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视角下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的建设要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首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更好地推进全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张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规划师、二所所长、高级规划师刘昆轶对该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我国儿童成长特征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原则

我国儿童成长特征

隔代抚育特征突出。隔代抚育,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参与或独立抚养孙辈的方式。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家庭规模在趋于小型化的同时,家庭的抚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隔代抚养”现象成为了当下多数新生代家庭的普遍选择,尤其是儿童0~3岁阶段。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研究调查,有66.47%的老年人参与帮助子女照料孙辈。

室外活动强度低。由于课业压力大、城市建成区绿地空间缺乏等原因,我国儿童的室外平均活动强度较全球平均水平偏低。根据2018年全球青少年自主体力活动评价,中国青少年2018年体力活动总体水平(F)及有组织的体力活动水平(D-)均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体力活动总体水平D、有组织的体力活动水平C)。

儿童独立性活动比例低。儿童的独立性活动对儿童身体、形体等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受交通安全、城市建成环境等影响,我国儿童独立性活动的比例明显偏低。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的“北京儿童无障碍出行”情况的调查,80%的12岁以上受访儿童希望独立出行或仅有同龄人陪伴,但实际上40%的12岁以上儿童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独立出行。

儿童成长的基本需求

游戏冒险的需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未知环境的探索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大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对空间的使用中,儿童总是喜欢隐蔽的、不规则的、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

渴望自然的需求。大自然的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由于儿童的认知相较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从人为的构筑物中获取更多深层次的信息,因而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需要更多体验自然的机会。

模仿学习的需求。模仿是儿童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渠道,生活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儿童也乐于去模仿生活中的人或事,因此在进行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时,需要注意空间元素对儿童的影响。

社会交往的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儿童也更愿意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玩耍,在与人交往中,儿童能更好地建立自我定位,形成更为完整的世界观,为日后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四大原则

针对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指导原则,联合国以及国内外的多个城市都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做出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中提出了九项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影响决策、儿童受到保护、拥有玩耍空间、避免遭受污染”等。英国出台的《儿童和城市规划》指出,为儿童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七项基本原则:欢迎性、当地的、引人入胜的、可持续性的、绿色的、包容的、信赖的”。此外,联合国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深圳市《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等文件也都从不同的分类方式建立起各自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原则体系。

通过对这些原则体系的梳理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儿童友好空间案例的设计特征。我们认为儿童友好空间需要体现儿童优先、多元趣味、安全环保、舒适便捷四大基本原则。

第一,儿童优先。基于“儿童友好”理念和视角,坚持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优先保障,扩大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让适龄儿童享有公平、便利、安全的服务,满足儿童感知文化和欣赏艺术的空间需求。

第二,多元趣味。儿童友好城市应满足儿童的好奇、探索和审美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需求,设计与布局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与交流空间,让儿童在丰富、趣味、美育的环境中成长。

第三,安全环保。在充分考虑儿童安全性需求的基础上,场所设施及家具选材应安全、环保、耐用、卫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成长环境。

第四,舒适便捷。各级各类场所的设施空间及建设要素各有差异,在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儿童年龄段、人体尺度等个性特征推进儿童友好化建设与改造。

现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不足

规划建设滞后儿童服务落实情况不佳

一是有规划,但建设落实慢。如许多地区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老旧社区空间不足、存量更新乏力、政府推动力不足等原因,规划的基础教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率低。

标准引导不足儿童需求考虑不充分

设施品质不高儿童全方位成长需求难满足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尚存在一些追求速度、忽视品质的设施建设。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内的儿童互动设施普遍缺乏趣味性;公共空间方面,城市公园和街角绿地中的儿童游憩设施往往呈现标准化、塑料化特征,缺乏主题特色,自然要素缺失;出行环境方面,街区建设以机动车为导向,慢行考虑不足,缺少儿童专属通道,儿童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推进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行动建议

规划有统领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保障儿童友好城市理念落实

从联合国1996年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倡议至今,全球已有3000多个城市和社区参与,欧洲在以法定规划保障儿童友好城市理念落实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国际经验的借鉴之下,我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予以贯彻落实。

城市层面,需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保障。一是编制关于儿童友好的专项规划,体现儿童友好的原则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战略思路与发展策略;二是明确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结构、用地规模与布局,如落实儿童友好的城市级服务设施用地、通过促进慢行友好供给多样化绿色交通方式和儿童友好街道等,保障儿童各类活动和交往;三是锚固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风貌与环境品质,为儿童提供有童趣、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四是建立儿童友好目标的实施传导机制,有效保障总体目标的落实。近年来,长沙、深圳等城市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建设实践,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正逐步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达成一种全民共识。

