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杭州首个“工匠日”。“工匠”这个说法,有点像“劳模”的升级版,除了勤勤恳恳,更增加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他们或是某一领域的行业带头人,或看似平凡,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从“老黄牛”到“带头人”,社会对行业精英的定义正在发生跃迁。这也吻合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埋头苦干、舍家忘我的“老好人”不再是劳模的单一画像,梁骏和徐川子身上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那就是:坚守、钻研、创新。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也更具有职业抱负,他们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成长路径。人,不仅仅为了名校毕业,为了收到一份大公司的聘约,拿一份让人艳羡的薪水。人,同样还能做出别的选择,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价值。就像徐川子在今年浙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校友寄语:“同学们要敢于创新,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自我革新,才能让个人的视野和境遇豁然开朗,形成最硬核的竞争力,更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充满动力和活力。”奋进中的中国,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工匠!
2019年9月24日《杭州日报》倾听·人生版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咱们工人有力量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我的“中国芯”
口述梁骏整理王晓红
梁骏杭州市劳动模范,现任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1
东湖边上有个县图书馆的儿童图书室,我一有空就去看书,看最多的就是历史书
1978年我出生在台州临海,就是前不久因为台风利奇马上了新闻的那座古城。临海城南有隋朝的千佛古塔,巾子山上有北宋紫阳真人的紫阳洞,这些都是我童年经常玩耍的地方。
临海·江南长城
临海·东湖
临海确实很有历史底蕴,南宋有名的“谢太后”(谢道清)就是临海人,传说抗倭名将戚继光还在东湖里练过水军。小时候上体育课,老师带我们爬北固山,山上有座郑虔纪念馆。郑虔是唐代书画家,被贬官到台州,在郡城临海开设学馆,选民间子弟入学,他亲自任教,史书上说“从此士风渐进,自宋迄明,台州文风敦盛,名人辈出”。
郑虔(691年-759年),唐代文学家、书画家
直到现在,临海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很多台州人在外面赚了钱,还是要把孩子送回来读书。书,我看了不少,但都是与考试无关的书,所以我在学校里的成绩并不拔尖。参加大大小小的学科竞赛,获的都是二等奖,同学们就笑我是“千年老二”。现在每当别人说我是“学霸”,我真觉得自己算不上。
2
到底是什么方法让我成绩提升得这么快?我认为还是“喜欢阅读”。书看得多,我摸索出了一套“快速阅读法”
学生时代的梁骏
也许是老天眷顾,也许是我突然开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我的排名从全校130名跃升为30名。高考分数出来,我考出了年级第9、全省300名左右的“开挂”成绩,我自己都有点吃惊。这里要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吴兰水老师。我们那会高考先填志愿、再出分数,我根据平时成绩填报了一些普通院校,但吴老师仿佛能预测未来,坚持给我换了新的志愿表格,鼓励我报考浙江大学。果然,成绩一出来,我就被浙江大学信电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专业录取了。
浙江大学
3
我隐隐觉得总有一天,中国人肯定需要有自己的“中国芯”,果不其然,这天来的比我预想的更快、更早
1997年,我进入浙江大学信电系学习。当时一台电脑很贵,要几万。而一般家庭月收入只有几百元,根本买不起。最初学的都是课本知识,比较枯燥,实践又少,我闹了不少笑话。一次,世贸中心有电脑展,我们过去看展,也想借机摸摸电脑,但无论怎么操作都无法进入熟悉的界面,还莫名其妙创建出了好多空白文件夹,又不知道怎么删除,太尴尬了。
后来,寝室8个同学一起凑钱,以“股份制”的方式买了一台组装电脑。学通信的人,动手能力都不错,拼装一台电脑不在话下。每人可以用多久呢?就按出钱多少来分配。每周我可以使用一天。
大学时代的梁骏
大学期间,我遇到了我的导师张明教授,他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的知名专家,人生经历丰富,也很幽默,除了授课,还教我们这些理工男怎么追女生。在他的引导下,我进入芯片设计领域,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就是《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前阵子,特别是中美贸易战,“芯片”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词。到底什么是“芯片”?专业术语是指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的集成电路,通俗地打个比方,半导体晶圆相当于空白的纸张,集成电路和芯片就是一本本印好了作品的书籍。任何电器都有“芯片”,拿人体器官来比喻,芯片就是大脑,最核心的部分。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用的都是数字电视,以前的老式电视机经常会有“雪花点”。从“雪花点”变小到消失,从图像不鲜艳到黑的更黑、白的更白,发挥作用的就是不断进化的“芯片”。
