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图书馆学论文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兰大图书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向

摘要: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单位,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文献资源为主体展开的,图书馆怎样利用好文献资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自身定位、自身价值,也关系到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对图书馆文献的研究,从图书馆的价值观上来探讨图书馆自身定位和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研究方向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新颁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并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服务手段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把开展图书馆本身的学术活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图书馆基础理论的形成

二、图书馆学研究现状

1、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图书馆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模式,向人们展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新型模式——数字化技术。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图书馆数字化基础理论,数字资源的研究、数字资源的整合管理等新模式、新观念。而数字图书馆一度被认为会取代原始的老式的传统图书馆。

3、知识管理的理念。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文献建设和加工有了新的方向,由此图书馆催生了“知识”概念。知识,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因使用者不同而异。一般可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根据韦伯斯特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总之,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用户需求的调研与预测,以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就是保障读者需求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用户管理,注重用户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读者的图书馆使用技能与使用效率,将馆藏的静止信息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导航。引入内外部结构评价标准,通过读者的满意度调查和需求的增加率来看知识管理的效果。这就是广义的知识概念。知识管理对于图书情报学影响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的变革和创新研究等。

4、图书馆人文研究。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图书馆人文研究转向实践,研究人员将人文研究的内容与信息自由、信息权利和公共图书馆精神相联系,认识到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必须体现公共性与公正性,图书馆信息资源需要公平地提供给每一个读者,从而实现读者的利益均衡。蒋永福最早在1991年采用人文精神名称,他说:“人本主义图书馆学所极力倡导的是人的主体性,即弘扬人文精神。它要在现实的图书馆学土壤中,全面实现人性的复归。”图书馆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物化形式之一。通过对人文关怀,使技术化与人文化高度融合。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必将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权利;活跃文化生活、提高教育水平;弥补数字鸿沟、推动和谐发展的作用。图书馆人文研究的目的将是如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图书馆人文研究的对象将向公共图书馆转移,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类型,具有自身的明显特征和代表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5、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前沿,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迅猛发展,众多图书馆则处在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过渡发展阶段。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资源,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加速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已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摆在当代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起源、内涵)、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信息市场管理问题、信息共享和利用问题、信息检索策略与工具、信息资源重组、网络信息组织等。

三、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21世纪出现了几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与定量说、过程说和三维立体论。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而定性就模糊许多。常用的图书馆学定量定性研究法主要针对文献计量、个案调研等。而过程说和三维立体论也是研究人员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整个过程中人为地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划分的结果。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鄂丽君.高校图书馆员学术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科学管理,2010.2.

[2]刘孝文.试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走向.情报资料工作,2007.1.

[3]傅正.从思维方式角度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思考.图书馆杂志,2012.1.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阐述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职能的措施,对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未来发展

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企事业、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策划、咨询、调研、信息可行性论证、人力资源培训等各种智力成果与服务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应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革创新,找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宝库,也是行使教育职能和传递科学情报职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1.1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资源,即各种图书、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现代化服务设备和信息服务人员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服务,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爱好,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

1.2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使教学和科研更顺利开展

1.3通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2.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变化

2.1.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模式多样化。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手段主要依靠馆员手工操作,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时效滞后。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信息检索系统,以此检索图书馆存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

2.1.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载体形式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增加。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载体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例如,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各种网络资源。这些新载体具有容量大、检索方便、传递快、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与传统文献资源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丰富庞大的资源体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增加了向读者提供书目、索引、文献等检索工具的电子信息服务,提供超文本信息,建立本单位的网页供读者查询,提供实用价值较高的特色数据库,提供经过加工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理论研究、学科发展信息等信息。

2.1.3信息服务的对象拓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校内读者,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图书馆在满足校内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了服务领域,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用户、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必将成为其发展必然的趋势。

2.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2.1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好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保证。图书馆在保障传统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了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然而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服务难以深入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二是现代化的设施引进缓慢,影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网络的建设,也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

2.2.2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适应不了新时期信息服务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专业人员少,结构失调,知识结构单一。二是服务意识不强,缺少竞争意识和职业危机感。三是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2.2.3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深层开发不足。

高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实施深层次开发应体现在开发信息资源中的智力性资源、预测性资源以及提高对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多个层面上。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一些馆藏文献信息加工、开发,提供二次文献等服务,但多数是专题剪报信息服务、信息咨询、复印、代查代译资料等,从整体服务水平看仍然是浅层次的。

2.2.4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满足用户需要高质量信息服务的要求。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很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还只有一个简单的文献传递服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参与到统一的文献传递服务中去。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更是空白。

2.2.5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意识薄弱,参与不足。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而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信息意识,没有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读者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检索阶段,缺乏借助信息资源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观念。

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

3.1拓宽路子,科学规划图书馆图书、电子资源采购,解决经费紧张问题

3.2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3.2.1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现有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高校要制定出信息服务人员中长期培养目标,完善现有信息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2.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要更新信息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信息传递服务。作为现代图书馆应该打破这种“等、要、靠”的依赖观念,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要改简单的信息传递服务为综合加工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信息服务,除了满足读者基本需求和文献服务外,还应为教学科研提供更深层次信息服务。

3.2.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应珍惜培训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信息服务人员要真正认识到自身素质对信息服务的重要影响,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和上级图书馆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主动地参与业余学习,并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总结学习经验,使知识日趋系统化。

