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的文化建设关系社区的和谐稳定,从而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标志着社区文化建设质量高低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的理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权利,而图书馆就是信息的载体。
社区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公共图书馆的纵向延伸。它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为周边的居民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所在区域群众的精神乐园。生活在每个社区的居民,感受较多也较为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文化---社区文化。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显然应该在基层,在社区。笔者就如何建设一个让居民满意的社区图书馆提几点拙见。
一、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较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
二、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提高,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
1、资金匮乏
现有的多数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有限,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文献资源欠缺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较少3册。在社区建设初期,区政府给每个社区补贴一千元用于购置新书。现在,虽然每个社区都设有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有的阅览室藏书量还不及个人藏书量多。城市社区尚且如此,乡村的条件就更可想而知了。
3、藏书品种少,内容单一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也存在购买盗版书的现象,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因此,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4、服务管理效能低
社区图书馆缺乏具有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基本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服务类型单一,影响图书馆效能的发挥。
三、社区图书馆运作模式
四、社区图书馆服务措施
建设社区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诸多原因,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几方面都应积极作出努力使社区图书馆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加大政府服务行为的力度。在社区建设中,往往偏重于社区形象,而忽视社区理念形象和社区行为形象的塑造。要充分认识社区图书馆对推动社区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是利在千秋的事业。二是建议从日常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社区图书馆建设,达到共建、共享。三是积极主动地了解居民现在和潜在的阅读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增强居民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要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各类群体的特殊需要,文献信息力求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真正把图书馆建成居民的“第二居室”。四是送书籍下乡。有条件的城市乡镇图书馆应定期下乡,在农村建立文化站,拓展服务项目,延伸业务范围。赛罕区图书馆在送书籍下乡活动中自身也得到壮大和发展。五是各社区图书馆之间定期进行馆藏交流,既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又解决了社区图书馆的书源难题。通过统一安排规划,减少了重复建设,使馆藏分布逐步趋于合理。
总之,社区的文化发展建设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志着社区文明程度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应本着追求较佳效果,实现较大价值为宗旨,不能流于形式,简单化。应适时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较终达到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不断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