建设有指引明确建设标准构建各级各类空间场所建设的指引体系

在纵向上应重点从建筑空间、户外空间、硬件要求三个分项来对具体的建设要素提出建设指引。建筑空间包含场所选址、空间布局、家具与设施、标识系统、楼梯与护栏、电梯、卫生间、墙体、铺装、照明设施等建设指引;户外空间包括对场所选址、户外活动场地、景观小品、户外家具、围墙、铺装、植物配置、照明设施等建设要素;硬件要求包括安全材质、色彩选择、智慧系统等。

未来我们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本总则和若干项分项导则,建立具有“中国范式”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体系,通过对具体的建设要素进行详细的建设指引,来更好地引导城市各类场所空间的建设。

实施有抓手结合旗舰项目推进重点示范行动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强调“由细微及整体,由身边向周边”,应结合城市更新,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实践中推动各类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完善各类儿童服务设施、公共交通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配置和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展开的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可以作为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契机和路径,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实践中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居住社区试点。同时也鼓励地方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各类综合性社区的儿童友好适宜性改造工作,建设适合儿童活动的各类综合性儿童友好社区,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宜居的城市空间。比如儿童友好“学径”建设,针对现在孩子们上学普遍不安全的现象,结合青少年日常生活轨迹,利用城市绿道,串联城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打造全域覆盖的学径网络,使孩子们有更好的步行上学环境。另外,可以利用大型园博园等设施,更新改造为适合儿童活动的综合性儿童友好社区,使孩子们的校外培训可以从“楼内”走向“户外”,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友好的城市空间。

·建筑场所

开展城市“阅芽”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8修正)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议在地级市及以上等级城市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儿童阅览区。

开展科技人文场所“交互提升”行动。建议城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科技人文场所的展陈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转变,增加动态的展示手法、多元的解说方式、不同尺度的展台高度,以及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

·居住社区

开展“托育”行动。建设增加0~3岁婴幼儿照护设施,一是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托儿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非强制性条款),加快推进托儿所建设;二是结合生活圈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如雄安新区规划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青少年服务设施”纳入五分钟生活圈,建筑面积200~400平方米。

落实“社区球场”行动。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落实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十分钟生活圈的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五分钟生活圈的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

·道路街巷

开展“彩虹学径”行动。在落实全龄段教育设施配套落位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学径网络。依托学径串联学校、课后学堂、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共享图书馆、社区等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通过步行环廊体系,打造安全畅行的上学与归家路线。落实“小街区、密路网”建设要求,社区支路间距宜为150~200米,学径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5米,保障儿童能够更便利地到达各类活动场地及儿童服务设施。

·公园广场

打造“游戏角落”行动。结合现有社区街头广场、绿地进行改造,采用松动、绿色的材料,增设适儿化的游玩设施区,提升现有游憩设施品质。同时根据儿童看护特征,结合绿植或亲水空间增加陪护空间和看护者休憩设施,优化场地环境,保障儿童游戏场所的安全性。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还需针对儿童常用的建筑场所、居住社区、道路街巷、公园广场进行专项提升和行动推广,启动不同领域的重点示范行动,为儿童修养身心、接触自然、快乐玩耍、安全出行提供必要的空间和配置保障,促进儿童全方位成长,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目标。

推进“母婴室、儿童厕位”行动。加快在建筑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过一万人的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儿童厕位以及儿童洗手池。包括医疗机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运输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体服务场所;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公园、景区等旅游休闲场所;商业经营场所。

推动社区“美育微空间”营造行动。建议社区增加童趣涂鸦墙、朗读亭、艺术小舞台、奇思妙想画廊等儿童美育微空间,让儿童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形成健全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推进郊野公园“自然营地”行动。结合科普教育、自然体验等配置多主题基地设施,鼓励建设自然露营地、野外树屋等多功能活动驿站,提供适应各年龄段的非硬质化、主题化步行路径和冒险探索空间,重建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打造城市公园“多彩乐园”行动。保障城市公园中儿童游戏场地比例不小于10%,均衡布局各年龄段儿童游戏功能分区和交往场地,结合公园特色及当地自然景观增加不同主题的游憩设施,为儿童创造多样的游戏体验。