2001年,浙大学科背景的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在国芯实验室参与了不少项目,我们做了国内第一颗接收卫星数字电视的芯片,第一颗接收有线数字电视的芯片,从标清机顶盒一直做到现在的高清机顶盒,中间经历了好几次令人难忘的飞跃。读完研究生,老总找我谈话,希望我留在“国芯”。打动我的一个原因,是“国芯”这个名字。当时国外的芯片发展超过我们很多,国内对芯片还停留在“芯片体积越大,就卖得更贵”的错误观念上。但我隐隐觉得总有一天,中国人肯定需要有自己的“中国芯”。果不其然,这天来的比我预想的更快、更早。去年我们设计的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4
现在,我们着重研究人工智能芯片,这也是未来芯片发展的重要方向。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让世界惊喜的“中国芯”诞生
在“国芯”,我从芯片验证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版图设计部经理到现在出任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国芯实验室主任,见证并参与了“国芯”的整个发展历程,我深以为荣。最早,我研究的是芯片设计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叫可测试性设计(designfortest)。打个比方,一套房子装修,水电都在墙体里做好了,但如果没有“可测试性设计”,水电出现问题,只能重新把整个墙体敲开。有了可测试性设计,你就能直接定位问题出在哪里。
梁骏工作照
当时实验室做一个电视机的视频处理芯片,试用时,发现屏幕成像时有bug(漏洞),但工程师找不到具体位置。我花了近两个月,做了一套可测试性设计,成功把这个bug找到了。后来,我又参与芯片验证,就是在芯片设计完成后,验证设计的功能是否正确。如何提高验证的覆盖率和效率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与国际领先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厂商合作,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十多人组成的芯片验证团队,为提升芯片的研发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国家的芯片设计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国芯”为例,发展至今,我们已独立掌握从0.13微米到28纳米各类先进工艺的芯片设力能力,芯片的设计规模超过上亿个晶体管,每年开发30余款芯片,覆盖各类先进数字电视传输与解码标准,在芯片的面积成本和速度性能等各项指标上都颇有竞争力。
“倾听”线下活动
周六有“碰撞与超越——大国工匠对谈会”
届时杭州市劳动模范梁骏、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丹将和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孙侃、陈博君等,对谈“工匠精神的传承和推陈出新”。
地点:拱宸桥桥西直街78号拱宸书院
国网女电工
口述徐川子整理戴维
徐川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浙电十大工匠”,现任国家电网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供电有限公司调控(供服)中心副主任
从小在变电站的院子里玩,那些变压器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还有花花绿绿的电线,都吸引着我
我叫徐川子,有人以为我是四川人,其实我是杭州富阳人。这个名字是我父亲起的,因为我妈妈的名字都有三点水,而且我是子夜生的。我父亲是场口镇变电站的值班员,他18岁就当了电力工人,一直干到退休。那时候不像现在什么都自动化,变电站24小时要有人值班,晚上也要巡视设备的运转情况。
徐川子和父母
我家住在变电站的职工宿舍,因为我妈白天要去上班,我等于是爸爸一手带大的,和他很亲。他只有小学文化,但很善于思考,也很固执,认定一件事就会坚持做下去。从小在变电站的院子里玩,那些变压器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还有花花绿绿的电线,都吸引着我。原来那里面有种叫“电”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还不能碰。我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个有电不能碰!”因为怕我触电,父母经常把话说得非常严厉。但我对电始终有一种未解的好奇。
徐川子和妈妈
2004年,我考上浙大,读的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男女比例是10:1。这个专业毕业后基本上都去电力系统。我妈舍不得我,让我回了富阳。2008年,我就在富阳电力客服中心计量班当了一名装表接电工。刚进单位时很多人劝我换个岗位,因为一直以来装表接电都是“男人的活”,活累不说,自身也需要一定的体力,而我看上去个子小小的,说话声也不大,怎么看都不适合干这个。但不管人家怎么劝,我都没答应、更没换岗位。可能我骨子里像我爸吧,比较倔。
徐川子的父亲徐建明
我工作11年,带我的师傅叫沈加鑫,我基本上都是从头学的,包括和客户打交道的技巧,说话的方式,为人处世,都是师傅言传身教。我师傅是电力局有名的“5+2”、白加黑,工作起来没有周末周日,年三十都能弄到晚上七八点。我们电力系统是这样的,一旦拜了师,终身都是师傅。我师傅的徒弟很多,搞计量的都是他带出来的,他就像大家长一样,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去拜年。有些师兄是外地人,要在富阳结婚,爸妈又过不来,举行婚礼要婚车什么的,师傅都会出手帮忙,就和父母一样照顾我们。
