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来了,未来还用现金吗?

说到现金,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媒介,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的现金是贝壳,经过约1500年在商代发展为金属货币,又经过约2500年在宋代出现了纸币,在此后的1000年间不断发展完善,进而孕育了当今以金属货币与纸币为主的现金体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仅仅见证了两次货币体系的变革,那么还要多久,我们才能迎来下一次呢?幸运的是,随着近十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即将见证货币体系的第三次变革:DCEP。

读到这里,大家心中都会有个共同的疑问:“DCEP是啥?!”这需要追溯到2014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让DCEP首次映入公众眼帘。乍一看,它像极了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英文词组的缩写,所以我们把它展开,就变成了:

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

它的中文翻译是“数字货币及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我们所熟知的移动支付就是一种典型的电子支付,所以对这一名词解读的重点便落在了”数字货币”上。

那么这个数字货币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让人们不禁发出“它,改变了现金”这样的呼声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它让所有实体的现金转化成了存储在云端和客户端的数据。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恭喜你,在遇到新闻上提到“DCEP”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兴奋地说“这个我知道”,并报出那个高大上的英文词组“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然后补上一句“它让所有实体的现金转化成了存储在云端和客户端的数据”,此时你的大多数听众都会不明觉厉,并投来佩服的眼光。

然而,还没等你得意几秒钟,总会有几个人跑来拆台,抛出一大串问题,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分布式记账”、“双层运营”、“一币两库三中心”、“UTXO”,紧接着便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了解DCEP,我们其实只要弄清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

三个大问题又可以进一步拆分出十一个问题,以下是本文的目录:

●本文目录●

一、DCEP是什么?

1.1DCEP是用来做什么的?

1.2DCEP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何区别?

1.4DCEP背后的技术是什么?

二、DCEP怎么代替现金?

2.1DCEP如何实现“现金数字化”?

2.2央行要如何发行DCEP?

2.3央行要如何管理DCEP?

2.4DCEP实际应用场景与原理有何案例?

三、为什么要使用DCEP?

3.1DCEP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3.2DCEP对用户而言有何好处?

3.3未来还会有实体现金吗?

1.1

Q:DCEP是用来做什么的?

A:DCEP只是另一种形态的人民币。

说到DCEP,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它是用来干嘛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人民币。

DCEP推出的作用是对M0,也就是流通用的现金,进行1:1的替换。换句话说,我们每提取一块钱的DCEP,就必须上交一块钱的人民币现金。因此,DCEP的推出并不会对我国的货币总量产生影响,而且当DCEP完全普及后,实体现金便会全部被这些数字货币所替代。

因此,DCEP的作用十分明确,就是流通和支付。

1.2

Q:DCEP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何区别?

A:DCEP与虚拟货币的三大区别:政府公信力支撑、央行集中管理、流通与支付手段。

DCEP的以上三个特点将其与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区别开来。

首先,DCEP和传统人民币一样,是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由国家信用支撑。换句话说,只要国家政府的公信力还在,DCEP就有着绝对的价值,并且有法律的保障,毕竟DCEP就是人民币。而虚拟货币则不然,它的背后只有一个区块链,最多再加上一个货币的发行者,通常是一个个体或一家企业,其公信力远没有一国政府可靠。

其次,DCEP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货币,而虚拟货币则是通过区块链分散化管理,二者使用的技术以及管理流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通俗点来讲,以交易记录为例,DCEP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央行管理的唯一账本上,而虚拟货币则是同步记录在每一个持币人的账本上并互相验证保证有效性。虚拟货币使用的这种技术就是神秘的“区块链”技术,而DCEP并未使用这一技术,但为了解答大家的所有疑惑,关于区块链我们也会在接下来介绍技术时简要说明。

DCEP与传统人民币和虚拟货币的区别

1.3

1.4

Q:DCEP使用了区块链吗?

