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240%;MARGIN:17pt0cm16.5pt;FONT-SIZE:22pt;FONT-WEIGHT:bold}.h2{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h3{PAGE-BREAK-AFTER:avoi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DIV.union{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DIV.unionTD{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h1{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240%;MARGIN:17pt0cm16.5pt;FONT-SIZE:22pt;FONT-WEIGHT:bold}.h2{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h3{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TEXT-ALIGN:justify;LINE-HEIGHT:173%;MARGIN:13pt0cm;FONT-SIZE:16pt;FONT-WEIGHT:bold}.union{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unionTD{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
电子图书市场增速超预期
■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组
电子图书作为互联网时代,人类文明、文化、科技、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图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透视
2009年电子图书之年数据
市场规模稳中有升。当今中国,互联网已成为我国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读者的阅读方式逐渐从纸质阅读向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多样化方式转移。凭借低廉的成本,海量的信息,便捷的形式,以及中国庞大人口规模所蕴含的市场潜力,近几年我国的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子图书总量为97万种,2008年新增电子图书16万种,同比增长19.75%,表明中国电子图书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5370万册,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8%和39.89%。(见图1)
图12002~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销售额变化(百万册、百万元)
电子书读者增长首次破亿
在绝大多数成年读者更习惯于纸质图书阅读的情况下,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已经渐渐适应网上阅读或者电子媒体介质。这一群体为电子图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年轻人是电子书最庞大的群体,低年级和低学历读者的高速增长是拉动电子图书读者数量稳步上升的主要动因,高年纪的读者比例变化不大。(见表1和表2)。
高中以下学历读者比例增长1.3%,25~38岁读者比例增长2%,可能与家电下乡政策有关。家电下乡政策促进了农村电脑设备的普及,降低了农村地区使用电脑的成本,青壮年农民以及农村学生接受能力强,是家电下乡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也促成了2009年电子图书读者新的增长点。
表1按年龄分布的电子图书读者比例
表2按学历分布的电子图书读者比例
移动阅读市场表现亮眼
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3G上网、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大屏幕、智能、高速上网成为2009年手机市场的标准配置,移动、联通、电信纷纷推出各种3G手机购买和网络流量的优惠活动,2009年对短信付费进行行业整治,这些都为手机阅读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手机阅读市场收入由2008年的3030万增加到2009年的5760万。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内容)收入由2008年的500万以下增长到2009年的700万。2009年,行进中阅读的比例上升到3.2%。
电子图书阅读终端主要包括PC机、笔记本、手机、专用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终端。按类别划分,手机作为阅读终端的使用率上升明显,2006~2009年,手机的使用率均增长了8%。(见图2)
图2按类别划分的电子图书阅读终端使用比例
(其他指PSP、MP4等拥有电子图书阅读功能的终端)
电子图书网站经历大浪淘沙
按网站性质划分,转载网站仍然为绝大多数,占总数94.7%。按内容类别划分,仍然以休闲类网站为主,占总数57.9%。(见表3)
表3按内容类别划分的网站百分比
2009年电子图书之年度分析
销售市场由机构向个人过渡
2008年,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开始起步。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市场主要面向机构用户,市场收入已经连续数年持平,市场完全饱和。2009年,收费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手机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760万元,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内容)收入由2008年的500万以下增长到2009年的700万。
移动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的销售增长主要由收费阅读市场、手机阅读市场和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组成的个人市场带动,比较2008年,个人市场增长54.9%,表明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图书市场将从机构市场向个人市场过渡。(见表4)
表4主要电子图书业务2009年销售收入(万元)
农村市场正在萌动
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促进了农村各种家电包括电脑的普及,降低了农村地区使用电脑的成本,增生了一批农村网民和电子图书读者。
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的途径,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持续性的宽带接入投入问题是农村人使用网络主要障碍。如果农村地区网络使用基础和接入条件继续滞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能及时赶上,由于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差距,可能城乡社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农村网络建设条件复杂、施工困难、投入成本高、收益少,势必需要国家扶持才有可能大规模发展。对于农村的电子图书市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农村人口分散、市场分散、服务困难、通信条件差、地区差异大、所需电子图书与传统市场迥异,如何建立一种模式更好的服务农村市场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手持阅读终端井喷亦有隐忧
2009年,国内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总的市场规模在13亿元左右,不过大部分是硬件即设备的收益,内容(主要是电子图书)部分只有约700万元的收益,仅占市场总规模0.54%。
前瞻
2010年电子图书市场发展趋势
电子书读者和产值增速超预期
《2008~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的2009年电子图书用户数为8300万人,实际为10100万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持续深入,电脑、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中国农村的电脑持有量会进一步上升,电子图书读者数量也会持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10年电子图书读者数量将达到1.37亿人。(见图4)
图4我国电子图书读者数量变化及预测(千万人)
《2008~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的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2.74亿元,实际为2.87亿元,增长超出预期。收费阅读市场、手机阅读市场、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表明中国电子图书市场的重心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机构市场转向个人消费市场。预计2010年中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5.98亿元。(见图5)
图5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变化及预测(百万元)
数字图书馆市场小幅衰退
连续数年,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已经逐渐达到饱和,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价格战屡见不鲜。
书生资源门户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到读者、图书馆客户、资源商的需求,开创出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也为数字图书馆陷入停滞的市场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008~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的2009年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市场产值为12300万元,实际为12250万元,与2008年持平,表明数字图书馆市场已经严重饱和,预计2010年数字图书馆市场产值产值为12100万元,可能会因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有小幅衰退。(见图6)
电子书网络发行量及交易册数继续增加
《2008~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的2009年电子图书网络发行数量为117万本,实际为121万本。互联网发行便利,成本低廉,传播迅速,出版社选择在网络上发行图书部分内容以吸引读者购买完整版本纸书,同时出版社选择网络上热刊的连载图书发行纸书,互联网发行和纸书发行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预计2010年电子图书网络发行数量为140万本。(见图7)
去年预测的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年交易册数为5200万册,实际数量为5370万册,主要是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引起的增长,预计2010年电子图书年交易册数将达到5800万册。(见图8)
链接:2007~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详见本报2007年7月17日1版《电子图书前景看好》、2008年4月21日1版《电子图书市场扩容渐明》、2009年4月17日2版《电子书步入产业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