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后,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2007年以来,开通移动服务的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内高校开通移动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根据2013年进行的一项针对110家“211工程”高校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共有62家“211”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移动服务,所占比例为56.4%。其中59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专指WAP或客户端方式),51家开通了短信服务(其中3家图书馆只开通了短信服务)。WAP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最主流的方式,有57家。提供Android客户端服务的图书馆有41家,提供iOS客户端的有38家。

截至2015年4月,在39所“985工程”高校中,提供移动客户端服务的已有38所。部分高校图书馆对于移动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视,与某些软件公司合作建设了以学校名命名的专用图书馆APP,并且都分别有相应的安卓客户端和苹果系统客户端的下载。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中,有以下几家较有代表性:

1.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6年起开始移动图书馆方面的研究,2007年推出第一个移动服务——流通通知短信服务。而后又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无线广域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和服务机制的若干关键问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整合与系统集成”,全面开展了清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TsinghuaUniversityWirelessandMobileDigitalLibrarySystem,TWIMS)的建设。

几年来,一系列支持学术资源检索和全文阅读、馆藏书目查询和预约、培训讲座通知等功能的移动服务相继上线,供师生随时随地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目前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

(1)短信服务。读者在无法通过电脑上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查询个人的借阅信息,并进行图书的查询、预约/取消预约和续借等,还可以通过短信接收图书馆主动发布的各类信息。

(3)手机网站。手机网站兼容多种移动设备浏览器,提供本馆资讯、馆藏目录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馆藏预约及续借、馆藏地图、电子资源检索和全文阅读等多个模块。

(4)客户端应用。伴随iPhone、Android等智能移动设备在读者中的普及,图书馆客户端应用陆续推出。目前提供iPad、iPhone和Android三种版本的客户端,使用客户端应用可以检索、阅读到图书馆各类资源,并可查询到个人借阅信息、图书馆热点报导,实现预约等功能。此外还有学生开发版本的Android客户端,支持馆藏目录查询,SCI、中国期刊网等1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个人借阅记录查询等。

(5)音视频服务。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和资源内容,图书馆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平台,推出“图书馆原创视觉空间”。这是一个基于“智能适应流技术”和“元数据技术”实现的数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它将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统一定义和管理,为移动用户提供检索和在线播放等服务。

2.北京大学图书馆WAP网站

200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务,包括图书催还和预约到书提醒。2009~2010年开始对移动终端服务进行评估与调查,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移动服务平台的开发。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WAP网站正式上线,其功能如下:

在即时性服务方面,提供了资源/书目查询、借阅历史、借阅状态、续借/预约、索书号发送到手机、查看全文、短信提醒(最新公告、预约到书、催还)等功能。

在界面和功能方面,目前正在运行的北大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基本满足北大图书馆的设计目标:信息资源与移动服务的高度集成、读者与馆员及信息资源的高度交互、通过多种移动终端享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以及访问资源品种涵盖图书馆的绝大多数数字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版网站自2011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3年1月31日,北大移动图书馆平台注册用户数达17729人,流通通知等各类信息推送累计发送短信256395条,书目查询等交互短信服务共计218272人次,移动平台总访问量1477504人次。从收到的反馈信息来看,服务效果理想。

(2)思源探索:以图书馆资源获取为主,为用户提供方便移动端获取的学术资源。此外,利用即时通信软件的实时交流特点,提供图书馆常见问题以及百科问答功能。

(3)思源速递:以图书馆服务推广为主,将用户较为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以简单的查询和浏览方式展示,体现手机获取的便利性。

跨界合作化发展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要积极跟踪研究、及时应用新的移动信息技术。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大环境,伴随着CDMA技术为主的3G技术发展,以OFDM为技术核心的4G的通信技术也正在迅速发展,与通信技术发展相对应,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由于移动终端种类较多,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再加上图书馆能够提供的数字资源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数据库,资源格式并不统一,所以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移动图书馆系统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中小图书馆,仅仅依靠图书馆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困难更大。对于服务平台开发,可以考虑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特别是一些有数据资源的数据库商合作。通过与数据库生产商合作,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数据提供商提供的移动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情景敏感的服务模式

情景敏感的信息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图书馆的信息空间与用户的物理空间相融合,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活动任务过程中,通过系统自动感知实时情景知识,结合用户知识管理系统与技术智能判断用户活动行为及目的,并自适应地调整系统的服务行为,以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新型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需求,加强个性化服务