A:只使用了区块链的非核心衍生技术。

提到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比特币以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那么DCEP是否也是基于区块链的货币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全是”,因为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背后有着众多技术的支持,DCEP的确使用了其中的部分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并不是基于区块链的货币,也和比特币这些虚拟货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DCEP使用的是哪些技术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非对称加密”、“UTXO”以及“智能合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本文就不进一步深入了,这里的重点还是介绍区块链技术,从而理清DCEP与区块链的关系。

区块链的核心是链式存储和去中心化存储,即分布式记账和多点共识,这两点保证了区块链存储信息的安全性,接下来将逐一介绍。

区块链核心技术图解

多点共识,主要指数据的存储位置。传统的数据一般存放于单个服务器中,顶多再多几个备份,而区块链的数据则是存放在每一个使用区块链的客户端,例如这块区块链有100个参与者,那么就会有100份分布式记账数据拷贝存放在这100个参与者处。当某一用户更新数据时,会发出带有验证标识的请求,另外99人便会对此信息进行验证,只有多于一半也就是50人验证此信息为真时,这100个人才会同时在区块链上更新信息,也就是添上一个新的区块。这样的多点共识机制,使得对数据的篡改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即至少覆盖一半以上的客户端,才可以成功。

因此,在分布式记账和多点共识机制下,需要对数据进行篡改,不仅要对从篡改处至今的所有区块进行篡改,还需要覆盖一半以上的用户,这要求极大的运算能力,即整个区块链51%的运算能力,而在数据量庞大的情况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么先进的技术,为什么央行不用呢?

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应该能猜出一二了——没错,关键就是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而DCEP的要求则是“央行集中管理”。我们之前提到,DCEP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也就是说核心的数据只存放在央行数据库,而区块链则是存放在每一个用户端,如果真的要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那么DCEP的核心数据至少要在每一个参与运营的商业机构有一个备份,但这有着很大的风险,比如个人隐私。因此,DCEP是不可能使用多点共识技术的,这也是它和先行大多数虚拟货币的在技术上的根本区别。但话虽如此,DCEP仍可以使用分布式记账技术,并且在双层运营中,商业机构也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管理自己运营的DCEP,关于双层运营会在2.3部分介绍。

央行为了以DCEP代替现金,提出了“一币,两库,三中心”,分别对应DCEP这一数字货币的“印钞”、发行和管理,以下将逐一介绍。

DCEP系统一览

2.1

Q:DCEP如何产生?

A:通过加密技术生成代表货币的字符串。

首先说“一币”,即印钞过程。

DCEP本身是一串串经过加密的字符串,这也是它被称为“数字货币”的原因。DCEP字符串由三部分组成:央行的基本密码、货币面额、货币编号。将这三个信息以加密方式结合后,央行再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进行最后的加密,便形成了最终的DCEP字符串。

DCEP“印钞”过程图解

以上的加密过程,便是DCEP的“印钞”过程。没错,数字货币也需要印钞,而且这一印钞过程和传统人民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不妨类比一下DCEP和传统纸币的印钞过程,便于大家理解:

传统纸币=1.央行印钞用纸+2.纸币面额+3.纸币号码+4.央行防伪水印

数字货币=1.央行基本密码+2.货币面额+3.货币编号+4.央行私钥加密

可以看出,DCEP和传统纸币在制作流程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都包含四个要素:1.代表央行官方身份的标识;2.货币的面额;3.用以区分每一个货币的唯一代码;4.供使用者检验的防伪标识。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人民币就成功地在保持其原有要素的前提下,从实体现金变为了数字化的DCEP。

2.2

Q:DCEP如何发行?

A:先存放央行库,再发行至商业银行库,最后兑换给用户。

再说“两库”,即发行过程。

“两库”即央行库和商行库,起存储与发行作用。央行通过“印钞”创造DCEP以后,会存在央行库,这时它其实就等价于实体货币的人民币发行基金,也就是已经印刷完毕但暂未投入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当央行决定发行DCEP,便会通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会先向央行存放准备金,才能获得等额的DCEP,这保证了DCEP和实体现金的1:1替换,防止超发。当央行确认了准备金后,便从央行库将DCEP发往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存放在自己的商行库。至于接下来DCEP如何发送到一般用户的手中,就看各大商业银行“各显神通”了,但一般还是通过各个银行的电子钱包。

2.3

Q:DCEP如何管理?

