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试行等级制,有学生称难解“绩点焦虑”专家:需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绩点新浪财经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年来,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在尝试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近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来自采用百分制、等级制评定方式的高校学生,多名学生告诉记者,由于受到保研升学的压力,无论成绩如何评定,都感受到了一定的“内卷”。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推进等级制评分改革,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要真正实施过程评价、多元评价。“高校确定保研名额,应强调考察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总体表现。其关键在于,要提高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的公信力,而不是还依靠考试分数评价。”

“绩点焦虑”从何而来?

有学生因绩点放弃比赛和感兴趣的课程

复旦大学学生李同学(化姓)也向红星新闻记者坦言,为了绩点,自己采用了多种策略,“我是准备保研,保研要考察大四上学期的总绩点,所以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准备了。”

据李同学介绍,自己选择将部分较难拿到高分的课程安排在大四再学习,“这样就不会影响保研时的绩点”。遇到不同的老师开设同一门课程时,李同学更倾向于避开要求严格的老师,选择更轻松但相对而言“干货”更少的老师。

复旦大学的孙同学提及,在大一期间,自己曾修习一门较难的理工类课程,有同学提醒自己应当选择在大四修习该课程,否则可能影响绩点。

而对于“绩点为王”的价值导向可能带来的影响,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卢瑶、张青根及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沈红发表论文《绩点为王的思维代价:学习投入与本科生的学业表现和高阶思维能力》,论文中使用了2016年“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和2019年“全国本科生能力追踪测评”数据,发现“当前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带来GPA(绩点)的高涨而非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GPA的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损害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代价的。”

等级制是解决办法吗?

有学生称“反馈模糊”,等级边缘的人有落差

而在采用等级制评定成绩的复旦大学,具体的分差并不重要。孙同学提到,自己直到毕业也不知道各个科目的具体分数,只能知道等级。根据孙同学提供的复旦大学成绩划分说明,学校将成绩划分为A、A-、B+、B、B-、C+、C、C-、D、D-、F等等级,分别对应90分~100分、85分~89分等分数段,而后各等级按学分加权转化为绩点。

对于等级制抹去了具体分数,孙同学有自己的困惑。“我觉得挺不透明的,考试并不知道最后都错在哪里,论文拿不到反馈,感觉稀里糊涂的。”孙同学表示,自己就读的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部分课程以平时成绩、作业或讨论、期末考试或论文共同组成,但多数情况下,自己无法得知各部分成绩和最终的具体成绩。“等级制如果有反馈的话,其实还好,主要是它只给你一个等级,你既不知道自己的分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导致你拿这个分数,没有任何反馈。”

此外,李同学和孙同学都提到,在以等级制划分中,要求优秀率30%,即每门课程中获得A或A-的人数应不得超过选课人数的30%,这项标准成了主要的区分点。

李同学提出:“其实(等级制)就是变成了梯度,但梯度边缘的人会变得焦虑。比如,有人可能差一点点就能拿到A,最后拿到了B+,这样会特别不满。但是他在原来的(百分比)制度里,可能根本没差多少。”

等级制改革如何推进?

专家:需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

多位受访者均提及,在本科阶段尤其感受到绩点压力,主要是因为升学筛选。

李同学称,在保研等择优筛选中,等级制依然会转向对绩点的追求。据他回忆,B+等级对应的绩点为3.3分,A-等级对应的绩点为3.7分,保研时需要考虑成绩在全年级的占比,自己在准备保研时绩点为3.4分,“但是不够保险,按照往常的保研录取绩点排名,我还需要提升。”为此,李同学花费一个学期,将绩点提高到了3.5分,0.1分的差距背后是“那个学期的课程超过一半的成绩都是A、A-”。

王同学也向记者表示,自己追求绩点主要是考虑到保研筛选,但他最终选择了毕业直接工作,“找工作的时候就没有看绩点,主要是看技能。”

而孙同学则选择了申请出国留学,在申请期间,她发现自己所在专业在海外申请中并不十分看重绩点,“我的绩点差不多是B+的程度,各个海外高校也没有标注特殊的绩点要求。”留学期间,她称自己曾与招生组教师交流,招生组提及了解到复旦大学整体绩点较低,在收到复旦大学学生的简历时,也会考虑到此种情况。

就这一情况,熊丙奇认为,推进等级制评分改革,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要真正实施过程评价、多元评价。“2020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高校确定保研名额,应强调考察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总体表现。其关键在于,要提高过程评价、多元评价的公信力,而不是还依靠考试分数评价。”

THE END
1.大学图书馆,为学子创造各种可能大学图书馆是每个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探索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收藏了各种书籍和学术资料的地方,更是学生们进行研究、参考和学习的灵感源泉。在这个信息流量大的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它提供了一个安静、宽敞、明亮https://www.jarhu.com/news-3892.html
2.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这个应该是特藏图书的数字版概念?就是要有别人没有的数字馆藏,独有的特藏古籍、字画、文物或其他珍品的数字化? 4. 我不认为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有多重要 完全同意,作为高考冲杀出来的大学生,读书是早就训练出来的,而且读书有益于个体发展也是都明白的,借阅量下降是他真的不想读或者不需要读纸书,自己想在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16/6690723_1141726789.shtml
3.图书馆调查报告毕业生对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提出意见。认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加强实践知识也是占比例比较多的。 图书馆调查报告2 一、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一)图书馆周围的概况: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位于交通大学校园中央,东西向,东临实验馆,南临男生第四宿舍,西临网球场,北靠第三栋楼。周边比较开阔,https://www.ruiwen.com/diaochabaogao/7494768.html
4.有编制,不限专业,硕士可报!高校图书馆员究竟有多爽?基本上,35周岁是底线,部分会要求年龄在30周岁以下。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也会有不同的年龄要求,相对低级的职位年龄限制会更大,如厦门大学招聘要求:馆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助理馆员年龄不超过28周岁。 图源:高校人才网 02.学历 高校图书馆岗位学历要求基本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可以说是进高校的最低门槛。但按照目前的趋https://job.gxszw.com/article/117
5.美到舍不得公开的图书馆!总有一种椅子能让你舒服阅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的神秘面纱~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共分为上园和下园两块地块,其中下园位于龙翔大道龙飞大道交界原大运公园旧址,获得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等奖项,咱们今天的主角——图书馆就静静坐落在下园之中。 https://www.sznews.com/content/mb/2021-11/11/content_24730194.htm
6.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时代要求。要切实做好阅读指导和阅读服务工作,从提升纸质馆藏质量、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深化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打造舒适阅读环境和特色阅读空间等方面着手,形成阅读推广品牌,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4/t20230424_211103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