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典的《大学》及其当代价值

对“经典”的解释是对经典文本“意义”的深层理解和延伸性阐释。文本是解释者世界的一部分,传统通过文本向人敞开,人也通过理解而向文本敞开自身的历史性。表现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诸多复杂关系。理解经典是经典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本体理解过程。经典文本的解释存在两个极点:文本一极与解释者一极。把文本作为解释中心可称之为“文本解释”的客观主义,而“主体解释”标举个体主观的阐释活动,不太注重文本原意,讲求理解的延伸性创见,表现为解释的主观主义倾向。

笔者对待经典的态度是:尽可能地与文本本意相符或趋近,同时阐发文本的历史语境及其当代意义,从而使经典文本能够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意义增值。一般而言,经典文本体现在它作为一种“召唤结构”令后人不断地加以理解和解释,而永远使解释者不能穷尽其深层意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析方法是“文本细读法”,我力求通过逐字逐句对经典的解读,尽可能接近经典的原意,然后经过内容阐释而发掘出其中所隐含的重要的当代意义。这种“细读法”有其回归古典治学之本的意向,也有排拒今日学术空疏学风的旨趣在其中,从而使文本的分析自然同那些“戏说”“大话”或者“随口引申”的解说划清界限。

《礼记·大学》的“大”,在先秦时代读作“太(tài)学”,宋以后一般读作“大(dà)学”。《大学》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是先秦的一本古籍,由西汉经学家戴圣根据自己的见识,加入一些文献之后,整理而成的一部总集,其中像《大学》、《中庸》等都并不是汉代的文献,而是先秦的文献。《礼记》的意思就是对人们所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的记载。

(一)由“记”上升到“经”

从历史上看,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而佛教的消极方面也越来越明显。为反对佛教,唐代韩愈就提出了以《大学》为纲领的理论体系,用《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来抨击佛教中只讲个人修身养性的佛理。韩愈的学生李翱也推出了《中庸》学说来和佛教对抗。他们开始把《大学》、《中庸》提高到与“六经”同等重要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当时理学思想的需要,《大学》、《中庸》的“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和“中和”的处世思想进一步受到重视,而这些又是同宋代大儒朱熹的努力密切相连。

“子程子曰”,前面那个“子”是老师的意思,后面那个程子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意思是说,我的老师程颐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学》是孔子留下来的书籍(但今天学界认为是孔子门生留下来的书籍),是“初学入德之门也”,就是最初开始学习、读书,进行道德修养的入门读物。接着朱熹又说,“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今天可以看到古人做学问有一个先后开端和总结的过程,而这个开端很重要,“独赖此篇之存。”《大学》正是进入学问的第一篇,叫“开端入门之学”。其次,读《论语》和《孟子》,最后读《中庸》。这样,学习的人要沿着《大学》所说的次序去学习,眼界必然高,心境必然明。由于读书是循序渐进,最后达到道德修养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很不错了。由此可知,这个开端是对学生的一个“提示”,表明了《大学》这本书的重要性,《大学》就是进入广阔思想精神域的第一站。

(二)《大学》的作者

关于《大学》的作者,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曾参。一般认为,《中庸》为子思所作,而在文笔上,《大学》还没有《中庸》那么成熟,因此《大学》应早于《中庸》,《大学》可能是曾参所作,或由其弟子加以补充。

(三)《大学》的文化心理整合的当代意义

在我看来,《大学》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千百年,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战争、灾难、瘟疫和人的精神生态失衡的状况下,《大学》中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东方思想的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而映射出来。

首先,儒家思想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塑型。因为儒学是向内心去发掘自己内心的“扪心自问”,是进行心灵的反省的“致良知”,是让人拿出自己本真的知觉的精神醒悟。儒家并不是鼓吹让人获得千万的财产之后才变成一个伟大人物的学派。相反,儒家认为,颜回的高尚在于他于清贫之中对道的追求,清贫并不意味着个体德行(道)的低矮。

再次,儒家思想还特别强调了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设想一下,哲学家说“他人就是狼,他人就是地狱”。如果每个现代人都变成损他利己的人,对这个社会都疯狂攫取肆意拿来,不劳而获却坐享其成,现代社会岂有安宁之日?因此,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去供奉一份公心平常心,通过对自我内在精神美德的光大发扬,去做有利于这个世界和谐发展的事情,当然有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这些都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超越历史的不可泯灭的价值。

但是我也注意到,儒家的两汉“经学”中,“经”把儒家思想神圣化宗教化了,诸多问题随之出现。当一种有鲜活生命力的思想——原生态原创思想经过组装改造之后,变成了一种适应当时政治需要的宗教性教化思想时,它错综复杂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儒家思想也开始僵化,而不再具有清新刚健的精神了。到了宋明以后,儒家又变成了带有更多哲学意味的思想,成为很多知识分子所探讨的“内圣外王”之学,并被官方化成为一套禁锢人性的观念规范。在这种观念规范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和骇人听闻的现象,如鲁迅所说的“吃人”的封建礼教,还有像束胸、缠足、守寡不能改嫁等。这些消极方面在“五四”时期被大加挞伐。那么,这些消极方面是孔子、孟子的本意吗?是在先秦出现的吗?显然不是。这些消极方面的出现有多重原因,但原始儒家包括孔子、曾子、孟子等他们本来的意思是在于完善人性,而非戕害人性。将儒学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算在原始儒家的身上,无疑是偏颇的。

(四)《大学》的当代精神生态价值

《大学》虽然是古代儒家的思想,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大学》是中国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对民族、国家和个体而言,《大学》的价值又非同一般。

