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84―03
一教学目标编写中的问题
2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目标和其它教学设计要素的关系。许多教师不了解教学设计的科学步骤,往往会孤立地对待教学目标,没有把它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弱化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不能正确编写合格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存在主语错位、表达含糊不清、结构不完整等诸多缺陷。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此例教学目标就存在(隐含的)主语错位,表达笼统、难以观察和测量等错误。另外,前半句属于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存在,这是一个教学设计的逻辑问题。
二问题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①没有在理论上完全认识教学目标的意义与作用;②没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理解各个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没有掌握合格教学目标的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的方法;④没有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面分别作简要阐述。
1没有在理论上完全认识教学目标的意义与作用
把教学目标当作“摆设”、没有正确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编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全面深刻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①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既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又决定了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②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评价的随意性,能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出测验题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直接依据。③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就必须让学习者在学习之初就了解预期的学习结果,做出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计划,便于学习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正确的成就归因,从而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许的喜悦。④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根据控制论原理,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批改作业等各种反馈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前进。[1]
2没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理解各个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2]。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与其它教学设计要素一样,是教学设计“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系统观点看,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分析的输入,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方法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等起到重要决定作用。因此,切不可将它孤立对待。否则,就会失去教学目标应有的意义和作用,成为教案中的“摆设”。
3没有掌握合格教学目标的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的方法
4没有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对策
基于以上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编写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同行讨论。
1教师培训中增加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教学
在教学系统设计和过程设计层次中包含了三个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目标体系”。对于基础教育教师来讲,“培养目标”可以看作是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看作是单元(或课堂)教学目标,“目标体系”可看作是由每个知识点教学目标组成的集合,三者的关系是宏观与微观、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使每个知识点、每堂课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课程总目标来进行。这样既照顾到微观目标,又能完成宏观目标,使整门课程教学前后协调一致。从教学设计的层次上,我们既看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又能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2新课程培训的培训目标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
笔者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者培训时,发现许多受训教师虽然接受过新课程培训,但并没有深刻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及教和学方式的转变、评价、课程管理等重要内容,特别是新课改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这就为新课改大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带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新课程培训等各种教师培训的目标一定要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开展,不能走过场,否则会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事业带来极大的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浪费,更不利于教改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2][5]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1;3;93-96.
[3]WalterDick,LouCarey,JamesO.Carey.TheSystematicDesignofInstruction(FifthEdition)[M].PEARSONEDUCATIONNORTHASIALIMITEDandHIGHEREDUCATIONPRESS,2002:123.
[4]RobertF.Mager.PreparingInstructionalObjectives:aCriticalToolin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Instruction(ThirdEdition)[M].CenterforEffectivePerformance;3edition(May1997):3.
关键词:中学;教学目标;评价;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教育技术学的专门术语,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泰勒教授于1934年首次提出。后经梅格推动,随着程序教学的发展而受到广泛重视。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一般是指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确切、详细地描述。美国著名教育家B.S.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和达到目标的方法又如何。学者李家清也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能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整合教学活动各个因素,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等”。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随着国际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十年间,国内外对“教学目标”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对此,本文试图从课堂视角出发,构建教学目标的评价测度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从而量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评价指数,为“教学”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课堂教学目标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三、课堂教学目标评价模型的构建
