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我们暑假正好带孩子去纽约参加夏令营,写过一个《纽约之行见闻随笔》,没想到很受大家的欢迎。虽然我并不是什么专业的分析师,但至少希望真实呈现一些自己在纽约的所见所闻。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仅仅从个人观察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失偏颇,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不断提高的收入下限
上次去纽约,就提到过餐饮中小费比例从过去15%左右的上限提高到了18%的下限。但小费比例的提高,并没有换取相应的服务提高。甚至大部分餐厅的服务员都是一些大妈大叔。除了买单是积极的之外,上菜速度、点单过程的服务,都是比较差的。这也导致了,此次去纽约我几乎很少去餐厅坐下来吃饭。
换个角度看,最低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在其他方面要求雇员的提高,比如说雇员的学历、工作的投入、工作的要求等等。整个生活的下限相比过去更高了。
下限的提高还体现在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上。这一次去纽约越来越感受到,如果没钱,真的可以全方位获得政府的保障。有政府提供的住房,有救济金,有粮食券等等。甚至过去纽约大量的非法移民,现在政府都要求能让他们打工赚钱,还要提供住房给他们。
当然,美国的下限整体比较高
我个人认为,东亚文化的“内卷”很大程度上和下限不高有一定关系。需要付出很多,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基本的生活质量。比如说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有一套还不错的住房,学历上能满足大部分工作的要求等等。
上一次的纽约见闻就提到,虽然被认为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但纽约依然有许多20万美金就能到的公寓楼CO-OP。当然,如果有钱,也可以买200万美金,甚至2000万美金的房子。换句话说,纽约20万美金房子的质量,肯定比上海100多万的老破小要高一些。当然,由于是CO-OP形式的公寓楼,持有成本也更高一些。
前面也提到,劳动力缺口依然存在,而且这些年最低工资不断提高。只要有手有脚愿意工作,其实纽约的工作还是很容易找到的。比如说,纽约有大量政府类型的工作,一般只需要通过考试和基础的面试,就能上岗工作。纽约的警察、纽约的邮局、纽约的公共交通(MTA)员工等等,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岗位。这类工作,虽然起薪不高,但可持续性很强(基本上能干到退休),福利也很好。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其他方面的兴趣或者能力,也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总的来说,大家生活质量都还比较高。有房有车有工作的生活,并不难实现。
进一步增长的家庭资产
相比于我们经常讨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美国人民过去一年的资产又出现了增长。无论是居民养老金持有的股票,还是大家持有的房子,都在过去一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价格抬升。事实上,疫情之后的这些年,美国的资产价格都呈现了快速提高。
股票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即便短期美国有一定调整,但三大指数相比过去一年都呈现了比较大的涨幅。资产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后,也很容易让美国人民相信“国运”。在这里听到最多的三个词是:GodBlessAmerica。
我自己的母亲也在前几年买了一笔部分投资股市的理财基金。去年暑假的时候,妈妈还在抱怨自己高位买入亏了不少钱。但今年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把之前亏损的弥补回来了,还有了不错的盈利。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白基民,我的母亲都不断赞叹美国股市多么的好。是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但赚钱还是亏钱,是能够很清晰感知的。
资产价格进一步抬升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美国的消费力居高不下。即便整个物价相比过去几年涨了很多,随便去吃一顿饭一个人都要大几十美金,但饭店的客人依然很多,许多人不仅吃饭还点酒喝。
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
老年人真的过得好
去年的纽约见闻笔记中,我就提到美国是“老年人的天堂”。特别是对比退休金远远不足的日本,许多老年人退休后被迫出来打工赚钱,美国老年人的生活确实过得很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的生活有两个痛点:1)支持足够生活开支的退休金;2)有自己的同龄人社交圈。
首先,是老年人的退休金。身边绝大多数纽约的朋友、亲戚,只要是此前正常打工交税的,退休后都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许多人一个月的退休金在4000美元左右。一大批人的退休金,甚至比退休之前的税前工资还要高。
其次,大部分老年人都有着不错的医疗保险。大家或许也知道,美国的医疗保险是小头个人出,大头保险公司出。如果看病在100美金以下,可能需要自己支付。反而超过100美金的部分,可以由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支付。这样的模式,导致老年人不需要为了将来看病而存钱。
那么退休前没有正常打工交税的老年人怎么办呢?美国对于低收入人群有着非常好的福利,不仅提供救济金,还会有住房补助。甚至给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廉租房,都是在曼哈顿寸土寸金的地段。