当前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形成的用户驱动的模式。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出前,对用户需求的调查分析就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更应该加强用户需求调查和使用反馈的征集,根据用户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移动图书馆建设,以提供给用户最适合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移动图书馆的最大特点与优势就是可以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除了个性化信息推送之外,图书馆可以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网页,由用户决定添加哪些常用数据库链接。移动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个性化搜索功能,并能智能保存与收藏检索结果,方便再次检索。为了防止移动终端的数据丢失,还可以考虑云存储方式。

如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来组合移动图书馆的界面元素,逐步提升和完善个性化服务,是今后移动图书馆“应需而变”的发展趋势。

THE END
1.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1篇(全文)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化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它改变了传统文献资源的存储方式,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 拓展了文献信息服务领域的新层次, 也促使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模式由单一封闭循环的内部网络向开放式、多功能、高速化、智能型的综合广域网络模式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各种经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kugrzvp.html
2.数字图书馆行业运营模式分析及前景趋势展望报告第3章: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经验启示 3.1 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 3.2 主要国家数字图书馆发展分析 3.2.1 代表最新趋势的美国 3.2.2 紧步其后的英国 3.2.3 文化多样性的法国 3.2.4 过渡到虚拟信息的德国 3.2.5 讲求实用的日本 3.2.6 网络“无边界”的新加坡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5449509&efid=4Kbtl7uLvoE28ZDfCfBOow
3.面向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是什么?文章浏览阅读150次。面向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与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预测读者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和推荐个性化服务https://wenku.csdn.net/answer/6puwkhrqoq
4.浅谈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导读:【摘要】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获取文化滋养的重要资源和渠道,加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强调http://www.dbnyb.com/10/qiyeguanlilunwen/2018/1113/30588.html
5.美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张美萍等.美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02):13-16. 导出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更多格式 摘要 通过赴关参加"中国图书馆馆员暑期项目"培训,从美国图书馆的研究、美国图书馆的理念及美国图书馆的实践三个方面对美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id=292863871
6.智能图书馆:探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智能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总结了智能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我们期待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智莱科技的智能图书馆已经有了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欢迎随时咨询。https://www.szzhilai.com/news_detail.php?id=2774
7.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于文宏 【摘要】文章论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官员素质的培养。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17/9434704.shtml
8.略谈图书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3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乏力。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关注,但往往是只闻雷声,不见雨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多年来并没有大的改观,一成不变的管理实践让管理研究创新成为空中楼阁,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因而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 3.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审视图书馆管理实践,图书馆管理研究应该对以下几个领域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56909
9.国内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资料【文摘】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来源,根据国内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发展历程,从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基金资助情况和研究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点此下载全文https://m.chemdrug.com/index.php?moduleid=26&itemid=19448146&catid=7&alloc=3890
10.智慧图书馆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持平 2021年较2020年 0.001% 占无锡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无锡智慧图书馆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1年招聘职位2个,占无锡0.001%,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统计而来,仅检索职位名称。 https://www.jobui.com/salary/wuxi-all/ind-zhihuitushuguan/
11.20242024203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与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摘要 2 第一章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洞察 2 一 公共图书馆概述与分类 2 二 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 三 行业重要性探讨 3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运营环境剖析 4 一 政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9257470.html
12.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和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为依托,通过对西藏、宁夏、陕西、青海、湖南、湖北、浙江、北京、上海、青岛等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在获得和研究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档案职业的形成与确立、档案职业体系、档案职业主体、档案职业客体、档案职业环境和档案职业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档案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https://ntlib.org.cn/asset/detail/0/20116920024
13.手风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天津图书馆2014年12月6日天津图书馆“音乐大讲堂”请到了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键盘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团队(手风琴教学团队)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音乐院校手风琴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手风琴学会副会长王树生教授就手风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给我们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 http://music.tjl.tj.cn/ArticleContent.aspx?ID=2110
14.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下载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文件名: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 附件大小: 14.04 KB 举报本内容 下载通道游客无法下载, 注册 登录 去充值 熟悉论坛请点击新手指南 下载说明 1.下载一个附件只会扣除您一次免流量下载次数或通用积分。 2.论坛支持迅雷和网际快车等p2p多线程软件下载,请在上面选择下载通道单https://bbs.pinggu.org/a-5028743.html
15.RFID技术在新疆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新疆师范RFID技术的引入,将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平台,使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但其应用成本较高,在系统整合、安全防盗等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馆自从开始使用RFID管理系统后,节省了读者的借书还书时间,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体现出的易用性、高效率使得我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university-education_thesis/0201229430190.html
16.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精选十篇)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加强彼此间的协调与合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文献资源,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其最终目的还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馆藏资源,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馆际之间的合作是图书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图书馆间分工合作, 互通有无, 为读者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服务。因此,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9stp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