2.权重的确定。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由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陈述、教学目标内容、检查组评价四个层次结构相对复杂的系统层组成,这四个一级指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制约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此,笔者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向教学目标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征询意见,确定各指标相对重要性,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并经计算与一致性检验得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陈述、教学目标内容、检查组评价的权重分别为0.2840,0.0736,0.1715,0.4709。在这四个一级指标系统中,其重要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检查组评价、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目标陈述。
3.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首先,确定评价等级矩阵:V=(V1,V2,V3,V4),其中V1,V2,V3,V4分别代表为优、良、中、差。其次,定义各指标的隶属度:rij=dij/d(i=1,2,3……n;j=1,2,3……m)公式[1],其中rij代表各指标评价的隶属度,表示第j位评价组成员对评价指标Ci的评价结果,n为评价指标数量,m、d为评价组的总人数。最后,构建相应的评价决策矩阵:Rk=(fij)m×n’,其中Rk表示各指标层的决策矩阵,k为1,2,3,4,m为各指标层评价指标个数,n’为评价等级个数。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中,每一层次的综合评价都是由比该层次低一层的综合评价计算所得。在教学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中,先对各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Bk=WBk×Rk(k为1,2,3,4)公式[2],得出B1,B2,B3,B4,其次构建目标层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对R进行行向归一化,得出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A=WB×R’公式[3],其中WB表示一级指标层的权重,R’表示目标层评价决策矩阵的归一化结果。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级别。
四、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对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本文以某中学地理教师的某一课时教学目标为例,有请20位资深地理教师作为评价组成员,从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该教学目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公式[1]对评分集进行隶属度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已知各级指标权重:
WB1=(0.0967,0.0967,0.5549,0.2516);
WB2=(0.4709,0.2840,0.0736,0.1715);
WB3=(0.6333,0.2299,0.1062);
WB4=(0.2500,0.7500);
WB=(0.2840,0.0736,0.1715,0.4709)。
首先,利用根据公式[2]构建评价决策矩阵R1。其次,再根据公式[3]对R1进行模糊综合评价:B1=WB1×R1=(0.1680,0.5390,0.5549,0.2516),同理可得
B2=(0.4911,0.3771,0.0960,0.0358);
B3=(0.5450,0.3510,0.0504,0.0230);
B4=(0.1875,0.4375,0.2125,0.1625)。再次,构建目标层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并对其进行行向归一化(R’);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A=WB×R’=(0.2686,0.4490,0.1772,0.1053)。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教学目标综合评价为良,如表2所示。
通过调查与评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目标三维体现明显,组合有序,但数量过多,设计不够灵活;虽在陈述上做到了以学生主体,但其行为动词过于模糊化,行为条件欠于明确具体,表现程度稍欠合理;内容较为全面,但各小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稍低,忽略了其可操作性;而从检查组的评价可知,教师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该目标落实比较到位,但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不够高。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及内容的选定上表现优秀,但对目标的设计技巧不够重视。结合教学落实程度以及学生学习掌握度分析,检查组对该教学目标评价良好,认为仍有待提高。
五、结论与讨论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教学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际需要,从层次分析法入手,秉持科学、合理、全面、可测量等原则,构建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并对教学方案的合理安排与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与实用性。从表2得知,该教学目标在陈述及内容上评价结果为优,说明该教师详细斟酌了地理课程标准,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该课时内容进行了严谨的规划;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的良好表示该教师对目标的设计技巧不够重视,有待加强;检查组的评价结果为良,则表示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合理规划课时内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妥善安排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1):6.
[2]黄京鸿.新课程地理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9-41.
[3]王蔚.课堂教学目标深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
[4]宋伏秋.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与实施[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
[5]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6]杨心德.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8).
[7]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36.
[8]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
[9]龙安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产[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10]王蔚.课堂教学目标深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
[11]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0-135.
