了省会,别处也很难做大规模。江西省第一家面向大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是设于南昌的江西省立通俗图书馆,由省教育经费支出,创立于1918年7月,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所初具综合性图书馆规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22年11月,江西省公立图书馆成立,藏书近九千册。1927年,两所图书馆合并为江西省立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的创建与发展

相较于省会南昌,九江市的公共图书馆建立较晚,但它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成立最早、最有历史渊源的图书馆。1938年7月,日寇进犯九江,江西省立图书馆迁至吉安。1939年春,南昌市政府撤销,市属图书馆移交省政府建设所。10月,成立江西省政府建设所图书室,馆藏仅有原南昌市政府移交图书500余册,阅览室只能容纳20余人。当时,吉安市的泰和县是江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各界人士云集,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与江西农业大学前身)亦开设于泰和县。对于这一大批知识分子、学生和公务人员而言除物质生活困难外,精神上更觉得空虚。随着图书室的开放,读者络绎不绝。图书借阅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建设厅厅长杨绰庵一方面拨给经费购买图书,另一方面着手准备开辟新的图书室。1941年5月,由大余矿工捐助福利金,在泰和月池彭村增建一座新馆,设有参考室、普通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可容纳读者百余人。

豫章图书馆供图:胡宗刚

同年秋天,江西省文献研究会归并该馆,因而藏书和规模迅速扩大,并已具备公共图书馆的条件,建设厅厅长杨绰庵将该馆改名为江西私立豫章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各董事以“为崇敬熊主席治赣勋绩起见”,更名为江西私立天翼图书馆(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号天翼)。其时,藏书已增至2.6万余册。1945年初,因私立经费无法维持,于是将该馆改为省办,改名为江西省立天翼图书馆,成为战时江西仅有的两所省立公共图书馆之一。

1945年初,日机频繁骚扰泰和。为避免损失,图书馆将一部分不开放的书籍搬迁到兴国,随后又分别在宁都乡村师范学校、于都清圹开设阅览室。1945年抗战胜利,天翼图书馆划归教育厅管辖,并决定迁往九江,遂改为江西省立九江图书馆。1945年8月起搬迁,沿赣江、经鄱阳,于1946年1月到达九江,3月26日正式向九江市民开放。

图书馆搬到九江后因一时无处寄身,临时安置在甘棠北路荫园吴金彪花园(原江西新华九江印刷有限公司,现已搬迁),后又迁至县训练所(原九江军分区)。1947年12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由江西善后救济分署拨款3000万元修建省立阅览室,因经费不足迟迟不能建成。解放前夕,江西省图书馆事业经费日渐拮据,机构不断裁撤,业务陷入停顿,省立图书馆仅剩下省立中正图书馆、省立九江图书馆、省立庐山图书馆和公立赣南图书馆等四所。

九江市图书馆最值得骄傲的,不仅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在它创办之初(江西私立天翼图书馆期间)就有了大师级学者的加入。目录学家姚名达(中正大学教授),植物学家胡先骕(中正大学校长),著名史学家、江西通志馆馆长吴宗慈为图书馆董事。第一任馆长程长源曾任国民党兰溪县政府档案室主任、湖北省政府图书馆代主任,他担任天翼图书馆馆长一直到1949年九江解放。期间,他撰写了在中国档案学中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县政府档案管理法》,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程长源在档案学及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交叉研究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促进了图书、档案、文书、行政等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1949年6月,程长源离开九江,前往上海《解放日报》资料组工作,次年出版了《中文图书标题法》,其研究成果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产生立下了开山之功。正因如此,九江市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历史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1949年5月九江解放,九江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图书馆,当时藏书仅2.6万册。当年9月搬迁至西门口(现为邮政局报刊销售部),改名“九江市文化馆”。1956年6月,江西省文化局决定成立九江市图书馆,在市环城路兴建新馆,面积560平方米,1958年春投入使用。至1966年,藏书达9.4万册。1968年10月,图书馆被撤销,机构被撤,工作人员下放,藏书遭受很大损失,其中馆藏的解放前100种报纸,800余种杂志被送到北京化为纸浆。直到1978年7月,图书馆才恢复单独建制。

1985年,位于环城路142号的九江市图书馆完成扩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8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782平方米,阅览座位约170个。1990年底有藏书37.96万余册,古籍29740册(善本书40种、571册),另外藏有一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石拓片。