现代“大学”主要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等方面。古代中国的“大学”则主要强调对内在道德心性的开发和完善,二者有所区别。这一侧重内心完善的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并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因此,在全球化时代重新阅读先秦的经典,重新审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这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说明古代思想有其亘古常青的魅力。

实际上,思想文化观念正在从冲突对话协商中走向融合和更高的文化境界。在我看来,全球化等于逐渐学会尊重差异性文化,并通过差异进行对话和沟通而获得更高的文化共识。这一良好愿望当然也遭遇到现实的挑战。一个多世纪以来,国人对自我传统的不信任,过去的经典早已被排斥到边缘,而西方的波普文化、行为艺术、解构思想已经达到狂欢的地步了,进入中国的流行文化更是变本加厉,经典文化彻底边缘化。尽管如此,但我们不能悲观。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只要它们原初的思想成果曾经为人类的思想史做过重要贡献,为人类精神的成长提供过有益的精神营养,就值得当代人尊重和不断学习。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什么叫“天下”?什么叫“公器”?今天,我们有多少学者,有多少大学生心里边还有“天下”这个词?还有“公器”的尺度?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时重温中国经典——《大学》,其当代意义就鲜明地浮现出来。

THE END
1.大学生一定要常去图书馆大学生一定要常去图书馆 #大学生视频创作计划 平常在教室里怎么都学不进去 所以今天来到图书馆里 学六级以及明天的考试 不奋斗不青春 加油大学生们! 发布于12月6日 河南省 相关推荐 App内查看更多 得物er-U8P9H9L2 18 送给朋友的 感觉还可以 cholexxx 37 飞天小王子 27 #tabletop 37贰拾壹 207 收藏 评论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4597363
2.学院图书馆开展2024级新生“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为积极发挥图书馆资源保障、文化育人的作用,让新生掌握及利用图书馆资源,近日,学院图书馆在各教学系部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对学院全部系部的新生进行了20余场次的“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让新生开启了一段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学习旅程。 学院馆员对图书馆空间布局、服务功能、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类型、获取https://lib.hbjcxy.com/2024/1209/c224a39997/page.htm
3.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调查报告(通用11篇)(一)经过大学课堂,大学图书馆和网络媒介积累 大学生创业者经过课堂学习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异常是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察看实例后,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记忆犹新,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将会受益无穷。另外,能够针对性地到图书馆找一些关于创业理论方面的报刊和书籍进行学习,纸质媒体中的人才类、经济类等媒体是首要选择,例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472790.html
4.校园环境调查报告(15篇)但对于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广场,很多同学提到它时的反应是停车场。由于所处位置和客观设施的缺乏,图书馆广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错位。仅管它满足了交通的要求,但在塑造具体景观环境和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方面并未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没有同学会研究在图书馆门前看书或活动,在精神上,大家对图书馆门前广场的环境没有响应。我们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952027.html
5.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意义(通用8篇)1. 高校电子图书馆可以宣传网络知识教育, 激发在线学习动机, 树立网络学习观。 高校电子图书馆对于大学生在线阅读的指导意义的第一点便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与网络学习。高校电子图书馆可通过校园网、校园海报、校园传单、黑板粘贴报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扩展大学生对于网络与在线学习的认识和了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ro548p.html
6.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前不久,一名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学院的学生给我系一模具专业学生发了一则短信:“我现在做什么都不顺,高考失利,到了某学院结果是成人教育,退学时学费只退了一半;现只好读高职。在图书馆借书,本科学生可以借三本,而专科学生只能借一本,我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我想到了死,我就这样死了不华算,得找个垫背的。于是我想到https://www.gwyoo.com/haowen/189066.html
7.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就业,而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企业在选择雇员时逐渐注重其创新能力,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给科技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更好的速率。因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3/244325_2.html
8.认识大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报告(通用12篇)接地气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需要回过头来对这段实习经历认真地分析总结了。在写实习报告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大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大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报告 篇1 http://shixi.yjbys.com/mudi/710240.html
9.读大学的意义和读大学究竟.ppt同时,对于听讲座一定要有所取舍,。做讲座的人可能学富五车,也可能只是个学术骗子;举办讲座的单位可能是为了弘扬文化,也可能只不过是为了商业炒作。 三、图书馆:大学的心脏 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但去图书馆借书还需要有个取舍的标准。诺贝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02/146921055.shtm
10.莱比锡大学图书馆是德国大学图书馆演变的一个典型前几年也有人写过一篇关于莱比锡图书馆的文章,并将之作为德国大学图书馆演变的典型例子。 在那篇文章里,作者阐述了图书馆之于德国大学的巨大意义。很多人将行政大楼或教学楼理解为大学中心,但在欧洲大学史上,图书馆作为最权威的场所,始终力压教学和行政建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06543
11.最美大学图书馆鲁东大学: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在鲁东大学的图书馆 《平凡的世界》 让学子们明白了 读书更深刻的意义 《追风筝的人》 让学子们知道 人生最难的事是直面现实的自己 一位同学说 “我最喜欢的书 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 《瓦尔登湖》 在图书馆的静谧中 我沉入这本书的深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89S9PH0516BU8U.html
12.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图书馆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作者是谁 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被学生誉为“哲学王子”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辑 1987年重回复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https://www.swjtuhc.cn/m/html/tsg/list/2/7521/1/154820
13.中国十大大学图书馆全国最大的10所高校图书馆中国大学图书馆排行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可以说是一所大学的门面,考研择校时也可以把图书馆列为考虑因素之一。那么你知道全国最大的高校图书馆有哪些吗?下面本文MAIgoo编辑整理了中国十大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山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https://www.maigoo.com/top/24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