时下以“三维目标”呈现课堂教学目标成为一种时髦,但是细品这些“时髦”的课堂教学目标,发现它们大多存在问题:目标或不全面或条目繁琐,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牵强附会;目标分类混乱,混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表达不确切,空话、套话连篇,课堂教学目标不具体、难落实,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定向功能太弱等等。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观上许多数学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认为这是一项“务虚”的工作,与实际进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两张皮,可有可无,因而常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另一方面,客观上许多数学老师不清楚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混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缺乏单元目标的中间过渡,不知该如何区分“三个维度”,不知如何细化“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具体、难落实,只能从参考资料中“抄目标”,由此而导致如下的结果。
1.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过”或“不及”的情况
“过”是指在难度和深度等方面加重学生的负担,尤其是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及”则是指教得太浅、太窄,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制造障碍。
2.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实施
目标确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课堂上,我们选择怎样的形式去呈现和组织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课堂教学失去基准和方向,没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统领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实施。
3.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授课的逻辑体系混乱,造成学生无法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的网络体系。
毋庸置疑,科学、合理地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现状与后果令人担忧!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澄清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提高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
二、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数学教学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清楚地知道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连续体。这个连续体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目标(见下图)。
1.数学课程目标
2.模块教学目标
3.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属小目标,例如模块2自然分为两个大单元——立体几何初步与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一个大单元又要分解为几个小单元。例如,在“解析几何”这一大单元下,可以分解为“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等小单元。每一个小单元的教学目标都要给出特定的学生行为和该行为所针对的内容主题,但这些目标又是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例如,上述“解析几何”的小单元的教学都要体现“理解‘坐标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解析几何的教学目标。
4.课堂教学目标
这一层次的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的,是微观目标。它专注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只处理细节,它们在计划日常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要强调“具体化”、“可操作”、“可检测”,经过课堂教学能看得见学生的变化。
三、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孵化”的六步骤
根据上述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观,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要强调具体性、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不过,这样的要求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立意不高,缺乏必要的思想性。因此,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在数学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模块与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当前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吃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文件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目标要求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这些方面是我们正确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目标误区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仍然只是形式上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实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在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及科学素质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具体的和客观的目标要求,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很大。这对于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使广大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十分不利。实验教学目标既是实验教学活动的指南,又是实验教学测评的基本依据。它有利于实验教学目的的明确化、实验能力的具体化,而实验教学目的的实现,是以制定实验目标为前提的。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明确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分别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也起到了一个指引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同样需要制定明确、详细、完备的教学目标,而且在标准中“知识和技能”这一方面也明确了目标: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学会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某些物理实验操作。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在根源上寻求答案,深入研究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从轻视物理教学操作和情感教育两方面入手,力求找到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得到实质性的实施。
第三,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学本身的特点,一步步探索教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更好地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案中,为以后的物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参考。
第四,根据目前的物理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分析其存在的缺点和弊端,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目标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途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求能更快更好地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制定实验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笔者通过借阅诸多老师关于实验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或者论文,发现教师在制定实验教学目标时,在叙写教学目标的方式上主要存在两大误区。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师在预先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效果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测度,所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指定和叙写对于老师的备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教师叙写的教学目标来看,表现出来的误区主要是对教育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等这几个概念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并且没有分清各级目标的要求和级次。举例说明,在教学目标这段叙写的时候会写成:“通过实验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的写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一些比较没有边际的语言,实际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这对实际课堂教学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本身教学的特点来综合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叙写的另一个误区主要表现对教学目标陈述的四个基本要素上,分别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在这四点上有缺失或者错误。
(1)行为主体错位。明确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是教师本身,而是学生,课程标准的检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完成,所以要明确行为主体的本身是学生们而不是教师,再叙写实验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一点。
(2)行为动词模糊。教师经常会用一些譬如“培养学生……的精神”、“提高……的能力”、“掌握……的方法”等一些比较模糊的行为动词,这些目标制定在实际教学成果评价时是很难测度的,缺乏一些质和量上的具体规定性,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目标的叙写中多用更具有操作性的词语来“描绘”出教学的目标。
在不引起误会的前提下,教师不必把四个要素全部完整地叙写出来,可以省略其中主体描述和行为条件的描述。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物理1”内容中写出:“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和物体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这一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过实验探究过程。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次实验跟之前不同,只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却没有列出确定的实验方案,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器材和步骤。书中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参考案例,这个案例采用常用器材设计的实验,具有普遍意义和具体指导作用。以前注重的是知识的再现,现在变成探究性的实验,注重如何提出问题和研究,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观察和总结能力的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世超.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3.