网上有个段子:马云在“双十一”时说,明天至少干到1000亿。此时,国家电网笑了,明天停电一天,我让你吹牛
当了装表工,确实和漂亮无缘。出去干活,必须穿长得像“解放鞋”的绝缘鞋,还有全套的劳保服,戴安全帽、手套,带电作业还要加上护目镜。这是安全问题,没得商量的。
工作时的徐川子
但我一样在工作中创造美。装电表是电工最基础的功课,不是居民家里那种电表,是比较复杂的电能表。安装时,我每次都要把线路排布整齐,保持横平竖直,转角必须达到90度,才算合格。一套工序做下来,整条手臂又累又酸,心里却很满足。你没看到我穿工作服的样子,配电房里的温度夏天有40度,我要在里面检修几小时甚至是一天,每天工作服的后背上都是白花花的盐巴,你想想一天要出多少吨汗。我也是那时候才剪了短发,因为每天戴安全帽太不方便了。现在的披肩发是2018年我调到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后才养起来的。
老师傅夸我,“川子这个女孩子肯吃苦,有干劲、不娇气”。其实在这个集体里,大家都这样,没那么多娇生惯养。而且装表计量不算电力系统里的重体力活,只算中等的。一有抢修任务,我们就要马上出动,一般两个人去。有些是计量装置烧坏了,有些是接线错误,有些是偷电,你要通过测量仪器的数据,理论分析,哪里有错误,怎么把接线更正过来,怎么快速维修,要做多少电量退补。有些企业24小时开工,电不能停,我们就要特事特办。
网上不是有个段子么?马云在“双十一”时说,明天至少干到1000亿。此时,国家电网笑了,明天停电一天,我让你吹牛。从大用户到普通居民的低压用户,电还是那个电,但我们监控的手段越来越高级了。一旦电表有异动,不正常了,我这里就会预警。我们就要赶到现场,查明究竟是装置出了问题,还是别的原因。
曾有人在知乎上提问:985、211的大学毕业生进供电公司是不是一种浪费?我的回答是,不,一点都不浪费
曾有人在知乎上提问:985、211的大学毕业生进供电公司是不是一种浪费?我的回答是,不,一点都不浪费。2012年7月,富阳电力客服中心成立用电信息采集班,我被任命为副班长。我们团队有二十来个小伙伴,都很年轻,经常你一言我一句,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现在都说大数据,我们就从一堆报表中抽丝剥茧,研发了《低压载波安装现场信息采集“掌中宝”》项目,获得全国海洋王杯一等奖,设备在全省推广。原来每个月都要抄电表,现在电表就和手机一样,里面有SIM卡,我每时每刻都能知道用电情况。你看地图上,农村除了省道国道,都是大片空白。但这个小小的区域里可能有我们1000个用户。路不熟,百度、高德地图又查询不到,我们去检修时就要抄表员带路。抄表员人不在,检修工作就要放慢。按照规定,抄表员两年一换,到了新的地方他又要重新熟悉。
2015年,我们模仿跑步软件记录轨迹的功能,开发了通用型低压集抄运维设备和一套导航系统,我们叫它“E路小黄蜂”。我们用经纬度加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做到了“每户必现”,运维人员再也不用抄表员带路了。后来,这项技术被写入浙江省电力公司招标技术规范,在全省范围推广。短短几年,我们团队共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5项,申请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部分技术甚至扩展到其他行业,比如应用到快递行业上。
从懵懂学子到站上国内顶尖计量专家的位置,我用了十年光阴。2018年底,我离开了陪伴多年的计量岗位,来到电力调度控制(供电服务)分中心。很多人说电力行业就是垄断行业,其实国网公司也在不断研发,必须要走出去,必须要市场化,担得住坚强电网的脊梁,也做得了智慧电网的桥梁,这些改变都是我们这代电力人要做的。
今年,我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普通女性,我知道这些荣誉有多沉甸甸
电力系统是男人的世界,有人说我是一条“杀进男人堆里的女汉子”。2014年,我被公司推荐参加国网第二届供电服务技能竞赛电能计量专业的比武。比赛的过程是残酷的。全省的集训在杭州,11个地市共派出44个选手,先是44进20,再是20进15、15进10、10进8,再是8进6、6进5……每一轮压力都非常大。你要想比出好成绩,不能回家,不能陪孩子,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早上8点理论学习,下午实际操作,练到6点多,吃个饭,晚上又是考试,抽背,基本上12点才能休息,真的比高考还累。最后全国比赛,同场竞技的一共108人,大部分是男选手,女选手很少,而拿名次的女选手只有我一个,我当选了“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
那年,我女儿才一岁多。封闭训练的五个多月,我只能看着她的照片流泪。今年,我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普通女性,我知道这些荣誉有多沉甸甸。记得做“e路小黄蜂”的时候,我老公一直跟我“冷战”,因为我错过了女儿幼儿园的开学,我没能在女儿发烧找妈妈的时候陪在她身边,因为我一次又一次为了项目加班熬夜,却连一个完整的周末也没有办法给家人。
我很迷茫,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对女人是种两难的煎熬。我父亲找到我,告诉我全家人私下开了一个会,讨论这事。父亲说,既然川子找到了她的所长所爱,就让她放手干吧!父亲还说了一段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刚进供电公司时,他就觉得我肯定配得上这身蓝色工作服,因为他知道他的女儿不是一个娇气、软弱的孩子,这些话他一直放在心底,默默地为我骄傲。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我热爱我的工作,更感激它,因为这是我的理想、我的舞台,让我可以尽情施展我的能力和梦想,像海绵一样不断成长。