A:云端中心通过互联网管理。

最后说“三中心”,起管理作用:

“三中心”即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都是央行管理的中心,所以DCEP归根到底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即便DCEP在双层运营的第二层交由商业银行和机构进行运营,但所有交易“最终解释权归央行所有”。接下来会分别介绍这三个中心。

登记中心,决定每一个DCEP的归属权。在登记中心中记录着的是每一笔DCEP的交易记录以及每一个DCEP的所属者,它决定了DCEP的最终所有权。因此,当你的手机中收到来自他人发来的DCEP时,并不代表你已经获得了DCEP,真正标志着你获得DCEP的,是央行的登记中心将这个DCEP的所有者从别人改成了你。

认证中心,确保每一个DCEP的合法性。认证中心就是一个大型的验钞中心,每一笔交易中使用的DCEP,在变更所属权之前,都需要经过认证中心的验证,验证无误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认证中心的存在,保证了所有DCEP都是央行合法发行的,防止假钞和数据篡改的出现。

大数据分析中心,从DCEP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相比于以上两个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的作用就比较简单易懂了,它会对海量的DCEP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广泛运用于经济政策、市场分析、反洗钱等各个领域。

2.4

Q:DCEP实际应用场景与原理有何案例?

A:DCEP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线上线下场景,在这里就举用户间转账或支付这一最为常见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端的DCEP不会直接在手机之间以及手机和库之间交换,它必须依托一个手机上的一个载体APP,而这个APP一般是银行的电子钱包或我们常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因此,仅从用户端来看,对已经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DCEP的引入并不会对其支付行为造成任何影响:一样是线下扫码、线上转账的流程。而DCEP真正改变的,是支付场景背后的原理。

以A用户向B用户转账为例,其背后的原理如下:

A用户在APP中选择转账金额和转账对象用户B,APP选择对应额度DCEP,发送至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验证用户信息和DCEP有效性后,发送至央行;

央行认证中心对DCEP和用户信息验证无误后,登记中心将DCEP所属者从A用户改为B用户,并记录相应信息,再把DCEP发回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收到DCEP,验证无误后通知AB双方转账成功,在自己的APP中更改双方账户余额,并将DCEP发送至B用户手机;

B用户手机接收DCEP,并验证其真伪性无误后存放至手机。

用户使用DCEP转账背后的流程

此外,受到强烈吹捧的DCEP“双离线支付”其实也是遵照以上的步骤,它并不神秘,只是在转账双方都没网时,先挂起该交易,等双方中任一方连上网以后再进行以上1至5步操作,这样的功能实际受益于DCEP的跨渠道,因为它保证了双离线场景下双方使用的渠道是可以打通的。

3.1

Q:DCEP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A:降成本、强监管、增效率、保主权。

二、可以提高货币监管力度,追查不法交易和洗钱。DCEP的普及使得所有人民币交易都收到央行的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心的分析,可以有效对非法交易和洗钱进行查处。

三、可以提高经济调控的效率。DCEP的投放速度较传统人民币大大提高,且投放后宏观经济的表现也通过大数据实时反馈回央行,这大大提高了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

四、保证我国货币主权。Facebook的Libra挑战了各国的货币主权,如果我国不尽快出台自己的数字货币,那么人民币的权威可能会受到第三方虚拟货币的挑战,因此,加速推行DCEP也是保障我国货币主权的重要举措。

3.2

Q:DCEP对用户而言有何好处?

