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新时代优良家风厚植城市人文精神福州

涵养新时代优良家风厚植城市人文精神

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课题组

一、家风建设和人文精神培育的作用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道德约束,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人文精神是城市立足点根本,是城市生长的灵魂,是城市形象的支柱,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体现着一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人文精神具有凝聚功能,能够增强市民爱市兴市的主体性和向心力;人文精神具有塑造功能,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和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人文精神具有整合功能,能够展现市民的人文关怀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文精神具有推动功能,能够促进外部交流和借鉴吸收先进文化。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是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

二、福州家风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爱国爱乡。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体现了人的基本精神需要,即对民族、国家、制度等的认识、了解和热爱。爱乡,是对家乡家园的珍惜、归属和依恋。爱国爱乡是衡量市民的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市民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福州人民历来就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严复呼吁“强国保种”,林白水主张以“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决心”,从事“救国的事业”。以林觉民为代表的福州大批爱国青年,以“为天下人谋永福”相号召,在广州起义中奋勇当先,慷慨赴义;黄花岗烈士中有众多福州人。先贤们关心国家命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弘毅果敢,探求真理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榜样。福州人多有恋土情结,出外谋生,一旦事业有成,即慷慨报效桑梓,积极从事公益事业;注重人伦关系,注意敬老尊贤,尊祖敬宗。因热爱家乡而注意保持固有习俗、坚持旧时好尚,有恋旧与怀古的情结。

(二)崇文重教。福州自古为福建政治、文化中心,深受正统的中原儒仕文化的影响。福州人把科举上求取功名放在重要乃至首要位置,在程朱理学兴旺之时更是如此。“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成为历久不衰的城市景观。福州素称“海滨邹鲁”,重教兴学成为传统,不仅有府学、县学、庙学,而且书院林立,家塾遍设,清代四大书院为全省最高学府。近现代以来最早兴办新式学校,接受西方科学文化。近代以来,更出现数量众多的俊彦杰才,影响及于全国。现代更有“院士之乡”的美誉。

(三)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就是要敢于冲破阻碍,勇往直前、敢作敢为、敢为人先。清代李鸿章讲过:“闽开风气之先”。近代以来,以创办福建船政为发端,福州有识之士大树时代风声,倡导科学技术,传播当代文明。许多志士仁人接受西方文化,成为“先知先觉”者,因而抨击专制政治,鼓倡社会改革,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林则徐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篇章,开眼看世界,独具远见卓识。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福建船政,把培养人才、兴办实业与建设海防结合起来,培养出大批成就卓著的各领域先驱人物,涌现许多“开先”创举。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天演论》等西方八大名著,为近代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激励国人认清时势、奋起改革。

(四)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福州人文精神的一大精神特质,它体现了福州人民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福州历来具有热情好客、朴实淳厚的民风,诚实守信的做人做事准则,造就了福州历史上商贾云集的盛况,形成了福州融汇中原文化因素而又有海洋文化特点的闽都文化,推动了福州成为东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商贸中心。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诚为本”的文化底蕴。

(五)兼收并蓄。福州自古以来是移民社会,其人口构成即源于吸纳各方人士,接受各种文化(如学术的、艺术的、宗教的、民间信仰的、习俗的等等),古今中外,汇于一炉。移民更多怀旧,故重视传统教育,继承儒家文化,涌现许多诗礼之家;又因自古外向开放,面向世界,广纳兼收,接受域外文明,形成“开先”风气。有识之士多能注重道德修养,较为开明而有理智;保持平和心态,善于待人接物,雍容大度,善与人同。对于各方来人和异域文化,都能持宽容态度,兼收并蓄,和睦共处,不排外,不欺生。因此,在社会上形成传统与新潮兼容、中外文化习俗并存的局面。注重人缘和亲情,较少偏激乖戾之气,体现社会文明与人际和谐。

三、落实“五大行动”,弘扬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要以实施“五大行动”为载体,特别是要注重把涵养优良家风与厚植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全市域、全方位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一)实施“争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主题实践行动

(二)实施“闽都优良家风”传承弘扬行动

进一步整合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等平台资源,全方位展示本土优良家风家训家教文化,带动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福州先贤的家风典故,征集寻找本地当代优秀家风故事,摸清属地乡贤人物、古厝资源,引导市民群众深入学习闽都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的优良家风。面向全市开展“晒家风传家训”活动,展示自家好家训,讲述优秀家风故事,推动全市家庭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引导广大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国家观、民族观,弘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家风动车社区行”“家风动车校园行”,创新开展微宣讲、云讲堂等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新时代家庭观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名人后代、文明家庭代表的优良家风涵养清朗的社风民风,形成共建共享家庭文明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有福之州·书香榕城”全民阅读行动

