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阅读共筑精神高地新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部署。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协会、北京市各区图书馆联合承办全市性公共文化品牌活动2024年“阅读北京——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在全城范围内持续掀起阅读热潮,广泛营造出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受到了北京市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截至12月7日,2024年“阅读北京——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总参与量已达1609万人次。

11月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彭司海为2024“阅读北京优秀组织奖”颁奖。

热爱传递能量阅读点亮梦想

2024年,“阅读北京——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以“终身阅读,共筑精神高地”为主题,加强引导、厚植品牌、强化落实,以“阅读+”建立覆盖各类人群、方式灵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领全市上千家公共图书馆和基层图书室,持续开展北京市诵读大赛、“十佳优读空间”评选、“阅读伴我成长”研学活动及“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讲座活动等四大活动,立体式、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一个涵盖所有年龄段的阅读闭环体系,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2024年“阅读北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的“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为指引,向首都市民持续发出了“终身阅读”的倡议,并开启了全年的阅读活动。

创新激发活力书香浸润京城

“阅读北京”,始于阅读,却不止于阅读。2024年“阅读北京”总结过往经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阅读资源,不断延伸全民阅读触角。

■搭建讲座联盟挖掘资源优势

除了可供读者线下参与聆听的讲座,讲座联盟还把优质内容集中打包,构建了人人可学、处处能看、时时可听的网络学习体系。

扫描二维码进入“阅读北京”网站,即可随时随地畅享“讲座联盟”讲座资源。

■流动阅读空间阅读在你身边

全民阅读向上增长的背后,是“阅读北京”不断地向下扎根。2024年,“阅读北京”在做好阅读阵地、推广全民阅读的同时,通过“流动阅读空间”,开展以“微空间、微诵读、微讲堂、微沙龙、微阅读”为主的“五微”文化活动,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让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看得见、听得见、遇得见”,让阅读资源、服务、活动变得触手可及。

精彩持续来袭悦享惬意时光

■加入诵读大赛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家国情怀,将精神信仰内植于心,外化于音。2024年“阅读北京”北京市诵读大赛邀请广大读者诵读红色经典,大赛传统赛区于6月到9月间在全市开展,累计吸引93.4万余人参与,收集诵读作品1722份,原创美文288篇,最终88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了2024年优秀领读者。

线下诵读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大赛还在网络上开展“我用方言读诗”抖音挑战赛,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徐春妮、2024年“阅读北京”推广大使陶勇、“北京青年榜样”赵建铭三位“诵读大使”与广大网友一起用方言读诗,超过268.8万人次观看,点赞数超过4.2万。

国庆节前夕,以“诵时代经典筑精神高地”为主题的名家诵读会更是掀起了全年诵读活动的高潮,京津冀三地朗诵爱好者、优秀领读者与名家同台,共诵名篇佳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诵读会共吸引了351.9万人次观看,有效传递了阅读的力量,成为了一次生动而有力的文化实践。

■阅读伴我成长打造行走课堂

阅读,从儿童开始。在最年轻的一代中释放阅读力量,传递坚定的精神信仰、自信的文化情怀,是筑牢终身阅读精神高地的关键一步。2024年,“阅读北京”发挥首都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教育方面的优势,以游带学,精心策划了10条研学线路,将日常学业和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进行有效衔接与延伸,形成校外的语文课、历史课、艺术课、体育课、科技课、自然课、国学课、安全课、阅读课等10堂精彩纷呈的“图书馆学生第二课堂”。

■爱上优读空间诗意落在指尖

2024年,为了更好地宣传优读空间服务功能,推广服务基层的特色资源,打造一份北京优读空间打卡地图,“十佳优读空间——百姓身边的基层图书室推优活动”于6月到10月间开展,共收获342130张网络投票,同时结合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2024年“十佳优读空间”。

9月至11月,首都图书馆联合各优读空间开展“书香环游”优读空间打卡活动以及“librarywalk”优读空间线上点评活动,让读者进一步熟悉身边的基层阅读场所。

小空间,大作为。这些“小而美”的优读空间在融入城市文脉、走进日常生活、打造社交平台方面表现卓越,也成为了市民文化生活的新打卡地,进一步健全着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更好服务公众阅读需求,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引领阅读风尚点燃读书激情