论文摘要:三维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最终期望的结果,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访谈的方法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如何在每个教学环节有效落实各个目标的途径及措施,以及怎么才能有效把三维目标得到全面而有机的统一和实现。旨在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引言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在传统的单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来的,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次延伸和拓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有效的兼顾和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通过积极思考、精心设计并贯穿教学始终的任务。体育作为一个有别于单纯文化理论教学的特殊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有其高度的独特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的必要。
2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三维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教育。在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过程是一个身心统一的过程,超越了过去单纯为了接受知识技能而学习的学习方式。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学习本身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情感目标得到实现后,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或者是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直接激发学生内心对其活动的积极趋向,在多次的刺激下学生就会把这种积极的趋向转换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后任何教学目标都将有了逐步实现的基础。
再次,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不同经度、不同纬度、不同高度、不同层面三个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精心选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等。否则是不可能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无论设计科学程度与新颖程度如何,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和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因此,强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于公于私都是一件非常积极的做法。
3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做法
3.1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诀表,最后能背出乘法口诀表。体育动作技术学习也不例外,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经历:初略掌握动作技术、巩固提高动作技术、动作技术运用自如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与实现三个层面的目标有机的联系起来。
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分析,以及直观材料的呈现,要让学生知道动作技术真正内涵和延伸含义。比如在进行武术动作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动作技术做法,知道动作技术是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动作的重要性、意义以及懂得动作技术的攻防含义。使其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并能判断在什么在什么环境和背景下可以运用此动作技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达到实现认知学习领域目标。
其次,通过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在练习中使身体肌肉和神经感官得到反复的刺激,使其感知动作技术的概念及要领,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
再次,通练习和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但自己学会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动作技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在相互合作、团结互助中获得积极体验。并最终激发和培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2三个层面的目标,既要看成独立个体,又要高度统一看成一个总体
体育课上不一定每次课都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但是从一个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学习阶段的总体上是一定要达到并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毕竟有些动作技术的传授必须经过传统直接教授。因此,在每一个学习时期或者每一次体育课中要从实现每下独立层面的目标开始,一个一个的去完成和实现,最终实现三个层面目标的完整统一。总之,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因此,要把三个目标看成一个高度统一的总体。
3.3不要只为教学而教学,要把育人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3.4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9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德提出教学不应当以教师为主,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蓝图去做。即由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去计划,自己去实行和解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创造性,多角度的去思考解决些问题,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学习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摒弃传统教学形式主义。也就是要注重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会获得不同的程度的快乐和情感体验,并最终通过对比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获得更深度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结论与建议
4.1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各级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在不同的教学课中,强调教师落实三维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丰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4.2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及方法多种多样
[1][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何振强,等.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2(5).
[4]乔建梅.浅谈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5]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
1前言
2有利于明确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三维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能让教师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层面应该怎样去把握教学,应该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如运用知识的方法,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建立正确运用知识的态度。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明确,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使教学更灵活,更具有人性化,使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科学合理性,更强调知识技能传授之外对过程体验、方法学习掌握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三维目标的落实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如: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如果学生只认为是一些数字游戏,那么学生肯定觉得非常无味。如果把四则运算当作生活必备技能来培养,让学生把四则运算转化成解决生活中生活物品交换和买卖物品的运算技能,使其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学习和体验,学生会在为学会解决生活问题能力而兴奋,从而产生心理上积极的情感态度变化,产生对四则运算的浓厚兴趣。此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会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和具体原则、并在四则运算与解决生活问题相结合的积极学习体验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态度,而不是运用四则运算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通过类似的教学体验活动不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讲包括德、智、体、美等,但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如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思维应变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情事故的情感态度。数学作为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科学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培养意义深远。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只要把学生教懂就算是完成教学目标,而在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教学环节上严重缺失,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价值观得到正确树立,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检查
6结语
三维目标的落实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强调的是在一个教学阶段去完成,他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有更多的付出和广博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的对待教学中心工作,学校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教学监督检查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罚机制。让好者能得到及时肯定,让差者得到应有惩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