3.3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

深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层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其在新信息环境下专业生存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冲击的根本所在。在保存剪报、信息咨询、代查和代译资料等浅层次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一方面应注意系统知识的整合加工,如资源通报、情报研究、咨询报告等二次文献开发,建立专题数据库及馆藏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分类组织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特色,进行预测性信息产品的开发,及时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研究热点,从而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帮助用户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3.4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性建设

高校图书馆目前缺乏有效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要,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该把分散的量形成整体优势,走联合开发之路。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在满足校内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向其他院校开放,尽可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5加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意识,积极进行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随着高校图书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类型的信息服务。但目前部分用户对网络知识了解甚少,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检索阶段,缺乏借助信息资源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观念。因此,必须对信息用户进行导读教育和培训,教授用户查找与利用文献的方法,帮助他们科学的利用图书馆,培养用户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培养用户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用户利用信息的意识,使大量的潜在信息用户变为现实的信息用户。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满足信息用户需求,努力开拓信息服务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大鸣,张启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及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4).

[2]李源.现代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5).

[3]朱佳鸣.试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3).

[4]高贤.图书馆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图书馆杂志,2000,(6).

THE END
1.挂职一年建图书馆的经历——论公共选书的重要性(世上为什么要有挂职一年建图书馆的经历——论公共选书的重要性 看了这本畅销书,不得不佩服出版社经纪人的敏锐市场触角以及对这类题材热度的把握,作者挂职一年的经历,由于刚好接手建图书馆的任务,给读者呈现了众生相。 评论都在诟病书名,确实有点文不对题,但最起码一点,能让大家注意到有这么一本书,已经是营销的成功。我更愿意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84839/
2.张兴俊试论新形势下提高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登记号 2015-68 姓名 张兴俊 题名 试论新形势下提高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联系地址 马龙县图书馆 邮编 655199 收稿日期 2015-05-25 最后结果 备注 作者: 来源: 返回 首页 导航 读者指南 云图简介 我的图书馆 分享 分享资讯 我要评论 快捷导航http://www.ynlib.cn/Item.aspx?id=79597
3.论图书馆管理中如何发挥读者的参与作用其次,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还可以更加密切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机构,是由许多读者群体组成的服务系统,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自然能够促进图书馆营造更加和谐的阅读环境。读者是组成图书馆系统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当读者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自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14/10134544.shtml
4.人力资源论文范文因为咨询行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咨询公司的当务之急。 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薪酬机制分析与设计在咨询行业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https://www.oh100.com/zhichang/5003171.html
5.学术图书馆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学术图书馆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信息获取和资源开发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不仅是书籍的存放地,更是信息的集散地。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学术图书馆开始重视用户反馈的收集与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以Syracuse University Libraries为例,该图书馆通过用户反馈收集新电子资源的意见,确保资源的相关性和http://www.forwardpathway.com/136027
6.社区图书馆书中自有黄金屋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一、社区图书馆的重要性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的重要文化中心,它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文化活动,还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社区图书馆可以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阅读和学习环境。社区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https://blog.csdn.net/liu_23yanfeng/article/details/130322650
7.论阅读的重要性书中的知识让我们窥见历史的变迁与传承,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化与风情,更让我们得以解决?前的困境,?洞见未来的可能性。书籍的好处多到数不尽,但我们如果不懂得好好使?它,那么书籍不就如同废纸?般毫?作?了吗? 进图书馆或是书店,的藏书汗?充栋,让?不禁“望书兴叹https://www.jianshu.com/p/cf22291ec5f3
8.浅论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生活习俗以及意识形 态,文学艺术等有关人的精神存在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准的 总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而关 键在于教育人,培养人.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 整个社会共同使用,广大人民共同享用精神文明建设财富的 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图书馆有始以来便恰恰在这方面有着 其日益重要和不http://ahndskxb.ahau.edu.cn/ahnydxxbsk/article/pdf/20020435
9.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若干意见各普通高等学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为指南,不断深化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图书馆工作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http://jyt.hunan.gov.cn/sjyt/xxgk/tzgg/201701/t20170120_3949057.html
10.图书管理工作计划(通用18篇)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为依据,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新要求,学校图书室工作应适应当前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着重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图书室、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利用率,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图书室已逐步完善,使图https://m.ruiwen.com/gongwen/gongzuojihua/913058.html
1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学研究 建立和完善信息秩序:图书馆学的核心价值 金胜勇;王超; 全球信息环境不断变化,图书馆学发展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守正创新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其关键在于明晰图书馆学的核心价值。文章从图书馆学核心价值的逻辑起点出发,明确研究对象决定核心价值,以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这一首要http://www.libedit.cn/
12.科技情报机构范文10篇(全文)伴随着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的理念,国内图书馆讲座研究不断深化,在这一研究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文献,大体有以下几类:论述图书馆功能的有王世伟的《论图书馆讲座的功能与发展》、傅俊的《公益性讲座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论述图书馆讲座重要性及地位的有蔡萍《国家图书馆讲座及其作用》、陈斌的《试论讲座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qfgep8z.html
13.周晓虹:全球化视野下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不稳定性从这时起,阶级成为社会分析的重要单位,而与此相关的中产阶级及其概念也开始浮出水面。 对社会结构的变化怀有高度的敏感,并且最早关注到中产阶级出现的人还是马克思。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现在仍然常为人引用的阶级分析方法,而且也是最早论述阶级及社会分层的经典社会学家之一。尽管马克思在单纯论战性的文章中大多持二元化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12/01/27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