A:通用性、安全性、匿名性。

对于无现金化程度较高的中国而言,移动支付早已成为了优于现金的选择,其优势就不在此赘述了,这里就主要讲讲DCEP相对于移动支付的好处。

在了解了DCEP的原理后,想必大家都会发现,其原理和目前基于现金的移动支付体系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现金移动支付体系里,用户账户中的钱只是运营商或银行系统中的一个数字,并没有和实际的货币一一对应,而每个DCEP都对应了央行库中唯一的字符串。

打个形象的比方,在传统体系中,把钱就像水,存在一个个叫做银行的水池里,你把水倒进去后,不会知道里面哪几滴水是你的,只知道里面有两升水是你的,而且你给别人转账时,还可能因为两个水池之间没有连通水管而遇到困难;而在DCEP体系下,钱就像图书馆里的书,你赚到钱的时候就相当于把书借走,央行这个图书管理员就在自己的数据库里把你记作借书人,而等到转账的时候,你把书还给央行后收款人再从央行处拿到书,同时在数据库里把借书人从你改成他。显而易见,DCEP的体系会带来以下好处:

通用性:传统体系下,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支付网络是相互独立的,除非借助第三方平台(如银联)否则难以打通,而由于DCEP是央行集中管理的统一货币,无论是什么运营商,只要使用DCEP就可以在央行这个基础层面实现互联互通。

安全性:DCEP相较于传统体系在底层有额外的加密步骤(发行之初的加密字符串),并且货币的所有权信息集中保存在央行,因此无论在防伪还是在保存和转移方面都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匿名性:传统体系下,由于支付流程主要在运营商的支付网络完成,因此用户的所有交易信息均暴露给了运营商,用户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证,近期运营商非法提供消费者交易信息的案件也频频出现。在DCEP体系下,交易信息直到央行层面都是加密的,保证了所有交易的匿名性,保护消费者隐私。

3.3

Q:未来还会有实体现金吗?