■优质品牌汇聚璀璨星光无限

一路同行,“阅读北京”见证了无数读者在书海中遨游,汲取知识的养分;也见证了无数图书馆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更见证了无数阅读榜样以他们的行动和坚持,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结合不同活动特色,“阅读北京”还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的嫡传弟子张静,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元卓,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国家一级演员、导演王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演员黄薇,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李立宏等众多名家、学者、作家倾情加盟。诸位嘉宾风采各异,各展所长,让文化的盛宴愈加丰盛,也让“阅读北京”的品牌历久弥坚。

■书香满城共忆一年阅读时光

不忘初心使命矢志远航抵达

2024年10月,北京城市图书馆荣获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发的“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是中国首次荣获此项世界公共图书馆界最高荣誉。此次荣获大奖是对北京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标志着首都公共阅读事业翻开新的篇章,迈入新的征程,将有更多多元融合的公共阅读空间激发城市活力,涵养城市品格,助力城市发展。

能够站上最高的山,缘于曾经跨过最长的河。图书馆,城市的重要文化支点,助力文化的传承,见证时代的变迁。回望七十五载,北京市的公共阅读空间从零星的几家,到如今四级公共图书馆(室)总数达到6026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228个,遍布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15分钟即可到达。时光年轮,记录每一个人的进取;时代际遇,锻造每段历程的荣光。七十五载,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北京公共阅读事业,以文化人,以书育人,不忘初心,秉卷前行。

建设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宝库。2024年,“阅读北京”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逐光而行,留下了一页页璀璨光辉的记忆。2025年,迈入第十年的“阅读北京”,将继续徜徉五千载浩瀚文明,赓续上百年精神谱系,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期,以终身阅读之力,共筑精神高地久久为功!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葛剑雄:图书馆不仅是“硬盘”,还是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来源:南方到现在,尽管经济条件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也有了互联网,但是像有些大部头的书,普通人还是买不起,也没有必要。有些资源公共图书馆有一套(就行),利用率就很高,不可能大家都去私人藏书,而且藏书对文化并不具有公共价值,公共图书馆的书才应该具有公共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依然认识https://www.bplisn.net.cn/news/3497.html
2.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要闻首都之窗一位从丹麦回国的华裔小朋友写下留言,称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他最喜欢的一家图书馆。 事实上,北京城市图书馆之旅永远都会有惊喜带给读者,这是一家不断焕新、不断创新的大型“多元复合文化综合体”。在古籍文献馆,沉浸式阅读体验系列活动《书林隐语之游园谜梦》已向读者开放,这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解谜活动赢得了大量年轻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zt/ydbj/yw/202412/t20241212_3963656.html
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考情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频考点。注意与选二第四单元涉及的民居特点的关联。 【主干知识】 结合教材P76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112ct8767n230830.html
4.(优)人力资源论文15篇现在员工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的单位为了节省投入和开支,往往会忽视这一部分的内容。一个好的单位,必须在员工进入企业时就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使企业内部的员工快速接受企业的文化和职位的技能。除此之外,对员工的培训并不是一次性的,还需要在员工今后的工作中展开,不定期的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https://www.ruiwen.com/lunwen/8256829.html
5.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https://www.ihchina.cn/art/detail/id/26720.html
6.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红色主题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活动遗址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提供革命教育、传播红色文化、深化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而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将红色文化与产品融合,将其精神内涵赋予到产品上,将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感。因此,本文意在将红色主题博物馆与文创两相结合,深挖博物馆红色文化遗产的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7.图书馆的社会实践报告8篇(全文)这一阐述表明, 图书馆所从事的工作, 主要是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 这种工作的社会价值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使文献信息的横向传递———传播知识。将收集、保存与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广泛而有效地传递出去, 从而实现知识传播。二是促使文献信息的纵向传递———传承文明。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使人类智慧与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68j8aa2.html
8.文化的议论文(精选12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常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以此为媒介,方能祛魅存真,抵达理性之光明彼岸。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更积极和更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信息的广泛而迅速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https://m.yuwenmi.com/zuowen/yilunwen/219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