机制有保障明确评定标准建构实施监督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推广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议针对不同尺度空间形成一套完善的儿童友好城市评估认定标准,从城市、城区、街区、社区、建筑等不同空间层级提出相应认定方案,近期可率先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城市、城区、街区等,以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涵盖实施、评估、运营、监督等不同环节的长期性工作,本质上是一项以儿童为中心的城市治理工程,离不开各方的监督与参与。通过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施评估与监管,定期监督检查、评估城市建设中各类儿童友好设施和场所等落实情况,才能确保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结合我国的治理体制,建议形成一套以地方政府为牵头、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参与的治理体系。除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媒体等也应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一方面能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全面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儿童友好城市的监督保障力度,以确保儿童友好城市以儿童为中心开展。

总结

儿童作为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全社会的心愿。未来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需要体现儿童优先、多元趣味、安全环保、舒适便捷四大原则,构建从规划—建设—实施—评价的完整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上下联动、有示范、可推广的多元建设模式,最终实现儿童友好,让儿童在城市中得到永续发展。

张菁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刘昆轶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规划师、二所所长、高级规划师

THE END
1.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北京大学原副馆长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微波炉’困境”,阐述高校图书馆价值之后,提出应转变观念——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纯粹的图书馆;南京大学副馆长邵波《AI驱动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的新动向》,报告最后分享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几点感想(小标题如下:行业的大变局;现有行业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5/6690723_1141550696.shtml
2.数字图书馆行业调研:2023年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已综上所述,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数字图书馆将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知识服务。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简乐尚博(168Report)发布的《2024-2030全球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43/digital-library
3.最新图书馆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7篇)虽然,这一年来,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例如:学习还不够系统、深入,自己的一些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还需要不断深入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不断努力,加以克服、解决。 图书馆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二 五月初,学校https://m.dddot.com/zongjie/c2/604c466d2ebb38c025daa7b71beb5462.html
4.番禺区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人工搬运番禺区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旨在提升服务质量和读者体验。规划内容包括扩大图书馆藏书规模,增设现代化阅读空间,推广数字化阅读服务,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图书馆还将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这些举措旨在满足广大http://www.dlcsfbj.cn/post/5712.html
5.猇亭区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揭秘五金产品现状分析 发展规划目标 发展规划措施 实施步骤 预期成果 猇亭区图书馆作为地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猇亭区图书馆特制定最新发展规划http://m.weiwengd.com/post/1711.html
6.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精选6篇)图书馆坚持传统服务优势,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以提高书刊利用率,全年坚持图书外借室、期刊、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及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20xx年,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图书馆全年外借图书11447册次,归还图书11478册次,流通总人次为13946。阅览室阅览人次全年为30688,电子https://www.bigou.cc/article/103698.html
7.塔城市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揭秘未命名塔城市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阅读服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功能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塔城市图书馆制定了最新的发展规划。 现状分析 1、资源状况 http://m.bj2008guide.com/post/8043.html
8.吴桥县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新闻动态现状分析 吴桥县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纸质文献为基础,数字资源为补充的资源体系,拥有较为完善的借阅、阅览、参考咨询等服务功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需要创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有待加强等。 http://www.zhentaiwuliu.cn/post/1454.html
9.濉溪县图书馆发展规划,现代化知识殿堂助力全民阅读时代现状分析 1、硬件设施:虽然现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需求,但随着时间推移,馆内设施逐渐老化,部分设备已无法满足现代化阅读需求。 2、服务模式:传统服务模式逐渐式微,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资源建设: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馆内资源虽日益丰富,但数字化资源占比不高,仍http://www.ipinshou.cn/post/2083.html
10.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市图书馆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规划市图书馆现状分析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市图书馆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硬件设施、藏书资源,还是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市图书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水平还未完全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http://www.jssmzscq.com/post/2367.html
11.图书馆借阅量“断崖式”下降,需要关注哪些真问题?媒体札记一边是大学生不爱借阅纸质书了,另一边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直言:“一些图书馆在环境条件与管理环节上存在不足和欠缺。比如,空间拥挤、环境嘈杂、硬件保障不足、藏书体系不完整、馆藏结构不合理、纸质图书更新不及时、推介宣传方式不够灵活以及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96278224464759&wfr=spider&for=pc
