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穿上军礼服升旗的记忆是紧张的,我一大早起来洗漱,一丝不苟地整理好仪容仪表,裤脚、腰带、袖口、领花、帽子、手套这些都不能出差错。当我站在操场跑道的白线上时,心跳得很快,“前进”的口令响起,我一边用余光不停矫正自己的位置,一边在心里回忆每一个动作要领。齐步、正步、再到齐步,我站在旗杆下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敬礼,在那时,一切辛苦和努力都不值一提。
——长安大学国护队成员
第一次登台宣讲马克思理论知识
我在大一加入了长安星火宣讲团,第一次宣讲,新手小白的我强装镇定,实则内心惴惴不安。我看到台下的团员青年们正专注地倾听我的宣讲,认真地盯着屏幕上的展示,他们的灼灼目光刹那间也让我坚定了信心。在一次次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也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从实践中提升了宣讲本领、增长了自身才干,愈发明白我们宣讲的意义所在。
——2021级人文学院宁菁雨
第一次去太白实习基地实习
第一次抵达太白实习基地之前,我对十天的实习充满了期待;在基地实习期间,我们起早贪黑开展数据测量,饱和的实习教会我承受压力、保持耐心。山上山下,来来回回,每一天的心情有起有伏,有数据误差达标的开心,也有前后视距累计超标而返工重测的失落。在经历了齐心协力的小组合作之后,“征服太白”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2020级公路学院管恩浩
第一次参与专业实验
自动化专业有许多基于课程学习内容的有趣实验,其中最基础的是电子焊接。在第一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我需要将一个个精巧的元器件按照电路图焊接在PCB板上,不仅考验动手能力,还需要细心与耐心。在看到自己焊接的成品能完美完成每一项设计功能后,心中满是成就感,过程中收获颇多。
——2020级电控学院张乐
第一次承担公路交通博物馆讲解工作
我成为公路交通博物馆讲解员已经满一年,第一次给师生讲解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参观的师生到来之后,我又激动又紧张,两个月的练习成果终于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阅了!“欢迎大家来到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熟悉的开场白慢慢为我恢复了自信。在公路交通博物馆工作期间,我的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深刻理解了长大人为交通运输事业付出的智慧和汗水,还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2020级人文学院邹燕
第一次参加科创竞赛
——2020级信息学院杨麒曈
第一次进入汽车试验场
长安大学汽车试验场,是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基地。第一次进入汽车试验场参观时,我感到非常震撼。在汽车试验场的实践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具体的操作也让我对理论的理解更深一步,汽车试验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2018级机械学院闫志浩
第一次参加运动会
我喜欢跑起来的感觉,风在耳边呼啸,似乎能将一切烦恼吹散。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女子组400米,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还记得那天跑步的时候,场边同学的呐喊声、敲鼓的咚咚声、心跳的砰砰声都在激励着我坚持比赛节奏、奋力冲向终点。因为热爱,我有幸加入了长安大学田径队,每天训练的时候,都会感觉到什么叫“酸爽”,连跑1000米的基础热身,3个400米,蛙跳、跳台阶、举重、背起等力量训练,汗水在流淌着,也记录着我们田径人对运动的热爱。
——2020级人文学院王雨濛
第一次加入社团
第一次加入长安大学机器人协会后,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机器人队”这个战队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机器人设计、组装、调试、维护等工作,我相信自己会在战队一直成长,一直长大;战队也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
——2021级机械学院冯梓轩
第一次参军入伍训练
第一次参军入伍后,我在青藏高原的部队里参与训练,克服恶劣的气候环境,参与新兵集训。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拉操,整理内务,巡逻,每日如此,脸上爬满高原红,手被冻伤冻裂。记得第一次去刷界碑的时候,面对小小的一块界碑,那一刻我觉得它在我面前特别高大,因为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我们寸土不让。
——2020级人文学院张锡权
第一次参加民族文化节
民族文化节是我大学生涯中参加的第一个校园文化活动。我们表演的节目是壮族竹竿舞,从开始的每一脚都踩在竹竿上到后面的追竿起舞,我们团队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朝晖体育场北边的角落见证我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在决赛中我们拿了三等奖,和朋友们共同努力的激情和快乐是我至今不能忘记的。
——2020级人文学院何梅
第一次画工程图
第一次画工程图的时候我几乎毫无头绪,也不知道如何排版才能让正图简洁美观又突出重点。在茫然中,我尝试摸索着排了下各个图的位置,用针管笔细细绘出我所用心设计的一墙一瓦、一草一木,让我的设计如水墨一般在白纸上晕染开来,汇成我小别墅建筑设计的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