位于环城路上的九江市图书馆旧馆(现已拆除)供图:张廷

1997年5月28日,九江图书馆新馆在庐山南路举行奠基仪式,1998年底新馆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2001年11月1日,环城路图书馆正式闭馆,40余万册藏书搬迁至新馆书库。2003年7月6日,九江市图书馆举行新馆落成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与原馆相比,新馆的建筑面积扩大了6倍,达到1.4万平方米。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九江市图书馆均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现藏书100万余册,设立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地方文献中心、电子阅览体验区、视障阅览室、自修室、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等服务场地,阅览座席千余个,可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社会教育、科技体验、文化休闲等功能服务。馆内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建有“数字图书馆”网上服务平台和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为读者提供海量的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地方文献入藏达5000余种,种类丰富,积极开展地方历史文化信息服务、研究整理和宣传。加强古籍、民国文献等资源保护,建设了古籍修复室,被评为“江西省古籍保护单位”,有八部古籍列入江西省珍贵古籍目录。

60年代九江市图书馆借书证收藏人:张廷

图书馆不仅是藏书读书之地,还应该成为传播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2008年3月,公益文化服务平台寻庐讲坛在九江市图书馆应运而生。在无任何专项经费支持下,为广大社会公众呈现一场场见解独到、思想深邃、境界广博的文化盛宴,历经十六载砥砺发展,已开办逾500余百期。

寻庐讲坛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自觉担负起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以“向市民传播文化知识,向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向外地宣传九江历史”的定位而获得江西省文化宣传工作创新典型的嘉奖,被国家图书馆列为全国公共图书馆重点讲坛之一。寻庐讲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先后邀请经济学家钟朋荣、樊纲、郎咸平,管理专家龙平、汪中求,文化学者周国平、郦波、于丹、余秋雨、戴建业、康震等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讲学,为广大读者提供诸多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内容选择。大师名家在寻庐讲坛上激昂论学,让听众在知识和智慧的冲击和拥抱中学习、提升。市民通过聆听讲座,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学习欲望。市图书馆还推荐九江学者走进国图、上图、湖北、浙江等省市,宣讲九江历史文化。进高校、下基层,主讲嘉宾用深刻的思想和诙谐的语言让听众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启发,累计服务读者超6万人次。

康震教授在浔庐讲坛讲学图源:搜狐网

一路风雨兼程,终得硕满枝。在品牌创建中,寻庐讲坛实现了品牌化、系列化、主题化的开展,形成“1+N”阅读推广品牌发展矩阵。“寻庐大舞台”和“寻庐小剧场”纷纷推出雅俗共赏的惠民演出。市民通过参加活动学到了平常难以学到的东西,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活动总是红红火火,座无虚席。寻庐文化品牌为推动九江文化建设,功莫大焉,在市民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和极高的口碑,成为名城九江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经过多年发展,九江市图书馆还形成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苗苗”品牌、关爱视障人士的“光明”品牌,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0余场次,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市民综合素养和城市文化品位作出积极贡献。

九江市图书馆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个20多年前落成的图书馆现在看起来并不大。为解决阅读承载量有限的瓶颈,九江市图书馆从公共图书馆单打独斗,到分馆、城市书房遍地开花,再到盘活基层图书室资源,趟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九江市正在打造“寻书”城市书房、阅读驿站,积极推进“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城乡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渠道。一批建在城乡社区群众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和阅读驿站相继投入使用,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这些书房除了精巧雅致之外,每个书房都有着独具辨识度与文化品味的名称,融入九江的文化印记。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支撑全民阅读的主体,分布于不同角落的城市书房则是神经末梢,打通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浔城飘满书香。

张家渡社区城市书房图源:掌中九江

如今,九江市图书馆依托总分馆服务体系,坚持共建共享、公益开放的原则,与浔阳区、濂溪区、开发区、国电九江分厂、同文中学进行合作实现了总分馆制,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市民只需一张借阅证,便可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共享图书资源,完成就近借还。中心馆—分馆—城市书房的阅读网络有效延伸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中心城区“15分钟阅读圈”基本实现。

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九江,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市图书馆举办了世界读书日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以“再发现图书馆,共读现代文明”为主题,包括书香游园会、古籍拓印与活字排版体验之旅、“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苗苗非遗课堂——中国民间剪纸体验课、数字资源线下推广、寻庐文化志愿服务队爱心义卖等系列活动,以书为媒,与市民读者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今年暑假期间,为丰富广大市民夜间文化生活,实现图书馆延时服务内容的多样化,给读者带来更多、更有温度的文化惠民体验。市图书馆举办“夏夜寻书·悦读嘉年华”活动,汇集科技制作、图书展览、趣味游戏、公益电影播放、数字资源咨询、现场办理借阅证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体验,点亮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夜”态。