(四)实施“我们的节日”繁荣振兴行动

注重运用传统节日文化,通过“老节新过”的方式,凝聚、传播我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将节日蕴含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把老节过出新意。比如,“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农历正月廿九这天,晚辈要给父母长辈精心熬制一碗拗九粥。福州市年年组织以“孝老、敬老、助老”为主题的拗九孝敬节活动。可以将拗九当天拓展为孝老爱亲周,从送“拗九粥”拓展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活动、老人文艺汇演、健身比赛等,从一家一户的儿女感恩之行升华为千家万户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要不断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浸润群众的精神世界。比如,春节、元宵节开展传统闽都民俗文化活动,清明节寻找闽都先贤遗踪文化踏青、闽都诗文名篇诵读,端午节午时茶、午时书以及“欢乐端午、民俗游园”;中秋节“摆塔”、“文化庙会”,重阳节携甘蔗登高、喊山、描纸鸢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注重让群众“唱主角”,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体验传统与践行文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加深群众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

(五)实施“蹲苗壮骨”青少年培养行动

探索创新青少年参加人文活动的新途径新方式,让青少年从中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血脉,涵育道德情操。推动学校与市、县(市)区群艺馆(文化馆)等部门签订协议,广泛开展传统节日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文艺院团以及非遗传承人走进全市中小学校课堂,为孩子们上演闽剧、伬唱、福州评话、福州方言歌曲演唱等,开设花灯制作技艺、软木画制作等传统技艺教学第二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强化实践新载体,精心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人文素养提升活动,通过学习中华经典、争做文化讲解志愿者,让孩子们在学习、浸润和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闽都传统文化,收获学习感悟,让青少年真正喜爱上闽都文化,为培养时代新人夯实人文素养基础。

THE END
1.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如下: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http://m.riliai.com/zx_2124990/
2.源城区图书馆新项目,现代化阅读新空间打造完成技术交流源城区图书馆最新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阅读新空间。该项目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为核心,结合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创建一个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这一举措旨在满足广大市民对高质量阅读资源的需求,推动阅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http://ahlkfd.cn/post/22543.html
3.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www.linyoer.com/post/2052.html
4.东洲区图书馆现代化项目启动,打造知识殿堂新篇章新闻东洲区图书馆最新项目旨在打造现代化知识殿堂,通过智能借阅系统升级、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多功能阅读空间打造、个性化服务拓展等措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项目的实施将带来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为东洲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期待着东洲区图书馆在新项目的推动下,成为更加现代化http://bxkxdz.com/post/20574.html
5.东至县图书馆新项目,引领文化发展的先锋力量大品牌东至县图书馆最新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拓展服务空间,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等措施,东至县图书馆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东至县图书馆在最新项目的引领下,成为文化发展的先锋力量,为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更多色彩。http://tat123.cn/post/3979.html
6.图书馆的社会实践报告8篇(全文)只有从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意义的入党,坚定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实践学习,我深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实际情况,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图书馆的社会实践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68j8aa2.html
7.2023年度菏泽市软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7、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做好服务的对策与研究 完成单位:菏泽市图书馆 完成人员:王光瑞 梁婷茹 8、Dust particles transport during the rare strong sandstorm process in Northern China in early year 2021(2021年初中国北方罕见强沙尘暴过程中的沙尘颗粒传输) https://51bmj.cn/inform/2477003
8.祠堂文化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的作用及传承意义汉匠古建筑公司乡村治理向来是中央的头等大事,建国七十年来,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方面从未减少过,但效果不佳,造成“宣传失灵”的尴尬,祠堂文化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可利用祠堂资源,组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开辟陈列馆,展示旧书画、旧宗谱、旧碑记;建立图书馆,摆旧书;研究姓氏文化场所,编族谱;可做老人活动https://www.nbgjz.com/10060.html
9.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应当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建设与运营中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力量的界定 社会力量,包括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組织、党群社团、非营利性机构、企业等。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704/10524199.shtml
10.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图书志愿服务行动势在必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蓬勃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界借助多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对基层图书馆从业人员、志愿者本人、图书馆理念的宣传以及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志愿服务行动需要精心策划,通过举办专家志愿服务讲座培训、公益展览、捐赠图书、分享经验、建言献策等多种https://www.jiceng.org/xyxx/147200.html
11.新时代好少年读书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时代好少年读书主题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代好少年读书主题活动方案 1 https://mip.wenshubang.com/huodongfangan/262248.html
12.曹胜强:文化自信融入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考艺术创作持续繁荣,《觉醒年代》《山海情》《只此青绿》《沂蒙山》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实现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歌咏、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广受欢迎,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富民在新时代文化https://www.chinazy.org/info/1040/12555.htm
13.学理论杂志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2019年第10期关键词:新时代 农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农民因生活条件、教育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缺乏、践行力不强。在新时代下,研究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现实困境以及培育路径对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的https://www.youfabiao.com/xll/201910/
14.学前教育论文(通用8篇)同伴间的互相调节也是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和构建的重要途径。同伴群体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而且还有助于幼儿获得物理经验。同伴间有着相似的知识经验背景,易于沟通和交流,还可以互相提示观察事物和现象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更有利于经验的概括化和发现关系。教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集体保育秩序,创设并营造集体氛围https://www.yjbys.com/bylw/jiaoyuxue/155094.html
15.新时代下图书馆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新时代文化的蓬勃发展下,要想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就必须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上“取其优而隐逸”,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图书馆管理改革创新。总的来说,图书馆管理改https://www.baywatch.cn/guanlilunwen/tushuguanguanlilunwen/18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