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书系
《中图法》最终用户版体系结构及可视化研究
卜书庆等著
ISBN:978-7-5013-7431-1
定价:128.00元
装帧开本:精装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图法》最终用户版体系结构及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本书的研究,是为专门编制用于资源浏览检索服务的《中图法》最终用户版,解决长期以来《中图法》体系分面改造的困扰,建立与《中图法》原体系结构既需相对独立又需相互关联映射的分面体系,满足最终用户(读者、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属性分类检索资源的需求,满足网络环境下多途径、直观化的、自然语言分类系统浏览或查找获取学术资源的需求,同时满足新建数字资源、网络学术资源多属性分类组织需求,为学术资源发现、知识发现、自动分类组织系统提供分面知识分类体系,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已用《中图法》分类组织了近百年来的中外文各类型学术资源的深度浏览与分类关联检索问题。因此,本书旨在对《中图法》体系结构及应用发展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的体系结构及研究其可视化方法。
作者简介
卜书庆,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出版的专著有《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及其使用手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前言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图法》最终用户版体系结构及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是为专门编制用于资源浏览检索服务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最终用户版,解决长期以来《中图法》体系分面改造的困扰,建立与《中图法》原体系结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映射的分面体系,满足最终用户(读者、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属性分类检索资源的需求,满足网络环境下多途径、直观化的以自然语言分类系统浏览或查找以及获取学术资源的需求,同时满足新建数字资源、网络学术资源的多属性分类组织需求,为学术资源发现、知识发现、自动分类组织系统提供分面知识分类体系。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已用《中图法》分类组织的近百年来的中外文各类型学术资源的深度浏览与分类关联检索问题。因此,本项目旨在对《中图法》体系结构及应用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的体系结构并研究其可视化方法。
本项目从分面分类浏览与检索方法对学术资源发现影响的研究出发,在总结国外典型体系分类法的分面改造经验及数字资源分面索引编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图法》体系架构与聚类特点及划分规律的分析,提出以分面分析的方法研究改造《中图法》等级列举式体系结构及其存在的“集中与分散”矛盾。以情报检索语言学家张琪玉的“文献主题的构成因素及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图法》标引文献类聚频率统计,提出专门用于最终用户分类检索资源的版本建设方案,即提出《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的体系—分面模型、编制思路、建设步骤、对原体系框架类扩充和对框架类分面改造的方案,以及解决最终用户知识服务体系方案的核心问题和选取最终用户版的类级数据。
通过对国内外分类法可视化调研,本项目提出《中图法》最终用户版应为动态电子化的分面体系,可自动组配、复合检索的导航版本,以便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学术研究型用户浏览检索习惯。本项目以《中图法》“G8体育类”和“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体系改造为例形成分面方案,开展分面可视化及自动组配检索的软件实验研究,形成本项目附属成果——《中图法》最终用户版实验类的可视化demo,这是对研究方案最好的例证、验证和软件开发实验。
本项目成果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了网络环境下体系—分面分类法浏览展示方法、多属性类目分面方法以及复合主题自动构建类号的组配检索技术等现实问题。该成果也探索了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分类法机读数据开展计算机辅助分面分类的编制与检索,同时为自拟学科资源分类体系和《中图法》专业分类法编制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也提供了可行的构建方法和模型,为《中图法》自动分类、数字资源分类提供机器可理解、人工操作简单的分面组配体系。从应用层面,《中图法》最终用户版是在不增加资源主题人工分类难度和强度的前提下,来提高标引结果的检索效率、检索准确度与网络度的编制方案。它将通过分面直观浏览与自动组配对为我国学术资源主题检索特别是复杂主题的深度挖掘和知识发现带来便利。所以说该版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中图法》用户开展数字资源组织、自动分类组织以及资源的分类导航检索、学术资源发现、知识发现带来革命性变化。
因此,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专门为学术资源导航浏览服务的《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的研制理念,这也是将传统分类法的实体资源分类排架与分类检索功能分离又相互联系的一种体系改造思想。本项目建立了《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的体系—分面模型及最终用户版的建设方案,为《中图法》最终用户版、专业版、学科资源门户建设等项目的实际研发奠定理论、技术基础以及实践基础。在大数据环境下,《中图法》将为学术资源有效地组织、发现和利用建立更适用的学术服务平台,为我国学术资源深度挖掘与导航、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其社会效益深远。
卜书庆
2021年1月于国家图书馆
内页欣赏
目录
前言(1)
1导言(1)
1.1《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研制目的(1)
1.2《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研制意义(2)
1.3《中图法》体系结构及应用发展问题(2)
1.4国外典型分类法体系结构分面演变与应用(5)
1.5分面分类浏览与检索方法对学术资源发现的影响(7)
2国外分类法分面改造实践研究(9)
2.1国外分类法分面改造经典案例研究(9)
2.2国外分类法基于数字馆藏的分面索引案例(FATKS项目)研究(24)
3《中图法》体系结构与聚类分析(36)
3.1《中图法》体系架构(36)
3.2基本大类(含部分二级类)类聚文献量统计(37)
3.3类聚文献特点与分面导航大类设置分析(39)
3.4分面导航大类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二级导航类比较(44)
4导航大类的划分规律与分面改造的可行性(54)
4.1导航大类首层划分特点(54)
4.2导航大类潜在的分面结构与分面分析(57)
4.3《中图法》体系的分面重排、新建可行性分析(63)
5《中图法》类目使用频率分析与分面类级测定(67)
5.1《中图法》(第五版)类目基本情况(67)
5.2标引类目数据情况(67)
5.3类目引用频率与类级分布分析(68)
5.4导航类目选取分析(79)
5.5复分类目与交替类目的分布及导航分析(112)
6《中图法》体系分面改造方案(118)
6.1体系分面改造原则(118)
6.2分面改造方案关键问题(119)
6.3《中图法》各类型体系的分面方案(137)
7《中图法》最终用户版体系结构建设步骤(153)
7.1根据导航大类及其结构特点分类实施(153)
7.2定性分析与确定导航大类的“面”结构(153)
7.3定量分析与确定各“面”等级(153)
7.4确定分面组配规则(154)
7.5机读数据转换与完善(154)
7.6确定检索结果与界面可视化规则(155)
8分类法网络版及可视化调研(157)
8.1分类法网络版的发展定位(157)
8.2分类法的可视化技术应用分析(158)
8.3国外大型分类法网络版分析(161)
8.4对《中图法》最终用户版可视化的启示(169)
9分面树形展示与组配检索实验报告(171)
9.1实验概述(171)
9.2树形目录展示的技术选型(173)
9.3分类数据的处理和转换(174)
9.4G8类树形目录的构造(190)
9.5G8类分面匹配规则的实现(197)
9.6书目检索功能的实现(245)
9.7项目实现总结(254)
10《中图法》最终用户版系统应用前景探索(256)
10.1互联技术的发展(256)
10.2《中图法》最终用户版可与OPAC的连接应用(257)
10.3基于WebService模式的用户接口服务方案(258)
10.4基于Web内嵌模式的用户接口方案(260)
10.5基于关联数据模式的方案(261)
10.6基于OAuth2.0协议的权限认证应用(261)
附录1建议列入最终用户版的类目类级数据选编(264)附录2G8、TP类分面可视化与组配检索案例摘编(368)引文和参考文献(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