12.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x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接下来,本文将对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图书馆的布局问题 现代图书馆的标准布局一般是按照书库、阅览室、处理室、会议室、讲座室、展示室、休息室等功能进行规划设计。但是现实中,很多图书馆存在布局不合理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7/5202304220011011.shtm
13.图书不足整改报告(精选9篇)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开展此类专项排查清理活动,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保障广大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优质的资源服务教育。 图书不足整改报告 3 为认真做好校园推荐图书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开展https://www.ruiwen.com/baogao/6384284.html
14.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使用现状及改善策略现有中小学图书馆(室)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图书馆(室)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多数学校(63%)仍使用人工借阅的方式,37%的学校图书馆采用了电子借阅,没有任何学校开通校际互借服务。采用“电子借阅”是访谈中图书馆管理员们最迫切希望改善的问题。现有藏书主要以纸制文献为主,电子文献不足。仅有44%的学校图书馆配备了https://www.jianshu.com/p/c0cac2a2be5f
15.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现状与对策研究(2)在自动化建设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手工作坊”开发方式,其硬件、软件、数据格式和环境往往相互脱节,购买机器和利用软件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各个机构系统之间不兼容,造成资金和设备的严重浪费,却难以实现文献资源共用共享。(3)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经济待遇不高,难以留住计算机专业人才。(4)自动化发展不平衡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061123140132_3794.html
16.农村小学图书室使用现状与建设策略——江安县教师优秀论文选推一、农村小学图书室现状 (一)图书室建设质量不高、经费不足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教基〔2018〕5号)(后简称“规程”)要求,农村小学现均已建设了图书室,但质量整体不高,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图书室建设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建设规模小、维护少、设备和书籍陈旧,多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建,难以吸引并满足农村https://jyj.yibin.gov.cn/ybsjyxxhzdzx/zhxx_7203/202110/t20211022_1655357.html
17.信息化图书馆管理12篇(全文)由于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在建设之初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购买或开发数据库资源,忽略了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建设,导致各图书馆之间相互独立,各自发展。因此,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后,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中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建库缺乏系统性、规范化与标准化,数字化加工不够彻底等等,数据库之间互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aeuuv68.html
18.研究方法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评述摘要: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梳理与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更好地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未成年人服务的中英文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本领域3226篇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可分为实证研究类论文、比较研究类论文、综述研究类论文与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https://www.ccc.org.cn/art/2022/6/28/art_52_40273.html
19.县医院图书室管理制度(通用11篇)通过对山东省县及县以上医院图书馆人员现状调查,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1 人员数量不足 被调查的22家县及县以上医院, 虽然均设有图书馆, 但每家医院图书馆人员占医院职工人数的比重均不足1%, 有的医院图书馆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远远达不到国家卫生部规定县级医院图书馆根据规模一般设立采编组、借阅组、资料组, 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26n2lpa.html
20.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赏析八篇因此,在调节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关系,做好图书馆组织机构的重组与变革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调整,以保持与社会和图书馆发展的动态平衡,同时应注意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平衡、年龄结构平衡以及知识结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注意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引进与流动。通过https://hljkjxx.fabiao.com/haowen/3651.html
21.图书管理信息化论文(9篇)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应收集整理各行业领域的实时信息,在专业化的数据资料中有效融入自身特色,形成构建特色服务的必要馆藏资源。另外,要及时的、系统的整理学科信息和科研成果等,做好利用率较高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网站的优化建设,并不断使其完善,提升图书管理信息资源的实际效用,形成图书馆的特色服务。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guanli/733603.html
22.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纸本记录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网络化、数字化成力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发展之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
23.数字图书馆笔者认为社区治理体制模式的创新可以从研究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中获得,尤其是对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从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切入点,以乌鲁木齐市多民族社区的治理实践为例,分析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现状和不足,探讨这些地区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路径。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minzu/111529.html
2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现状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现状 (一)图书馆数量不足,很多乡镇没有公共图书馆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然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图书馆数量不足,很多乡镇没有公共图书馆的现状。随着城市化https://www.zzqklm.com/w/sklw/33963.html
25.挑战与应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视角海外视窗所以,在拜登执政时期,中国的战略准备必须是全方位的,应围绕经贸发展在科技、产业、金融、军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策略构建,这样才能尽快弥补在战略准备上的先天不足。 (二)全面战略竞争中的美国∶疫情蔓延与经济衰退交织下的撕裂现状 面对中国上述战略准备上的不足,美国新一届政府除了对特朗普时代的政策措施进行纠偏外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hwsc/202105/t20210524_466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