THE END
1.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如下: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http://m.riliai.com/zx_2124990/
2.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www.linyoer.com/post/2052.html
3.今天,你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人民政协网理由二:图书馆“朝圣” 回归阅读最初的美好 学生时代,读书的时间充裕,遇有喜爱之书,总会想办法借到或者买到。如今,工作压力大,没时间读书或者快餐式阅读,让阅读美好打了折扣。为此,仍有很多人坚持去图书馆借阅,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能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让阅读回归最初的美好。 https://www.rmzxb.com.cn/c/2014-02-27/298329.shtml
4.东坡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苏东坡传说”非遗讲堂走进图书馆——“苏东坡传说”非遗讲堂走进图书馆 “东坡精神”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11月30日下午,来自四川工商学院的300余名师生,在学校图书馆与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苏东坡传说”四川省非遗传承人,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王晋川老师和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眉山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https://lib.stbu.edu.cn/news/show-2831.html
5.“图书馆活动”策划书4月23日,迎来了“世界读书日”,也是xx图书馆跻身全国一级馆行列之后的“世界读书日”。xx图书馆坚持秉承“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xx”的服务理念,努力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涵,推出“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以此促进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共同营造出“多读书、读https://www.wenshubang.com/cehuashu/3205339.html
6.学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精选11篇)关于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意义, 较多的文献对此已经进行了论述, 笔者比较赞同潘雪华老师的论述:“第一, 解决或缓解了图书馆的一些具体困难, 诸如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解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隔膜、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等;第二, 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人才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优势的有效配置;第三, 在图书馆与https://www.mingkanw.com/w/filel4k34p3v.html
7.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赏析八篇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青年志愿者心得体会1 大学的校园生活带给了我很多的收获,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更多的是懂得了奉献和责任的重要性,现在的我也是一个可以独https://jxsjyzz.fabiao.com/haowen/18132.html
8.第五中学七年一班“走进社会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寒假里,我们去参观了县里的图书馆。我们两组共十人参加,由我和四组组长王婷带队。组员有张涵、刘恩奇、张圆泽、孙晟皓、姜志博、李佳琪、矫雨含、郑雅轩。 走进图书馆,我们立即被图书馆里摆放整齐有序的各种图书吸引了,图书管理员阿姨热情地招待了我们。阿姨向我们介绍了绥滨县图书馆的故事。 https://www.meipian.cn/3g05ozlb
9.浅谈图书馆统一着装的作用和意义.doc浅谈图书馆统一着装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统一着装的现状,探讨了图书馆统一着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统一着装 作用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70-01 有一项实验证明,统一着职业装能凝聚团队精神,工作效率可以提高15%。换一个角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25/108935144.shtm
10.对话杨素秋豆瓣9.1分,因为她建了一座“真正的图书馆”现代快报:在您看来,阅读和图书馆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杨素秋:我觉得阅读是良药,就是当你人生遇到困顿的时候,你去读一些书籍,它会让你觉得你的心灵慢慢充盈,会感觉到那种力量。 我觉得读书非常有用。但可能有些人方法错了。就像健身房去健身,有的人三个月就有腹肌了,有的人一年还是没有变化,为什么?读书也一https://www.xdkb.net/p1/js/j9ltt/465381.html
11.图书馆活动策划书15篇一、活动意义 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写作是一种途径,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好的文章可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还可以感染读者,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促进同学们对写作的积极性,图书馆特举办了此次征文活动。 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cehuashu/178449.html
12.公共图书馆法:点亮知识灯塔,引领阅读新风尚公共图书馆政策背景1、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知识、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重要使命。然而,在现实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规范图书馆行为、保障读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38965027
13.“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节日期间,我馆举办了一系列读者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为了对参与活动的读者进行奖励,更为了培养大家的读书意识,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馆将对新春活动之“小小志愿者”图书管理员实践活动,读书擂台赛活动的优秀读者进行奖励,鼓励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https://m.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056121.html
14.图书馆读书的活动总结(通用20篇)1、4.23上午9时在图书馆门前悬挂全民阅读条幅,营造读书氛围,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喜欢读书的读者免费办阅读卡,为群众解答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及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2、图书馆与第三小学联合举办“知识给人力量·阅读引领未来“为主题活动,大家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的感受和新的启迪谈阅读感受——“让终身学习、https://www.jy135.com/huodongzongjie/1097348.html
15.参观图书馆作文(通用3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图书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图书馆作文 1 3月19日的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四(1)中队参观了著名的上海图书馆。我们兴奋得一蹦二尺高。上https://www.ruiwen.com/w/24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