相比国内的同龄人,美国老年人的社交圈也很广。国内类似于我父母这样的退休人群,生活重心都是在给下一代带孩子,没有孩子带的话,反而没什么事情做。但是美国有大量的老年俱乐部。在这里为老年人提供了同龄人社交。大家可以一起跳舞、唱歌、打麻将、吃饭等等。许多都是公益类的组织,不需要支付什么钱。我的许多叔叔伯伯也都在老年俱乐部找到了很多共同爱好的朋友。
纽约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纽约有大量免费的公共服务区域,而且每一个都规划的特别好。免费的中央公园是我去过最好的免费公园。里面有人跑步、有人散步、有人骑车、还有马车,不同运动的人都有自己划分出来的跑道。中央公园里面有许多大草坪,每一个来晒太阳或者露营的人,都有足够的空间。
可惜我不会跑步,否则在中央公园里面跑个十公里,真的很舒服。光在中央公园里面走走,都能待上一整天,而且有许多完全不一样的景色(比如说,今年我才知道里面还能划船)。
在寸土寸金的42街时代广场旁边,有一个ByrantPark。这里面有许多公共位置,可以买一个三明治在里面吃个午饭,或者在里面买一杯咖啡坐在街道边,看看来往的行人发呆。咖啡价格也和普通咖啡店一样。
纽约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对于纽约州的居民来说,也几乎是免费的。门票采用的是捐赠模式,你想付多少钱就行。许多人就用一美元买一张门票。而且,大都会博物馆里面的内容,真的一周都看不完。据说这个暑假上海的“埃及展”特别火,而大都会博物馆的埃及区有大量埃及的文物,都没什么人抢着看。我还去了一个修道院博物馆,里面的建筑都是欧洲搬运过来,本来是小洛克菲勒的私人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对纽约居民也是采用门票捐赠模式,我就花了一美元看了一整天。
这也是回应前面提到的高下限生活。在纽约,你可以没什么钱,但依然能去中央公园跑步,能逛全球最好的博物馆之一,能在highlandpark散步,能在纽约图书馆看书,能在圣帕特里克大教堂静坐。纽约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中国人卷出来的“学区房”
这一次去纽约,也和一些朋友见面,聊了一下纽约的学区房。
纽约学区的好坏,有一个最朴素的标准:华人占比的高低。华人家庭占比越高,学区就越好。比如说长岛有差不多五大华人居住的学区:Jericho,Syosset,GreatNeck,Roslyn,Manhasset。这几个学区都排名纽约州前十。甚至其中好几个学区已经排名全美前十,比如说Jericho肯定是全美十大学区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华人家庭把国内的“内卷”带到了美国,把Jericho学区的犹太人都卷走了。甚至这些地区由于学区变得越来越好,房价涨幅的速度也超过了一般区域。下面是刷小红书看到的一个排名,不过和我了解的情况也差不多。
但有两样东西纽约远不如上海
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服务。
有人说,纽约街道有一股大麻味,这句话或许有点夸张,但确实安全是这几年美国最大的问题。许多街道上,都会有人一直在那里站着、或者晃来晃去。走在路上,我们也尽量避免和任何人产生眼神对视。等地铁的时候,我都会尽量靠墙站,生怕离开轨道太近被什么人推下去。
去纽约之前,有一天我电脑突然无法充电了,就在网上找了一个人上门来修,半小时内就到了。天然了想喝点冰可乐,网上下一个单就有人大热天拿着冰透的可乐送上门。出门打车也是习以为常的服务。而在美国,出门都是靠走路、公交和地铁。
安全和服务业,确实只有走出国门,才知道我们的多好。
这背后,也和我们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有关。
个体难以感受科技创新的新浪潮
在中国,今天许多人出门都不带钱包了。我们的支付方式,我们的身份信息都在手机中。去任何地方买东西、办事情,也可以提前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和下单。而在美国,信用卡依然是主要的支付方式,更没有中国那么发达的各种小程序。许多人在纽约坐地铁,用的还是最传统的地铁票MetroCard。
当然,我仅仅是作为一名旅行者的角度观察,并没有在那边工作,也未必准确。
对于高素质移民政策在收紧
一方面,美国对于非法移民变得比过去更加宽容,甚至运行他们非法打工。但另一方面,一大批高素质的留学移民要继续在美国生活留下来,变得更加困难了。想象三十年前,许多人都是来到美国读大学,之后毕业在美国工作拿到绿卡留下来的。当时大部分留学生都不会选择回国。可是今天,虽然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在美国毕业后拿到身份找到工作,只能回国(当然,回国也是很好的选择)。
一边,是许多本土美国人告诉你工作多么好找。另一边,是在美国大学读书的国内朋友告诉我,工作是多么难找。特别是这些年移民政策收紧后,越来越多企业只能优先录用本土国籍的人才。当然,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足够大,也会发现在美国的中国人数量,特别是高素质中国人数量越来越多。
以母校纽约大学为例,那天回学校逛逛的时候,居然看到图书馆门口停着一辆写满中文的餐车。地铁几站就能直达时代广场的LIC新楼里面,也住着极高的中国人比例,这里也是纽约华人新贵的聚集地。
G2是未来三十年的长期趋势
这一次在纽约短暂的时光中,又重新思考了中美两国各自的民族禀赋和竞争优势。美国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教育和对创新的底层支持,这让美国能够始终保持着年轻和活力。这种活力,是之前去日本完全感受不到的。相信所有踏上美国领土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年轻感。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勤奋的民族精神,只要方向正确能够埋头苦干很多年。从中国移民在美国过去40年的发展来看,中国人从来不怕吃苦,只要生活确实能每隔几年出现改善,获得阶段性的正向反馈。反过来说,中国人的底层并不是接受“躺平”思想的,只要有增长的可能,大家都会努力向前。
同样,在美国的华人,每一天都在希望祖国变得强大。和大家聊天,大家都在感慨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正是受益于中国的国力强大,华人的地位在美国才能越来越高。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如同芒格说过,人生是一场内部记分卡。最终我们生命的价值,也是自己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