A:无现金社会最终会出现,但为时尚早。

无现金的时代是每一国政府都希望实现的,毕竟它能带来那么多好处。但好归好……

其次,即便大规模投入使用,现在我国的情况并不能支持DCEP百分之百普及并完全取代现金,因为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就还没有达到100%。如果DCEP的目标是替代现金M0,那么它要需和现金一样,让我国的任何一位公民都可以且有能力使用它。然而这个数字化的货币,必须要依靠数字化的设备作为载体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是需要人手一台支持DCEP电子钱包的设备,而这一点在目前还无法实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大学生一定要常去图书馆打开App看看 为你推荐相关动态App内查看更多 得物er-U8P9H9L2 cholexxx 送给朋友的 感觉还可以 飞天小王子 37贰拾壹 #tabletop 嘿蓝天P0I 关注 大学生一定要常去图书馆 #大学生视频创作计划 平常在教室里怎么都学不进去 所以今天来到图书馆里 学六级以及明天的考试 不奋斗不青春 加油大学生们!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4597363
2.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www.linyoer.com/post/2052.html
3.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沙图书馆“棋”妙夜活动中,小读者在这里度过一个开心、美妙的夜晚。均为长沙图书馆供图 长沙“图书馆奇妙夜”活动,为小读者带来各种生动的文化体验。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上就可以看电子书,各种平台搜索信息也很方便。那么除了看书、借书、找书,我们去图书馆还能干什么?不妨来长沙图书馆,解锁“图书馆http://www.changsha.gov.cn/bmrl/bmrlwhzx/202412/t20241210_11681754.html
4.《巴黎评论》与艾科的谈话录界面新闻·文化I:你在文学上进行这样的尝试是出于谁的鼓励呢? E:我的外婆,她是一个热情的读者。她只念到小学五年级,不过她曾是市图书馆的会员,而且她一星期总是给我带回家两三本书。这其中有巴尔扎克的鸿篇巨著。在她眼里,这些书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些吸引人的故事。而另一方面,我的母亲曾经接受过打字员培训,起初还学过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45684.html
5.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六期辑录大家好,我是工商2007班的李一行,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事实》中第一章的内容——一分为二。 作者开篇就说,一分为二,是一种巨大的误解。 很多人对这个世界的现状是无知的,这与受教育水平无关,因为人们自身的世界观是过于情绪化的,往往会先入为主,被自己了解的东西束缚。 https://www.360doc.cn/mip/980233544.html
6.图书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的翻译是:Librarygivesusalotofa此女子,名花有主 正在翻译,请等待[translate] aAmong the harmful things X has done to us,one is the worst. 在有害的事之中x做了对我们,你是最坏的。[translate] a图书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The library has brought very many advantage to us[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9257294
7.如何摆脱内耗导致的疲劳焦虑?而到了2011年,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达到多少呢?答案是1.82ZB。整整增加了2.7倍,平均每年多增加了25万个图书馆。 …… 信息过载,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我们会下意识地、难以自拔地,渴望去获取和追逐新的信息。 我自己尝试过观察:今天记下来的笔记,明天看一次,后天再看一次,就多多少少会感到厌烦 —— 我的大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2212682/
8.GitHubfatgarage/howtogetrichwithoutgetting你应该可以在图书馆中拿起任何一本书阅读 阅读你所热爱的内容 直到你爱上阅读 Nivi:在我们讨论责任、影响力和判断之前,你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推特,我会把它们放在持续学习的范畴。这些推文本质上是在说,“没有所谓的商业技能。少读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力、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https://github.com/fat-garage/how-to-get-rich-without-getting-lucky
9.成功的四大天敌(一)真正用功都是润物无声5. 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障碍还是好处? 返回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Social Power) 将对方引入自己的权力或感情范围内即为"诱导"。这是一种寻找条件或机会以求能够驾驭对方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技巧。人际心理学中把能使人动摇的根本力量分为6种社会力量。这6https://blog.csdn.net/okfei/article/details/3255702
10.面试时候的自我介绍最后,我衷心希望贵医院能给我一个展开才华的舞台,我坚信,你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面试时候的自我介绍6 各位考官: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 https://www.fwsir.com/qiuzhi/html/qiuzhi_20230121174409_2277108.html
11.读书的十大好处图书馆有各种你能想到的书目,而且由于他们的库存是循环流动的并会不时的增加新的书目,所以你永远都不会没有书可看。如果你恰巧住的那个地区没有图书馆,又或者你行动不便去图书馆不方便,那么你可以阅读电子书,因为绝大部分的读书馆的书都有PDF格式和ePub格式的,你可以在你的电子读书器、苹果平板电脑或者你的电脑https://tsg.sxqzy.com/nr.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5669&wbnewsid=2959
12.流沙河生前接受《新京报》专访: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好处—新京报新京报:庄子嘲笑儒家,你是否同样如此? 流沙河:没有。我在内心深处觉得,庄子那样把儒家嘲笑一顿是非常痛快的。但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是受到儒家的影响。这一年多来,在成都市图书馆有一个《诗经》讲座,我已经讲了四讲了,每一讲两小时,大概要讲二十讲,才能讲到《诗经》的1/2,这是儒家经典,我讲起来非常https://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11/23/653420.html
13.读书带来的好处作文(精选22篇)正因为这样,她每次作文都写得很好,老师常常把她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还贴出来让同学们细细欣赏。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图书馆里读书的人这么多,我也要学他们多读课外书。 读书带来的好处作文 5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https://www.ruiwen.com/zuowen/dushu/471800.html
14.《文明6迭起兴衰》奇观作用分析及评分迭起兴衰要抢什么奇观宗教胜利:佩特拉的加成在宗教路线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你或许需要专注的是信仰产出更高,但是产能高的话总也是有好处的。鉴于大家都喜欢,给6分 征服胜利:额……不是远古速推的话,产能高了出兵快也很不错。但是我想你更需要军营和大将军,给4分不能再多。 https://www.9game.cn/news/2367254.html
15.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1、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描写丁香的词语: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样写表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https://wyxx.jndjg.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599161
16.信息技术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积级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你是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积极影响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天下事,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东西,也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兴趣相同的好友。不可置否的是,网络的确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可是,网络的消极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说,对于自制力弱和不爱动脑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开启了一道懒惰之门。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4293062
17.马平:高考是古典时代通才的葬礼?呵呵在高考填志愿之前,本来并没有人规定你们将来属于哪个行业,国家也不知道你们想学什么样的专业。所以,无论是高考科目,还是中小学教学内容,都引导你们每个人成为一个通才。中小学不止是教你会读、会写、会做加减法,还要给你讲数理化学英语,教你了解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动物植物,最后再用高考来验收教育的成果。可以说https://www.guancha.cn/MaPing/2016_05_14_360247_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